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毒蛇惡蟲

病有四種,初得皆如傷寒,或似中惡,一種遍身有黑黶子,四邊微紅,犯之如刺;一種作瘡,久則穿陷;一種突起如石;一種如火燒狀。又有溪毒中人,一名中水,一名中溪,一名水病,似射工而不見形。春月多有此病,惡痛惡寒,狀如傷寒,二三日則腹中生蟲,食人下部,漸食五臟,注下不禁,雖良醫難治。初得則下部有瘡紅赤,形如截肉,為陽毒,最急。

若瘡如蟲齧,為陰毒,其勢稍緩,皆能殺人,過二十日不治。方家用藥,與傷寒瘟病相似,須用蒼耳草絞汁,服一二升,並用棉蘸汁,濃敷下部,或以小蒜煮微熱湯洗之。若身發赤斑,其毒已出也。(《玉曆良方匯錄》,此蟲鵝所喜食,鄰近人家宜多蓄鵝以克之。)

又方,取豉母蟲一枚,含入口中,立愈,雖死亦活。或用鹽梅裹含之亦可,此葛仙《肘後方》也。豉母蟲,一名豉蟲,光黑大如豆,浮游水上者即是。

又方,豬血飲之即解。

又方,知母連根葉,研末服,或投水絞汁,飲一二升,煮湯洗浴亦佳。夏月出行,多帶知母連根搗碎,投水上流,可闢此毒。(陳篤軒鈔本。)知母連根葉搗服。

又方,雞糞(要白色者)與糯米,糖調敷,效。

又方,芥菜子末和酒厚敷。

又方,馬齒莧搗汁一升服,以渣敷之,日四五次。

又方,白鵝血飲之,並敷其身,極效。

又方,《玉曆良方匯錄》玉樞丹(即太乙紫金錠)磨服一錠,即安。

又方,(陳篤軒鈔本),酒熬皂莢塗。

又方,蜈蚣一條,炙,研醋和敷。

白話文:

毒蛇惡蟲

毒蛇惡蟲的病症可分四種,初期症狀都類似傷寒或中暑。一種是全身長滿黑色的小斑點,周圍微紅,奇癢難耐;一種會形成潰瘍,久則潰爛穿孔;一種腫起像石頭一樣;一種則像火燒一樣灼痛。還有一種溪毒,也叫中水、中溪或水病,像被射傷但看不見傷口。春天多發此病,患者惡寒惡痛,症狀像傷寒,二三日後腹中會生蟲,從下體開始吃,逐漸侵蝕五臟六腑,導致腹瀉不止,即使名醫也難以治療。初期下體會有紅腫潰瘍,形狀像被割肉一樣,這是陽毒,病情最危急。

如果潰瘍像蟲咬一樣,則是陰毒,病情稍緩,但都可能致命,超過二十天不治必死。治療方法與傷寒瘟疫相似,要用蒼耳草絞汁服用一到二升,並用棉花蘸汁濃敷下部,或用蒜瓣煮熱水清洗患處。如果身上出現紅斑,表示毒素已排出。此蟲鵝喜食,鄰近人家宜多養鵝來克制。

另外還有幾種療法:取豉母蟲(一種黑色如豆大小的蟲子,漂浮在水面上)一枚含在口中,立即見效,即使已經死亡也能起死回生;或用鹽梅包裹後含服,此法出自葛洪的《肘後備急方》。

另有豬血內服解毒。

另有用知母的根和葉研磨成粉服用,或絞汁服用一到二升,用煮過的湯水洗浴也有效。夏天出行,最好隨身攜帶搗碎的知母根葉,投放到水流中,可以預防此毒。

另用白色雞糞與糯米、糖調和後敷患處。

另用芥菜子研磨成粉末,加酒調和後厚敷。

另用馬齒莧搗汁一升服用,並用渣敷患處,一日四五次。

另用白鵝血內服並敷患處,效果極佳。

另據《玉曆良方匯錄》記載,服用玉樞丹(即太乙紫金錠)一錠即可痊癒。

另用酒熬製皂莢塗抹患處。

另用蜈蚣一條,炙烤後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