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0)

1. 安中散

治遠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於內,停積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噁心嘔逆,面黃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婦人血氣刺痛,小腹連腰攻注重痛,並能治之。

白話文:

治療長期持續的接近脾臟的疼痛、胃部翻滾、吐酸水,這是體內寒氣滯留、積聚不消所致。症狀還包括胸悶腹脹、刺痛腹脅、噁心嘔吐、面色萎黃、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另外,還能治療婦女因血氣不通而導致的刺痛,疼痛從小腹連及腰部。

玄胡索(去皮),良薑(炒),乾薑(炮),茴香(炒),肉桂(各五兩),牡蠣(煅,四兩),甘草(炒,十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婦人淡醋湯調服。如不飲酒者,用鹽湯點下。並不拘時。

白話文:

玄胡索(去皮):500 克 良薑(炒):500 克 乾薑(炮):500 克 茴香(炒):500 克 肉桂:500 克 牡蠣(煅):400 克 甘草(炒):1000 克

2. 分心氣飲

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鬱抑之氣留滯不散,停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虛痞,不思飲食,並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男性、女性各種氣機不調和的疾病,大多是由於憂愁、思慮過度,憤怒傷神,或者在進食時憂愁悲傷,或者事情不順心,導致鬱悶之氣滯留在體內,不散佈開來,停留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氣機不暢,造成胸悶心窩堵、兩肋虛脹、氣息不通,打嗝吐酸水、噁心嘔吐,頭暈目眩、四肢無力,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食慾下降,日漸消瘦,或大腸便祕,或因病後,胸膈虛弱堵塞,不想吃東西,這些都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

木香(不見火),桑白皮(炒,各半兩),丁香皮(一兩),大腹子(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薑汁製),白朮,人參(銼,各半兩),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陳皮(去白),藿香(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 沉香(不用火烘)
  • 炒桑白皮(各半兩)
  • 丁香皮(一兩)
  • 炮製川烏(大腹子)
  • 炒桔梗(去蘆)
  • 去心麥門冬
  • 草果仁
  • 炙製川烏皮(大腹皮)
  • 薑汁炮製厚朴(去粗皮)
  • 白朮
  • 銼人參(各半兩)
  • 炒香附子(去毛)
  • 紫蘇(去梗)
  • 去白陳皮
  • 藿香(各一兩半)
  • 炙甘草(一兩)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子一個,擘破去核,及燈心十莖,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又方見後。

白話文:

在嗓子發炎時服用。每次服用二錢,加一碗水,放入生薑三片,一個棗子(切開去核),以及十根燈草,煮到只剩七分之一的量,過濾後趁溫熱服用。服用時間不限。其他配方請見後文。

3. 奪命抽刀散

治男子、婦人,脾胃積冷,中焦不和,心下虛痞,腹中疼痛,胸脅逆滿,噎塞不通,嘔吐冷痰,飲食不下,噫氣吞酸,口苦無味,不思飲食,婦人久患血氣刺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用於治療男女脾胃受寒、消化不良、胸腹脹氣疼痛、胸脅憋悶、食物哽塞不暢通、嘔吐冷痰、食慾不振、打嗝泛酸、口苦無味、不想吃東西的情況。也適用於女性長期患有血氣刺痛,嚴重到難以忍受的症狀。

乾薑(銼,入巴豆半兩,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良薑(入斑蝥一百個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兩),糯米(炒,二十五兩),石菖蒲(不見火,二十二兩)

白話文:

乾薑: 將乾薑切碎,加入半兩巴豆,一起炒至黑色,然後去除巴豆。

良薑: 將良薑加入一百個斑蝥一起炒,然後去除斑蝥,各取二十兩。

糯米: 將糯米炒熟,取二十五兩。

石菖蒲: 石菖蒲不要經過火炒,取二十二兩。

上制淨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鹽少許,沸湯點,不拘時。常服醒脾胃,進飲食。此藥大解酒毒,空心食前服,或溫酒調尤佳。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鹽,用沸騰的湯水點服,不限時間。經常服用可以醒脾開胃,促進食慾。此藥有解酒毒的效果,空腹服或溫酒調服效果更好。

4. 金露丸

(依林巢先生方,天寶七年內王元覽進),治腹內積聚症塊,久患大如杯及黃瘦宿水,朝暮咳嗽,積年冷氣,時復腹下盤痛絞結,衝心及兩脅,徹背連心,痛氣不息,氣繞臍下,狀如蟲咬不可忍。又治十種水氣,反胃吐食嘔逆,飲食多噎,五般痔瘻,腝氣走注風,有似蟲行,手足煩熱,夜臥不安,睡語無度。

白話文:

