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痧瘴時疫

越按:《痧症全書》,亦如傷寒,分出六經,可稱精細。然恐不善觀書者,一味理痧,以致有誤傷寒,況痧少而傷寒多乎!惟吊腳痧症,自秦漢以來,已有此說,於今傳矣,厥後續有羊毛等痧,可以遵之。其餘痧症,只錄大略,以作主腦。

烏痧(《痧症全書》)

此症有二,俱系預先感冒邪氣,未經發泄。又因受寒而發者,先發寒戰,牙齒眼白俱黑色,周身俱脹痛,脹入腹者,延至周時不治。因受熱而發者,先身熱如火,牙齒眼白俱黑,若周身脹痛入腹者,半日不治則死。

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即手臂彎),一直拍上至臑穴(即肩下高肉上。按:此兩穴皆通大腸經)拍出紫塊,不拘多少,刺出黑血。熱症用麻油(四兩),滑石(三錢),和服,服後嘔出臭水而愈;寒用雞毛,向喉中攪嘔,嘔出黏痰而愈。如腹仍痛,大便閉者,用小紅藥下之,或瓜蒂尖。

無論寒熱症,針刺刮嘔,俱用檳榔(二三錢),砂仁(五分或一錢),藿香(一錢或錢半),粟梗、陰陽水(即河井兩水),煎冷服。

按:此書言先受邪氣,後或感寒,及感熱而發者,豈止烏痧云然?即他痧亦不外此。痧症之大略,從可知矣。

羊毛痧(又)

此係天氣炎熱,鬱勃潮濕,惡熱者,夜不能寐,挨至天曙,露身乘涼,風中有遊絲飄來,沾入皮內。絲系天地間之邪氣,無論頭面手足胸背,猝然滿身刺痛,時重不醫,至半日自皮入心,跳哮跑喊,面色漸黃而死。

現貯燒酒罈上泥敲碎,水調成團,周身滾碾,碾至一時,將泥開看,有絲如羊毛色亮者,此已滾出邪氣,其痛自平而愈。

又方(《證治合參》),其症百節疼痛,頭目昏眩,胸膈痞滿,心腹攪痛,畏寒惡熱,脅肋腰背頭腦,無處不痛,北人呼之謂羊毛斑,南人則名曰斑痧也,皆血氣不和所致。有以砭針於兩手曲池(即手臂彎)青筋上刺之,出紫血而愈者,有不愈者,有變為大患者,有常慣病此者,有一月一次,或二三次者。

白虎丸(龔雲林)

千年古石灰(不拘多少,刮去雜色泥土,杵為末,水飛過,日曬,勿令太乾,量可成丸即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燒酒送下。若青筋已老,多服取效。又治崩漏滯下,打撲內損,血不能散,服之皆效。

痧症通用藥方(又)

木香(理氣散滯),藿香(止霍亂),檳榔(破氣消瘀下積),青皮(理下部氣),陳皮(理霍亂),粟梗(消痧),各一錢,燈芯陰陽水煎,冷服。

又方,有患痧,肚痛而難忍者。

羊尿(一握)滾湯泡,以物蓋之,令出味,將絹或布濾去渣,涼服一碗,並勿令病人知,痧痛並愈。

又方(驗方),鬱金丸,治隨常痧症腹痛者,一服見功,且治九種心疼。

白話文:

《痧症全書》這本書,就像分析傷寒一樣,把痧症分成六經來討論,可以說是非常詳細。但我擔心不擅長讀書的人,只是一味地處理痧症,反而會誤判傷寒。而且痧症比較少見,傷寒比較常見啊!只有吊腳痧這種病症,從秦漢以來就已經有相關的說法,流傳至今,之後又出現了羊毛痧等痧症,這些可以參考。至於其他的痧症,我只記錄大概的內容,作為主要的參考。

