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峰

《疑難急症簡方》~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疝氣奔豚

諸疝痛(丹溪),小茴香,破故紙,吳茱萸(各五錢),蘆巴(鹽水泡炒,七錢半),木香(二錢半),共末,蘿蔔汁為丸,桐子大,淡鹽湯送下五十丸。

肝氣滯逆攻痛脅肋並腸氣寒疝諸候(《醫級》),川楝子(三錢),茴香,木香(各一錢),吳茱萸(四分),煎服。

疝氣攻衝胸脅,嘔吐不止(又),焦梔子附子(等分),米糊作丸,每服錢半,茴香、木香(各三分),煎湯送下。

遠近疝氣偏墜,臍下脹痛,外腎腫硬,漸大濕癢,吳茱萸(酒浸、鹽湯浸、醋浸、童便浸,各四兩,浸一宿,焙乾),澤瀉(一斤,去皮,酒浸一夜,焙乾),共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或鹽酒,或鹽湯送下。

陰腫核痛大如升者(樊氏),馬鞭草搗,塗。

疝氣痛(《證治》),茴香(二兩,炒研),絹包更換熨之。或以大茴(七分),小茴(錢半),乳香(五分)煎服。

治疝如神(《玉曆》),上巳(三月初三),端午(五月初五),日採谷樹葉(擇如雲版者),線穿陰乾,每用四錢,煎湯服,小解一二次,愈。輕者一服,重者兩服。

又方,經霜葫蘆(燒灰)酒下。

又方,栝蔞(一枚,研末),紅糖拌服。

癥(病否有塊)瘕(病去塊除)疝氣(《隨息》),羊石子(外腎也)煨爛,或熬粥食。如下部火盛者忌之。

陰寒腹痛欲死及疝氣上攻(《證治》),胡椒(四兩,研末),冷米湯調勻,用紙三層蔽其臍眼,以椒敷於臍之上下四圍,須臾腹熱如火,即愈。

偏墜氣神方(《醫鑑》),五倍子(五六枚,燒炭末),溫酒調服,以醉為度。

小腸氣,繞臍衝心,連蒂絲瓜絡,燒炭研,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小兒㿉(音頹陰病)疝胎疝(《隨息居飲食譜》),雙蒂茄,懸門上,出入視之茄蔫(不鮮也),所患亦蔫,茄干亦干矣。

又法,雙茄,懸門上,每日抱兒視之二三次,釘針於上,十餘日消矣。

小兒陰腫(《各家》),用炭灰一盆,即將陰囊坐一印,即將艾灸印上,使一人問好否,一人即答好了,連問連答三遍,即愈。

小兒脬囊腫(《證治》),或坐地為蚓為蟻吹著,蟬蛻五錢煎湯,溫洗數次。服桂枝(四分),豬苓,茯苓,澤瀉(各二錢),白朮(五分),煎湯。

小兒風熱,外腎赤腫,日夜啼哭,不數日,皮退如雞卵殼者,仙傳方(《玉曆》)。老杉木燒灰,入綠豆粉,以菜油調敷神效。

奔豚氣痛(《隨息》),搗韭汁服。

白話文:

[疝氣奔豚]相關的醫方如下:

  1. 對於各種疝痛(丹溪),可用小茴香,破故紙,吳茱萸各五錢,蘆巴七錢半(先用鹽水泡炒),木香二錢半,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再用蘿蔔汁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粒,用淡鹽湯送下。

  2. 肝氣滯逆導致脅肋疼痛和腸氣寒疝的症狀(《醫級》),可以用川楝子三錢,茴香,木香各一錢,吳茱萸四分,煎煮後服用。

  3. 疝氣沖擊胸脅,嘔吐不止(又),可用等量的焦梔子和附子製成丸藥,每次服用約半錢,用茴香、木香各三分煎湯送下。

  4. 對於遠近疝氣,偏墜,臍下脹痛,外腎腫硬,逐漸增大且濕癢,可使用吳茱萸,澤瀉等藥物,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粒,飯前或用鹽酒,鹽湯送下。

