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急症簡方》~ 卷一 (14)
卷一 (14)
1. 猝死驚風胎毒
治小兒驚風秘方(又)
用蜂蜜擦大人手掌內,少用滾水勻開,在小兒背心摩擦,輕重得宜,漸漸吸出黑毛,即用鉗拔去,再用蜜擦,毛出再拔,至久久黑毛不出為度,其驚風不藥自止。此屢驗目睹者。
胎驚(又)
新產小兒,或月內,或月外,忽然驚搐,一二周時不愈,取鼠卵兩枚,拌以硃砂,懸掛陰乾研末,用開水調送一二匙,立瘥,能乳。
急慢驚風、吊眼撮口、搐搦不定等症(又)
代赭石,醋煅十次,研極細末,水飛曬乾,每服一錢,輕者五分,真金煎湯,送下三服。見兒腳脛上有赤斑,即病出可全,無赤斑不治。
急慢驚風奇方(又)
白頸蚯蚓,刀截兩段,跳急者治急驚,慢者治慢驚。加麝香一分,搗爛,貼當臍,外以膏藥蓋之。
胎驚(《增廣大生要旨》)
月內壯熱,翻眼握拳,搐掣驚啼,此胎驚。因妊婦調攝乖常,常傷於胎,故生下即病。急以豬乳一茶匙,細研辰砂、牛黃少許,調抹口中,神效。
慢驚(又)
莊氏:因風熱不退,及吐瀉而成者,總屬陰虛陽越,必成慢驚。治當培元固本,引火歸原。先用熱藥衝開寒痰,再進溫補。
丁香(五粒),胡椒、肉桂片、炮姜(各五分),灶心黃土即伏龍肝(三兩),水煎服,吐瀉立止。接服溫補方。
驚癇嚼舌(《食物本草》)
迷悶仰目。
牛黃(一豆許),研和蜜,水灌之。
小兒初生無皮(《證治合參》)
有紅筋者,乃受胎未足也。
早白米粉撲之,肌膚自生。
臍風撮口(又)
初生一七日內,忽患此症,百無一效,坐視其死,良可憫也。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慄米狀,以溫水蘸熟帛裹指,輕輕擦破便安。
又方,五通膏(周景陽傳)
生地、生薑、蔥白、萊菔子、田螺肉(各等分),共搗爛,搭臍上,四圍一指厚,包住,候一時,有屁下泄,愈。
又方,神仙退(《增廣大生要旨》)
父母指甲三分,炙炭末,乳汁調下,或含燒酒對臍吮之,亦妙。
又方(又)
白殭蠶四枚,炒去絲口嘴,研末,蜜調敷唇內。
臍風(又)
獨頭蒜切片,安臍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氣,即止。
赤遊風(又)
行於上下,至節死。
按:節者,如手骨節、背骨節之類。
白菜搗汁敷之。
臍風腫硬(又)
香螺膏(鑑泉翁傳)、麝香(少許)搗爛,搭臍上,須臾再易,腫痛立消。
丹毒(又)
泥金膏,治小兒一切無名腫硬焮赤,及諸般丹瘤熱瘭濕爛,大人亦同此法。
陰地上蚯蚓糞(一股),熟皮硝(二股),共研細,河水濃調,厚封患處,干則再敷。
赤遊丹毒(《增廣大生要旨》)
小兒一歲以內,身發赤遊風者,皮如丹塗,故謂之丹。發於四肢易治,入腹入囊,皆難治也。發於頭面胸背,身如火灼,煩躁脹悶者,古人謂入心必死。用朴硝、大黃、青黛,共為末,河水調敷,或芭蕉根搗汁塗,干則再塗。冬月畏冷,燉稍溫塗上,無論赤白並效。如寒涼不效者,用伏龍肝,即灶心黃土,研末,熟雞子黃熬油調塗。
白話文:
猝死驚風胎毒
治療小兒驚風秘方:用蜂蜜塗抹大人手掌內側,用少量滾水調勻,然後輕重適度地塗抹在小兒背心,慢慢地將黑色的胎毛吸出來,再用鑷子拔掉,然後再次用蜂蜜塗抹,如此反覆,直到不再吸出黑毛為止,驚風就會自然痊癒。這方法屢試不爽,本人親眼所見。
治療胎驚:新生兒,無論是出生一個月內或一個月外,突然驚搐,一兩週都未痊癒,可用鼠卵兩個,拌入硃砂,懸掛陰乾後研磨成粉末,用開水調和,服用一到兩匙,即可痊癒,並能哺乳。
