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諸瘡毒類分

又方(丁氏),同按:無麻仁汁可服麻仁肉,沒有許多吃,可以日日吃如量而已。

又方,腸頭挺出,蝦蟆皮一張,瓶內燒煙燻之,並又一張研末敷之。

又方,風腸作痛,胡麻子煎湯洗。

魚口便毒(丁氏),一劑即消。炙鱉甲,炒穿山甲(各一錢),炒全蠍(七個),生大黃(三分),煎服。

便毒並腫毒(又),生右胯者,是初起肥皂核(一把,略煨杵細),入連須蔥白,再杵爛作餅,磕之,數次即散,並治一切腫毒。

又方,胡桃(七個,煅研),酒下三服,見效,已成者,豬腰(一個)切開,納銀硃(五錢)於內,罨患處一夜,即消。或葫蘆巴(炒研),酒服(三錢),並消諸毒。外治千年灰、白礬(研),塊鹽(研少許),米湯調敷。

魚口便毒,又名橫痃,又名外疝(又),生小腹兩旁縫中,形如腰子,皮色不變,按之堅硬而微痛者。五倍子(瓦煅末)醋調勻,攤布上,貼(布上先貼紙一層)魚口便毒(倪賢宗)

錯枉散,治魚口神方。殭蠶、薑黃、大黃、穿山甲(麩炒各等分),共研末,未成者三錢,已成者五錢,酒調下。儘量蓋被出汗,毒氣從大便出,未成者消,已成者亦減去八九分也。

又方,便毒。錦紋大黃(二兩),五靈脂穿山甲(火炙),白芷(各四錢),乳香,沒藥(各錢半),共末,每服六錢,空心酒下。

便毒(《各家》),已成未成形者,俱可用。文蛤(隨患而定)炒黃研末,醋調成膏,攤布上,貼患處,即消,已驗。

便毒初起(《食物》),牛皮膠水溶化,塗之即散。

手足指尖瘡(倪賢宗),一名天蛇頭,俗呼為指發,徹骨疼痛,不可忍者。蜈蚣(一條,焙研),雄黃(三錢,研),雞子清調搽患處。

手足指羅紋生瘡(丁氏),橄欖核(有咸者煮淡),醋磨,雞尾毛蘸搽,念日後消,甲下指節生瘡(又),名蛀節,又名蛀甲,生黃豆嚼敷。

手足心忽腫(又),或痛或不痛,或爛或不爛,名穿掌,又名擎疽,又名托盤。生附子(熱水泡)貼數日後不痛者,必然作痛作癢,切不可用手抓,仍用附子泡貼,或附子上加輕粉一分貼之,必愈。

又方,黃溏雞屎塗,或鮮桑葉杵敷,或花椒末鹽醋和敷,已破者勿用。

指甲潰爛(又),黃蠟,松香,溶化作筒,套指上,久之愈。

手指蛇頭方(樊氏),雄黃末入豬膽內,套指即愈。

又方(丁氏),手指天蛇頭。雄黃末(錢半),蜈蚣(一條,末),入豬膽內,套指上,效。或荔枝肉,同麻油嚼敷。

虎口瘡(樊氏),在大指次指之間,忽生腫毒,不治則爛手。鮮蟹杵爛,塗患處自消。

指縫並虎口瘡(丁氏),生蒲公英杵爛敷,數日愈,或生黃豆嚼敷,或白芷、滑石、黃丹(等分末)敷。白芷並治指縫觸破痛癢潰爛。

白話文:

諸瘡毒類分

丁氏方劑提到,若無麻仁汁,可用麻仁肉代替,但不可過量食用,每日適量即可。

另一個方劑,針對腸頭突出,可用蝦蟆皮一張,在瓶中燒煙燻患處,再研磨一張蝦蟆皮敷於患處。

風腸疼痛,可用胡麻子煎湯清洗。

丁氏方劑治療魚口便毒,一劑即可見效。方劑包括炙鱉甲、炒穿山甲(各一錢)、炒全蠍(七個)、生大黃(三分),煎服。

另一個方劑治療便毒和腫毒,尤其針對長在右胯部的初期腫毒,可用略煨搗碎的肥皂核一把,加入連根蔥白,再次搗爛成餅狀敷貼,數次即可消散,此方亦可治療其他腫毒。

此外,可用煅燒研磨的胡桃七個,酒送服三次,即可見效。若腫毒已成形,則可將豬腰剖開,放入五錢銀硃,置於患處過夜,即可消腫。或用炒研的葫蘆巴三錢,酒服,亦可消腫解毒。外用千年灰、白礬(研磨)、少量研磨的塊鹽,以米湯調和敷貼。

魚口便毒,又名橫痃,又名外疝,發生在小腹兩側縫隙中,形似腎臟,皮膚顏色無變化,按壓時堅硬微痛。可用瓦上煅燒研磨的五倍子,以醋調勻,攤於布上(布上先貼一層紙),再貼於患處。

倪賢宗的錯枉散為治療魚口便毒的妙方。方劑包括殭蠶、薑黃、大黃、穿山甲(麩炒,各等分),研磨成末,未成形的腫毒服用三錢,已成形的服用五錢,酒送服。服用後儘量蓋被出汗,毒氣會從大便排出,未成形的腫毒會消散,已成形的也能消退八九成。

另一個治療便毒的方劑:錦紋大黃二兩,五靈脂、穿山甲(火炙),白芷(各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半),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六錢,空腹服用,酒送服。

各家方劑記載,無論便毒已成形或未成形,都可用文蛤(用量依病情而定)炒黃研磨成末,以醋調成膏狀,攤於布上,貼於患處,即可消腫,已驗證有效。

食物療法提到,便毒初起時,可用牛皮膠水溶化後塗抹患處,即可消散。

倪賢宗方劑治療手足指尖瘡(又名天蛇頭,俗稱指發),症狀為徹骨疼痛難忍。方劑包括焙乾研磨的蜈蚣一條,研磨的雄黃三錢,以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患處。

丁氏方劑治療手足指羅紋生瘡,可用煮淡的鹹橄欖核,以醋磨後,用雞尾毛蘸取塗抹患處,數日後可消退。甲下指節生瘡(又名蛀節、蛀甲),可用嚼碎的黃豆敷貼。

手足心突然腫脹,或痛或不痛,或潰爛或不潰爛,稱為穿掌、擎疽或托盤。可用熱水泡過的生附子貼敷數日,若不痛則會轉為疼痛瘙癢,此時切勿抓撓,繼續用附子泡後貼敷,或在附子上加一分輕粉貼敷,必能痊癒。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塗抹黃溏雞屎,或搗爛鮮桑葉敷貼,或用花椒末、鹽、醋混合敷貼,但已潰爛者禁用。

指甲潰爛,可用黃蠟、松香溶化後製成筒狀,套在指上,久之即可痊癒。

樊氏方劑治療手指蛇頭,將雄黃末放入豬膽內,套在指上即可痊癒。

丁氏方劑治療手指天蛇頭,將雄黃末半錢、研磨的蜈蚣一條放入豬膽內,套在指上,效果顯著。或用荔枝肉與麻油一起嚼碎敷貼。

樊氏方劑治療虎口瘡(長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腫毒,不治會爛手),可用搗爛的鮮蟹塗抹患處,自然消退。

丁氏方劑治療指縫和虎口瘡,可用搗爛的蒲公英敷貼,數日即可痊癒。或用嚼碎的黃豆敷貼,或將白芷、滑石、黃丹(等分研磨)敷貼。白芷亦可治療指縫破裂疼痛瘙癢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