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集效丸
治因臟腑虛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蟲動作,心腹攪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煩熱,口吐涎沫,即是蛔咬,宜服此藥,若積年不瘥,服之亦愈。又療下部有蟲,生痔癢痛。
白話文:
對於因臟腑虛弱,或過量食用甜食脂肪食品,導致蛔蟲活動、心腹攪痛,發作時腫脹聚結,上沖下犯,疼痛有間歇性,腹中煩熱,口中吐出涎沫,這種情況即為蛔蟲咬噬。宜服用此方藥治療,如果積聚多年而未癒,服用也一樣有效。此外,此方藥還可以治療下部生蟲,引起痔瘡瘙癢疼痛。
大黃(銼,炒)十五兩,木香(不見火),檳榔,訶黎勒(煨,去核,酒浸,焙乾),附子(炮,去皮、臍),羌活〔炒,研(一本作蕪荑)〕,鶴蝨(炒),乾薑(炮,各十兩半)
白話文:
大黃(刨碎,炒),15 兩 木香(不要加熱),10.5 兩 檳榔,10.5 兩 訶黎勒(煨過,去核,用酒浸泡後烘焙乾燥),10.5 兩 附子(炮製,去皮和臍),10.5 兩 羌活(炒,碾碎),10.5 兩 鶴蝨(炒),10.5 兩 乾薑(炮製),10.5 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橘皮湯下,婦人醋湯下。
白話文:
研磨成粉,並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30丸,飯前用橘皮湯送服。女性用醋湯送服。
2. 乳香丸
治諸痔下血,肛邊生肉,或結核腫疼,或生瘡癢痛,或大便艱難,肛腸脫出。又治腸風下血,無問新久,及諸瘻,根在臟腑,悉能治之。
白話文:
治療各種痔瘡導致的便血、肛門周圍長肉疙瘩,以及痔核腫脹疼痛、生瘡化膿瘙癢,或者大便困難、肛腸脫出。還能治療腸風導致的便血,無論新舊,以及各種瘻管,即使根源在臟腑,也能全部治療。
枳殼(去瓤,麩炒),牡蠣(火煅),蓽澄茄,芫青(去頭、翅、足,糯米炒,以米黃色為度),大黃(蒸,焙),鶴蝨(炒,各半兩),白丁香,乳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枳殼(去除果瓤,用麩皮炒) 牡蠣(用火煅燒) 蓽澄茄(藥材名) 芫青(去掉頭、翅膀和腳,用糯米炒至米黃色) 大黃(蒸後再烘焙) 鶴蝨(炒,各取半兩) 白丁香 乳香(研磨成粉,各取一分)
上為末,粟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如治腸風,臘茶清下。諸痔,煎薤白湯下。諸瘻,煎鐵屑湯下,並食前服。
白話文:
研成粉末,用粟米糊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10-15 丸。用於治療腸道脹氣時,配臘茶清服用。治療各種痔瘡,配煎薤白湯服用。治療各種瘻管,配煎鐵屑湯服用。以上皆在飯前服用。
3. 解毒雄黃丸
解毒,治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僕,失音不語,或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白話文:
解毒,治療喉部突然腫痛及急性咽喉炎,忽然昏倒,不能說話,或者牙關緊閉,失去意識。
鬱金,雄黃(研飛,各一分),巴豆(去皮,出油,十四個)
白話文:
鬱金、雄黃(研磨成粉,各一份),巴豆(去掉外殼,榨出油,14顆)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用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涎,立便蘇省,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頭猶熱,灌藥不下,即以刀、尺、鐵匙斡開口灌之,藥下喉嚨,無有不活,吐瀉些小無妨。及治上膈壅熱,痰涎不利,咽喉腫痛,赤眼癰腫,一切毒熱,並宜服之。如小兒患喉嚨赤腫,及驚熱痰涎壅塞,服二丸或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把上述物料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麵粉糊,弄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熱茶將七顆丸子送服,吐出頑固的涎液,就能立即甦醒。如果還沒吐出來,再服一次。如果已經接近死亡,心頭還有熱氣,無法灌藥,就用刀具或鐵湯匙撬開嘴巴灌藥。藥物只要進入喉嚨,就沒有救不活的。吐瀉一些也無妨。另外,也能治療上膈氣壅熱、痰液無法順利排出、咽喉腫痛、赤眼癰腫等一切毒熱症狀。如果小兒患有喉嚨赤腫、驚熱痰涎壅塞,可以服用兩到三顆丸子,視孩童體型大小調整劑量。
4. 克效餅子
治一切瘧病,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或痰積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或先寒後熱,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或一日一發,或隔日一發,或一發後六、七日再發,並能主之。
