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蟲症

殺腹藏一切諸蟲(失名),惟多食野鴨(按:春夏秋有毒,惟冬令可食。)寸白蟲,又蜂窠(燒存性末)酒送一匙,蟲即死。

又方(《證治》),馬齒莧活水和鹽煮食。(按:《名醫》云:寸白蟲惟月之初上日三行可藥死。)

𧏮蟲作痛神方(《醫學》),苦楝根上皮(洗淨),水煎,露一宿,次早燒豬肉(一塊)嗅其氣,然後服藥,其法上半月服,其蟲盡下。

蛔厥(手足冷也)血症(《醫級》),蕪荑,雷丸(各一錢),乾漆(二兩),共末,水丸,開水下二錢。

蛔痛唇紅(又),川椒,吳茱萸(各一錢),黃連(二錢,共末),烏梅肉(三錢),用水另煎膏,末和烏梅膏為丸,每服一錢,薑湯下。

蛔蟲上出口鼻(《驗方》),川椒(開口者,研),開水沖服,即愈。

肺蟲,《名醫類案》:許叔微精於醫,云:五臟蟲皆上行,惟有肺蟲下行,最難治。當用獺爪焙末調藥,月之初四初六治之。此兩日,肺蟲上行。按:此用藥以楝根皮或川椒末煎服為便。

蟲咬心如刺(《醫學》),生艾汁,隔宿勿食,先食香味之物少許,咀嚼勿吞下,令蟲聞香,然後艾汁飲之,蟲自出。

蟲積肚痛(《玉曆》),蔥汁(半盅),菜油(半懷),調和服,蟲化為水,便除根矣。

白話文:

[蟲症]

有一種方法可以消滅腹內所有寄生蟲,但需大量食用野鴨,然而,春、夏、秋季節的野鴨含有毒素,只有冬季的野鴨纔是安全可食的。另一種方法是服用一匙燒過後保留其性的蜂巢粉,用酒送服,這樣寄生蟲就會死亡。

另一個療法來自《證治》,使用馬齒莧,用水加鹽烹煮後食用。

對於由𧏮蟲引起的疼痛,有一個神奇的療法,《醫學》中提到,用苦楝樹根的皮洗淨後,用水煎熬,露置一夜,次日早晨,燒烤一塊豬肉讓其散發氣味,再服用煎好的藥,應在月圓前的時間服用,這樣蟲子會全數排出。

對於手腳冰冷的蛔厥和血癥,《醫級》中推薦使用蕪荑和雷丸各一錢,乾漆二兩,一起磨成粉末,製成水丸,每次服用二錢,用開水吞服。

如果因蛔蟲引起嘴脣紅腫的疼痛,可用川椒和吳茱萸各一錢,黃連二錢,共同磨成粉末,再取烏梅肉三錢,用水煎煮成膏狀,與粉末混合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湯送服。

如果蛔蟲從口鼻冒出,《驗方》中提到,可使用開口的川椒研磨後,用開水沖服,即可痊癒。

對於肺蟲,《名醫類案》中記載:許叔微精通醫術,他指出五臟中的蟲通常向上移動,唯有肺蟲向下移動,因此較難治療。應在月曆的初四或初六使用獺爪烘焙成粉末來調製藥物,這兩天肺蟲會向上移動。使用楝樹根皮或川椒末煎服為宜。

如果心臟被蟲咬,感覺像針扎一樣,《醫學》中提供了一個療法,使用生艾草的汁液,服用前一晚不要吃東西,先吃少量香氣濃鬱的食物,咀嚼但不要吞下,讓蟲聞到香氣,然後服用艾草汁,蟲子就會自己出來。

對於肚痛且有蟲積的情況,《玉曆》中提到,可使用半杯蔥汁和半杯菜油混合服用,蟲子會變成水,病根就能去除。

2. 積聚痞塊

三聖膏膏藥,貼積聚,五臟之積為積,六腑之聚為聚。積有定位,聚無常處;積如杯覆,有定處,聚亦如杯覆而無定處也。

諸痞胸膈悶而不痛(《醫級》),石灰(十兩,炒紅,醋熬成膏),官桂(五錢),錦紋大黃(二兩),共末攪勻,磁瓶收藏,以柿漆紙小布攤貼。

化鐵膏,治積塊久不愈者(又),肥皂,姜(各四兩),蔥,獨蒜(各半斤,各搗爛),皮硝(半斤,化水),大黃末(四兩),先將肥皂熬膏,入硝水再熬,次入蔥蒜姜,熬至三炷香,濾去渣,後入大黃,攪勻成膏,另以醋炒麥粉黑,再入醋,同前藥再熬成膏,用紙布攤貼積塊上,神效。

一切痞塊(又),水紅花子(在水邊,一碗,研碎),水數碗,桑柴火熬成膏,量痞大小,用紙布攤貼。

積聚脹滿(《食物》),白馬糞,同蒜搗膏,敷患處效。

積聚痰氣痞脹(《各家》),黑醜(炒,二兩),香附(炒),五靈脂(各一兩),共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薑湯下。

