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急症簡方》~ 卷四 (3)
卷四 (3)
1. 統治一切瘡毒等症
護心散(《玉曆》),此散治一切外症毒甚者,急宜服此。
真綠豆粉(一兩),乳香(五錢,與燈心拌),同炒研,研好吹去燈心,兩味一同再研末,用生甘草一錢煎調下,每服一錢,凡癰疽在三日內,連進十服,使毒氣外出,方免變症。稍遲內攻,漸生嘔吐,或鼻生瘡菌,不食則危矣。五日後亦宜服,服至一兩,則香徹瘡孔中,真聖藥也。
惡瘡腫毒叫號猝難辨症(丁氏),獨頭蒜(數個),香油拌,厚敷。
瘡皮厚不出頭(丁氏),麻雀屎(研細),醋和如豆大,乘濕放瘡當中,即穿破。
又瘡毒腫硬無頭,蛇蛻貼於腫處。如燥貼不住,用水浸濕。
咬頭膏(《各家》),蒼耳蟲(一根),膏藥(一張),貼患處,其頭即通,治一切無名腫毒,疔瘡惡毒,甚效。
治瘡腫,風入垂死,血出不止方(《隨山宇》),杵生蔥白,入口細嚼封上,初痛後癢,癢定,更換敷七八度,愈。
又方,醋澱(即混腳),麩、酒糟、鹽、花椒總熬熱,布裹熨瘡,冷則易之。
遍身爛瘡,膿血淋漓,按此瘡藥不勝敷,可用(《古今醫鑑》)
敗草散,治痘瘡膿血淋漓之方。屋上多年爛草,經過霜雪,或蓋牆草,曬乾焙為末,搽敷。
馬咬人瘡,及馬汗入瘡(《食物》),白馬尿燒灰和豬脂塗。
小兒百鳥朝王瘡(《各家》),蘆甘石、滑石各末,冰片麻油調敷。
人面瘡(丁氏),雷丸(三錢),輕粉,茯苓(各一錢),為末敷,或貝母煎灌瘡口,數日愈,為末敷上亦可。生在兩膝,亦有生兩手彎者,眼口能動食。
膿窠瘡(又),舊齷齪鞋(一隻),舊絲棉絮筋,各燒灰,候冷,大楓子肉研末,菜油和勻敷之,濕者燥摻之。
魚臍瘡(又),瘡窄而長,腫而黑者,臘豬頭骨燒枯研末,雞蛋白調敷。
蜂窠瘡形如蜂窠之多孔(又),小壇納碎布,火燒成煙,向患處熏二三度。
蜘蛛瘡,形如蜘蛛狀,極癢(又),豆腐皮燒枯末,菜油調搽。
螞蟻毒,形如珠粒,成片成串,或紅或白,破則流水,好而復發(又),穿山甲(焙末),香油和敷。
蠼螋瘡,又名蟑螂,其瘡初如粟米,漸大如豆,如火烙漿泡甚痛者(又),春茶葉研末,麻油調搽。
蟢兒瘡,蟢子隱於壁間,以尿射人,遍身生瘡,如湯火傷(又),烏雞翎燒灰,雞蛋白和敷,或嚼梨敷,或杵韭菜汁塗,或萆麻子敷。
瘡內或(出鳥雀,或出亂髮,或出瓜菜雜物又),狗屎(干而白者),燒煙燻之,出盡物自愈。
火燒成瘡(《隨息》),餳糖燒灰敷。飴糖諸米皆可做,以糯米熬者為勝。
十年惡瘡,下疳,赤遊火丹(又),老母豬屎,燒存性研敷之。下疳及赤遊火丹,同。
白話文:
治療各種瘡毒的總論
護心散(出自《玉曆》):這個藥散可以治療各種外傷引起的嚴重毒瘡,應立即服用。
- 材料:真綠豆粉(約37.5克),乳香(約18.75克,與燈心草混合)。
- 做法:將乳香和燈心草一同炒過後研磨成粉,除去燈心草,再將乳香粉和綠豆粉混合研磨成粉。
- 用法:每次服用約3.75克,用約3.75克的生甘草煎煮的藥汁調和服用。如果癰疽在三天內,連續服用十次,可以使毒氣排出,避免病情惡化。如果延誤治療,毒氣內攻,可能會產生嘔吐,或是鼻孔長瘡,如果食慾不振就危險了。五天後也應繼續服用,直到服用約37.5克,藥香能夠進入瘡口,這真是神藥。
惡瘡腫毒,叫苦連天,難以辨認症狀時(丁氏提供):用數個獨頭蒜搗爛,加入香油拌勻,厚厚地敷在患處。
瘡皮厚,瘡頭不出來時(丁氏提供):將麻雀糞便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成豆子大小的糊狀,趁濕敷在瘡的中心,即可使瘡口破裂。
