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4)

1. 碧雪

治一切積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心中煩躁咽物妨悶,或喉閉壅塞,水漿不下,天行時疫,發狂昏憒,並皆治之。

白話文:

此方可治療各種熱症,包括咽喉腫痛、口腔和舌頭上長瘡、心煩氣躁、吞嚥困難或窒息、喉嚨阻塞、無法進食、流行性疾病、發狂和昏迷。

芒硝,青黛,石膏(煅過,研飛),寒水石(研飛),朴硝,硝石,甘草,馬牙硝(各等分)

白話文:

芒硝、青黛、石膏(煅燒並研磨成細粉)、寒水石(研磨成細粉)、朴硝、硝石、甘草、馬牙硝(各取等量)

上將甘草煎湯二升去滓,卻入諸藥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冷,結凝成霜,研為細末。每用少許,含化咽津,不拘時候。如喉閉壅塞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藥入喉中,頻用神效。

白話文:

把甘草煎煮兩升後,去除渣滓。再把其他藥材放入湯中煮,用柳木篦不斷攪拌,直到藥材溶解。再加入青黛攪拌均勻,倒入砂盆中,等候冷卻凝結成霜。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少量細末,含在口中化開後嚥下津液,不限時間。如果喉嚨閉塞不能下嚥,可以用小竹筒將藥粉吹入喉中,經常使用效果顯著。

2. 勝冰丹

治三焦壅盛,上衝頭目,赤熱疼痛,口舌生瘡,咽喉不利,咽物有礙,神思昏悶,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三焦氣血壅塞旺盛,向上影響頭部和視線,造成紅熱疼痛,口腔和舌頭長瘡,咽喉不順,吞嚥困難,精神思緒混亂沉悶,這些症狀都能治療。

白藥子(一兩半),山豆根,紅內消,黃藥子,甘草(炙),黃連(各二兩),麝香(研),龍腦(研,各二錢)

白話文:

白芍藥(75克),山甲根,大紅袍,黃芍藥,甘草(炒制),黃連(各100克),麝香(研磨),龍腦(研磨,各10克)

上為末,用建盞盛,於飯上蒸,候冷,入腦、麝令勻,煉蜜丸,如雞頭大。每一丸含化。又,用津唾於指甲上磨少許,點赤眼,立效。

白話文:

以上配方的中藥材碾磨成細粉,用建盞盛裝,放在米飯上蒸煮,等到冷卻後,加入腦子和麝香,均勻混合後,煉成蜜丸,大小約為雞頭。每次含服一丸。另外,還可以將少許中藥粉末蘸取唾液在指甲上研磨,用來點塗紅眼,能快速見效。

3. 導赤丸

治心腎凝滯,膀胱有熱,小便不通,風熱相搏,淋瀝不宣;或服補藥過多,水道蹇澀,出少起數,臍腹急痛,攻注陰間,或心肺壅熱,面赤心忪,口乾煩渴,及癰腫發背,血脈瘀閉。服此排膿,內消腫毒,疏導心經邪熱,應內蘊風熱,五般淋疾,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心腎不通,膀胱發熱,小便不通,風熱交結,淋病不通暢;或因服用過多補藥,導致尿路不通,小便稀少頻繁,臍腹劇痛,病邪攻入陰部,或心肺鬱熱,臉紅心煩,口乾舌燥,以及背部長瘡化膿,血脈不通。服用此方可排膿,內消腫毒,疏導心經邪熱,適用於內蘊風熱引起的五種淋病。

赤芍藥,茯苓(去皮),滑石(各四兩),生乾地黃(焙),木通(去節,各半斤),大黃(炒,十五兩),山梔子仁(炒,一十二兩)

白話文:

赤芍藥、茯苓(剝皮)、滑石(各 160 克) 乾地黃(烘烤過)、木通(去節)(各 240 克) 大黃(炒過)、山梔子仁(炒過)(各 480 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後,用溫熱水吞下。

白話文:

把中藥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搓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尺寸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20到30顆丸子,在飯後用溫熱水吞 服。

4. 五淋散

治證與前五淋散同。

白話文:

治療的症狀與前面的「五淋散」相同。

木通(去節),滑石,甘草(炙,各六兩),山梔仁(炒,十四兩),赤芍藥,茯苓(去皮,各半斤),淡竹葉(四兩),山茵陳(去根,日乾,二兩)

上搗,羅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服。

白話文:

木通(去除節點),滑石,甘草(炙烤,各 300 公克),山梔子(炒製,700 公克),赤芍藥,茯苓(去皮,各 250 公克),淡竹葉(200 公克),山茵陳(去除根部,曬乾,100 公克)

5. 麥門冬散

治丈夫、婦人蘊積邪熱,心胸煩悶,咽乾口燥,睡臥不安;或大、小腸不利,口舌生瘡,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男性和女性因為體內積聚邪熱導致的心煩胸悶,咽喉乾燥,口舌燥熱,睡眠不寧;或是大小腸功能不順,口腔生瘡,這些症狀都能治療。

小草(去心),黃連(去須),升麻(去粗皮),犀角屑,甘草(炙),枳殼(去瓤,炒黃),黃芩,大青(去根,各半兩),芒硝(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小草(去掉草心), 黃連(去掉根鬚), 升麻(去掉粗糙的外皮), 犀角屑, 甘草(經過炙烤), 枳殼(去掉內瓤,炒至金黃色), 黃芩, 大青(去掉根部,每味藥材半兩), 芒硝(一兩), 麥門冬(去掉草心,約三分之一兩)。

6. 真珠散

治丈夫、婦人五臟積熱,毒氣上攻,心胸煩悶,口乾舌燥,精神恍惚,心忪悶亂,坐臥不寧,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男性和女性因五臟積熱,毒素上升導致的心胸煩悶,口乾舌燥,精神恍惚,心跳加速且感覺悶亂,坐立不安等症狀,都適合服用此方。

栝蔞根末,琥珀,真珠粉,寒水石(煅,醋淬,研),鐵粉,硃砂(研飛),甘草末(生)川大黃,牙硝(枯研)

上等分,各搗為末拌勻,每服一錢,以竹葉湯溫調下,不拘時。

白話文:

  • 栝蔞根粉
  • 琥珀
  • 真珠粉
  • 寒水石(煅燒後用醋淬火,研磨)
  • 鐵粉
  • 硃砂(研磨後飛揚)
  • 甘草末(生)
  • 川大黃
  • 牙硝(乾法研磨)

7. 靈液丹

治一切風熱,臟腑積熱,毒氣上攻,胸膈煩躁,口舌乾澀,心神壅悶,咽嗌不利,飲食無味,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所有風熱症狀,包括內臟累積的熱毒,毒素向上攻擾,胸部和膈膜之間感到煩躁不安,口舌乾燥且感覺澀痛,心情壓抑悶煩,咽喉不順,對飲食失去味道,這些症狀都能得到治療。

烏梅(去核,炒),寒水石(火煅,研飛),栝蔞根,石膏(研),葛根,赤茯苓(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龍腦(別研,一錢)

上搗,羅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綿裹,含化咽津。

白話文:

烏梅(去核,炒):寒性,收斂止瀉 寒水石(火煅,研飛):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栝蔞根:清熱生津,潤腸通便 石膏(研):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葛根:清熱生津,解肌透疹 赤茯苓:利水滲濕,清熱安神 麥門冬(去心,焙):養陰潤肺,清心除煩 龍腦(別研):清熱解毒,醒腦開竅(分開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