  5. 對於陰部腫大如升的疼痛(樊氏),可用馬鞭草搗碎後塗抹。

  6. 對於疝氣疼痛(《證治》),可用茴香炒研後,用絹包覆再更換熨燙。或者用大茴香,小茴香,乳香煎服。

  7. 有一種神奇的疝氣治療方法(《玉曆》),在特定日子採集谷樹葉,晾乾後,每次服用四錢,煎湯服用,小便一兩次即可痊癒。

  8. 對於癥瘕疝氣(《隨息》),可以使用羊石子(外腎)煨爛,或者熬粥食用。但若下部火盛者應忌食。

  9. 對於陰寒腹痛欲死以及疝氣上攻(《證治》),可用胡椒四兩磨成粉末,用冷米湯調勻後,敷於肚臍周圍,不久後腹部會感到熱力,病痛就會消除。

  10. 對於偏墜氣(《醫鑑》),可用五倍子燒炭後,溫酒調服,以醉為度。

  11. 對於小腸氣,繞臍衝心,可用連蒂絲瓜絡燒炭研末,每次服用三錢,熱酒調下。

  12. 對於小兒㿉疝胎疝(《隨息居飲食譜》),可用雙蒂茄懸掛門上,讓患者進出觀看直至茄子萎縮,患者的病痛也會隨之消失。

  13. 對於小兒陰腫(《各家》),可將炭灰放在盆中,讓患者坐在炭灰上,然後在陰囊部位蓋上一層艾草,由一個人問另一個人是否感覺良好,另一個人回答良好,如此反覆三次,病痛就會消失。

  14. 對於小兒脬囊腫(《證治》),可能是因為坐地被蚯蚓或螞蟻吹到,可用蟬蛻五錢煎湯,溫洗數次。服用桂枝,豬苓,茯苓,澤瀉,白朮等藥材煎湯。

  15. 對於小兒風熱,外腎赤腫,日夜啼哭,皮膚退化如雞卵殼的病痛,《玉曆》中有一個傳說中的方子:用老杉木燒成灰,加入綠豆粉,再用菜油調和後敷上,效果神效。

  16. 對於奔豚氣痛(《隨息》),可用韭菜搗成汁服用。

2. 膈症

翻胃噎膈(《壺隱子醫譚》),翻胃者,止於胃中翻來覆去,有欲吐不吐之意。若噎膈,則全然吐出,蓋翻胃輕,而噎膈重矣。

噎膈仙方,治食不得下(《醫級》),硼砂(錢半),青黛,烏沉香(各二錢末),再用白馬尿。如翻胃者,易黑驢尿,白蘿蔔(一斤),生薑(半斤),俱取汁,銅鍋內,和尿熬成膏,每服(三茶匙),加前末藥(七釐),開水下,日三服,當日即能開關,進食,誠神驗方也。

又方(《食物》),糯米粉,以老牛口涎,拌作丸。取涎法,水洗口後,用鹽塗之,少頃即出。

噎塞不通(又),羚羊角屑末(八分),開水送下,並角摩噎上。

咽喉噎塞,飲食不下(《玉曆》),打米杵上細糠蜜丸,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久服愈。

噎膈(《本草》),燕窩腳(色紅紫名血燕,功用與燕窩同),性重達下,微咸潤下,甚效。

又方(《證治》),白鵝尾毛(燒灰),米湯每送一錢。

噎膈極驗方(《丁氏》),油透木梳(一個,燒枯為末),溫酒下一盅,即能飲食。

小便不禁及氣噎食不消(《食物》),雞嗉(雞受食處,焙乾末),開水下。

鼠膈(《玉曆》),凡在人前不食,必於密地偷食,見人則畏置之。肌瘦面黃,是食過夜鼠饞之涎,十大功勞葉,一名鼠怕草,葉似蒲扇,有五角,角有刺(焙乾末),每服一錢,早上溫酒下,服至半月,病自愈。

翻胃(《證治》),大梨(一個),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內,濕紙包煨熟,而引能使下也。

