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6)

1. 樸附丸

治脾元虛弱,飲食遲化,食必多傷,腹痛腸鳴,臟腑滑泄,晝夜無度,胃氣虛損,不美飲食,嘔噦惡涎。此藥性溫,兼治翻胃噁心,及久患脾泄冷瀉之人,最宜服此。

厚朴(去粗皮,薑汁製),附子(炮,去皮,各一斤),神麯(炒,八兩),乾薑(炮,三斤)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或鹽湯下亦得。

白話文:

樸附丸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吃東西容易傷胃,肚子痛、腸鳴、腹瀉,飲食起居沒有規律,胃氣虛弱,不想吃東西,嘔吐、噁心、口涎過多等症狀。此藥性溫,也能治療胃反酸、噁心,以及久患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最適合服用此藥。

藥方: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炮製),附子(炮製,去皮),各一斤;神麴(炒制),八兩;乾薑(炮製),三斤。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煮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飯前服用,用米湯或鹽湯送服。

2. 川楝散

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衝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紙(炒),茴香(炒,各四兩),乾薑(炮,一兩),葫蘆巴(酒浸,炒,三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熱酒調下。

白話文:

川楝散治療膀胱和小腸脹痛,肚臍下絞痛,疼痛向上衝到心窩,面色萎黃,腳底隱隱作痛,四肢疲倦無力,不想吃東西,晚上頻頻起夜小便,外陰瘙癢。

藥方組成:川楝子(蒸熟後去皮去核)、破故紙(炒)、茴香(炒),各四兩;乾薑(炮製),一兩;葫蘆巴(用酒浸泡後炒),三兩;附子(炮製後去皮去臍),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空腹,用熱酒送服。

3. 雙和湯

治男子、婦人五勞、六極、七傷,心腎俱虛,精血氣少,遂成虛勞。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熱往來,咳嗽咽乾,行動喘乏,面色痿黃,略有所觸,易成他疾。或傷於冷,則宿食不消,脾疼腹痛,瀉痢吐逆;或傷於熱,則頭旋眼暈,痰涎氣促,五心煩熱;或因飢飽動作,喜怒驚恐,病隨而至,或虛脹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生肌肉,心煩則虛汗盜汗,一切虛勞不敢服燥藥者,並宜服之。常服調中養氣,益血育神,和胃進食,補虛損。

白芍藥(七兩半),當歸(洗,酒浸),黃耆(蜜炙),川芎,熟地黃(淨洗,酒蒸,各三兩)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見火,各二兩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服。忌生冷、果子等物。

白話文:

雙和湯

此方治療男女因過度勞累、體虛、外傷等導致的心腎虛弱,精血氣不足而引起的虛勞。症狀包括全身衰弱、四肢乏力、寒熱交替、咳嗽咽喉乾燥、活動時喘息、面色萎黃,稍受外力刺激就容易引發其他疾病。若感受寒邪,則出現消化不良、脾胃疼痛、腹瀉嘔吐;若感受熱邪則頭暈眼花、痰多氣喘、手心煩熱;或因飢飽不調、情緒波動等因素誘發疾病,可能出現腹脹不思飲食,或飲食過多卻不能長肌肉,心煩伴有虛汗盜汗。所有因虛弱而不敢服用溫燥藥物的患者,都適用此方。常服此方可以調理脾胃、滋養元氣、補血養神、增進食慾,修復虛損。

藥方組成:白芍藥七兩半、當歸(洗淨,酒浸)、黃耆(蜜炙)、川芎、熟地黃(洗淨,酒蒸,以上五味各三兩)、炙甘草、肉桂(去皮,不經火炙,以上二味各二兩二錢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煎藥一盞半(約300毫升),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至六分(約180毫升),空腹,飯前服用。忌食生冷食物及水果。

4. 平補鎮心丹

治丈夫、婦人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異夢,忪悸煩郁,及腎氣傷敗,血少氣多,四肢倦怠,足脛痠疼,睡臥不隱,夢寐遺精,時有白濁,漸至羸瘦。(又方見後)

