《臨證一得方》~ 卷二 咽喉頸項部 (5)
卷二 咽喉頸項部 (5)
1. 頸疽
(案42)頸疽,紅暈略退,惟膿清皮厚,脈來滑數,此乃酒色傷脾,不易生肌。
炒白朮,炒白芍,川石斛,焦夏曲,赤苓,焦茅朮,生西耆,新會皮,福澤瀉,焦米仁
白話文:
(案例42)這位患者的頸部有疽瘍,紅腫現象稍微減輕,但膿液清澈且皮膚厚重,脈搏呈現滑數的狀態,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和房事導致脾臟受損,因此肌肉不易恢復生長。
處方藥材包括:炒過的白朮,炒過的白芍,川石斛,燒焦的夏曲,赤苓,燒焦的茅朮,生西耆,新會皮,福澤瀉,燒焦的米仁。這些都是用來治療並調理身體的藥材。
2. 項疽
(案43)項疽腫脹。
炒殭蠶,蒼耳子,鉤藤,澤瀉,炒白朮,青防風,象貝母,焦夏曲,羌活,橘紅,炒秦艽
復,潰腐紅暈,去橘紅、鉤子、羌活,加西耆、丹參、山楂、黃芩。
再復,膿爽余腫未退,氣虛襲風所致,去黃芩、白芍、殭蠶、山楂、蒼耳,加生桑皮、花粉、遠志、米仁、川石斛。
白話文:
【病名:項疽】
(案例43)病人頸部長了疽,症狀為腫脹。
處方藥材如下:炒殭蠶、蒼耳子、鉤藤、澤瀉、炒白朮、青防風、象貝母、焦夏曲、羌活、橘紅、炒秦艽。
當病情進一步發展,瘡口開始潰爛,紅色範圍擴大,這時應去除橘紅、鉤藤、羌活,改用西耆、丹參、山楂、黃芩。
再次觀察病情,若膿已排出,但餘下腫脹仍未消退,這是因氣虛而受風邪侵襲所導致。這時應去除黃芩、白朮、殭蠶、山楂、蒼耳,加入生桑皮、花粉、遠志、米仁、川石斛。
以上是根據病情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案調整。
3. 馬刀
(案44)孀居氣鬱,郁痰凝結,成為馬刀。雖屬不甚,而操勞感暑,寒熱,仨定納穀未旺,以和中舒郁進之。
法半夏,白茯苓,蔻殼,扁豆,制香附,沉香曲,新會皮,杜蘇子,澤瀉,神麯,焦白芍,夏枯草
(案45)馬刀瘡生兩耳後,堅硬如石,痛引頭項,已潰出血不止,脈弦,逆症也。先擬止血一法。
參三七,炒荊芥,炒黑丹皮,炒焦白芍,茅根,茜草根,歸身炭,炒黑丹參,炒焦荷葉
白話文:
【案例44】一位孀居女士因情緒壓抑,導致鬱悶的痰液在體內凝結,形成了俗稱「馬刀」的病症。儘管病情不算嚴重,但由於過度勞累加上感染了暑熱,出現了寒熱交錯的症狀,而且食慾不佳,消化功能不強。因此,治療上應採用調和中焦、疏解鬱悶的藥物。
使用的藥材有:法半夏、白茯苓、蔻殼、扁豆、製香附、沉香曲、新會皮、杜蘇子、澤瀉、神麯、焦白芍、夏枯草。
【案例45】患者兩耳後長出像石頭一樣堅硬的「馬刀」瘡,疼痛感延伸到頭部和頸部,且傷口已經潰爛出血不止,脈象呈現弦緊的特徵,這是一個逆轉的症狀。首先,我們要考慮使用止血的方法。
使用的藥材有:參三七、炒荊芥、炒黑丹皮、炒焦白芍、茅根、茜草根、歸身炭、炒黑丹參、炒焦荷葉。
4. 瘰癧
(案46)瘰癧難消,內熱盜汗,脈數,頭疼,切勿玩視。
海浮石,薄荷葉,毛慈姑,桔梗,山梔,兩頭光,老鉤藤,石決明,炒柴胡,丹皮,新會
復,瘰癧稍松
沙參,石決明,海浮石,遠志,蛤粉,左秦艽,白芍,橘紅,香青蒿,丹皮,牡蠣,夏枯草
(案47)風癘,身熱,脈數而躁,胸中滿悶,頭疼舌粗,暑邪外感故也。防其吐瀉。
薑汁炒山梔,柴胡,薄荷,炒蔞全新會皮,薑製半夏,鉤藤,赤苓,生茜草,飛滑石