又方,乾柿(三枚),連蒂搗爛,溫酒和服,甚效,切勿以他藥雜之。

又方,雞膍胵按:即肝肫大小心腸。雞肫去皮穢不洗,一具,燒存性服。一說男用雌,女用雄,雞肫皮酒炒焦末服。

有三世病反胃至孫(《本草》),柿干同飯常食,不飲水愈。

又方,驢溺須熱飲之。如反胃有蟲者,白馬尿熱飲,可愈。

又方(《食物》),反毛雞(一隻,煮爛去骨),人參,當歸,食鹽(各半斤),再煮食之。

白話文:

[膈症]

翻胃噎膈(出自《壺隱子醫譚》):翻胃的情況,就是食物停留在胃中翻騰,有種想吐卻吐不出的感覺。而噎膈則會將食物全部吐出,顯示翻胃較輕,噎膈則較嚴重。

噎膈仙方,治療食物下嚥困難(出自《醫級》):使用硼砂(約0.75錢)、青黛、烏沉香(各約1錢磨成粉末),再加入白馬的尿液。如果患者有翻胃的現象,則改用黑驢的尿液。另外,白蘿蔔(一斤)和生薑(半斤)榨汁,放入銅鍋中,加入尿液熬成膏狀。每次服用三大茶匙,再加入前面提到的藥粉(約0.21錢),用開水吞服,每天三次,當天就能改善病情,開始進食,這是經過驗證的神效方。

另一個方法(出自《食物》):使用糯米粉,和老牛的口水混合,做成丸狀。取得口水的方法,是用水清潔牛的嘴巴後,塗上鹽巴,不久就會分泌出口水。

噎塞不通(出自另一資料):使用羚羊角碎片磨成粉末(約0.266錢),用開水送服,並用羚羊角按摩噎塞的地方。

咽喉噎塞,飲食不下(出自《玉曆》):將米杵上的細糠和蜂蜜混合,做成彈珠大小的丸狀,經常含在口中,慢慢吞嚥,長期服用可以痊癒。

噎膈(出自《本草》):使用燕窩底部的部位(紅紫色的稱為血燕,功效和燕窩相同),其性質向下,味道微鹹,能潤滑下方,效果非常好。

另一個方法(出自《證治》):使用白鵝尾巴的羽毛(燒成灰),用米湯每次送服一錢。

噎膈極驗方(出自《丁氏》):使用油透的木梳(一個,燒成灰),用溫酒送服一杯,就能開始進食。

小便失禁以及氣噎食不消(出自《食物》):使用雞嗉(雞吃東西的地方,烘乾後磨成粉末),用開水送服。

鼠膈(出自《玉曆》):在人前不吃東西,一定會在隱密的地方偷吃,被人看到就會害怕。身體瘦弱,面色蒼黃,是因為吃過夜鼠的涎水。使用十大功勞葉(又名鼠怕草),葉子像蒲扇,有五個角,每個角有刺(烘乾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早上用溫酒送服,服用半個月,病情就會好轉。

翻胃(出自《證治》):使用大梨(一個),丁香(十五粒),將丁香插入梨中,用濕紙包住,烤熟後食用,能幫助消化。

另一個方法:使用乾柿(三枚),連同蒂部搗碎,用溫酒一起服用,效果非常好,千萬不要和其他藥物混合。

另一個方法:使用雞肫(雞的胃部),去掉外皮和髒污,不用清洗,整體燒成灰服用。有一種說法是男性用母雞的雞肫,女性用公雞的雞肫,雞肫皮用酒炒到焦黑,磨成粉末服用。

有三世病反胃至孫(出自《本草》):常吃柿幹配飯,不喝水,病情會好轉。

另一個方法:必須熱著喝驢尿。如果反胃是由於寄生蟲引起,則喝熱的白馬尿,可以痊癒。

另一個方法(出自《食物》):使用反毛雞(一隻,煮熟去骨),人參、當歸、食鹽(各半斤),再一起烹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