白話文:
治療各種瘧疾,發病有特定的時間,發作前會先感到伸懶腰打哈欠,接著開始發冷,上下牙齒打顫,全身冷到不行,腰和脊椎也會疼痛,發冷後接著開始發熱,頭疼得好像要裂開,想喝冷飲,有的會感覺痰液在胸中積聚,胸悶想吐,有的先發熱後發冷,有的先發冷後發熱,有的發冷時間長發熱時間短,有的發熱時間長發冷時間短,有的發冷和發熱時間差不多,有的只有發熱沒有發冷,有的只有發冷沒有發熱,有的每天發作一次,有的隔天發作一次,有的發作一次後六、七天後再發作,都可以治療。
甘草(爁),綠豆末,荷葉(爁,各五兩),定粉(研),龍腦(研),麝香(研,各半兩),金箔(二十五片,為衣),信砒(醋煮,二兩半),硃砂(研飛,一兩一分)
白話文:
- 甘草(炒炭),500 克
- 綠豆粉,500 克
- 荷葉(炒炭),500 克
- 定妝粉(研磨),250 克
- 龍腦(研磨),250 克
- 麝香(研磨),250 克
- 金箔(25 片,作為敷料)
- 信砒(用醋煮熟),125 克
- 硃砂(研磨並過篩),52.5 克
上為末,煉蜜搜和,每兩作二十丸,捏扁,以金箔為衣。每服一餅子,以新汲水磨化。日發者,未發前服之。間日者,不發夜服。隔數日發者,前一日夜服。連日者,凌晨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每兩製作成二十顆藥丸,將藥丸壓扁,並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顆,用新鮮的冷水研磨後服用。每日發作的疾病,在發作前服用。隔日發作的疾病,不發作時於傍晚服用。隔幾天發作的疾病,前一天晚上服用。連續幾天發作的疾病,在清晨服用。
5. 烏梅丸
治臟寒蛔蟲動作,上入膈中,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時即嘔,常自吐蛔有此證候,謂之蛔厥,此藥主之。又治久痢。
白話文:
針對臟寒造成的蛔蟲蠕動,上入侵膈膜,引起煩躁嘔吐,時好時壞,發作時狂吐,經常會嘔吐出蛔蟲。有這些症狀,稱為蛔厥,此藥方可以治療。此外,也可以治療久痢。
烏梅(三百個),黃柏(炙),細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去蘆,各六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用),當歸(去蘆,各四兩),乾薑(炮,十兩),黃連(去須,十六兩)
白話文:
烏梅(300 個) 黃柏(經過炙烤) 細辛(去除根鬚) 肉桂(去除粗皮) 附子(炮製過,去除皮和臍) 人參(去除根鬚,各 6 兩) 蜀椒(去除種子和閉口者,微炒出汗用) 當歸(去除根鬚,各 4 兩) 乾薑(炮製過,10 兩) 黃連(去除根須,16 兩)
上異搗,篩,合治之,以醋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煉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過篩後混合均勻,並用醋浸泡烏梅一晚,取出後去核,再將烏梅蒸熟,加入五斗米中,煮成飯後搗成泥,將藥材與烏梅泥充分混合,放入臼中用煉蜜杵搗兩千下,將藥材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於飯前服用。
6. 神助散
(舊名葶藶散),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遍身俱腫,以手按之,隨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安臥,腹大腫脹,口苦舌乾,小便赤澀,大便不利。
白話文:
(又稱葶藶散)治療十種水氣病症,包括:
- 面部和四肢腫脹
- 全身浮腫,按壓後凹陷處會彈起
- 咳嗽、氣喘,無法平躺
- 腹部長大腫脹
- 口苦、舌乾
- 小便赤黃、刺痛
- 大便困難
澤瀉(二兩),椒目(一兩半),豬苓(去黑皮,二兩),黑牽牛(微炒,取末,二兩半),葶藶(炒香,別研,三兩)
白話文:
澤瀉(90克) 椒目(60克) 豬苓(去除黑皮後,90克) 黑牽牛(微炒後研磨成粉,112.5克) 葶藶(炒香,單獨研磨,135克)
上為細末。每服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入酒半盞,調藥三錢,絕早面向東服。如人行十里久,以漿水蔥白煮稀粥,至蔥爛,入酒五合熱啜,量人啜多少,須啜一升許。不得吃鹽並面。自早至午,當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利,喘定腫減七分,隔日再服。既平之後,必須大將息,及斷鹽、房室等三年。
白話文:
上等的藥末。每次服用時,用三根蔥白,一碗漿水,煎煮到剩半碗,加入半碗酒,調入藥粉三錢,於早晨絕早(即拂曉時)面向東方服用。如果有人走了十里路後感到疲勞,可以用漿水和蔥白煮稀粥,等到蔥爛後,加入五合酒熱飲,根據個人體質決定喝多少,但至少喝一升。服用時不能吃鹽和麵條。從早晨到中午,小便量應在三到四升,或有較多的便意,喘鳴的症狀會減輕,浮腫也會消退七分,隔天再服用一次。病情好轉後,一定要好好調理身體,並且在三年內禁鹽和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