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腳集》~ 卷之二 (4)
卷之二 (4)
1. 鼻部
治痔癰外方
雄黃,白礬,苦丁香
各等分為末,用霜梅肉搗膏作成條,入鼻內化水即愈。
齆鼻不聞香臭,將鐵鎖磨石上取末,豬脂調綿裹塞鼻,肉出愈。又方,乾薑為末,蜜調塞鼻亦效。
因外感鼻塞,兼咳嗽嚏者。
羌活(一錢),前胡(一錢),紫蘇(一錢),桔梗(一錢),旋覆花(一錢),陳皮(一錢),枳殼(一錢),升麻(五分),葛根(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服。
無外感鼻塞
辛夷,川芎,木通,細辛,羌活,藁本,升麻,白芷,炙草(各等分),蒼耳(減半)
水煎服。
鼻內生瘡
犀角(五分),羚角(一錢五分),天冬(一錢五分),川貝母(一錢五分),麥冬(三錢),知母(二錢),黃芩(二錢),胡連(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水煎,調牛黃研末一分服。外治用杏仁,去皮尖,研爛,和乳汁,不時用箸頭擦之。或用黃連(一錢),麝香(五釐),為細末擦之。
鼻血不止
茅花(一錢),辛夷(五分),當歸(三錢),生地(三錢),白芍(二錢),木通(六分),芥穗(一錢,酒炒黑,存性)
水煎服,服後即臥立止。外用白芨一兩,研細末,用陳醋調塗囟門,下至兩眉心。(上寬下窄,如胡蘿蔔形。)再用山梔仁、白芷等分為末,吹於鼻內,用此三法調治,無不愈者。
又方
黃芩(二兩),白芨(二兩)
為末,水丸服。神效。
白話文:
[鼻部]
治鼻部癰腫外方:
將雄黃、白礬、丁香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霜梅果肉搗成膏狀,製成條狀,放入鼻中,待其化水即可痊癒。
鼻塞不通,聞不到香味:
將鐵鎖磨成的粉末,用豬油調和,用棉花包裹塞入鼻中,膿液排出後即可痊癒。另一方法是用乾薑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塞入鼻中,也有效。
因外感引起的鼻塞,伴隨咳嗽和噴嚏:
使用羌活、前胡、紫蘇、桔梗、旋覆花、陳皮、枳殼、升麻、葛根、甘草各適量煎水服用。(劑量:羌活、前胡、紫蘇、桔梗、旋覆花、陳皮、枳殼各一錢,升麻五分,葛根一錢,甘草五分)
無外感引起的鼻塞:
使用辛夷、川芎、木通、細辛、羌活、藁本、升麻、白芷、炙甘草等量,蒼耳減半,煎水服用。
鼻內生瘡:
使用犀角、羚羊角、天冬、川貝母、麥冬、知母、黃芩、胡黃連、甘草各適量煎水服用,並服用調和牛黃研磨成粉末(一分)。外用療法:取杏仁去皮尖,研磨成泥狀,與母乳混合,不時用筷子頭塗抹患處。或用黃連、麝香研磨成細末擦拭患處。(劑量:犀角五分,羚羊角一錢五分,天冬一錢五分,川貝母一錢五分,麥冬三錢,知母二錢,黃芩二錢,胡黃連一錢五分,甘草一錢,黃連一錢,麝香五釐)
鼻出血不止:
使用茅花、辛夷、當歸、生地、白芍、木通、芥穗適量煎水服用,服藥後應立即臥床休息,以達到止血效果。外用療法:將白芨研磨成細末,用陳醋調和後塗抹在囟門(百會穴)至兩眉心之間(形狀如胡蘿蔔)。再將山梔仁、白芷等量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此三種方法配合使用,必能痊癒。(劑量:茅花一錢,辛夷五分,當歸三錢,生地三錢,白芍二錢,木通六分,芥穗一錢(酒炒黑,存性),白芨一兩)
另一方:
將黃芩、白芨等量研磨成粉末,製成水丸服用,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