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口眼歪斜

猝暴中風,口眼喎斜(《丹溪心法附余》)

天南星(不拘多少,研末),生薑自然汁調,左喎貼右,右喎貼左,如正洗去。貼在頰車,即耳垂下八分。凡塗灸者都照此穴。

又方,萆麻子(去殼),搗爛,右喎塗左,左喎塗右,或鱔魚血,入麝香少許塗之即正。

又(《仁存》方),治口喎即正。

耳垂下,用艾炷如麥粒大灸三壯,左喎灸右,右喎灸左。

又方(《醫級雜病類方》),治風中經絡,口眼喎斜。

白附子,殭蠶,全蠍(等分研末),酒調下二錢。

又方,改容膏,治口眼歪斜。

石灰醋炒紅,再入醋熬如膏,左歪塗左,右歪塗右。

又方(《丁氏奇效方》),邪風口歪。

皂角(去皮弦五兩,研末),醋調,左歪塗右口角,右歪塗左口角。干,另換。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治療口眼歪斜(面癱)的多種方法:

  1. 取天南星不限量,研磨成粉後,用生薑汁調和,如果嘴巴往左歪就敷在右臉,反之則敷在左臉,等到嘴形恢復正常後就可以洗掉。這個位置在頰車穴,也就是耳朵垂下約八分的地方。所有塗抹和灸療的方法都要對準這個穴位。

  2. 另一方法是取去殼的蓖麻籽,搗碎後,同樣地,如果嘴巴往左歪就塗在右臉,反之則塗在左臉,或者使用少量麝香混入鱔魚血塗抹,可以讓嘴形恢復正常。

  3. 依據《仁存》的處方,用像麥粒一樣大的艾炷,在耳朵垂下的地方灸三次,如果嘴巴往左歪就灸右邊,反之則灸左邊。

  4. 根據《醫級雜病類方》,用白附子、殭蠶和全蠍,按照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每次用酒調和服用二錢,用於治療由風邪引起的經絡問題,導致的口眼歪斜。

  5. 改容膏,用於治療口眼歪斜,先將石灰用醋炒至發紅,再加入醋熬成膏狀,如果嘴巴往左歪就塗在左臉,反之則塗在右臉。

  6. 最後一個方法來自《丁氏奇效方》,針對邪風引起的口歪。取五兩的皁角去皮弦,研磨成粉,用醋調和,如果嘴巴往左歪就塗在右嘴角,反之則塗在左嘴角,乾了就再換新的。

2. 中氣

中氣論(《玉曆良方匯錄》)

凡人猝然昏倒,身冷無痰,名氣厥,亦名中氣。若身溫有痰,則名中風,但扶正坐,氣順則安。或皂角末吹鼻,令嚏亦佳。如無醫藥,當濃煎薑湯灌之。蓋氣行則火降,而痰消矣。

中氣

近來說肝厥者,就是此症,用當歸四逆湯。

白芍,桂枝(各二錢),甘草,木通(各錢半),細辛(一錢),紅棗(五個),如寒氣盛者,加吳茱萸(二錢),酒(半盅),生薑(二錢)。

按:今人氣質,不比古人,細辛應減用五分。雖云寒盛,其實陰虛者多,吳茱萸亦減用五分,生薑減一錢,以免寒去而陰不傷。

產後中氣

治產後中風,諸體疼痛,自汗出者,及余百病。

獨活(八兩),當歸(四兩),加酒,日三夜一,以取微汗。若中氣者,加桂心二兩,不瘥再服。

按:此方分兩,可打一折,而肉桂折倍,只用三分,不效再服,產外亦宜。

白話文:

【中氣理論】(出自《玉歷良方匯錄》)

任何人突然失去意識,身體冰冷且沒有痰,這種情況被稱為氣厥,也就是中氣。如果身體溫暖且有痰,則被診斷為中風。只需讓人保持正坐姿勢,讓氣流順暢就會恢復正常。或者可以使用皁角粉吹入鼻子,誘發打噴嚏,也是不錯的方法。若缺乏醫藥,應該濃煎薑湯讓他喝下。因為氣血運行,火氣下降,痰也會消失。

【中氣】

近來所謂的肝厥,就是這種病症,治療方式是使用當歸四逆湯。

所需藥材有:白芍、桂枝(各二錢)、甘草、木通(各錢半)、細辛(一錢)、紅棗(五個)。如果寒氣較重,可添加吳茱萸(二錢),並配以酒(半盅)、生薑(二錢)。

說明:現代人的體質和古人大不同,使用細辛時應減量至五分。雖然說寒氣旺盛,但實際上多數人屬於陰虛,因此吳茱萸也應減量至五分,生薑減至一錢,以免寒氣去除,但陰氣卻受損。

