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雞鳴錄》~ 外科第十五 (9)

回本書目錄

外科第十五 (9)

1. 外科第十五

肺癰,其證初起,咳嗽即兩脅疼痛,元參(八兩),天冬(四兩),桔梗(二兩),炙甘草(一兩),水十碗,煎至二碗,入蒲公英、金銀花(各五錢),煎至一碗,徐徐服之。初起即消,久者亦愈。

甘草,土貝(各二兩),乳香(炙),沒藥(炙),槐米(各一兩),炙山甲(八錢),沉香,血竭,葶藶,血餘(各六錢),雄黃(飛,五錢),十一味研末,水法丸如綠豆大,牛黃為衣,每一丸開水下,名內消神效丸。治一切內癰初起,未潰膿者,服之即消。

乳癰,芙蓉花杵爛,敷上,疱起即消,如干花瓣以雞子清,或醋調塗。凡芙蓉開時採,浸鹽滷中備用,貼諸癰瘍皆妙。

芙蓉根切片,醇酒煎,儘量飲即消。如掘鮮者杵汁,酒沖服,睡醒即消,其痛如失。

白蠟一錢酒化服。

蚶殼煅存性,研末,醋調塗。

芭蕉葉杵汁,生白蜜酒和服,渣敷。

乳癤,陳半夏,連須蔥白,共杵爛,絹包如指大,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

乳吹,用硃筆,書十一地支於本婦所戴簪上。本命屬不書戴之。無論內外吹,初起極驗。

象牙屑,棉花仁(炒去油),葫蘆芭,石決明(煅),土貝母(各二兩),蒲公英,鬼饅頭,橘葉,蓮房(各一兩五錢),炙草,花粉,鹿角屑,麥糵(各一兩),乳香(炙,五錢),小青皮,十五味研末,每一錢六分,橘核煎湯調下,治內外吹,乳癖乳癧皆良。

乳癖(正名乳裂),上川連(三分),制甘石(二錢),黃柏(五釐),牛黃(三釐),四味研細,麻油調敷。

乳岩,大栝蔞一個(半生半炒),酒三鍾,煎一鍾,食後服。

生蟹殼砂鍋內焙焦為末,每日二錢酒下,勿間斷,以愈為度。

橘核一兩。炙存性研,分三服酒下。

甘草(水洗淨,二錢),白蠟(三錢),酒煎去渣,服五七次效。

圓蛤殼研末,加皂莢末少許,醋煎去火氣敷。

此證初起,不痛不癢,堅硬如岩,必數年始潰,潰後難愈,始覺即用活壁蟢,以針扦住,乘活用竹紙包作小球,食後白湯下,日一服,不過數日,患處即癢,如蟢行之狀,堅塊自消。

初起以蔥白寸許,嵌入梅花點舌丹一粒,另用旋覆花三錢煎湯,和醇酒少許吞下,日服一粒,不旬而愈。

拓盤疽,溏雞屎塗。

穿掌心毒,新霜葉研爛塗,忌食鵝。

鵝掌風,銀杏仁,豬𦚟。共杵爛敷。

手背腫,絲瓜葉,或芙蓉葉,蜜拌蒸搗敷。

天蛇頭,荔枝肉,同脂麻嚼塗。

蒲公英,蒼耳草(各五錢),醋煮頻洗。

陳柿餅一個,雄黃末一錢,搗爛敷。

代指,烏梅肉醋浸研塗。

手指瘭疽,初生如麻,漸如桃李,腫痛出血,見骨發狂,南星,半夏,白芷,共研,菜油調搽。

指甲根潰爛,松香,黃蠟化烊作筒,套七日愈。

白話文:

外科第十五

肺癰:初期症狀是咳嗽伴隨兩脅疼痛。用元參八兩、天冬四兩、桔梗二兩、炙甘草一兩,加水十碗煎至二碗,再放入蒲公英、金銀花各五錢,煎至一碗,慢慢服用。初期就能痊癒,久病也能治好。

