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瑞

《春腳集》~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頸項部

頸前為十二經道路。項乃腎與膀胱所主。

利氣飲,治閃挫或久坐,或失枕以致項痛。

乾薑(一分),乾葛(五分),升麻(五分),蒼朮(五分),桔梗(五分),川軍(二分),枳殼(一分),芍藥(四分),陳皮(七分),甘草(七分),半夏(三分),白芷(三分),茯苓(三分),當歸(三分),生薑(三片)

水煎溫服。

木瓜煎,治項筋急不得轉側。

木瓜(一個,切兩半,去瓤),沒藥(一兩,研),乳香(一錢二分,半研)

將乳沒二味,共納入木瓜中,再將兩半合系扎定,在飯上蒸三四次,研成膏,每服三五茶匙,用地黃四五錢,黃酒煎湯,送下。

普濟消毒飲,治疫邪傳染,項面腫,眾人一般者。

黃芩(三錢),黃連(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元參(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柴胡(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連翹(五分,淨),蒡子(五分,炒研),升麻(五分),殭蠶(五分,炒),大黃(或一錢,或五分,酒炒)

水煎服。

防風解毒湯,治頸項結核浮腫,先寒後熱,是風寒所搏也。

防風(一錢),荊芥(一錢),桔梗(一錢),蒡子(一錢),連翹(一錢),甘草(一錢),石膏(二錢,煅),薄荷(一錢),枳殼(一錢),川芎(一錢),蒼朮(一錢),知母(一錢),燈心(三十寸)

水煎服。

連翹消毒飲,治結核堅腫,色紅微熱者,是熱毒所致也。

連翹,陳皮,桔梗,元參,黃芩,赤芍,當歸,梔子,葛根,射干,花粉,紅花(各一錢),甘草(五分)

若大便秘者,加大黃。水煎服。

加味藿香飲,治頸項腫痛,寒熱頭眩者,氣毒也。

藿香,甘草,桔梗,青皮,柴胡,半夏,紫蘇,白朮,陳皮,茯苓,白芷,厚朴,川芎,香附,夏枯草(各等分,為粗末)

每服四五錢,水煎服。

滋榮散堅湯,治結核累累,先小後大,初不疼,是瘰癧也。

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陳皮,茯苓,桔梗,白朮,香附(各一錢),甘草,海粉(各五分),貝母,人參,昆布(各三分),升麻,紅花(各二分)

水煎服。

又方,治同上。

夏枯草(一斤),水煎成膏,每服四五錢。用黨參,黃耆,白朮,當歸,棗仁(各一錢五分),遠志,廣皮(各一錢),甘草,木香(各五分)

引加圓肉五枚、淡竹葉五分,燈心三十寸。水煎調服。

通治瘰癧方,治瘰癧,不分新久,表裡虛實,及諸痰結核。

陳皮,白朮,柴胡,桔梗,川芎,當歸,白芍,連翹,茯苓,香附(醋炒),夏枯草,黃芩(各一錢),藿香,半夏,白芷,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水煎,兌黃酒一小杯服。

芎歸養榮湯,治瘰癧流注,及一切不足之症,不作膿,或已潰不斂,或身體發熱惡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睡臥不寧,盜汗自汗,驚悸恍惚,並皆治之。

白話文:

頸部前面是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後頸(項)則是由腎和膀胱所主管的部位。

利氣飲:治療因為閃到、久坐、或睡姿不良(落枕)而導致的頸部疼痛。

藥材:乾薑(少量),乾葛(多一些),升麻(多一些),蒼朮(多一些),桔梗(多一些),川軍(少量),枳殼(少量),芍藥(少一些),陳皮(較多),甘草(較多),半夏(少一點),白芷(少一點),茯苓(少一點),當歸(少一點),生薑(三片)

用水煎煮,溫熱時服用。

木瓜煎:治療頸部肌肉僵硬,無法轉動。

藥材:木瓜(一個,切成兩半,去掉籽),沒藥(多一些,磨成粉),乳香(少一些,磨一半粉)

將乳香和沒藥粉末放入木瓜中,再將兩半木瓜合攏綁緊,放在米飯上蒸三四次,研磨成膏狀,每次服用三到五茶匙,用四五錢的地黃和黃酒煎煮的湯送服。

普濟消毒飲:治療因疫病傳染,導致頸部和臉部腫脹,多人同時發病的情況。

藥材:黃芩(多一些),黃連(少一些),陳皮(少一些),元參(少一些),甘草(少一些),柴胡(少一些),桔梗(少一些),連翹(少量),牛蒡子(少量,炒過再磨粉),升麻(少量),殭蠶(少量,炒過),大黃(可選用少量或少一些,用酒炒過)

用水煎煮後服用。

防風解毒湯:治療頸部出現結核腫脹,先感到寒冷後發熱,這是風寒侵襲所致。

藥材:防風(少一些),荊芥(少一些),桔梗(少一些),牛蒡子(少一些),連翹(少一些),甘草(少一些),石膏(多一些,煅燒過),薄荷(少一些),枳殼(少一些),川芎(少一些),蒼朮(少一些),知母(少一些),燈心草(三十寸)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連翹消毒飲:治療結核腫塊堅硬,顏色發紅,微微發熱,這是熱毒引起的。

藥材:連翹、陳皮、桔梗、元參、黃芩、赤芍、當歸、梔子、葛根、射干、花粉、紅花(各少一些),甘草(少量)

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大黃。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藿香飲:治療頸部腫痛,伴隨寒熱和頭暈,這是氣毒引起的。

藥材:藿香、甘草、桔梗、青皮、柴胡、半夏、紫蘇、白朮、陳皮、茯苓、白芷、厚朴、川芎、香附、夏枯草(各取等量,磨成粗粉)

每次服用四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滋榮散堅湯:治療結核累累,由小變大,初期不痛,這是瘰癧。

藥材: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陳皮、茯苓、桔梗、白朮、香附(各少一些),甘草、海粉(各少量),貝母、人參、昆布(各少一點),升麻、紅花(各少一點)

用水煎煮後服用。

又一方:也是治療上述瘰癧的方子。

藥材:夏枯草(一斤),用水煎煮成膏狀,每次服用四五錢。再用黨參、黃耆、白朮、當歸、棗仁(各少一些),遠志、廣皮(各少一些),甘草、木香(各少量)

引藥:加圓肉五枚、淡竹葉少許、燈心草三十寸。用水煎煮調服。

通治瘰癧方:治療各種瘰癧,不論病程長短、病在表裡、體質虛實,以及各種痰結核。

藥材:陳皮、白朮、柴胡、桔梗、川芎、當歸、白芍、連翹、茯苓、香附(用醋炒過)、夏枯草、黃芩(各少一些),藿香、半夏、白芷、甘草(各少量)

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再兌入一小杯黃酒服用。

芎歸養榮湯:治療瘰癧流注,以及各種虛弱的症狀,無論是不化膿、或已潰破但無法癒合、或身體發熱怕冷、肌肉消瘦、食慾不佳、睡眠不安、盜汗自汗、心悸恍惚,都可以用此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