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4)

1. 諸瘡毒類分

指掌生泡(又),手指及掌心生黃白濃泡,痛癢纏綿,內必有蟲,豬肝切片,和桃葉杵敷。

腳底瘡(丁氏),有細孔,日久不愈,名蟻癧,又名鼠瘻。穿山甲(十四片,炒枯),研,豬油調敷。

腳泡(又),腳底皮肉生泡,痛難行走,名牛𪳕臉,宜略去老皮,用生草烏酒磨敷,立愈。

腳痔腳蛀(又),水仙花根曬乾研末,濕者摻之,燥者香油調塗。

又方,腳痔。淡底(雜貨店有),赤石脂(各一錢),梅冰(二分),共研細,麻油和敷。

腳指縫爛方(《醫學》),鵝掌黃皮,燒存性,摻之。如有水出,黃丹研,摻之。

纏腳生瘡(各家),荊芥炭、蔥汁和敷,先以甘草湯洗。

手抓成腳瘡,細茶葉嚼敷。越知此瘡用己指甲燒炭末敷上,愈。

腳面惡瘡(樊氏),羊屎煅灰,枯礬,輕粉(各少許),麻油調塗,如不癢,去枯礬、輕粉。

腳上風瘡癢甚(丁氏),皂莢炒熱熨之。

腿肚生瘡(《隨息》),初起如粟,搔之漸開,黃水浸淫,癢痛潰爛,遂致繞脛而成錮疾。酸榴皮煎濃汁,冷定頻掃。

爛腿奇方(丁氏),數十年者,一月收功。芙蓉鮮葉陰陽瓦焙末,烏背大鯽魚(去鱗骨)同搗,先用水熬,加麻油成稀膏,收磁罐內,臨用視瘡大小,攤油紙上貼之,用芙蓉葉包好,一月愈。

腳脛骨瘡(丁氏),田螺吐出涎水,敷之。

又方,鴿屎(燒末),乾者桐油調貼,出黃水者乾摻之。

腳脛爛瘡(又),蜒蚰(十條),瓦焙研末,香油調敷。

又方,千年石灰末,香油調敷。

小兒脛血風瘡,又名裙邊屢驗(又),羊屎瓦上焙,石膏減半,赤石脂又減半,共研,香油調敷,油紙包好。

血風臁瘡已驗方(胡瀛嶠),乳香、松香各研末,敷。

又方,血竭麻油和敷。

臁瘡蟲蛀(丁氏),馬齒莧(研末),蜜調敷,或荔枝(燒灰)油調敷。

臁瘡(失名),黃柏(研),麥粉、人乳調成膏,貼之,一說臁瘡爛腿裙邊俱治。用桐油調敷。

爛腳瘡(《各家》),舊皮鞋底燒灰,乾摻,先以甘草湯洗。

膝饅頭上生瘡(丁氏),老雄鵝鼻頂紅搽之。須治於未破時。

又方,膝饅頭內外對生瘡,穿牛鼻針,北方系以繩穿鼻繩亦可用。惟須用入鼻處(煅灰末),麻油調敷。

白話文:

諸瘡毒類分

手指和手掌長出黃白色水泡,又痛又癢,久治不癒,裡面可能有蟲子,可用豬肝切片與桃葉搗爛後敷在患處。

腳底出現細小的孔洞,時間久了也不好,稱為蟻癧或鼠瘻,可用十四片炒乾研磨的穿山甲,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腳底皮肉長出水泡,疼痛難忍,無法行走,稱為牛𪳕臉,應先去除老皮,再用生草烏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敷上,很快就能痊癒。

腳上的痔瘡或潰爛,可用曬乾研磨成粉的水仙花根治療,濕潤的患處直接撒上藥粉,乾燥的患處則用香油調和後塗抹。

另一個腳痔的治療方法:取等量的淡底(雜貨店有售)和赤石脂,再取二分的梅冰,研磨成細粉,用麻油調和後敷上。

腳趾縫爛了,可用燒成灰的鵝掌黃皮粉末直接撒在患處;如果流出黃水,則用研磨成粉的黃丹撒在患處。

纏腳布上長瘡,可用荊芥炭和蔥汁混合後敷在患處,之前先用甘草湯清洗。

手抓傷引起的腳瘡,可用細茶葉嚼碎後敷在患處。也有人說,用自己的指甲燒成炭末敷上就能痊癒。

腳面上的惡瘡,可用羊屎煅燒後的灰燼、枯礬和輕粉(各少許),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如果不癢,則去除枯礬和輕粉。

腳上風瘡奇癢難耐,可用炒熱的皂莢熨燙患處。

腿肚子上長瘡,初期像小米粒般大小,搔抓後會逐漸擴大,流出黃水,又癢又痛,最後潰爛,甚至蔓延到整個小腿,形成頑固的疾病。可用酸榴皮煎煮濃汁,待其冷卻後頻頻塗抹。

一個治療多年爛腿的奇方,一個月就能見效。將新鮮的芙蓉葉用陰陽瓦焙乾研磨成粉末,與去除鱗骨的烏背大鯽魚一起搗爛,先用水熬煮,再加入麻油調成稀膏,盛放在磁罐中備用。使用時,根據瘡瘍的大小,將藥膏攤在油紙上,貼在患處,再用芙蓉葉包好,一個月就能痊癒。

腳脛骨上的瘡,可用田螺分泌的涎水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將鴿子糞便燒成灰,乾燥的患處用桐油調和後貼上,流出黃水的患處則直接撒上藥粉。

腳脛上的爛瘡,可用十條蜒蚰焙乾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用千年石灰粉末,用香油調和後敷在患處。

小兒脛血風瘡(也稱裙邊),可用羊屎在瓦上焙乾,再與等量石膏和半量赤石脂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和後敷上,再用油紙包好。

治療血風臁瘡的驗方:將乳香和松香研磨成粉末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將血竭用麻油調和後敷上。

臁瘡蟲蛀,可用研磨成粉的馬齒莧,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或用燒成灰的荔枝,用油調和後敷上。

治療臁瘡(未註明名稱)的方法:將黃柏研磨成粉,與麥粉和人乳調成膏狀,敷在患處;也有人說,臁瘡、爛腿和裙邊都可以用桐油調和後敷治。

爛腳瘡,可用舊皮鞋底燒成灰後直接撒在患處,之前先用甘草湯清洗。

膝蓋骨上長瘡,可用老雄鵝的鼻尖上的紅色部分塗抹,須在瘡瘍未破裂前治療。

另一個方法:膝蓋骨內外對稱長瘡,可用穿牛鼻子的針,北方則用繩子穿過鼻孔的繩子(方法類似),但須用穿鼻孔的地方(煅燒後的灰末),用麻油調和後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