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7)

1. 人參煮散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心腹脹痛,不思飲食,宿寒留飲,停積不消;或因飲冷過度,內傷脾氣,嘔吐痰逆,寒熱往來,或時汗出。又治腸胃冷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脅肋虛滿。兼療傷寒陰盛,四肢逆冷。

白話文:

治療脾胃失調、中脘氣滯、心腹脹痛、食慾不振、寒氣和水濕滯留體內、消化不良;

或者由於過度飲用冷飲,損傷脾氣,導致嘔吐、痰湧、忽冷忽熱,有時會出汗。

還治療腸胃寒濕,出現腹瀉、水樣大便,不消化,腹中雷鳴,兩肋脹滿。

兼治傷寒陰盛,四肢冰冷。

人參(四兩),青皮(去白,十二兩),甘草(炙,十兩),乾薑(炮,六兩),三稜(煨,搗碎,十二兩),芍藥(一斤),丁皮(六兩),茯苓(去皮),蒼朮(去皮,各半斤)

白話文:

人參:160 克 青皮:480 克(去除白色表皮) 甘草:400 克(經過烘烤) 乾薑:240 克(經過炮製) 三稜:480 克(經過煨製並搗碎) 芍藥:400 克 丁皮:240 克 茯苓:240 克(去除表皮) 蒼朮:240 克(去除表皮)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三個,同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溫服。

2. 棗肉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噁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並宜服之。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脾胃不調,胃口不振,心腹和肋骨部位脹痛,口中發苦且食之無味,胸悶氣短,噁心嘔吐,打嗝反酸,面色蠟黃,身體瘦弱,疲倦嗜睡,全身關節疼痛,常常腹瀉,或引發霍亂,以及各種食管堵塞和胃部不適,胃氣上逆等問題。

橘皮(去皮),厚朴(去粗皮,薑製,炒香,各三斤二兩),甘草(銼,炒),生薑紅棗(各二斤),蒼朮(去粗皮,米泔浸二日,炒,五斤)

白話文:

陳年橘子皮(去除外皮)、厚樸(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炮製,炒香,各 1560 克)、甘草(切碎,炒制)、生薑、紅棗(各 960 克)、蒼朮(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米泔水浸泡兩天,炒制,2400 克)

上件銼碎,拌勻,以水浸過面上半寸許,煮令水乾,取出焙燥,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鹽湯點,空心,食前。常服調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闢風、寒、冷、濕四時非節之氣。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拌勻,用清水浸泡到藥材表面高出半寸左右,煮沸直到水完全蒸發,取出後烘乾,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 2 錢,用鹽湯調和,空腹於飯前服用。經常服用可調節氣血、溫暖脾胃,消化積食、化痰除飲,驅散風邪、寒氣、寒氣和濕氣等四季不適的症狀。

3. 盧氏異方感應丸

與和劑方大不同,但用,修制須如法,分兩最要勻停,只是暖化,不可偏勝。此藥積滯不動臟腑,其功用妙處在用蠟之多,切不可減。常服健脾進食,永無寒熱瀉痢之疾。蓋消磨積滯以漸,自然無疾,遇酒食醉飽,尤宜多服,神效不可述。

白話文:

與其他方劑不同,但使用時,配製必須按照規範,各味藥材的用量要均勻,只是溫暖脾胃,不要加入過多偏勝的藥材。這個藥方能化解食物積滯,不損傷臟腑,其功效妙處在於蠟用得多,切記不可減少。經常服用可以健脾開胃,永久免除感冒、發燒、腹瀉痢疾等疾病。因為它能逐漸消磨積滯,自然不會生病,遇到酒食過量時,更應該多服,其神奇功效言語難以形容。

黃蠟(真者十兩),巴豆(百粒,去皮,研為粉,用紙數重裹捶,油透再易紙,至油盡成白霜為妙),乳香(銼,研,三錢),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研細,依巴豆法去油),丁香(懷干),木香(濕紙裹,煨),乾薑(炮),肉豆蔻(麵裹,煨),蓽澄茄檳榔青皮(湯洗,去瓤,炒),百草霜(篩細),片子薑黃(各一兩)

白話文:

