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費元

《臨證一得方》~ 卷二 咽喉頸項部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咽喉頸項部 (3)

1. 喉癬

(案28)木火刑金,沖激會厭,糜爛成癬,咳嗆,脈得弦數,勢屬燃眉。

冬桑葉,川貝母,杏仁泥,炒蘇子,枇杷葉,炒蔞仁,嫩鉤鉤,玉桔梗,官燕屑,麥冬肉

(案29)癬生於喉,陰虧火升所致,骨蒸,脈如有積重難返之勢。

川石斛,川貝母,瓜蔞仁,料豆衣,枇杷葉,北沙參,甜杏仁,馬勃,橄欖汁

白話文:

【喉癬】

案例28:因肝火旺盛影響肺部功能,導致咽喉部位受到刺激,形成糜爛性狀如癬的病變,伴隨劇烈咳嗽,且診脈結果顯示弦數,病情相當危急。

處方藥材包括冬季採摘的桑葉、四川產的貝母、杏仁研磨成泥、炒過的蘇子、枇杷葉、炒過的蔞仁、嫩鉤藤、桔梗、燕窩碎片以及麥門冬的果實。

案例29:咽喉部位長出癬,是因為體內陰虛導致火氣上升所造成,病情表現為骨蒸潮熱,且診脈結果顯示病情嚴重,有如積重難返的情況。

處方藥材包括四川產的石斛、貝母、瓜蔞仁、紅豆皮、枇杷葉、北沙參、甜杏仁、馬勃以及橄欖汁。

2. 喉瘤

(案30)喉瘤,今將半載,日漸脹大,脈沉而滑,善自調養,庶可延日。

北沙參,海浮石,光杏心,炙鱉甲,生蛤殼,白殭蠶,新會皮,石決明,赤茯苓,川貝母,竹二青

白話文:

(案例30)這位患者的喉部長了一個腫瘤,至今已近半年,而且這腫瘤日漸增大。從診脈看,脈象呈現沉滑,顯示體內有痰濕瘀滯。患者應注重自我調理和保養,這樣或許能延長壽命。

處方藥物包括:南沙參、海浮石、光杏仁、炙鱉甲、生蛤殼、白僵蠶、新會陳皮、石決明、赤茯苓、川貝母、竹茹。

3. 谷賊

(案31)情志抑鬱,火盛爍金,津液因之化痰,脈弦,時嗆,谷賊症也。非若喉痹、喉癬之患,養志服藥,勿重為幸。

⿰旁刂羚羊角,川貝母,冬桑葉,炒蘇子,鮮枇杷葉,天竺黃,海浮石,石決明,秋月石,光杏仁,竹瀝

白話文:

【病症:谷賊】

(案例31)病人情緒低落壓抑,導致體內火氣旺盛,損傷肺金,使身體的津液轉化為痰,從而造成脈象呈現弦象,且偶爾會有咳嗽的情況,這正是所謂的谷賊症狀。但此病並非像喉痹或喉癬那樣的疾病,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藥物治療,不加重病情即是一大幸事。

藥方包括:羚羊角、川貝母、冬桑葉、炒蘇子、新鮮枇杷葉、天竺黃、海浮石、石決明、秋月石、光杏仁以及竹瀝。

4. 猛疽

(案32)風火相搏,喉間腫脹,勢成猛疽,切勿玩視。

炒殭蠶,大力子,光杏仁,化橘紅,黃防風,鉤藤鉤,象貝母,嫩前胡

白話文:

(案例32)這是因為風邪與火熱相互交纏引發的病情,導致喉嚨部位出現腫脹的情況,且有形成嚴重毒瘡的趨勢,千萬不可輕視。

處方包含:炒製過的殭蠶、大力子、光杏仁、化橘紅、黃防風、鉤藤鉤、象貝母、嫩前胡等藥材。

5. 腦疽

(案33)臟腑乖違,蘊毒內熾,發為腦疽。紅暈呆腫,形勢平塌,脈象弦數,冀得高潰為佳。

生西耆,象貝母,紫丹參,焦夏曲,焦車前,潞黨參,新會皮,上川連,生茜草,甘菊花,赤茯苓,竹筍尖

復,腦疽,頭漸腐流脂無膿,胸悶欲吐,舌白胖,脈弦數右關尤大,濕蘊交蒸之象。尚未定勢,未敢輕許無妨。

生西耆,法半夏,廣陳皮,赤茯苓,醋煅鹿角尖,瓜蔞皮,炒米仁,江枳殼,象貝母,筍尖,茄蒂

再復,腐肉未脫,脈象細軟,補正為先。

潞黨參,遠志炭,象貝母,新會皮,忍冬花,生西耆,川石斛,雲茯苓,歸身炭,焦米仁,乾荷蒂,炒紅棗

(案34)腦疽形色散漫,沿皮發泡,堅硬流水,毒未化膿也。正在關節,調治得宜為要。

西赤芍,焦夏曲,生西耆,杜藿香,炒牛蒡,土貝母,炒殭蠶,紫丹參,淨蟬衣,益元散,制小樸,赤茯苓,家菊葉

(案35)平素操勞過度,脾胃致虧。今偏腦疽二旬已過關節,色頑不腐,脈細神疲,勢將內險,況當盛暑乎。擬養胃安神一法,冀其轉機再商調治。

人參條,白扁豆,雲茯苓,鮮荷葉,益元散,鮮石斛,新會皮,遠志肉,生穀芽,谷露(代水煎)

(案36)偏腦疽初發,旁腫呆實,脈軟惡寒,但年高氣衰恐不能蒸達。

川羌活,赤芍藥,炒川芎,象貝母,全當歸,青防風,赤茯苓,蒼耳子,焦夏曲,池菊花

復,年高氣弱衰形勢不盛,全憑調治得宜。

川芎,丹參,炮薑炭,遠志炭,象貝母,生西耆,焦夏曲,雲茯苓,蒼耳子,六一散,鮮荷葉

(案37)太陽濕熱,頭瘡潰化不一,勢成腦疽。

淨蟬衣,豬苓,滑石,丹參,大貝母,炒殭蠶,蒼耳子,赤芍,陳皮,黃耆,半夏曲

(案38)對口疽起發六七日,堅硬色紫若魚臍,膿脂未得,按脈滑短,殊為危險。

炮薑炭,炒蒼耳,炒當歸,新會皮,象貝,山梔,炒川芎,鹿角(醋煅),遠志炭,焦夏曲,西耆

(案39)對口癤內疊無膿,根株堅實,脈象滑軟,氣不充也。防其內陷。

西耆,土藿香,焦夏曲,炙桂枝,赤芍,澤瀉,丹參,六一散,象貝母,炒蒼耳,豬苓

(案40)爍腦疽漫腫化大,殊屬險惡。

益元散,大力子,丹參,殭蠶,杜藿香,江枳殼,炒夏曲,象貝母,赤芍,小樸,蒼耳子

復,膿腐雖得,旁腫紅暈,營分鬱熱所致,清化主之。

象貝母,六一散,生地,白芍,白蒺藜,湖丹皮,羚羊角,黃耆,夏曲,金銀花

(案41)侵腦疽堅硬紅腫大痛,脈弦,舌光,陰虧火旺故也。

小川連,川芎,象貝,六一散,生西耆,赤茯苓,淡黃芩,丹參,炮姜,焦夏曲,廣藿香

復,得膿稍松,旁實未化,但本病消渴,脈形舌色如昨,非清潤不可。

白話文:

