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五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7)

1. 金鎖正元丹

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四肢倦怠,百節痠疼,頭昏眩痛,目暗耳鳴,面色黃黑,鬢髮脫落,頭皮腫癢,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悶,繞臍切痛,膝脛痠疼,不能久立;或腳弱隱痛,步履艱難,腰背拘急,不能俯仰,腹痛氣刺,兩脅虛脹,水穀不消,大便不調,嘔逆噁心,飲食減少,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多異夢,心忪盜汗,小便滑數,遺精白濁,一切元臟虛冷之病,並能治之。

白話文:

此方能治療真氣不足、內臟虛弱導致的四肢疲勞、全身痠痛、頭暈目眩、耳鳴眼花、面色暗黃、頭髮脫落、頭皮發癢、精神不振、手腳冰冷、胸悶不適、肚臍周圍疼痛、膝蓋和小腿痠痛、無法久站;或腳部無力或疼痛、行走困難、腰背僵硬無法俯仰、腹痛脹氣、兩肋空虛脹大、消化不良、大便異常、嘔吐噁心、食慾不振、精神恍惚健忘、氣喘吁吁、夜間多夢、心悸出汗、小便色淡次數多、遺精白濁等所有由於內臟虛寒造成的疾病。

五倍子,茯苓(去皮,各八兩),紫巴戟(去心,十六兩),補骨脂(酒浸,炒,十兩),肉蓯蓉(淨洗,焙乾),葫蘆巴(炒,各一斤),龍骨,硃砂(別研,各三兩)

白話文:

五倍子、茯苓(去皮),各八兩 紫巴戟(去心),十六兩 補骨脂(用酒浸泡後炒),十兩 肉蓯蓉(清洗乾淨,烘焙乾燥),一斤 葫蘆巴(炒),一斤 龍骨、硃砂(研磨成粉),各三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勻,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吞下,或鹽湯亦得。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狀,混和均勻,加水或酒製成糊狀,再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15-20 顆丸子,空腹,進餐前用溫酒送服,或可用鹽湯送服。

2. 秘傳玉鎖丹

治心氣不足,思慮太過,腎經虛損,真陽不固,漩有遺瀝,小便白濁如膏,夢寐頻泄,甚則身體拘倦,骨節痠疼,飲食不進,面色黧黑,容枯肌瘦,唇口乾燥,虛煩盜汗,舉動乏力(一本尚有「此藥性溫不熱,大有神效」十字)。

白話文:

用於治療心氣不足、胡思亂想過多、腎經虛弱、陽氣不固,導致小便混濁如膏,經常失精遺尿,嚴重時身體疲倦,關節疼痛,食慾不振,面色黑黃,面容枯槁消瘦,嘴脣乾燥,盜汗心煩,活動乏力。(另有一版本補充說明:「此藥性質溫和不燥熱,十分有效。」)

茯苓(去皮,四兩),龍骨(二兩),五倍子(六兩)

上為末,水糊為丸。每服四十粒,空心用鹽湯吞下,日進三服。此藥性溫不熱,極有神效。

白話文:

茯苓(去皮),200克 龍骨,100克 五倍子,300克

3. 巴戟丸

補腎臟,暖丹田,興陽道,減小便,填精益髓,駐顏潤肌。治元氣虛憊,面目黧黑,口乾舌澀,夢想虛驚,眼中冷淚,耳作蟬鳴,腰胯沉重,百節痠疼,項筋緊急,背胛勞倦,陰汗盜汗,四肢無力。及治婦人子宮久冷,月脈不調,或多或少,赤白帶下,並宜服之。

白話文:

補腎壯陽,溫暖丹田,振興陽氣,減少小便,充盈精氣骨髓,駐顏潤膚。

治療元氣虛弱,面色暗沉,口乾舌燥,惡夢驚嚇,眼中冷淚,耳鳴如蟬,腰胯沉重,全身痠痛,頸部筋緊,背部勞累,盜汗或陰汗,四肢無力。

此外,還可治療女性子宮虛寒,月經不調(包括經量過多或過少、赤白帶下),也適合服用。

良薑(六兩),紫金藤(十六兩),巴戟(三兩),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四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二十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臥各一服。

白話文:

良薑:6 兩 紫金藤:16 兩 巴戟:3 兩 青鹽:2 兩 肉桂(去粗皮):4 兩 吳茱萸:4 兩

4. 十補丸

治真氣虛損,下焦傷竭,臍腹強急,腰腳疼痛,亡血盜汗,遺泄白濁,大便自利,小便滑數,或三消渴疾,飲食倍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顏色枯槁。久服補五臟,行榮衛,益精髓,進飲食。

白話文:

治療真氣虛弱受損,下焦氣血虧損,腹部劇烈疼痛,腰腳痠痛,血氣不足、盜汗,白帶或精液異常,大便溏稀,小便多而滑膩,或有消渴症(糖尿病),食量大增,肌肉消瘦,性功能障礙,面色憔悴無光。長期服用可以補養五臟六腑,促進氣血運行,增進精氣,提高食慾。

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紙(炒),乾薑(炮),遠志(去心,薑汁浸,炒),菟絲子(酒浸,別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一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白話文:

附子(用火炮製,去除外皮和凹洞),肉桂(去除粗糙的外皮),巴戟(去除果核),連翹(炒製),乾薑(用火炮製),遠志(去除果核,用薑汁浸泡後炒製),菟絲子(用酒浸泡後,另行研磨),赤石脂(煅燒),厚朴(去除粗糙的外皮,用薑汁炙烤,各取一兩),川椒(去除果蒂和封閉的果實,炒至出汗,取二兩)

5. 正元散

治下元氣虛,臍腹脹滿,心脅刺痛,泄利嘔吐自汗,陽氣輕微,手足厥冷,及傷寒陰證,霍亂轉筋,久下冷利,少氣羸困,一切虛寒,並宜服之。

白話文:

適用於下半身氣虛、肚臍和腹脹、心臟和肋骨刺痛、腹瀉、嘔吐、盜汗、陽氣虛弱、手腳冰冷,以及傷寒陰證、霍亂絞痛、長期腹瀉寒冷,氣虛乏力等所有由於虛寒引起的症狀。

紅豆(炒),乾薑(炮),陳皮(去白,各三錢),人參,白朮,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兩),肉桂(去粗皮),川烏(炮,去皮,各半兩),附子(炮,去皮、尖),山藥(薑汁浸,炒),川芎,烏藥(去木),乾葛(各一兩),黃耆(炙,一兩半)

白話文:

炒紅豆、炮製乾薑、去除白色陳皮(各 30 克) 人參、白朮、炙甘草、去皮茯苓(各 60 克) 去除粗皮肉桂、炮製川烏(去除皮)(各 15 克) 炮製附子(去除皮、尖)、浸泡薑汁炒的山藥(各 30 克) 川芎、去除木頭烏藥、乾葛(各 30 克) 炙黃耆(45 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鹽少許,煎七分,食前溫服。常服助陽消陰,正元氣,溫脾胃,進飲食。

白話文:

這帖藥材的藥性為溫補,每服用二錢,加一碗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和少許鹽,煎煮至藥液只剩七分,於飯前溫熱服用。長期服用途藥能益氣健脾、溫暖脾胃,增進食慾。

6. 茯菟丸

治心氣不足,思慮太過,腎經虛損,真陽不固,溺有餘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泄。

白話文:

治療心氣不足,思考過度,腎臟機能虛弱,元陽無法鞏固,小便後仍有殘留,小便色白渾濁,頻繁在夢中泄精。

菟絲子〔五兩(一本作十兩)〕,白茯苓〔三兩(一本作五兩)〕,石蓮子〔去殼,二兩(一本作三兩。一本有遼五味子去梗,七兩)〕

白話文:

菟絲子:500克(另有版本記載為1000克) 白茯苓:300克(另有版本記載為500克) 石蓮子:去殼後,200克(另有版本記載為300克。另有版本記載有連翹5味子去梗,700克)

上為細末,酒(一本用淮山藥六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一本作五、六十丸),空心,鹽湯下。常服鎮益心神,補虛養血,清小便。

白話文:

取上等細米,用酒(另一版本使用六兩淮山藥)煮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30 粒(另一版本為 50-60 粒),空腹時配鹽湯服用。長期服用可以安撫心神,補氣養血,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