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錄》~ 外科第十五 (1)
外科第十五 (1)
1. 外科第十五
腫毒初起,杏仁不拘甜苦,剖分兩瓣,擇邊稜齊全者數枚,塗以溏雞屎,加麝香些須。罨患處,即吸住不脫,移時毒聚,則杏仁迸起,再換杏仁如前罨之。候毒漸減,至一觸即脫而止,毒儘自愈。
明礬(五錢),研碎放瓷盤內,入水化開,浸粗草紙一張,蓋瘡上,干則易,十餘張而消。
白芨為細末,溫水攪之,澄清去水,綿紙攤貼,名水澄膏。
蔥白杵爛,蜜和圍之自消。
玉精炭(即蜒蚰,煅存性),生大黃(各四兩),五倍子,白芨(各三兩),生半夏,白蘞(各二兩),百草霜,礬紅,生南星,陳小粉(炒),草烏(各一兩),熊膽(一錢),共研末,以廣膠(化烊),鮮芙蓉葉(絞汁),醋量和搗成錠丸,熱毒癰瘍,發於陽分,盤硬疼腫色赤者,醋磨濃塗四圍,使其不大,最為要旨。名束毒圍。
五倍子(炒黑),陳小粉(炒黃黑,各五斤),龜板(煅),白芨,白蘞,朴硝,榆樹皮(各十二兩),白芷梢,大黃,南星,黃柏,半夏(各八兩),黃連,牙皂,蓖麻子(各四兩),共研醋調,砂鍋內慢火熬成膏,拔去火氣。臨用加醋蜜豬膽汁三味,和勻圍之。中留一孔,綿紙貼之,紙干以抿子刷上。
凡一切癰疽發背,便毒吹乳橫痃,及風濕疼痛,小兒熱毒火丹,無名腫毒,初起即散,已成即生頭出膿,定痛散毒。
鳳仙子,大黃,五倍子(各十兩),共研細,配以朴硝(一兩五錢),小粉(三年陳者,十二兩),入鍋同炒,至黃黑收起,用時以米醋調圍,名全箍膏。明礬研細,擂飯為丸,綠豆大,好酒送下,盡醉汗出即愈。凡惡毒瘡瘍初起,並宜亟服。
牛黃,狗寶,血竭,乳香(炙),沒藥(炙),飛辰砂,蓬砂,葶藶,飛雄黃(各二錢),真珠,沉香,冰片(各一錢),琥珀(六分),十三味研細,以熊膽(六分),人乳化為丸,每重一分,金箔為衣,每服一丸,陳酒調下。重者二三丸,治內外一切癰疽疔毒,能護心止痛,消毒化膿,在外者,可使表散,在內者,可使便泄,真外科之聖藥也。名靈寶香紅丸。
汪曰:此定痛神方,每服一丸,可一周時不痛,亦稱狗寶丸。
生大黃,天竹黃,乳香(炙),沒藥(炙),阿魏(炒),血竭,三七,兒茶(各二兩),雄黃,牛黃,冰片,麝香(各二錢五分),十二味研細,用藤黃(二兩,烏羊血或子羊血不見水者,拌曬五次,再以山羊血拌,水乾為度),化烊杵丸,如干加蜜,每重三分,陳酒化服一丸。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毒肺癰,及血積蟲蠱,惡蛇狾犬毒蟲諸傷,並跌打筋斷,骨折刀箭杖傷,瘀阻發暈,內服外塗皆妙。服後忌油膩發物,名黎洞丸。
明礬(一兩),象牙屑,乳香(炙,各三錢),血竭,雄黃,辰砂,琥珀(各二錢),沒藥(炙,一錢五分),牛黃,冰片(各五分),十味研極細,每藥末一兩,配黃蠟五錢,加麻油少許烊化,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分,陳酒下,能護心消毒,名三黃八寶丹。
白話文:
腫毒初起:
腫瘡剛開始發作時,不論甜杏仁或苦杏仁,將其剖成兩半,挑選邊緣完整齊全的數枚,塗上稀釋的雞屎(溏雞屎),再加入少許麝香。將杏仁敷在患處,它會吸附住皮膚不易脫落。過一段時間,毒素聚集,杏仁會自行彈開,然後再換上新的杏仁,照之前的方法敷。等到毒素漸漸減少,到輕輕一碰就脫落時停止,毒素就會完全消退而痊癒。
消腫散毒方法:
將明礬(約15克)磨成粉末,放在瓷盤中,加水溶解。然後將一張粗草紙浸濕,蓋在瘡上,等紙乾了就更換,換十幾張就可以消腫。
將白芨磨成細粉,用溫水攪拌,澄清後倒掉水,將紙或棉布攤開,貼上沉澱物,就成了水澄膏。
