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急症簡方》~ 卷二 (2)
卷二 (2)
1. 胎
妊娠下血(《食物本草》)
炒阿膠(三兩),酒(半升),煎化,作七次服。
尿血
炒阿膠,研末,粥飲送之。好牛皮膠,酒煎,亦效。
妊娠水道不通
萊菔子一錢研末,燈心湯下。
又方,冬葵子(錢半),茯苓(二錢),末服。
小便不通(《醫學指南》)
紫菀一錢研末,井華水送下。即清晨第一桶井水也。
又方,葵子茯苓散,治妊娠有水氣重墜身,小便不通,灑淅(畏寒也)惡寒,起即頭眩。
葵子,黃芩(各錢半),研末,白湯送下。
又方,(又),小便澀痛。
豬苓二錢,研末,白湯送。
胎前產後,遺尿不知時《本草從新》)
白薇(錢半),白芍(錢半),研末,酒調服。
又方(《證治合參》),產後遺尿。
豬胞、豬肚(各一具),糯米(半升)。入胞內,更以胞入肚內,同五味煮食。醋薑糖醬油。
妊婦心痛甚(各家抄本)
食鹽燒赤,酒服。
又方,胎氣上衝,心不安,腹中脹痛,神效。
紫蘇(錢半),廣皮(八分),蔥白(四寸),砂仁(四分),酒煎服。
胎不轉動(《證治合參》)
阿膠(一兩),桑寄生(五錢。書云:寄生無真,宜加桑白皮少許),酒一升,生雞子一枚衝入,分作兩碗,飯前溫服,每日兩次。
不語(又)
孕婦不語,非病也。不須服藥,產後自然能語。
膽怯煩悶(又)
治孕婦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子煩。
茯苓(三錢),防風,麥冬,黃芩(各二錢),竹葉(十片),煎服。
瀉痢疼痛(又)
治妊娠下痢,赤白灰色,泄瀉疼痛垂死者。
烏毛豆(三十五粒),罌粟殼(二兩,半生半炒),甘草(二兩,半生半炒),生薑(三片),煎,食前隨便服。
又方(《痢證匯參》),仲景:痢臨產,瀉痢滯下疼痛。
黑山梔研末,每服五錢,空心滾水下,甚者二服即安。
腹作啼聲(又)
如娠已氣備形全,適胎乳脫唅,腹作啼聲者有之。但令娠婦曲身左右,以湊其唅,即已。
腹中兒哭
《補遺方》治孕婦腹中兒哭,用黃連濃煎汁,母常呷之,即止。
乳泣(《增廣大生要旨》)
孕在腹,乳自出,名乳泣。出多,恐生子難養,宜多服八珍湯。
人參(錢半),生於術(一錢),浙苓(三錢),炒甘草(七分),生地(三錢),川芎(一錢),炒白芍(錢半),全歸(三錢),清煎。
子懸(又)
懷孕而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腹滿脹悶,氣塞欲死,名子懸。
蘇梗(一錢),橘紅(一錢),當歸(二錢),川芎(八分),大腹皮(二錢,米泔汁洗),甘草(五分),人參(一錢),炒白芍(錢半),蔥(三寸),煎服。
子癇(又)
懷孕而暈僕者,由陰虛火動,痰氣上逆,故令暈倒,作羊犬聲,名子癇。
白話文:
胎
妊娠出血(《食物本草》)
將阿膠(三兩)炒過,用酒(半升)煎化,分七次服用。
尿血
將阿膠炒過,研磨成粉,用粥送服。用上好的牛皮膠,用酒煎服,也有效。
妊娠水道不通
萊菔子一錢研磨成粉,用燈心湯送服。
另一方:冬葵子(半錢)、茯苓(二錢),研磨成粉服用。
小便不通(《醫學指南》)
紫菀一錢研磨成粉,用井華水送服。井華水指的是清晨第一桶井水。
另一方:葵子茯苓散,治療妊娠時水腫下墜,小便不通,畏寒惡寒,起身時頭暈。
冬葵子、黃芩(各半錢),研磨成粉,用白開水送服。
另一方:(同上),小便澀痛。
豬苓二錢,研磨成粉,用白開水送服。
胎前產後,遺尿(《本草從新》)
白薇(半錢)、白芍(半錢),研磨成粉,用酒調服。
另一方(《證治合參》),產後遺尿。
豬膀胱、豬肚(各一個),糯米(半升)。將糯米放入豬膀胱中,再將豬膀胱放入豬肚中,一起用五味(醋、薑、糖、醬油)煮食。
妊婦心痛甚(各家抄本)
食鹽燒紅,用酒送服。
另一方,胎氣上衝,心神不安,腹部脹痛,效果很好。
紫蘇(半錢)、廣皮(八分)、蔥白(四寸)、砂仁(四分),用酒煎服。
胎兒不轉動(《證治合參》)
阿膠(一兩)、桑寄生(五錢,書中記載桑寄生真偽難辨,宜酌加桑白皮少許),酒一升,打入一個生雞蛋,分作兩碗,飯前溫服,每日兩次。
不語(同上)
孕婦不說話,並非疾病,不必服藥,產後自然會說話。
膽怯煩悶(同上)
治療孕婦心驚膽怯,整天煩悶,稱為“子煩”。
茯苓(三錢)、防風、麥冬、黃芩(各二錢)、竹葉(十片),煎服。
瀉痢疼痛(同上)
治療妊娠期下痢,大便呈赤白或灰色,瀉痢疼痛,危及生命者。
烏毛豆(三十五粒)、罌粟殼(二兩,半生半炒)、甘草(二兩,半生半炒)、生薑(三片),煎服,飯前服用。
另一方(《痢證匯參》),仲景方:臨產時瀉痢,瀉痢下墜疼痛。
黑山梔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空腹用滾水送服,病情嚴重者,服用兩次即可見效。
腹作啼聲(同上)
妊娠已足月,胎兒吸吮乳汁,腹部發出啼哭聲者。只要孕婦彎腰左右移動身體,以配合胎兒吸吮即可。
腹中兒哭
《補遺方》治療孕婦腹中胎兒哭泣,用黃連濃煎汁,孕婦經常少量服用,即可止住哭聲。
乳泣(《增廣大生要旨》)
懷孕期間,乳汁自行流出,稱為乳泣。乳汁流出過多,擔心孩子難以餵養,宜多服用八珍湯。
人參(半錢)、生於術(一錢)、澤瀉(三錢)、炒甘草(七分)、生地(三錢)、川芎(一錢)、炒白芍(半錢)、熟地黃(三錢),水煎服。
子懸(同上)
懷孕期間胎氣不和,上衝心腹,腹部脹滿悶痛,氣塞欲死,稱為子懸。
蘇梗(一錢)、橘紅(一錢)、當歸(二錢)、川芎(八分)、大腹皮(二錢,米泔水洗淨)、甘草(五分)、人參(一錢)、炒白芍(半錢)、蔥(三寸),煎服。
子癇(同上)
懷孕期間昏倒,由於陰虛火旺,痰氣上逆,導致昏倒,發出羊叫或犬吠般的聲音,稱為子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