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四冊 (8)
第四冊 (8)
1. 外敷通用方
為細末,搽上即止。
除濕解毒丹
治瘯耳與瘯疥癬、黃水瘡。凡遇瘡毒流水作癢者,皆治。
五倍子(焙胡色,為細末),白礬(火焙枯,為細末,各一兩),馬前子(用火燒新磚二個,上下壓去油,五錢),白蘚皮(五錢),黃柏(五錢),輕粉(二錢半),冰片(三分),麝(二分)
共為細末,磁罐收貯,黃蠟封口聽用。以上諸毒,乾者,陳醋調敷;膿者,即干敷之。
治乾溼腳氣
廣膠(二兩),蔥姜(各半斤,搗汁留用)
另將好陳醋糟油二盞,或米醋一碗和陳醋糟裝,細絹羅濾,去汁二盞,同膠蔥薑汁熬成膏貼之,止痛消腫。
治腳汗方
黃耆(二兩),乾葛,白礬(各三兩),防風(三錢)
用水十碗,砂鍋煎湯洗腳,趁熱泡之。
瘡中生蛆
皂礬(為末)
摻貼即化瘡內蟲,鹿膠磨汁搽。
貓眼睛瘡
身面生瘡,如貓眼有屎,無膿血,惟痛癢。
多食雞、魚、蔥、韭,自愈。
滅諸瘢痕
以大鼠一個,臘豬脂油四兩,煎之至消盡,濾淨,日塗三四次。先以布拭赤,避風。
服丹癰出
治丹石之人,腦後多發熱瘡。
秋石一錢,豆豉煎湯送下。
下注腳瘡
鹿角炒炭,入輕粉同研,香油調敷。
豌豆班瘡
此症乃時毒發於頭面及身,須臾周匝,壯如火燒,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治,數日死。晉元帝時,症自西北流,名膚瘡。
蘆薈,甘草(等分)
為末敷之。
禿瘡
白麵(一斤),香油(多許)
烙厚餅一個,俟溫矇頭上,用帶扎住。其癢無比,斷不可摘去。一夜去餅,蟲出即愈。
又方
紫草(五錢),五倍子(去蟲蛀,炒,五錢),馬前子(去皮,一兩),藁本(二錢),白芷(錢半),荊芥穗(二錢),百部(二錢),桃枝(連葉四寸長,七段),烏梅(打碎,七個),川椒(一錢)
香油四兩,將藥煠枯去渣,入白礬末二錢調搽。將油熬滾擦,尤妙。
骨疽出骨
密陀僧,桐油
調勻攤貼即愈。
石癰無膿
蛇退
貼之,經宿即愈。
又方:天仙子為末,醋調塗。
手足瘭疽
累累如豆剝之汁出。
鮮魚(一尾,用三四寸長的),亂髮(一撮)
以豬脂熬膏塗之。
甲疽延爛
此症因割甲傷肉,或侓內成瘡腫,黃水浸淫,相連五指,漸上腳,漿泡起如火燒。
皂礬(煉如丹色,研末)
每以鹽湯洗淨敷之,軟帛束住,一日一遍,數日而愈。
加減熏浴方
白芷(三錢),艾(三錢),當歸(四錢),赤芍(三錢),荊芥穗(二錢),防風(二錢),銀花(三錢)
用豬蹄一隻,水五碗,煮熟取清湯,入眾藥,煎數沸,去渣,洗之。如多孔者,加露蜂房,揉碎,羅去土;濕熱,蒼朮、獨活;收口,加白蘞霜、桑葉;指風,加川椒;作癢,加蒼耳、苦參。
白話文:
外敷通用方
除濕解毒丹:治療耳疾、疥癬、黃水瘡等各種流膿流水、奇癢的瘡毒。 五倍子(焙至褐色,研成細末)、白礬(火焙至枯,研成細末,各一兩)、馬前子(用火燒熱的磚頭壓榨去油,五錢)、白蘚皮(五錢)、黃柏(五錢)、輕粉(二錢半)、冰片(三分)、麝香(二分),共研成細末,用磁罐盛裝,黃蠟封口保存。 乾性瘡毒用陳醋調敷,膿性瘡毒直接乾敷。
治乾溼腳氣:廣膠(二兩)、蔥、薑(各半斤,搗碎取汁)。另取陳醋糟油二盞(或米醋一碗加陳醋糟,用細絹過濾取汁二盞),與廣膠、蔥薑汁一起熬成膏狀敷貼,止痛消腫。
治腳汗方:黃耆(二兩)、葛根(乾)、白礬(各三兩)、防風(三錢)。加水十碗,砂鍋煎煮後洗腳,趁熱浸泡。
瘡中生蛆:皂礬(研成細末)摻入瘡中,可殺死蛆蟲,再用鹿膠磨成的汁液塗抹。
貓眼睛瘡:身體表面長出像貓眼一樣的瘡,沒有膿血,只有疼痛瘙癢。多吃雞、魚、蔥、韭,可自愈。
滅諸瘢痕:取老鼠一隻,豬油四兩,煎熬至老鼠消失,過濾後,每日塗抹三四次,先用布擦拭患處,並避免風吹。
服丹癰出:治療服用丹藥後腦後長熱瘡的藥方。秋石一錢,用豆豉煎湯送服。
下注腳瘡:鹿角炒至炭化,研磨成粉,與輕粉混合,用香油調和後敷貼。
豌豆班瘡:此病是時毒引起的,迅速蔓延至頭面和全身,劇痛如火燒,瘡上長滿白色膿漿,潰破後又不斷生長,不治會在數日內死亡。 蘆薈、甘草(等量)研成細末敷貼。
禿瘡:白麵(一斤)、香油(適量)。烙一個厚餅,趁熱敷在頭上,用布帶紮緊。會奇癢無比,切勿揭掉。一夜後取下餅子,蟲子出來即痊癒。
禿瘡又一方:紫草(五錢)、五倍子(去蟲蛀,炒,五錢)、馬前子(去皮,一兩)、藁本(二錢)、白芷(一錢半)、荊芥穗(二錢)、百部(二錢)、桃枝(連葉,四寸長七段)、烏梅(打碎,七個)、川椒(一錢)。香油四兩,將藥材煎熬至枯乾,去渣,加入白礬末(二錢)調和後塗抹。將油熬滾後塗抹效果更佳。
骨疽出骨:密陀僧、桐油調勻後敷貼即可痊癒。
石癰無膿:蛇退(一種藥材)敷貼,一夜即可痊癒。 另一方:天仙子研成細末,用醋調和後塗抹。
手足瘭疽:患處皮膚隆起,像豆子一樣,擠壓會流出汁液。鮮魚(三四寸長的一條)、頭髮(一撮),用豬油熬膏塗抹。
甲疽延爛:因割指甲傷到肉,或指甲內生瘡腫,黃水浸淫,蔓延至五指,漸漸向上蔓延至腳部,起泡如火燒。皂礬(煉至丹紅色,研成細末),用鹽水洗淨患處後敷貼,用軟布包紮,一日一次,數日可愈。
加減熏浴方:白芷(三錢)、艾葉(三錢)、當歸(四錢)、赤芍(三錢)、荊芥穗(二錢)、防風(二錢)、金銀花(三錢)。用豬蹄一隻,水五碗,煮熟取清湯,加入所有藥材,煎煮幾沸,去渣,用藥湯洗患處。若瘡孔多,加蜂房(去土);濕熱者,加蒼朮、獨活;需收口者,加白蘞霜、桑葉;風寒者,加川椒;奇癢者,加蒼耳子、苦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