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三 (8)
卷之三 (8)
1. 秘傳降氣湯
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膈,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裡急後重,臍腹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治以溫,則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及腳氣上攻,與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藥,卻以所主藥治之,無不效者。
桑白皮(炒二兩),骨碎補(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半夏(生為末,生薑自然汁為餅,再碎,炒),桔梗,訶子(炮,去核,各半兩),甘草(炒),枳殼(去瓤,麩炒),陳皮(去白,炒黃),柴胡(去蘆),地骨皮(炒黃,各一兩)
上為粗散和勻,再就蒸一伏時,曬乾。每服二錢,紫蘇三葉,姜錢三片,水一盞,同煎至七分,食後,通口服。常服調順榮衛,通利三焦,開膈化痰,和五臟。痰嗽,加半夏曲煎。心肺虛,加人參、茯苓煎。上膈熱,加北黃芩煎。下部大段虛,加少許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薑。婦人血虛,加當歸煎。
白話文:
秘傳降氣湯
此方治療男女因上焦燥熱、下焦虛寒所引起的疾病。凡因飲食過度損傷脾胃,或縱慾過度耗傷腎氣,或水土不服,陰陽失調,導致氣機升降失常者,皆可服用。症狀表現為:上焦熱盛,則頭昏眼花、痰多嘔吐、胸悶不適、咽喉乾燥、食慾不振;下焦虛寒,則腰腿無力、大便秘結、裡急後重、小腹冷痛。單純使用寒涼藥物治療,會導致脾胃虛弱、腸鳴腹瀉;單純使用溫熱藥物治療,則會加重上焦燥熱,出現口舌生瘡、腳氣等症狀,甚至久痢難愈。因此,宜先服用此方調理氣機,再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其他藥物治療,效果甚佳。
藥物組成:桑白皮(炒,二兩)、骨碎補(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半夏(生研末,用生薑汁調成餅,再研碎,炒)、桔梗、訶子(炮製,去核,各半兩)、甘草(炒)、枳殼(去瓤,麩炒)、陳皮(去白,炒黃)、柴胡(去蘆)、地骨皮(炒黃,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物混合研磨成粗粉,再蒸製一伏時(約一天),曬乾備用。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加紫蘇葉三片、生薑三片,水一盞(約200毫升),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長期服用可調和營衛之氣,暢通三焦,化痰開膈,和調五臟。
加減:痰嗽加半夏曲;心肺虛弱加人參、茯苓;上焦熱盛加北黃芩;下焦虛寒嚴重加少量炮附子(用附子時需加大薑量);婦女血虛加當歸。
2. 木香分氣丸
治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乾嘔吐逆,胸膈痞滿,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並宜服之。
木香,甘松(洗去泥,各一兩),甘草(炙,六兩),香附子(十六兩),蓬莪朮(煨,八兩)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每服二十粒,煎生薑橘皮湯下,不計時。脾胃虛弱人最宜服。常服寬中順氣進食。
白話文:
木香分氣丸治各種氣逆、心胸憋悶、腹部兩側脹滿、消化不良、乾嘔吐逆、胸膈痞塞、上氣咳嗽伴隨寒痰、氣機升降失調等症狀。
藥方:木香、甘松(洗淨泥土,各一兩)、炙甘草(六兩)、香附子(十六兩)、煨蓬莪朮(八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米糊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生薑橘皮水送服,不限時間。脾胃虛弱的人最適合服用。經常服用可以寬中順氣,促進食慾。
3. 鐵刷湯
治男子脾積心氣痛;婦人血氣刺痛,及治中酒惡心,一切瘧、痢氣疾,陽風下血、臟毒,滑腸泄瀉。
良薑(油炒,六兩),茴香(炒,二兩),甘草(炙,八兩半),蒼朮(米泔浸一宿,八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三片,鹽一捻,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或熱酒調下亦得。如脾寒,用酒一盞煎,臨發時連進三服。兼治四方之人不伏水土,小兒臟寒脫肛,並用姜三片,棗一枚煎服。冒暑伏熱,擦生薑冷水調下。若行路早起,棗一枚去核,包藥少許,同生姜三片嚼下。能闢四時非節疫癘、痧瘴等疾。
白話文:
鐵刷湯
此方可治療男性脾臟積聚、心氣疼痛;女性血氣刺痛;以及治療醉酒噁心、各種瘧疾、痢疾、陽氣虛弱導致下血、臟腑積毒、腸滑瀉肚等症狀。
藥材:良薑(油炒,六兩)、茴香(炒,二兩)、甘草(炙,八兩半)、蒼朮(米泔浸泡一夜,八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生薑三片、鹽少許,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或用熱酒調服。若脾胃虛寒,可用一盞酒煎藥,於發病時連服三劑。也可用於治療外地人水土不服,小兒臟腑虛寒脫肛,同樣用生薑三片,大棗一顆煎服。若中暑,可用生薑汁加冷水調服。行路途中早起,可將去核的大棗一顆,包裹少量藥粉,與生薑三片一起嚼服。此方還能預防四季的瘟疫、痧氣等疾病。
4. 燒脾散
治脾胃虛弱,久寒積冷,心氣脾痛,冷痰翻胃,臍腹刺痛,嘔吐噁心,不思飲食,及療婦人血氣攻刺,腹脅撮痛,服之立效。
赤芍藥,乾薑(炮,各六兩半),良薑(油炒,十兩),甘草(炙,四兩)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白湯點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燒脾散治療脾胃虛弱、久寒積冷導致的心脾疼痛、冷痰嘔吐、肚臍和腹部刺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也能治療婦女因血氣不調引起的腹部兩側絞痛。服用後效果顯著。
藥方:赤芍藥、炮薑(各六兩半)、油炒良薑(十兩)、炙甘草(四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10克),用溫開水送服,不限時間。
5. 新法半夏湯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水,噫氣吞酸,中酒吐酒,嘁逆噁心,頭痛煩渴,倦怠嗜臥,不思飲食。
陳皮(去白),神麯(炒,各四兩),草果(煨,去皮),半夏曲(炒,各二兩三錢),乾薑(炮,四兩),丁皮,木香,白茯苓(各七錢半),甘草(四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鹽湯點服,不拘時候。常服溫中破痰,開胃健脾,消酒進食。
白話文:
新法半夏湯治療脾胃不和、胃部氣滯、體內寒邪積聚、食物停滯不消化、心窩部刺痛、脅肋脹滿、嘔吐痰水、呃逆吞酸、飲酒後嘔吐、頻頻噁心、頭痛口渴、疲倦嗜睡、不想吃飯等症狀。
藥方組成: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神麴(炒)、草果(煨後去皮)、半夏曲(炒)、乾薑(炮製)、丁香、木香、白茯苓、甘草。 各藥材用量:陳皮、神麴各四兩,草果、半夏曲各二兩三錢,乾薑四兩,丁香、木香、白茯苓各七錢半,甘草四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鹽湯送服,不限時間。長期服用可以溫暖脾胃、化解痰濕、增進食慾、健脾胃,並能消除酒後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