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三冊 (6)
第三冊 (6)
1. 補養之劑
四神丸
治腎瀉、脾瀉。腎瀉者,五更時瀉也。脾瀉者,脾之清陽下陷,不能運化,不能分別水穀,不痛而瀉也。
故紙(酒浸炒,四兩),五味子(炒,三兩),肉菓(麵煨,二兩),吳萸(鹽水泡,一兩)
大棗百枚,生薑八兩切片,同煮棗爛,去姜,以棗肉為丸,每服二錢,臨臥,鹽湯下。
本方單用故紙、肉豆蔻,名二神丸。治同。
白話文:
補養之劑
四神丸治療腎臟虛弱引起的腹瀉和脾臟虛弱引起的腹瀉。腎虛引起的腹瀉,症狀是凌晨五點左右腹瀉。脾虛引起的腹瀉,是因為脾臟的清陽之氣下陷,無法運化水穀精微,導致無法區分食物的營養成分,因此會腹瀉,但不會伴隨疼痛。
藥方組成:酒浸炒過的桑螵蛸(四兩)、炒過的五味子(三兩)、麵粉煨過的肉豆蔻(二兩)、用鹽水泡過的吳茱萸(一兩)。
將一百枚大棗和八兩切片的生薑一起煮,直到大棗煮爛,然後去除薑片,用煮爛的大棗肉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睡前用鹽水送服。
本方只用桑螵蛸和肉豆蔻兩種藥材,稱為二神丸,療效與四神丸相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