將蔥白搗爛,用蜂蜜調和,敷在患處周圍,腫就會消退。
將玉精炭(即蜒蚰,燒成炭)、生大黃(各約120克)、五倍子、白芨(各約90克)、生半夏、白蘞(各約60克)、百草霜、礬紅、生南星、陳小粉(炒過)、草烏(各約30克)、熊膽(約3克)一起磨成粉末,再用廣膠(融化)、新鮮芙蓉葉(榨汁)和醋調和,搗成藥錠或丸狀。對於熱毒引起的癰腫,發生在身體陽面的,呈現硬塊、疼痛、紅腫的,用醋磨濃藥物,塗在周圍,使其不再擴大,這是最重要的。這個方子叫做「束毒圍」。
將炒黑的五倍子、炒成黃黑色的陳小粉(各約3000克)、煅燒過的龜板、白芨、白蘞、朴硝、榆樹皮(各約360克)、白芷梢、大黃、南星、黃柏、半夏(各約240克)、黃連、牙皂、蓖麻子(各約120克)一起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放入砂鍋用小火熬成膏,去除火氣。使用時,加入醋、蜂蜜、豬膽汁三種材料,調勻後敷在患處周圍,中間留一個小孔,貼上棉紙,紙乾了就用抿子刷上。
此方可治各種癰疽
此方可用於治療各種癰疽發背、便毒、乳腺炎、橫痃(淋巴結腫大),以及風濕疼痛、小兒熱毒引起的火丹、不明原因的腫毒。初期使用可使腫塊消散,已成膿腫者可使其生頭出膿,具有止痛散毒的功效。
全箍膏:
將鳳仙子、大黃、五倍子(各約300克)一起磨成細粉,加入朴硝(約45克)、陳小粉(陳放三年的,約360克),一起放入鍋中炒,炒至黃黑色後取出,使用時用米醋調和敷在患處周圍,稱為「全箍膏」。
將明礬磨成細粉,加入米飯搗成丸,像綠豆大小,用好酒送服,喝醉出汗就會痊癒。對於惡性瘡瘍剛開始發作時,也應該趕快服用。
靈寶香紅丸:
將牛黃、狗寶、血竭、乳香(炙過)、沒藥(炙過)、飛辰砂、蓬砂、葶藶、飛雄黃(各約6克)、珍珠、沉香、冰片(各約3克)、琥珀(約1.8克)共十三味藥磨成細粉,再加入熊膽(約1.8克)、人乳調和製成藥丸,每顆約0.3克,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陳年酒送服,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二至三丸。可治療內外各種癰疽疔毒,具有保護心臟、止痛、消毒化膿的功效,對於長在體表的,可使其散開,長在內部的,可使其從大便排出。此乃外科的聖藥,故名「靈寶香紅丸」。
汪氏說:此乃止痛神方,每次服用一丸,可一週不痛,也可稱為「狗寶丸」。
黎洞丸:
將生大黃、天竹黃、乳香(炙過)、沒藥(炙過)、阿魏(炒過)、血竭、三七、兒茶(各約60克)、雄黃、牛黃、冰片、麝香(各約7.5克)共十二味藥磨成細粉,加入藤黃(約60克,用未見水的烏羊血或子羊血拌勻,曬五次,再用山羊血拌勻,等水乾),將藤黃融化後搗成藥丸,如果太乾就加入蜂蜜,每丸約0.9克,用陳年酒化開服用。
可用於治療各種癰疽發背、疔毒、肺癰,以及血瘀、蟲蠱,惡蛇、瘋狗、毒蟲的咬傷,以及跌打損傷、筋斷骨折、刀箭杖傷、瘀血阻塞引起的昏厥,內服外敷都很好。服藥後忌食油膩和發物,此方名為「黎洞丸」。
三黃八寶丹:
將明礬(約30克)、象牙屑、乳香(炙過,各約9克)、血竭、雄黃、辰砂、琥珀(各約6克)、沒藥(炙過,約4.5克)、牛黃、冰片(各約1.5克)共十味藥磨成極細的粉末,每份藥末約30克,加入黃蠟約15克,再加入少許麻油融化,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0.9至1.5克,用陳年酒送服,能保護心臟、消毒,此方名為「三黃八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