烏痧

這種病有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先前就感染了邪氣,但沒有發散出來。一種是因為受寒而發作的,會先感到寒冷顫抖,牙齒和眼白都變成黑色,全身都感到脹痛,如果脹痛蔓延到腹部,拖到一整天就會沒救了。另一種是因為受熱而發作的,會先感到發熱如火,牙齒和眼白也都會變黑,如果全身脹痛蔓延到腹部,半天就會沒救了。

治療方法:先用三根手指拍打曲池穴(就是手肘彎曲的地方),然後一直往上拍打到臑穴(就是肩膀下方高起的那塊肉上。這兩個穴位都通大腸經),拍打到出現紫色的塊狀,不論多少都沒關係,然後用針刺出血黑色的血。如果是熱症,用麻油(約150毫升)和滑石(約11克)調和服用,服用後吐出臭水就好了;如果是寒症,用雞毛伸進喉嚨攪動,讓病人嘔吐,吐出黏痰就好了。如果腹部還痛,大便不通暢,就用小紅藥來通便,或者用瓜蒂尖來催吐。

不管是寒症還是熱症,針刺、刮痧催吐,都可以用檳榔(約8到11克)、砂仁(約2到4克)、藿香(約4到6克),加上粟梗,用陰陽水(就是河水和井水)一起煎煮,放涼後服用。

說明:這本書說先感染邪氣,然後因為受寒或者受熱而發病,難道只有烏痧是這樣嗎?其他的痧症也是如此啊。痧症的大概情況,由此可知。

羊毛痧

這種病是因為天氣炎熱,濕氣悶熱,怕熱的人晚上睡不著,等到天亮的時候,就赤裸身體乘涼,風中飄來一些細絲,沾到皮膚裡面。這些細絲是天地間的邪氣,不管是頭、臉、手、腳、胸、背,都會突然感到全身刺痛,如果病情嚴重沒有治療,半天邪氣就會從皮膚侵入心臟,導致病人跳叫、跑喊,臉色逐漸發黃而死。

現在可以把儲存燒酒的陶罐上的泥敲碎,用水調成泥團,在全身滾動碾壓,碾壓一個小時左右,把泥打開來看,如果有像羊毛一樣顏色光亮的細絲,那就是把邪氣滾出來了,疼痛自然會減輕好轉。

另一個說法(出自《證治合參》),這個病的症狀是全身關節疼痛、頭暈眼花、胸悶、心腹絞痛、怕冷又怕熱、脅肋腰背頭部,沒有一個地方不痛,北方人稱之為羊毛斑,南方人則稱之為斑痧,都是因為血氣不和導致的。有人用砭針在兩手曲池穴(就是手肘彎曲的地方)的青筋上刺出血,流出紫色的血就痊癒了,也有人沒好,有人病情變得更嚴重,也有人經常反覆發作,有的人一個月發作一次,或兩三次。

白虎丸(龔雲林所創)

千年古石灰(不拘多少,刮去雜色的泥土,搗成粉末,用水過濾雜質,曬乾,不要太乾,只要可以搓成丸子就行,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用燒酒送服。如果青筋已經老化,多服幾次就會有效。也可以治療婦女崩漏、下血不止、跌打損傷、瘀血無法消散等症狀,服用後都會有效。

痧症通用藥方

木香(可以理氣散滯)、藿香(可以止霍亂)、檳榔(可以破氣消瘀、消積)、青皮(可以理下部氣)、陳皮(可以理霍亂)、粟梗(可以消痧),各取約4克,用燈芯和陰陽水煎煮,放涼後服用。

另一個藥方,有的人患上痧症,肚子痛得難以忍受。

羊尿(約一把)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用東西蓋住,讓它出味,用絹布或布過濾掉渣滓,放涼後服用一碗,並且不要讓病人知道,痧痛就會痊癒。

另一個藥方(驗方),鬱金丸,治療一般痧症引起的腹痛,服用一次就能見效,而且還可以治療九種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