根據林巢先生的藥方(在唐天寶七年由內臣王元覽進獻),用於治療腹部腫塊、積液,久患的腫塊大如茶杯、黃瘦多水,早上和晚上咳嗽,多年受寒氣影響,時常腹部絞痛,疼痛蔓延到心口和兩側肋骨,穿透背部連接到心臟,劇痛不止,氣體在臍下迴繞,像蟲咬一樣難以忍受。此外,此藥方還用於治療十種水氣,包括反胃、嘔吐、噎食,各種痔瘡和瘻管,還有氣血不通、四處遊走的風氣,像蟲子在體內爬行一樣,導致手足發熱,夜間不能安眠,說夢話沒有節制。

又治小兒驚疳,婦人五邪,夢與鬼交,沉重不思飲食,昏昏如夢,不曉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調,心中如狂,身體羸瘦,莫辨其狀,但服此藥,萬無失一,是病皆療,更不細述。

白話文:

此外,還能治療小兒驚疳、婦女五邪、夢中與鬼交合、精神沉重、不想吃東西、昏昏欲睡、人事不省、瀕臨死亡的症狀,患者可能時而唱歌、時而哭泣,情緒不穩定,月經不調,心中狂躁,身體虛弱消瘦,症狀千奇百怪。只要服用此藥,都無一例不治癒,所有此類疾病都能治療,具體就不再一一細說。

生乾地黃(銼,焙),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銼,焙),柴胡(去蘆,銼,焙),乾薑(炮),桂心(不見火),人參(洗,去蘆,切,焙),防風(去蘆,銼,焙),枳殼(湯浸,去瓤,麩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蘆,銼,焙),吳茱萸(湯浸七遍),甘草(炙),芎藭(洗,去蘆,銼,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銼,焙),厚朴(去粗皮,薑汁製),鱉甲(米醋炙黃),甘松(淨洗,各一兩),草烏頭(炮),黃連(洗,銼,焙,各二兩),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乾,取一兩,不去油,煮時須親自數三十沸,便傾出焙乾,若沸過則藥無力。一方用甘遂)

白話文:

生曬黃連(切碎,烘製),貝母(挖去內心),紫菀(洗淨,去除枝苗,切碎,烘製),柴胡(去除莖桿,切碎,烘製),乾薑(炮製),桂心(不加熱),人參(洗淨,去除莖桿,切片,烘製),防風(去除莖桿,切碎,烘製),枳殼(用熱水浸泡,去除果瓤,麩皮炒製),蜀椒(去除籽,炒製出汗),桔梗(洗淨,去除莖桿,切碎,烘製),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甘草(炙烤),川芎(洗淨,去除莖桿,切碎,烘製),菖蒲(用淘米水浸泡一夜),白茯苓(去除黑皮,切碎,烘製),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處理),鱉甲(用米醋炙烤至黃色),甘松(清洗乾淨,各一兩),草烏頭(炮製),黃連(洗淨,切碎,烘製,各二兩),巴豆(去除籽和外膜,用醋煮沸三十次,烘製至乾燥,取一兩,保留油脂,煮沸時需親自計數至三十沸,立即倒出烘製,若沸騰次數過多,藥效會降低。另一種配方可以使用甘遂。)

上為細末,以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小兒兩丸。心中痰患,薑湯下。心痛,酸石榴皮湯下。口瘡,蜜湯下。頭痛,石膏湯蔥茶下。一切脾氣,橘皮湯下。水瀉、氣瀉,煮陳皮飲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胸膈噎悶,通草湯下。

白話文:

上面是細末藥粉,用水或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五丸,小兒服用兩丸。

治療症狀:

  • 胸中痰多:用薑湯送服。
  • 心痛:用酸石榴皮湯送服。
  • 口腔潰瘍:用蜂蜜水送服。
  • 頭痛:用石膏湯和蔥茶送服。
  • 脾氣虛弱:用橘皮湯送服。
  • 腹瀉:用陳皮湯送服。
  • 赤痢(便血):用甘草湯送服。
  • 白痢(便白):用乾薑湯送服。
  • 赤白痢(便血且白):用甘草乾薑湯送服。
  • 胸悶氣滯:用通草湯送服。

婦人血氣,當歸酒下;如不飲酒,當歸煎湯下亦得。疝氣、嵐氣、小腸氣及下墜,附子湯下。常服及應急諸般疾患,只米飲、茶、酒、熟水任下。傷冷腹痛,酒食所傷,酒疸、黃疸,結氣痞塞,鶴膝,並用鹽湯、鹽酒下。

白話文:

如果女性氣血虛弱,可以服用當歸浸泡的酒;如果不能飲酒,也可以將當歸煎煮成湯服用。

如果有疝氣、嵐氣、小腸氣和下墜等症狀,可以服用附子湯。

日常服用或緊急情況下出現的各種疾病,都可以用米湯、茶、酒或熱水送服。

如果因受寒導致腹痛、因飲食不當引起的酒疸、黃疸、結氣痞塞,可以使用鶴膝草,搭配鹽湯或鹽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