治療急慢驚風、吊眼撮口、搐搦不定等症:將代赭石用醋煅燒十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水飛法處理後曬乾,每次服用一錢(約3.75克),病情輕者服用五分(約1.875克),用真金(即黃金)煎湯送服,連服三劑。如果看到孩子小腿上有紅色斑點,就表示病情好轉,可以痊癒;沒有紅色斑點則難以治療。
治療急慢驚風的奇方:取白頸蚯蚓,用刀切成兩段,蚯蚓跳動劇烈的治急驚,跳動緩慢的治慢驚。加入麝香一分(約0.375克),搗爛後貼在肚臍上,外面用膏藥蓋住。
治療胎驚: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內,出現發熱、翻白眼、握拳、抽搐、哭鬧等症狀,這是胎驚。由於孕婦孕期調養不當,常傷及胎兒,所以孩子出生後就患病。需立即取豬奶一茶匙,細研辰砂、牛黃少許,調勻後塗抹在口中,效果神奇。
治療慢驚:莊氏醫案指出:因風熱不退,以及嘔吐腹瀉而引起的慢驚,屬於陰虛陽亢,必須培元固本,引火歸元。先用熱藥攻破寒痰,再進行溫補。用丁香五粒,胡椒、肉桂片、炮姜各五分(約1.875克),灶心黃土(即伏龍肝)三兩(約9克),水煎服,嘔吐腹瀉即可停止。然後服用溫補藥方。
治療驚癇嚼舌:出現神志不清、仰頭等症狀,可用牛黃一豆許(約0.1克),研磨與蜂蜜混合,用水灌服。
治療新生兒無皮:如果新生兒皮膚有紅筋,這是胎兒發育不足所致。可用早白米粉塗抹,皮膚會自然長好。
治療臍風撮口:新生兒出生後七天內,如果突然患此病,一般方法無效,只能眼睜睜看著其死亡,令人惋惜。觀察嬰兒牙齦上是否有像小米粒大小的小泡,用溫水浸濕的柔軟布包裹手指,輕輕擦破小泡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子(五通膏):生地、生薑、蔥白、萊菔子、田螺肉等量,搗爛後敷在肚臍上,厚度約一指寬,包好,過一段時間,放屁後症狀就會痊癒。
另一個方子(神仙退):取父母雙方的指甲三分(約0.75克),燒成炭末,用母乳調和後服用,或者用燒酒與炭末混合,塗在肚臍上吮吸,也有奇效。
另一個方子:白殭蠶四枚,炒去絲口嘴,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敷在嘴唇內側。
治療臍風:取獨頭蒜切片,放在肚臍上艾灸。如果口中聞到蒜味,就表示痊癒。
治療赤遊風:赤遊風沿著經絡遊走,到達關節處就會危及生命。(節指關節)用白菜搗汁敷患處。
治療臍風腫硬:用香螺膏(來源於鑑泉翁的醫案)和少許麝香搗爛,敷在肚臍上,很快再換藥,腫痛即可消除。
治療丹毒:泥金膏可以治療小兒各種不明原因的腫脹、發紅、發熱,以及各種丹毒、熱毒、濕爛等症狀,成人也適用。
另一個方子:用陰地蚯蚓糞一股(約3克),熟皮硝二股(約6克),研磨成細粉,用河水調和後,厚厚地敷在患處,乾燥後再敷。
治療赤遊丹毒:小兒一歲以內,出現赤遊風,皮膚像塗抹了丹藥一樣,所以稱為丹毒。發生在四肢容易治療,如果進入腹部或陰囊,就難以治療。如果發生在頭面、胸背,身體像火燒一樣,煩躁、脹悶,古人認為這是入心,必死無疑。可用朴硝、大黃、青黛研磨成粉末,用河水調和後敷在患處,或者用芭蕉根搗汁塗抹,乾燥後再塗。冬天怕冷,可將藥膏略微加熱後再塗抹,無論紅斑或白斑都適用。如果寒涼藥無效,可用伏龍肝(即灶心黃土),研磨成粉末,用熟雞蛋黃熬製的油調和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