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三 (9)
卷之三 (9)
1. 四倍散
治大人、小兒脾氣不順,補虛進食。
白話文:
用於治療成人和小孩脾氣不調順,補益虛弱並促進飲食。
白茯苓(去皮,二兩),人參(去蘆,一兩),訶子(煨,去核,半兩),白朮(四兩)
上為末。每一大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六分,空心溫服。
白話文:
白茯苓(去皮,90 克),人參(去鬚,45 克),訶子(烤焦,去核,22.5 克),白朮(180 克)
2. 木香餅子
治脾經虛冷,胃脘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澀,心腹撮痛,嘔逆宿水,脅下疼悶,喘滿氣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常服寬胸膈,散滯氣,消停寒,美飲食。
白話文:
治療脾經陽氣虛弱導致的胃寒痰多、胸悶氣促、口淡舌苔乾燥、心腹疼痛、嘔吐胃中宿水、肋骨下疼痛鬱悶、氣喘氣短、疲倦無力、完全沒有食慾。平時服用藥物以寬胸理氣、消散滯氣、溫化寒氣為主,並注意飲食調養。
縮砂仁(一十二兩),檀香(四兩),甘松(洗,五兩),丁香(四兩半),蓬莪朮(一十兩),木香(二兩半)
白話文:
縮砂仁(12 兩),檀香(4 兩),甘松(洗淨後,5 兩),丁香(4.5 兩),蓬莪朮(10 兩),木香(2.5 兩)
上為細末,別用甘草熬膏為丸,每兩作二百五十丸,捏作餅子。每服三、五餅子,細嚼,生薑湯下,溫酒亦得,不拘時候。
白話文:
上等的藥材需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甘草煮成膏狀後製成丸藥,每兩藥材製成二百五十丸,將丸藥捏成小餅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個小餅,細細咀嚼,用生薑湯送服,也可以用溫酒送服,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3. 草果飲
治脾寒瘧疾。
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薑(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二滓並煎,當發日連進三服,無不效驗。
白話文:
- 紫蘇葉
- 草果仁
- 川芎
- 白芷
- 高良薑(炒過)
- 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並炒過)
- 甘草(炒過)
4. 溫中良薑丸
溫脾胃,順三焦。治寒痰聚結,氣壅不通,食即輒吐,咽膈噎悶,兩脅肋㽲刺,嘔吐噦逆,噫醋噁心,中滿短氣,噎聞食臭,及療留飲腸鳴,濕泄、冷瀉,注下不止。常服健脾胃,美飲食,闢寒邪,養正氣。
白話文:
溫暖脾胃,疏通三焦。治療由寒痰凝結、氣血不通引起的嘔吐、噎塞、胸脅疼痛、嘔逆、反酸、噁心、腹脹、氣短、噎鳴、食臭。同時治療停留於腸道的飲液所致腸鳴、濕泄、冷瀉、腹瀉不止。長期服用可以健脾胃、增進食慾、驅除寒邪、固正氣。
高良薑(炒,四斤),乾薑(炮),白朮(各二斤四兩),肉桂(去粗皮,二十八兩),甘草(爁,一斤)
白話文:
高良薑(炒製,四斤) 乾薑(炮製) 白朮(各二斤四兩) 肉桂(去掉粗皮,二十八兩) 甘草(炙製,一斤)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一十二丸。每服一丸,細嚼,生薑橘皮湯,米飲亦得,空心,食前。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加入蜂蜜搓成丸子,每兩藥材製作十二粒丸子。每次服用一粒丸,仔細咀嚼後,用生薑橘皮湯或米湯送服,空腹時,在進食前服用。
5. 煨姜丸
治本臟虛,飲食不化,或成痃癖,或發心痛。冷積水脾,結聚疼痛,一切冷氣等疾。
白話文:
治療根本性的臟腑虛弱,飲食不能正常消化,有時形成痃癖(一種腹部腫塊的病症),有時引發心痛。對於因寒涼積聚、水溼困脾所導致的結聚和疼痛,以及所有由寒冷氣滯引起的疾病。
附子,硇砂,木香,生薑
白話文:
- 附子(烏頭):具有驅寒止痛、溫補陽氣的作用。
- 硇砂:具有安神鎮靜、清熱解毒的作用。
- 木香:具有理氣止痛、健脾散寒的作用。
- 生薑:具有驅寒發汗、止嘔解毒的作用。
上用大附子五十個,各重半兩者,去皮、臍,以尖刀子剜去心子,約容硇砂半錢實之。卻以附子末和麵作餅子,裹附子,用文武火煨令黃,用木香如附子之半,同為細末,以水為丸,如雞頭大。復以生薑一塊,擘作兩片,以藥在內,濕紙裹令煨,候姜熱,白湯嚼下,空心服。
白話文:
首先使用50個重半兩的大附子,去皮和臍,用尖刀挖出籽,約能容納半錢硇砂。然後將附子末和麵粉做成餅子,包住附子,用文武火煨至黃色。