【產後中氣】

這是用於產後中風,全身各部位疼痛,以及自汗出的情況,也能治療其他各種疾病。

主要藥材為獨活(八兩)、當歸(四兩),加上酒,每日服用三次,夜間一次,直到出現微汗。若是中氣的狀況,則需添加桂心二兩,若無效,可再次服用。

說明:這個處方的藥材份量,可以減十分之一,肉桂則加倍,只使用三分,若無效,可再次服用,即使不是產後,也適用。

3. 中暍

中暍(《玉曆良方匯錄》)

凡夏月行路,及鄉農踏車耘稻昏倒者,以路上熱土圍臍,令人尿其中即活。或以薑湯童便,乘熱灌之。或置日中,或令近火,以熱湯灌之即活。若飲以冷水,及臥冷地,皆不救。若婦女用布蘸熱水,更換熨臍,並熨臍下三寸,醒後亦忌生冷。

中暍昏迷方(《隨山宇方鈔》)

街心土,大蒜瓣(等分),搗勻,井水調澄,去渣灌,即蘇。

又方,道上熱土堆腹露臍,令數人溺臍中。

又方(《驗方新編》),草紙捲成筒,點火向口鼻間熏之,即活,其效如神。

又方,白礬末(一錢),陰陽水(按:井水與河水,滾水與冷水皆是。)調服神效。

白話文:

【中暑】

在夏季行走於戶外,或是農民在田裡勞動因高溫而昏倒的情況,可以使用路上的熱土圍繞在肚臍周圍,然後讓人往熱土中撒尿,就能使人甦醒。或者用薑湯加上小孩的新鮮尿液,趁熱灌入病人口中。或是將病人放置在日照下,或靠近火源,再用熱湯灌入口中,也能使人甦醒。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給病人喝冷水,或是讓病人躺在冷地上,都是無法救治的。對於女性病人,則可以用布料沾取熱水,不斷更換來熨燙肚臍,以及肚臍下方三寸的位置,甦醒後也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中暑昏迷的治療方式】

可以使用街上的泥土,加上同等份量的大蒜瓣,一起搗碎後,用井水調和,去除渣滓後灌入口中,就能立即甦醒。

另一種方法,是在腹部露出肚臍的情況下,用道路上的熱土堆積在腹部,然後讓幾個人往肚臍中撒尿。

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草紙捲成筒狀,點火後對著病人的口鼻間燻烤,就能立即甦醒,效果非常神奇。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白礬粉一錢,加上陰陽水(井水和河水,或是滾水和冷水)調和後服用,效果非常靈驗。

4. 中暑

中暑辨(《醫級無問錄》)

暑症、陰症辨。面垢者,熱甚之極,如火之煙煤也。又暑必汗,煩而渴(壺隱子),其證身熱頭痛,狀類傷寒,但惡熱而垢,是以異也。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中暑(《玉曆良方匯錄》)

急救中暑法,忽然倒地,氣欲絕者。

路上熱土(一塊),大蒜(四五個),剝淨,共搗爛,新汲水和勻,去渣灌之,即愈。

又方(《丁氏奇效良方》),水蓼(即辣蓼草),搗汁,隨量灌。

又方,扁豆葉搗汁飲。

中暑赤丹(又)

暑月身熱昏沉,未明症候,疑是出丹(按:此身有紅塊)。以白扁豆數粒食之。如不醒,用生白扁豆,水浸濕研汁一小杯服之,愈。

白話文:

【中暑辨識】(出自《醫級無問錄》)

中暑的特徵與陰證的辨別。臉上出現污垢,是因為體內熱度過高,就像火燒後產生的煙灰一樣。此外,中暑一定會出汗,並且感到煩躁和口渴。中暑的症狀包括身體發熱、頭痛,看起來很像感冒,但不同的是,患者會怕熱且臉色污垢。古籍記載:脈搏虛弱、身體發熱,這就是中暑的表現。

【中暑】(出自《玉曆良方匯錄》)

這是急救中暑的方法,當有人突然倒下,呼吸微弱時。

在路邊找一些熱土,再取四到五顆大蒜,去皮後一起搗碎,加入新抽的清水調和,濾掉渣滓後餵患者喝下去,就能馬上好轉。

另一種方法(出自《丁氏奇效良方》)是使用水蓼(即辣蓼草),搗成汁後,視患者需求餵食。

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扁豆葉,搗碎成汁後讓患者飲用。

【中暑赤丹】(同上)

在炎熱的月份,如果出現全身發熱、昏沉的情況,且未明確診斷,懷疑可能是出現了紅斑(註:身體上有紅色的斑塊)。可以先吃幾粒白扁豆。如果不見好轉,就用水浸泡一些生的白扁豆,研磨成汁,喝下一小杯,通常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