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附:指南總論 (14)
附:指南總論 (14)
1. 論中風證候
瀉止四肢暖,有寒熱,卻用五積散、聖散子、十華散之類,微汗則解,不然則毒氣再復,便難治也。
論傷寒陰陽二證,有陰厥,有陽厥,最宜仔細審問。傷寒陽證,熱氣深則反厥,若只認四肢厥冷,便投熱藥,此害人性命在頃刻間。發藥者極用仔細審問,如是自疑,寧不發藥,教他更請醫者看視,不可亂髮藥也。
論傷寒陰厥證,若初得病,四肢厥冷,身上起粟,大便不調,或瀉或嘔,此寒厥也,可與理中丸、理中湯之類。
論傷寒陽厥證,若初得病,身便熱,頭痛,大便不通。至六、七日,渴甚狂言,揭衣被,不定迭,腳手厥冷。此乃熱極而發厥冷,必竟少時又卻溫熱,切不可便投熱藥,且與小柴胡湯之類。昔有國醫孫用和一法探之,須仔細察審外證,方可用藥。凡傷寒四肢厥冷,當察問病之因,若證不明,未辨陰陽者,且與四味理中丸加甘草再和勻,作四順理中丸服,探之。若是陰厥,則服藥了,形靜不熱,定迭,當漸加前件理中湯等。
若是服四順理中丸了,如煩躁,不定迭,煩渴狂言,自揭衣被者,此是陽厥,不可投熱藥,當用前件小柴胡湯之類。
論傷寒潮熱,傷寒五、七日至十日以上,早晨稍惺惺,至申、酉前後發熱不惡寒,微有汗,大便不通三、二日,或譫語而渴者,與小柴胡湯三、五服,重者五、七服,以大便微利,熱須退。有渴者,可與五苓散。猶有煩躁及熱未退者,宜加七寶洗心散,或與秦艽鱉甲散調理也。
論傷寒頭痛,傷寒雖退,而頭痛不止者,諸陽所聚,熱毒氣上攻,頭痛不止者,可與龍腦芎犀丸、太陽丹、白龍丸、川芎丸之類。
論傷寒發渴,傷寒至五、七日,渴甚,或發熱不惡寒,大便如常,小便赤,是胃中虛躁,可與五苓散,甚者與竹葉湯。發熱渴者,與柴胡湯,仍加栝蔞煎。
論傷寒嘔逆,傷寒嘔逆有三證:胃中有寒而嘔逆者,可與參苓白朮散、五苓散、四君子湯;胃中亦有熱,或發渴口乾,或小便赤澀,與小柴胡湯或五苓散,其小柴胡湯極止熱嘔,或少氣吐逆者,用竹葉湯立效。
論傷寒吐逆,傷寒吐逆者,胃寒。吐而身冷,或服冷藥太多,而不渴,大便如常,或自利,或吐蛔蟲者,此胃中寒也,可與人參丁香散、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理中丸、人參丸、嘉禾散。
論傷寒發喘,傷寒喘急者,皆因風寒,邪乘於肺,經氣上盛發喘,可與麻黃湯、華蓋散、款冬花散、人參潤肺丸、養肺丸或潤金散、款肺皆可服也。
論傷寒咳嗽,傷寒咳嗽者,由寒邪乘虛入於肺經,或飲水過多,停飲咳嗽微喘,發熱而渴,或不渴,或寒熱,脅下痛者,可與小青龍湯三、二服。如脅下痛甚者,必有停飲,於小青龍湯內,加入醋炒芫花少許同煎,不可多用,多則瀉人。如發寒熱,咳嗽未盡,更進小柴胡湯,每服加五味子二十粒同煎,或與秦艽鱉甲散。
白話文:
論中風證候
四肢溫暖,伴隨寒熱症狀,卻服用五積散、聖散子、十華散等藥物,若能微微出汗則症狀解除,否則毒氣反覆,便難以治療。
