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雞鳴錄》~ 外科第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外科第十五 (3)

1. 外科第十五

諸疔,先尋脊骨上,有紫黃色瘰點,用銀針挑破出血。其毒即泄。

細看腿彎間。即委中穴。有紫黑筋,用銀針刺出血即愈。

雄黃(研,一錢),烏梅肉(三枚,杵爛),蜒蚰(二條),共搗爛塗之,根即拔出。

初起飲真麻油一碗,雖毒重無性命之虞。(並治血疔血出不止)再用肥皂杵爛,和沙糖調勻圍之。

大斑蝥(去翅軟米制,六錢),全蠍(炙,三枚),血竭(二錢),沒藥(炙),乳香(炙,各一錢),冰片,麝香(各六分),元參(四錢,泥固煨去泥用),八味。於端午午時,制研收藏,摻膏藥上貼之,拔疔最妙。

生南星,生半夏,五倍子,慈石(煅),陳小粉(炒,各一兩),明礬,生軍(各二兩),東丹(六錢),鐵鏽,瓷粉(各五錢),雄黃,蟾酥(焙,各四錢),熊膽(二錢),山白煤(一兩四錢),共為末,豬膽汁打錠。專治疔瘡初起,根腳不收,堅硬發麻,用醋磨塗四圍。名疔圍。

活鯽魚(一尾),杵爛。入研細辰砂拌勻圍之,漸圍漸小,其疔自拔。治面疔屢效。

辰砂(二分八釐),蜈蚣頭(炙),雄黃(各二分四釐),輕粉(制),白丁香,蓬砂,蟾酥(各一分四釐),乳香(一分),麝香(四釐),金頂砒(七釐或以鐵鏽代之),十味研細,用燒酒蟾酥和丸,或扁或尖均可,即古方立馬回疔法,以之拔疔甚妙,目前用以代刀亦佳。

魚臍疔,瘡頭黑破出黃水,蛇蛻一條,燒存性研,雞子調塗之。

韭菜,絲瓜葉,連須蔥白,同杵爛取汁,熱酒和服。病在左手,渣貼右腋下,病在右手,渣貼左腋下,病在左腳,渣貼右胯,病在右腳,渣貼左胯,在中貼心臍,以綿縛定,候肉下紅淺處,皆白則散矣。須令人抱住,恐其顛倒,則難救矣。

水疔痛極,白梅肉,荔枝肉,共搗貼易數次愈。

暑瘍,生芋片貼之。

諸惡瘡,白蜜搽。

諸瘡臭爛,白礬,雄黃等分煎洗。

諸瘡不斂,先以槐枝蔥白湯洗淨,復以瓦松陰乾研摻,三黃制甘石(五兩),白螺殼(煅飛三兩),白蠟(一兩五錢),蔥制輕粉(六錢),人參,牛黃(各二錢),真珠(一錢五分),冰片(一錢),八味研極細,無聲為度。治一切大小癰疽,流毒已多,久不收口,用麻油調塗瘡孔,外以象皮膏蓋。如眼細而深者,將綿紙合線蘸此藥,插入亦妙。若方中加鳳凰衣更佳。

血竭(三錢),乳香(炙),沒藥(炙),赤石脂,雄黃(各一錢五分),輕粉(制,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八味研細。以無聲為度。

制甘石,煨石膏,赤石脂(煅,各三兩),大蚌殼(煅去黑衣),陳年吐絲渣(煅),兒茶(各一兩),血竭(三錢),冰片(二錢五分),研如前。上二方,皆主生肌長肉,平口收功,均極神效。以上三方,並有八寶丹之名,審宜擇用可也。余如人指甲、人腳皮、三七、龍骨之類,亦可隨證加入。

白話文:

外科第十五

各種疔瘡,先在脊椎骨上尋找紫黃色的腫塊,用銀針挑破使其出血,毒氣就能排出。

仔細查看腿彎處(委中穴),如果有紫黑色的筋脈,用銀針刺破出血就能痊癒。

雄黃(研磨成粉,一錢)、烏梅肉(三枚,搗爛)、蜒蚰(蜈蚣,二條),一起搗爛後塗抹在患處,膿根就會自行排出。

初期服用麻油一碗,即使毒性較重也不會有生命危險。(此法也適用於血疔出血不止的情況)再用肥皂搗爛,與砂糖調勻後敷在患處周圍。

斑蝥(去翅,用米湯軟化,六錢)、全蠍(炙烤,三枚)、血竭(二錢)、沒藥(炙烤)、乳香(炙烤,各一錢)、冰片、麝香(各六分)、元參(四錢,用泥土包裹煨烤後去除泥土)、共八味藥材。在端午午時炮製研磨後保存,摻入膏藥貼敷患處,拔除疔瘡效果最佳。

生南星、生半夏、五倍子、慈石(煅燒)、陳小粉(炒過,各一兩)、明礬、生軍(各二兩)、東丹(六錢)、鐵鏽、瓷粉(各五錢)、雄黃、蟾酥(焙乾,各四錢)、熊膽(二錢)、山白煤(一兩四錢),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調製成藥錠。專治疔瘡初期,膿根未消,堅硬麻木的症狀,用醋磨塗在患處周圍。此藥名為「疔圍」。

活鯽魚(一條),搗爛,加入研磨細緻的辰砂拌勻後敷在患處周圍,逐漸縮小敷藥範圍,疔瘡就會自行脫落。治療面部疔瘡屢試不爽。

辰砂(二分八釐)、蜈蚣頭(炙烤)、雄黃(各二分四釐)、輕粉(加工處理)、白丁香、蓬砂、蟾酥(各一分四釐)、乳香(一分)、麝香(四釐)、金頂砒(七釐,或以鐵鏽代替),十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燒酒和蟾酥調製成藥丸,藥丸可製成扁平或尖狀均可,這是古代的「立馬回疔法」,用此法拔除疔瘡效果極佳,現在也可代替手術刀使用。

魚臍疔,瘡頭潰爛,流出黃色膿水,用蛇蛻一條燒成灰研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

韭菜、絲瓜葉、連鬚蔥白,一起搗爛取汁,用熱酒調和服用。病灶在左手,藥渣貼在右腋下;病灶在右手,藥渣貼在左腋下;病灶在左腳,藥渣貼在右胯下;病灶在右腳,藥渣貼在左胯下;病灶在身體中間,則貼在肚臍處,用棉布固定,待患處周圍皮膚由紅轉白,即可痊癒。須有人扶持病人,以免其翻滾,否則難以治療。

水疔疼痛劇烈,用白梅肉、荔枝肉搗爛後敷貼,反覆數次即可痊癒。

暑瘍,用生芋片貼敷。

各種惡瘡,塗抹白蜜。

各種瘡瘍臭爛,用白礬、雄黃等量煎水清洗。

各種瘡瘍久不癒合,先用槐枝、蔥白水清洗乾淨,再用瓦松陰乾研磨成粉敷上,三黃制甘石(五兩)、白螺殼(煅燒後研磨成粉,三兩)、白蠟(一兩五錢)、蔥制輕粉(六錢)、人參、牛黃(各二錢)、真珠(一錢五分)、冰片(一錢),八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細到沒有聲音為止。治療大小癰疽,毒素蔓延,久治不癒的症狀,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瘡口,外面用象皮膏覆蓋。如果瘡口細小而深,可用棉紙蘸藥後插入,效果也很好。如果方中加入鳳凰衣效果更佳。

血竭(三錢)、乳香(炙烤)、沒藥(炙烤)、赤石脂、雄黃(各一錢五分)、輕粉(加工處理,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八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細到沒有聲音為止。

制甘石、煨石膏、赤石脂(煅燒,各三兩)、大蚌殼(煅燒後去除黑色部分)、陳年吐絲渣(煅燒)、兒茶(各一兩)、血竭(三錢)、冰片(二錢五分),研磨如前。以上兩個方子,都具有生肌長肉、癒合傷口的作用,效果極佳。以上三個方子,都稱為「八寶丹」,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其他如人指甲、人腳皮、三七、龍骨等,也可根據病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