  • **黃蠟:**10兩(真品)
  • **巴豆:**100粒,去皮,研成粉末,用多層紙包好捶打,直到油漬透出紙張,再換紙張,重複此動作直到油脂耗盡,形成白色霜狀物
  • **乳香:**3錢,切碎研成粉末
  • **杏仁:**70枚,去皮尖頭,研成細粉,依照巴豆處理方式去除油脂
  • **丁香:**懷州產的
  • **木香:**用濕紙包裹煨製
  • **乾薑:**炮製過的
  • **肉豆蔻:**用麵粉包裹煨製
  • **蓽澄茄:**1兩
  • **檳榔:**1兩
  • **青皮:**用水洗淨,去瓤,炒製
  • **百草霜:**1兩,過篩
  • **片子薑黃:**1兩

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乳香外,余併為細末,卻同前四味拌和研勻。先將上項黃蠟十兩,於銀、石器內熔化作汁,用重綿濾去滓,以無灰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熔,數滾取起,候冷,其蠟自浮於酒上,去酒不用。春夏修,合用清麻油一兩,秋冬用油一兩半,於大銀器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同化作汁,乘熱拌和前項藥末十分均勻了,候稍凝,分作劑子,用罐子盛之,半月後方可服。如服,旋丸如蘿蔔子大,任意服之,二、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無礙。

白話文:

除了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乳香之外,其餘的藥材都磨成細粉,再與前四味藥材混合研磨均勻。

首先將十兩黃蠟放進銀器或石器中融化成液體,用厚棉布過濾掉殘渣,然後取一升無灰質的佳釀倒入銀器或石器中,將熔蠟煮沸,滾沸多次後取出,待冷卻後,蠟會浮在酒的表面,將酒倒掉不要。

春夏時節製作,需要加入清麻油一兩,秋冬時節用油一兩半,放入大銀器中熬煮,使其香熟;接著倒入煮沸後的黃蠟,一起熬成液體,趁熱加入前面製作好的藥粉,均勻攪拌,等稍稍凝固後,分成小劑量,用罐子盛裝,半個月後才能服用。

服用的時候,將藥丸搓成蘿蔔子的大小,隨意服用,二三十丸增加到五十丸都沒有問題。

此藥以蠟多,雖難丸,然丸子愈細,其功愈博,臨睡須常服之。若欲治病,不拘時候。

4. 木香流氣飲

調順榮衛,通流血脈,快利三焦,安和五臟。治諸氣痞滯不通,胸膈膨脹,口苦咽乾,嘔吐少食,肩背腹脅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秘結,水道赤澀。又治憂思太過,怔忪鬱積,腳氣風熱,聚結腫痛,喘滿脹急。

白話文:

調和人體氣血,暢通經絡,促進三焦協調運作,使臟腑安穩。治療各種氣滯不通的疾病,如胸悶脹痛、口苦咽乾、嘔吐食慾不振、肩背腹脅刺痛、喘息痰咳、面色浮腫、四肢腫脹、大便祕結、小便赤澀。還能治療思慮過度導致的心神恍惚、鬱結成疾、腳氣風熱、腫痛喘急等症狀。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陳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薑製,炒),青皮(去白),甘草(爁),香附(炒,去毛),紫蘇葉(去枝、梗,各一斤),人參赤茯苓(去黑皮),乾木瓜石菖蒲白朮白芷麥門冬(各四兩),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蓬莪朮(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檳榔木香(不見火),藿香葉(各六兩),木通(去節,八兩)

白話文:

半夏(清洗七次,二兩) 陳皮(去除白色內膜,二斤) 厚朴(去除粗糙外皮,用薑製,炒製) 青皮(去除白色內膜) 甘草(爁火炙製) 香附(炒製,去除毛茸) 紫蘇葉(去除枝梗,各一斤) 人參 赤茯苓(去除黑皮) 乾木瓜 石菖蒲 白朮 白芷 麥門冬(各四兩) 草果仁 肉桂(去除粗糙外皮,生用) 蓬莪朮(煨製,切片) 大腹皮 丁香皮 檳榔 木香(生用) 藿香葉(各六兩) 木通(去除節點,八兩)

上粗末。每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熱服。如傷寒頭痛,才覺得疾,入連根蔥白三寸煎,升降陰陽,汗出立愈。臟腑自利,入粳米煎。婦人血氣癥瘕,入艾,醋煎,並不拘時。

白話文:

使用質量較差的上等藥材。每次用四錢藥材,配上小半碗水,加入三片薑片和兩枚棗子。煎煮至只剩七分之一,去除渣滓,趁熱服用。如果出現傷寒頭痛,剛開始發病時,加入三寸長的白蔥根一起煎煮。這樣可以調整陰陽平衡,發汗後就會立刻痊癒。對於臟腑自利,可以加入粳米一同煎煮。對於婦女氣血不調、癥瘕,可以加入艾葉和醋煎煮,不受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