同時準備與附子重量相同的木香,磨成細末,加水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
再取一塊生薑,切成兩片,把藥丸放在薑片之間,用濕紙包裹煨熱。等薑片熱了後,用白湯送服,空腹服用。
6. 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白話文:
此藥方專門治療脾胃虛弱的病症,包括食慾不振、體力不足、腹部悶脹、心悸氣喘、嘔吐腹瀉以及傷寒引起的咳嗽、呃逆。此藥性質平和,不燥熱,長期服用可以調養氣血、提神醒腦,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氣色,調整身體機能,驅邪避病。
蓮子肉(去皮),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炒令深黃色,各一斤),白扁豆(薑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參(去蘆),甘草(炒),白朮,山藥(各二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
白話文:
- 蓮子(去皮)
- 薏米仁
- 縮砂仁
- 桔梗(炒至深黃色,各一斤)
- 白扁豆(用薑汁浸泡,去皮,略微炒過,一斤半)
- 白茯苓
- 人參(去鬚根)
- 甘草(炒過)
- 白朮
- 山藥(各兩斤)
7. 紅丸子
治丈夫脾積氣滯,胸膈滿悶,面黃腹脹,四肢無力,酒積不食,乾嘔不止,背胛連心胸及兩乳痛;婦人脾血積氣,諸般血症氣塊,及小兒食積,骨瘦面黃,肚脹氣急,不嗜飲食,漸成脾勞,不拘老少,並宜服之。
白話文:
用於治療男子脾氣積聚、氣滯,導致胸中膈膜滿悶,臉色黃、肚子脹,四肢無力,因酒食不節制而導致不思飲食、乾嘔不止,背部、胸部和兩側乳房疼痛;也用於治療女子脾絡鬱阻、氣血積聚,導致各種血癥氣塊,以及小兒食積,導致骨瘦面黃、肚子脹、呼吸急促、不願進食,漸漸變成脾虛的症狀。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服用。
京三稜(浸軟,切片),蓬莪朮,青橘皮,陳皮(去白,各五斤),乾薑(炮),胡椒(各三斤)
白話文:
京三稜(泡軟切片)、蓬莪朮、青橘皮、陳皮(去掉裡面白色部分,各五斤)、乾薑(炮製過,三斤)、胡椒(三斤)
上為細末,用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粒,食後,薑湯下。小兒臨時加減與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和麵粉糊結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外面塗上礬紅做衣。每次服三十粒,飯後服用,用薑湯送服。對於小孩,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增減用量。
8. 蘇子降氣湯
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目昏眩,腰疼腳弱,肢體倦怠,腹肚㽲刺,冷熱氣瀉,大便風秘,澀滯不通,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白話文:
治療男性和女性的虛熱上湧,導致氣機升降失常,上實下虛,橫膈堵塞,痰液增多,咽喉不適,咳嗽,虛火上擾導致口渴,頭目昏眩,腰腿痠軟無力,四肢倦怠,腹中疼痛絞痛,冷熱氣往下排泄,大便不通暢,澀滯不爽,四肢浮腫,影響進食。
紫蘇子,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川當歸(去蘆,兩半),甘草(爁,二兩),前胡(去蘆),厚朴(去粗皮,薑汁拌炒,各一兩),肉桂〔去皮,一兩半(一本有陳皮去白,一兩半)〕
白話文:
紫蘇子、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各 50 公克),川當歸(去蘆頭,50 公克),甘草(炒過,50 公克),前胡(去蘆頭,25 公克),厚朴(去粗皮,用薑汁拌炒,各 25 公克),肉桂(去皮,37.5 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二片,棗子一個,紫蘇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常服清神順氣,和五臟,行滯氣,進飲食,去濕氣。
白話文:
上層是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配水一盞半,放入生薑兩片、棗子一枚、紫蘇五片,一起煎煮至八分熟,去除渣滓趁熱服用,不限時間。經常服用可清神順氣,調和五臟,疏通滯氣,增進食慾,去除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