討論傷寒陰陽兩種證候,有陰厥,也有陽厥,最需仔細詢問病史。傷寒陽證,體內熱氣深重反而導致厥冷,如果只看到四肢厥冷就服用溫熱藥物,這會立即危及性命。開藥者必須仔細詢問病史,如果有所懷疑,寧可暫不開藥,讓病人另請醫生診治,不可亂投藥。
討論傷寒陰厥證,如果剛發病,四肢厥冷,身上起雞皮疙瘩,大便失調,或瀉或吐,這是寒厥,可以用理中丸、理中湯等藥物。
討論傷寒陽厥證,如果剛發病,身體發熱,頭痛,大便不通。到五六七天,口渴嚴重且胡言亂語,掀開衣被,輾轉難眠,手腳厥冷。這是熱極而導致厥冷,過一陣子又會恢復溫熱,絕對不能服用溫熱藥物,應服用小柴胡湯等藥物。過去國醫孫用和有一套診斷方法,必須仔細觀察外在症狀,才能用藥。凡是傷寒導致四肢厥冷,應仔細詢問病因,如果病情不明,尚未辨別陰陽虛實者,先服用四味理中丸加甘草再混合均勻,製成四順理中丸服用,觀察病情。如果是陰厥,服藥後,症狀平靜不發熱,安穩睡眠,則應逐步增加理中湯等藥物的劑量。
如果服用四順理中丸後,症狀如煩躁不安,輾轉難眠,口渴胡言亂語,自己掀開衣被,這是陽厥,不能服用溫熱藥物,應服用小柴胡湯等藥物。
討論傷寒潮熱,傷寒病程五到七天甚至十天以上,早晨稍微清醒,到下午申時、酉時前後發熱而不惡寒,微微出汗,大便不通二三天,或出現譫語且口渴,服用小柴胡湯三到五劑,病情嚴重者服用五到七劑,直到大便略通,發熱退去。如果口渴,可以服用五苓散。如果仍覺煩躁,發熱未退,應服用七寶洗心散,或服用秦艽鱉甲散調理。
討論傷寒頭痛,傷寒雖退,但頭痛不止,這是陽氣聚集,熱毒之氣上攻導致頭痛不止,可以服用龍腦芎犀丸、太陽丹、白龍丸、川芎丸等藥物。
討論傷寒口渴,傷寒病程到五到七天,口渴嚴重,或發熱而不惡寒,大便正常,小便赤色,這是胃中虛燥,可以服用五苓散,嚴重者服用竹葉湯。發熱口渴者,服用柴胡湯,再加入栝蔞煎。
討論傷寒嘔逆,傷寒嘔逆有三種證候:胃中有寒而嘔逆者,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五苓散、四君子湯;胃中也有熱,或口渴口乾,或小便赤澀,服用小柴胡湯或五苓散,小柴胡湯尤其能止熱嘔,如果少氣嘔逆,服用竹葉湯立即有效。
討論傷寒吐逆,傷寒吐逆者,胃寒。嘔吐且身體冰冷,或服用寒涼藥物過多,而不口渴,大便正常,或腹瀉,或吐出蛔蟲,這是胃中寒邪,可以服用人參丁香散、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理中丸、人參丸、嘉禾散。
討論傷寒喘息,傷寒喘息急促者,都是因為風寒邪氣侵犯肺部,經絡之氣上逆而導致喘息,可以服用麻黃湯、華蓋散、款冬花散、人參潤肺丸、養肺丸或潤金散、款肺散等藥物。
討論傷寒咳嗽,傷寒咳嗽者,是寒邪乘虛而入肺經,或飲水過多,導致水飲停滯而咳嗽輕微喘息,發熱而口渴,或不口渴,或寒熱交替,脅肋疼痛者,可以服用小青龍湯二到三劑。如果脅肋疼痛嚴重,一定是水飲停滯,在小青龍湯中加入醋炒芫花少許同煎,不可多用,用量過多會導致瀉下。如果發寒熱,咳嗽未癒,再服用小柴胡湯,每劑加五味子二十粒同煎,或服用秦艽鱉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