另外,如果瘡毒腫硬無頭,將蛇蛻貼在腫脹的地方。如果乾燥貼不住,可以用水浸濕後再貼。
咬頭膏(出自《各家》):取一根蒼耳蟲,用膏藥貼在患處,即可使瘡頭暢通,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疔瘡等惡毒瘡,效果很好。
治療瘡腫,風邪侵入導致生命垂危,流血不止時(出自《隨山宇》):將新鮮的蔥白搗爛,放入嘴中細嚼後敷在患處,剛開始會痛,之後會發癢,等不癢了,就更換新的藥敷,敷七八次就會痊癒。
另一個方法:用醋澱(即腳底的污垢)、麩皮、酒糟、鹽、花椒一同熬熱,用布包裹後熨燙患處,冷了就更換。
全身皮膚潰爛,膿血淋漓,一般的瘡藥敷了也沒有效果時(出自《古今醫鑑》):
用敗草散,此方可以治療痘瘡膿血淋漓。取屋頂上多年腐爛的草,經過霜雪風吹雨打,或是牆上的草,曬乾後焙成粉末,敷在患處。
被馬咬傷的瘡,或是馬汗進入傷口時(出自《食物》):將白馬的尿液燒成灰,與豬油混合塗抹。
小兒百鳥朝王瘡(出自《各家》):將爐甘石、滑石研磨成粉末,加入冰片和麻油調和敷在患處。
人面瘡(丁氏提供):將雷丸(約11.25克)、輕粉、茯苓(各約3.75克)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或是用貝母煎水沖洗瘡口,幾天就會痊癒,也可以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這種瘡可能會長在兩膝,也可能長在兩手彎處,眼睛和嘴巴可以活動和進食。
膿窠瘡(另一種說法):將舊的髒鞋子和舊絲棉絮筋燒成灰,等冷卻後,加入研磨成粉的大楓子肉,用菜油調和敷在患處,如果患處潮濕,則直接撒上藥粉。
魚臍瘡(另一種說法):瘡口窄而長,腫脹且發黑,用臘豬頭骨燒枯後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
蜂窩瘡,形狀像蜂窩一樣有很多孔洞(另一種說法):將碎布放入小壇子中,燒成煙,用煙熏患處二三次。
蜘蛛瘡,形狀像蜘蛛一樣,非常癢(另一種說法):將豆腐皮燒成炭末,用菜油調和塗抹。
螞蟻毒,形狀像珠子一樣成片成串,有紅有白,破裂後會流出液體,好了又復發(另一種說法):將穿山甲焙乾後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
蠼螋瘡,又名蟑螂瘡,瘡一開始像小米粒,漸漸變大像豆子,像被火燒傷一樣有漿泡非常痛(另一種說法):將春茶葉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塗抹。
蟢兒瘡,蟢子躲藏在牆壁間,用尿液射人,導致全身生瘡,像被熱湯或火燙傷一樣(另一種說法):將烏雞翎燒成灰,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也可以嚼爛梨子敷在患處,或是搗爛韭菜取汁塗抹,或用萆麻子敷在患處。
瘡裡面有鳥雀飛出,或是有頭髮、瓜果蔬菜等雜物(另一種說法):將乾燥而發白的狗屎燒成煙燻患處,等雜物排出就會痊癒。
火燒傷引起的瘡(出自《隨息》):用麥芽糖燒成灰敷在患處。飴糖等各種米都可以做成麥芽糖,用糯米熬製的最好。
十年難癒的惡瘡、下疳、丹毒(出自《隨息》):用老母豬的糞便燒成灰研磨成粉敷在患處。下疳和丹毒的治療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