治療一切內癰初期,尚未化膿的,用甘草、土貝母各二兩,乳香(炙)、沒藥(炙)、槐米各一兩,炙山甲八錢,沉香、血竭、葶藶子、血餘各六錢,雄黃(飛,五錢),共研磨成粉末,用水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用牛黃做藥衣,每次用開水送服一丸,稱為「內消神效丸」。

乳癰:將芙蓉花搗爛敷在患處,膿疱就會消退。如果芙蓉花已乾燥,可用雞蛋清或醋調和後塗抹。芙蓉花要在盛開時採摘,浸泡在鹽水中備用,敷貼各種癰瘍都很有效。芙蓉根切片,用酒煎煮,大量飲用即可消腫。如果用新鮮的芙蓉根搗汁,加酒服用,睡醒後腫痛就會消失。

白蠟一錢,用酒化開服用。

蚶殼煅燒至灰白色,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

芭蕉葉搗汁,與蜂蜜、酒混合服用,藥渣敷在患處。

乳癤:陳年半夏和帶根的蔥白一起搗爛,用絹布包成指頭大小,左側患病塞右鼻孔,右側患病塞左鼻孔。

乳吹:用硃砂筆,在婦女佩戴的簪子上寫上十一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自己的本命地支不寫。無論內吹或外吹,初期療效極佳。

治療內外乳吹、乳癖、乳癧,用象牙屑、棉花仁(炒去油)、葫蘆巴、石決明(煅)、土貝母各二兩,蒲公英、鬼饅頭、橘葉、蓮房各一兩五錢,炙甘草、花粉、鹿角屑、麥芽各一兩,乳香(炙,五錢),小青皮,共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六分,用橘核煎煮的湯水送服。

乳癖(即乳裂):上川連三分,制甘石二錢,黃柏五釐,牛黃三釐,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麻油調和後敷貼。

乳岩:大栝樓一個(一半生一半炒),加酒三杯,煎成一杯,飯後服用。

將生蟹殼放在砂鍋裡焙燒至焦黑,研磨成粉末,每天服用二錢,用酒送服,不要間斷,直到痊癒。

橘核一兩,炙烤至灰白色後研磨成粉,分三次用酒送服。

甘草(用水洗淨,二錢)、白蠟(三錢),用酒煎煮去渣,服用五到七次就能見效。

圓蛤殼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皂莢末,用醋煎煮去火氣後敷貼。

乳岩初期,不痛不癢,堅硬如石,必須經過幾年才會潰爛,潰爛後很難治癒。初期可以使用活壁蟢(一種藥物),用針將其固定住,用竹紙包成小球,飯後用白開水送服,每天一服,幾天後患處就會發癢,像蟢蟲爬動的樣子,堅硬腫塊就會自行消退。

初期可用約一寸長的蔥白,嵌入梅花點舌丹一粒,另用旋覆花三錢煎湯,加入少許醇酒服用,每天一粒,十天左右就能痊癒。

拓盤疽:用溏雞屎塗抹。

穿掌心毒:將新鮮霜葉搗爛塗抹,忌食鵝肉。

鵝掌風:銀杏仁、豬膽,一起搗爛敷貼。

手背腫:絲瓜葉或芙蓉葉,加蜂蜜拌勻後蒸熟搗爛敷貼。

天蛇頭:荔枝肉和脂麻一起嚼爛塗抹。

蒲公英、蒼耳子各五錢,用醋煮沸後經常清洗。

陳柿餅一個,雄黃粉一錢,搗爛後敷貼。

代指:烏梅肉用醋浸泡後研磨塗抹。

手指瘭疽:初期像麻子般大小,逐漸長大如桃李般大小,腫痛出血,甚至見骨發狂,用南星、半夏、白芷研磨成粉,用菜油調和後塗抹。

指甲根潰爛:松香、黃蠟熔化後做成筒狀套在指甲上,七天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