(案48)風癧,脈數,化邪通絡參消痰。
荊芥,薄荷,海浮石,炒殭蠶,天竺黃,生茜草,鉤藤,蛤殼,炒柴胡,玉桔梗
(案49)陰虧陽旺,濁痰凝結,瘰癧所由成也。近加風疳,痛癢並作,延漫津脂,亦因腠理不固,風邪易襲耳。脈弦帶數,交春木令司權,防重,理宜靜養保重以圖緩效。
羚羊角,白蒺藜,九孔石決,飛青黛,象貝母,秦艽肉,金銀花,夏枯草花,玉桔梗
又方
西洋參,川貝母,制首烏,肥玉竹,牡蠣,茯苓,清阿膠,地骨皮,燕窩屑,羚羊角,夏枯草花
(案50)骨蒸內熱,近怯顯然。今瘰癧貫串,診脈弦數,丙火當權,定必走竄據理進藥膩補非宜。
銀柴胡,連翹,金石斛,地骨皮,左牡蠣,炙鱉甲,新會,全福花,夏枯草,紫菜
(案51)肝腎陰虧,骨蒸肌熱,上結瘰癧,下泄陰精,職是故也。幸不咳嗆,脈象亦和,擬用扶本攝精,庶幾陰足則自然熱退,正旺則痰亦自平,不致延入癧癆,惟王道無近功耳。若論刀針掐法,焉能濟事?仍候審裁。
制首烏,潞黨參,杜阿膠,女貞子,線魚,膠珠,川貝母,白茯神,淮山藥,左牡蠣,北沙參
復,去阿膠、沙參、川貝、女貞,加柴胡、元武版、沙苑、玉竹、芡實、金櫻子、湘蓮、童便,數劑後可加料丸服。
白話文:
【病案46】患者罹患瘰癧,病情頑固難消,伴有內熱及盜汗,脈搏頻數,頭痛等症狀,切不可輕視。
處方包含海浮石、薄荷葉、毛慈菇、桔梗、山梔、兩頭光、老鉤藤、石決明、炒柴胡、丹皮、新會等藥物,服用後,瘰癧稍有緩解。
後續治療加入沙參、石決明、海浮石、遠志、蛤粉、左秦艽、白芍、橘紅、香青蒿、丹皮、牡蠣、夏枯草等藥物。
【病案47】患者患有風癘,全身發熱,脈搏頻數且躁動,胸中滿悶,頭痛舌粗,這是因為受到暑邪外感。需防範嘔吐或腹瀉。
處方有薑汁炒山梔、柴胡、薄荷、炒蔞全新會皮、薑製半夏、鉤藤、赤苓、生茜草、飛滑石等藥物。
【病案48】患者患有風癧,脈搏頻數,需化邪通絡,參合消痰。
處方包括荊芥、薄荷、海浮石、炒殭蠶、天竺黃、生茜草、鉤藤、蛤殼、炒柴胡、玉桔梗等藥物。
【病案49】患者陰氣不足,陽氣旺盛,導致渾濁的痰液凝結,形成瘰癧。近期又加上風疳,痛癢並作,蔓延津脂,這是因為腠理不固,風邪易侵。脈象呈弦數,進入春季,木令司權,需防範病情加重,應靜養保重,以求緩慢效果。
處方有羚羊角、白蒺藜、九孔石決、飛青黛、象貝母、秦艽肉、金銀花、夏枯草花、玉桔梗等藥物。
另一個處方為西洋參、川貝母、制首烏、肥玉竹、牡蠣、茯苓、清阿膠、地骨皮、燕窩屑、羚羊角、夏枯草花等藥物。
【病案50】患者骨蒸內熱,近來病情明顯惡化。現在瘰癧貫串,診斷脈象弦數,丙火當權,必須根據病情合理用藥,不能過度滋補。
處方有銀柴胡、連翹、金石斛、地骨皮、左牡蠣、炙鱉甲、新會、全福花、夏枯草、紫菜等藥物。
【病案51】患者肝腎陰虧,骨蒸肌熱,上方形成瘰癧,下方泄露陰精,這是由於肝腎陰虧所致。幸好未有咳嗽,脈象亦平和,擬用扶本攝精,希望陰氣充足,熱度自然退去,正氣旺盛,痰液也能平息,避免演變成癧癆。但此法無快速療效,若用刀針掐法,也無法解決問題,仍待進一步判斷。
處方為制首烏、潞黨參、杜阿膠、女貞子、線魚、膠珠、川貝母、白茯神、淮山藥、左牡蠣、北沙參等藥物。後續治療,去掉阿膠、沙參、川貝、女貞,加入柴胡、元武版、沙苑、玉竹、芡實、金櫻子、湘蓮、童便,數劑後可以加料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