【腦疽】

(案例33) 臟腑運作失調,體內毒素熾烈,進而形成腦疽。患處呈現紅色呆滯腫脹,形態平塌,脈象顯現弦數,期望能夠高點潰破為好。

藥方: 生西耆、象貝母、紫丹參、焦夏曲、焦車前、潞黨參、新會皮、上川連、生茜草、甘菊花、赤茯苓、竹筍尖

再者,腦疽導致頭部逐漸腐爛流脂卻無膿,患者胸悶欲吐,舌苔白且胖,脈象弦數,右關脈尤其大,顯示濕氣蘊結的症狀。因病勢尚未穩定,不敢輕易保證無妨。

藥方: 生西耆、法半夏、廣陳皮、赤茯苓、醋煅鹿角尖、瓜蔞皮、炒米仁、江枳殼、象貝母、筍尖、茄蒂

再次,腐肉未脫落,脈象細軟,應先補正。

藥方: 潞黨參、遠志炭、象貝母、新會皮、忍冬花、生西耆、川石斛、雲茯苓、歸身炭、焦米仁、乾荷蒂、炒紅棗

(案例34) 腦疽形色散漫,沿皮發泡,堅硬流水,毒素未化成膿。正好在關節,適當調理治療是關鍵。

藥方: 西赤芍、焦夏曲、生西耆、杜藿香、炒牛蒡、土貝母、炒殭蠶、紫丹參、淨蟬衣、益元散、制小樸、赤茯苓、家菊葉

(案例35) 平時過度勞累,脾胃受損。現在偏腦疽已過去二十天,顏色頑固不腐,脈細神疲,勢必有內部危急,況且正值酷暑。計劃養胃安神的療法,希望有轉機再商量調治。

藥方: 人參條、白扁豆、雲茯苓、鮮荷葉、益元散、鮮石斛、新會皮、遠志肉、生穀芽、谷露

(案例36) 偏腦疽初發,旁邊腫脹堅實,脈軟且怕冷,但因年老氣衰,恐怕不能蒸達。

藥方: 川羌活、赤芍藥、炒川芎、象貝母、全當歸、青防風、赤茯苓、蒼耳子、焦夏曲、池菊花

再者,年老氣弱,形勢不盛,全憑適當的調理治療。

藥方: 川芎、丹參、炮薑炭、遠志炭、象貝母、生西耆、焦夏曲、雲茯苓、蒼耳子、六一散、鮮荷葉

(案例37) 太陽濕熱,頭瘡潰爛化膿不一,勢成腦疽。

藥方: 靜蟬衣、豬苓、滑石、丹參、大貝母、炒殭蠶、蒼耳子、赤芍、陳皮、黃耆、半夏曲

(案例38) 對口疽起發六七日,堅硬色紫如魚臍,膿脂未得,脈象滑短,極為危險。

藥方: 炮薑炭、炒蒼耳、炒當歸、新會皮、象貝、山梔、炒川芎、鹿角、遠志炭、焦夏曲、西耆

(案例39) 對口癤內疊無膿,根部堅實,脈象滑軟,氣不充盈。防止其內陷。

藥方: 西耆、土藿香、焦夏曲、炙桂枝、赤芍、澤瀉、丹參、六一散、象貝母、炒蒼耳、豬苓

(案例40) 燒腦疽漫腫化大,極其險惡。

藥方: 益元散、大力子、丹參、殭蠶、杜藿香、江枳殼、炒夏曲、象貝母、赤芍、小樸、蒼耳子

再者,膿腐雖得,旁邊腫脹紅暈,由營分鬱熱所導致,以清化為主。

藥方: 象貝母、六一散、生地、白芍、白蒺藜、湖丹皮、羚羊角、黃耆、夏曲、金銀花

(案例41) 侵腦疽堅硬紅腫大痛,脈象弦,舌光,是因為陰虧火旺。

藥方: 小川連、川芎、象貝、六一散、生西耆、赤茯苓、淡黃芩、丹參、炮薑、焦夏曲、廣藿香

再者,得膿稍松,旁邊實質未化解,但此病為消渴,脈象舌色如昨日,必須清潤。

藥方: 羚羊角、生棗仁、生西耆、生草、焦夏曲、麥冬肉、遠志肉、赤丹參、知母、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