琥珀膏(貼積塊《醫學》),大黃,朴硝(各一兩),共末,大蒜搗成膏,貼之。

痞塊(《玉曆》),鮮水紅花(即水邊蓼),同老蒜打爛,加皮硝一二兩搗成餅,比塊大一圍,放痞上,用布紮緊,干則再換,痞自消。

又方(張璞山說),一人痞塊,商陸根,杵爛蒸熟,用綢裹擦之愈,如轉移他處,亦擦之愈。

癥瘕腹脹(《名醫》),一人用三稜、莪朮,以酒煨服,下一物如黑魚狀而愈,或加香附子水煎,多服取效。

血瘕症癖(《證治》),鱉甲,琥珀,大黃(等分),共末,溫酒送下二錢,惡血即下。

脾積痞塊(又),豬脾(七個),每個用新針刺爛,以皮硝一錢擦之,盛磁器內七日,用鐵器焙乾。又水紅花子七錢,同杵為末,溫酒空肚調下。一年以下者,一服愈。五年以下者,兩服。十年以下者,三服。

嚼風成症下蟲不止(《醫級》),油篦箕,油木梳(各一具),洗淨,每截一半,煅研末,一半煎湯送服。

皮膚中痛(《玉曆》),名曰症疰,醋調燕窠泥,敷之即愈。

三稜煎丸(《醫鑑》),治飲食過傷,諸般積塊,又治婦人血塊,乾血氣,及經閉不通。大黃(八兩,醋浸焙末),三稜(末),莪朮(煨末,各一兩),醋熬干為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白湯送下。

大小人痞積,時痛難忍,並遠近惡積,服之神效(《各家》),烏梅(三枚,去核),巴豆(十八粒,去衣油),胡椒(五十四粒),共研爛,或加水為丸,綠豆大。大人每服十丸,或十三丸,小人九丸或七丸,空心白湯下。

小兒痞塊(樊氏),飛黃丹(五分),獨蒜(一個),面(一撮),和杵成餅,貼痞上,外用大蜆殼覆之,一宿即效,鼻中有蒜氣者便妙。

猢猻袋

牛皮膠,五倍子,二味水烊化勻,敷,立消。

白話文:

[積聚痞塊]

  1. 三聖膏膏藥,適用於積聚,五臟的病變稱為積,六腑的病變稱為聚。積有固定位置,聚則無固定位置;積如倒扣的杯子,有固定的位置,聚也像倒扣的杯子但沒有固定的位置。

  2. 對於各種胸膈鬱悶但不痛的情況,使用石灰(十兩,炒紅,醋熬成膏)、官桂(五錢)、錦紋大黃(二兩)混合攪拌均勻,裝入磁瓶保存,使用柿漆紙小布攤開貼上。

  3. 化鐵膏,治療長久不愈的積塊,材料包含肥皂、生薑(各四兩)、蔥、獨頭蒜(各半斤,分別搗爛)、皮硝(半斤,化水)、大黃末(四兩)。首先將肥皂熬成膏,加入硝水再熬,再加入蔥、蒜、薑,熬至三炷香時間,濾去渣滓,最後加入大黃,攪拌均勻成膏,再用紙布攤開貼在積塊上,效果神奇。

  4. 治療所有痞塊,使用水紅花子(一碗,研碎),加幾碗水,以桑樹枝條火熬成膏,根據痞塊大小,用紙布攤開貼上。

  5. 治療積聚脹滿,使用白馬糞,同蒜一起搗成膏,敷在患處有效。

  6. 治療積聚痰氣痞脹,使用黑醜(炒,二兩)、香附(炒)、五靈脂(各一兩),混合成末,以醋糊成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以薑湯吞服。

  7. 琥珀膏,貼於積塊,材料包含大黃、朴硝(各一兩),混合成末,大蒜搗成膏,貼於積塊。

  8. 治療痞塊,使用鮮水紅花(即水邊蓼),同老蒜一起打爛,加入皮硝一二兩搗成餅,比痞塊大一圈,放在痞塊上,用布紮緊,乾了就再換,痞塊自然會消失。

  9. 治療癥瘕腹脹,使用三稜、莪朮,以酒煨服,排出一物如黑魚狀即可痊癒,或可加入香附子水煎,多服可見效。

  10. 治療血瘕症癖,使用鱉甲、琥珀、大黃(等分),混合成末,溫酒送下二錢,惡血即可排出。

  11. 治療脾積痞塊,使用豬脾(七個),每個用新針刺爛,以皮硝一錢擦拭,放入磁器內七天,再用鐵器焙乾。同時使用水紅花子七錢,一同杵成末,溫酒空腹調服。一年以下的,一服即可痊癒。五年以下的,需兩服。十年以下的,需三服。

  12. 治療嚼風成症下蟲不止,使用油篦箕、油木梳(各一具),清洗乾淨,各截一半,煅燒研末,一半煎湯送服。

  13. 治療皮膚疼痛,名為症疰,使用醋調燕窩泥,敷上即可痊癒。

  14. 治療飲食過傷,各種積塊,以及婦人血塊,乾血氣,以及經閉不通,使用大黃(八兩,醋浸焙末)、三稜(末)、莪朮(煨末,各一兩),醋熬幹為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後以白湯送服。

  15. 治療大人小孩的痞積,時痛難忍,以及遠近惡積,服用後效果神奇,使用烏梅(三枚,去核)、巴豆(十八粒,去衣油)、胡椒(五十四粒),共同研爛,或加水為丸,大小如綠豆。大人每次服用十丸,或十三丸,小孩九丸或七丸,空腹以白湯送服。

  16. 治療小兒痞塊,使用飛黃丹(五分)、獨蒜(一個)、麵粉(一撮),混合搗成餅,貼在痞塊上,外用大蚌殼覆蓋,一夜即見效,如果鼻中有蒜氣,效果更佳。

  17. 胡猻袋,使用牛皮膠、五倍子,用水溶解均勻,敷上,立即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