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便讀》~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補養之劑

補者,補其不足也。養者,養其生氣也。蓋人稟天地之和氣以生,陰陽本兩協其平,自無偏勝之弊,得以盡終其天年。然天地有五運六氣之不齊,寒暑水旱之乖戾,於是則陰陽不得其平,有亢害承製之理,則人之所稟於天地者,亦失其和而致其偏矣。

人身中陰陽既不能兩協其平,此勝則彼負,彼盛則此衰,勝負相乘,盛衰相侮,而禍患即隨之以生,不特外感六淫之邪,乘虛相襲,且陽虛者寒動於中,陰虛者熱生於內,疾病夭折之所由來也。故造物者,特生此草木金石,稟天地之偏氣以生者,而為之補偏救弊焉。雖然,此特言其稟賦之偏勝而言者也,至若自有生以來,或因飲酒嗜欲,耗其真陰真陽,或因飢飽勞役,傷其臟腑營衛,種種變幻,無不皆由虛而得之。

如久虛不復,則生氣日退,病勢日進,其不至於喪亡者幾希矣!全在醫者察其不足之所處而填補之,觀其生氣之所在而培養之,如是則致其平而復其常,雖有大風苛毒,莫之能傷。正氣復而邪不幹,所謂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茲故彙集補養各方,以居其首。

白話文:

[補養之方]

補,就是彌補身體的不足;養,則是滋養生命的活力。人之所以能生存,是因為從天地間吸收了和諧之氣,原本陰陽應保持平衡,無過度強弱之分,才能達到自然壽命的極限。然而,天地間的五行運作、六氣變化並非永遠均衡,冷暖、乾濕的變化也可能帶來不平衡,導致陰陽失去調和,出現一方過度強盛或受抑制的情況。這時,人體從天地間吸收的和諧之氣也會失去平衡,導致偏頗。

當人體內的陰陽無法保持平衡,一方強盛,另一方就會相對弱小,這種強弱互換的狀態會導致疾病產生,不僅易受到外界的六種惡劣環境因素(風、寒、暑、濕、燥、火)的侵擾,體內的陰陽失調也會導致寒從內生或熱從內發,這是導致疾病早逝的原因。因此,大自然產生了各種植物、礦物,它們各自吸收天地間的偏氣而生長,用來調節人體的偏頗與缺陷。

不過,這裡所說的是人體先天稟賦上的陰陽失衡,但自出生後,可能因過量飲酒、縱慾等行為損耗真陰真陽,或是因飢餓、飽食、勞累等因素傷害臟腑功能,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身體虛弱。

如果長期虛弱而不加以恢復,生命力會逐漸衰退,病情會日益加重,這樣的生命離死亡就不遠了!這時,醫生需要找出身體虛弱的部位進行補充,觀察生命力的所在並予以滋養,這樣就能恢復陰陽平衡,回到正常狀態。即使遭遇強烈的風邪或病毒,也無法傷害到身體。當正氣恢復,邪氣就無法入侵,這就是所謂的「上醫治未病」的道理。因此,我們整理了各種補養的方法,放在首位。

3. 六味地黃丸(錢氏)

桂附八味丸,知柏八味丸,八仙長壽丸,杞菊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參麥地黃丸

六味丸為補法先,三陰虧損病相兼。地黃八兩山山四,苓澤丹皮三數添。益火更宜加桂附,陽強知柏制燎炎。八仙長壽增冬味,目疾肝虛杞菊賢。金匱有方名腎氣,車牛桂附水邪堅。原方加入洋參麥,壯水清金上下填。

六味地黃丸,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懷山藥(四兩),澤瀉(三兩),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此方大補肝、脾、腎三臟,真陰不足,精血虧損等證。古人用補,必兼瀉邪,邪去則補乃得力。

故以熟地大補腎臟之精血為君,必以澤瀉分導腎與膀胱之邪濁為佐;山萸之補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陰、少陽血分相火者繼之;山藥養脾陰,茯苓滲脾濕,相和相濟,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