酸棗仁(去皮、隔紙炒,二錢半),車前子(去土,碾破),白茯苓(去皮),五味子(去枝、梗),肉桂(去粗皮,不見火),麥門冬(去心),茯神(去皮,各一兩二錢半),天門冬(去心),龍齒,熟地黃(洗,酒蒸),山藥(薑汁製,各一兩半),人參(去蘆,半兩),硃砂(細研為衣,半兩),遠志(去心),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飯飲下,溫酒亦得,加至五十丸。常服益精髓,養氣血,悅色駐顏。

翰林劉活庵云:平補鎮心丹方有二,此方有五味子、白茯苓、車前子、肉桂、人參、酸棗仁,非惟可以治心氣不足,而白濁消渴尤為切要之藥。《局方》無此六味,卻有生地黃、苦梗、柏子仁、石菖蒲、當歸,只宜治心氣不足,腎氣傷敗,血少氣多耳。

白話文:

平補鎮心丹

此方治療男性和女性心氣不足、意志不堅定、精神恍惚、夜晚多噩夢、心悸煩躁、以及腎氣虧損、血少氣盛、四肢疲倦、小腿酸痛、睡眠不安穩、夢中遺精、時常出現白濁、逐漸消瘦等症狀。(另一方劑見後文)

藥材包括:酸棗仁(去皮,隔紙炒,2.5錢)、車前子(去土,碾碎),白茯苓(去皮)、五味子(去枝梗)、肉桂(去粗皮,不經火炒)、麥門冬(去心)、茯神(去皮,各1.25錢)、天門冬(去心)、龍齒、熟地黃(洗淨,酒蒸)、山藥(用薑汁炮製,各1.5錢)、人參(去蘆頭,0.5兩)、硃砂(研磨成細粉,0.5兩)、遠志(去心)、炙甘草(1.5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丸,空腹,用飯湯送服,溫酒送服亦可,最多可加至50丸。長期服用可以滋補精髓,養護氣血,使容貌紅潤。

翰林劉活庵說:平補鎮心丹的方劑有兩種,此方包含五味子、白茯苓、車前子、肉桂、人參、酸棗仁,不僅能治療心氣不足,對於白濁、消渴尤其有效。《局方》(指某藥典)中沒有這六味藥,卻有生地黃、苦梗、柏子仁、石菖蒲、當歸,只適用於治療心氣不足、腎氣虧損、血少氣盛的症狀。

5. 十四味建中湯

治榮衛不足,腑臟俱傷,積勞虛損,形體羸瘠,短氣嗜臥,寒熱頭痛,咳嗽喘促,吐嘔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脫色,小腹拘急,百節盡疼,夜臥汗多,夢寐驚悸,小便滑利,大便頻數,失血虛極,心忪面黑,脾腎久虛,飲食失虧。

當歸(去蘆,酒浸,焙乾),白芍藥(銼),白朮(銼,洗),甘草(炙),人參(去蘆),麥門冬(去心),川芎(洗淨),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肉蓯蓉(酒浸一宿),半夏(湯洗七次),黃耆(炙),茯苓(去皮),熟地黃(洗去土,酒蒸一宿,焙乾,各等分)

上㕮咀,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十四味建中湯

此方治療因勞累過度導致正氣不足,臟腑受損,身體消瘦,氣短嗜睡,時有寒熱頭痛、咳嗽氣喘、嘔吐痰涎等症狀。此外,還有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小腹絞痛、全身疼痛、夜間盜汗、睡不安穩易驚悸、尿頻、大便次數多、失血過多導致極度虛弱、心慌面色發黑、脾腎長期虛弱、飲食不調等症狀。

藥材包括:當歸(去蘆頭,用酒浸泡後烘乾)、白芍藥(切碎)、白朮(切碎,洗淨)、炙甘草、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川芎(洗淨)、肉桂(去粗皮)、炮附子(去皮、臍)、酒浸一夜的肉蓯蓉、七次水洗的半夏、炙黃耆、茯苓(去皮)、酒蒸一夜後烘乾的熟地黃,各等量。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的水,加三片生薑、一個大棗,煎煮至一盞的量,過濾藥渣,溫熱後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