本方加肉桂、製附子各一兩,名桂附八味丸。治命門真陽不足,虛羸少氣等症。以桂、附加入六味方中,便能溫養陰中之陽,王冰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

本方加黃柏、知母各一兩,名知柏八味丸。治命門真水不足,相火炎熾等證。以知、柏加入六味方中,便能資助陰中之陰,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本方加五味子二兩,麥冬三兩,名八仙長壽丸。治肺腎陰虧,虛損勞嗽等證。麥冬養陰保肺,更加五味子,使之金水相生,斂其耗散,宜乎可治以上等證,而有長壽之名也。

本方加枸杞子、甘菊各三兩;名杞菊地黃丸。治肝虛目疾等證。枸杞子溫潤補肝,甘菊花搜風明目,合之六味,為乙癸同源之治。凡肝腎不足而有目疾者,皆可用之。

本方加桂、附各一兩,懷牛膝、車前子各三兩,名金匱腎氣丸。治脾腎真陽大虛,水邪上泛,肚腹脹大,四肢浮腫,小便不利,已成水鼓等證。夫腎中火衰,真陽不足者,即真水亦化為邪水。於是水邪氾濫,自下而中,以及於上,肺、脾、腎三臟俱病。斯時若但治肺,脾,一如遏其流而不治其源也。

故以桂、附合地黃等,溫腎中之少火,以御陰邪,則真水得以安其位。然既化之邪水,不得不驅,故以車前、牛膝協苓、瀉等以導其邪水。列試治水諸方,取效之速,無以出其右者。

本方加西洋參、麥冬各三兩,名參麥地黃丸。治金水兩虧,骨蒸勞熱等證。地黃丸本長於壯水,加參、麥則兼以清金,凡陰虛火旺,肺中津液受灼者,於此取法焉。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錢氏)]

六味地黃丸是補益的基本方,適用於肝、脾、腎三臟陰虛的情況。主要成分包括: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懷山藥(四兩)、澤瀉(三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這個配方對於真陰不足、精血虧損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補益效果。在古代,人們在補益時也會同時排除邪氣,邪氣去除後補益的效果才會更好。

熟地是這個方子中的主要成分,它能大力補充腎臟的精血;澤瀉能幫助排導腎臟與膀胱中的邪濁;山茱萸可以補肝固精,牡丹皮能清熱解毒;山藥滋養脾臟陰分,茯苓則能滲濕健脾。這些成分相互配合,既不會過於燥熱,也不會過於寒涼,是一個平衡的補益配方。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加入肉桂和製附子各一兩,就變成了桂附八味丸,適合治療命門真陽不足、虛弱少氣等情況。加入桂、附之後,能溫養陰中之陽,也就是提升體內的陽氣。

若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上黃柏和知母各一兩,就變成了知柏八味丸,適合治療命門真水不足、相火旺盛等情況。加入知、柏能滋補陰中之陰,也就是滋養體內的陰液。

如果再加入五味子二兩、麥冬三兩,就變成了八仙長壽丸,適合治療肺腎陰虛、虛損勞嗽等情況。麥冬滋養肺陰,再加上五味子,使金水相生,收斂耗散,適用於上述情況,因而有長壽之稱。

若是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枸杞子、甘菊各三兩,就變成了杞菊地黃丸,適合治療肝虛引起的眼部疾病。枸杞子溫潤補肝,甘菊花搜風明目,與六味地黃丸配合使用,特別適合肝腎不足而有眼疾的人。

如果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肉桂、製附子各一兩,懷牛膝、車前子各三兩,就變成了金匱腎氣丸,適合治療脾腎真陽大虛、水邪上泛、肚腹脹大、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情況。這個配方能溫養腎中之火,以抵抗陰邪,讓真水得以安穩。同時,車前子和牛膝能協助茯苓、澤瀉等成分排出邪水。

如果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西洋參、麥冬各三兩,就變成了參麥地黃丸,適合治療金水兩虧、骨蒸勞熱等情況。地黃丸本身擅長滋養腎水,加入參、麥後,還能清熱滋肺,對於陰虛火旺、肺中津液受損的情況尤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