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附:指南總論 (12)
附:指南總論 (12)
1. 論中風證候
論諸風小便不通,皆因小腸積熱,膀胱壅滯不利,可與導赤散、雞蘇丸、三黃丸、三和散。秘甚者,與神功丸、五苓散。
論風濕腳氣候,皆因風濕毒氣入於腳膝之間,其狀或赤腫,或冷痛,或麻木不仁,或腳軟而緩,或憎寒壯熱作渴,筋脈拘急,可與俞山人降氣湯、排風湯、小續命湯、小降氣湯。痛者,與石南丸、追風應痛丸、乳香趁痛散。腳軟不能行者,與黃耆丸、木瓜丸。小便秘澀,與導赤丸、五淋散、三和散。
大便秘者,與麻仁丸。秘甚者,與神功丸。衝心悶者,與三和散。搶腰痛者,可與大烏沉湯。不以輕重,皆用五香散淋渫。若腳腫生瘡者,透冰丹。
論諸風頭目昏眩,皆因痰壅上盛,可與青州白丸子。頭目昏眩多痰者,可與辰砂化痰丸。痰盛昏眩,可與半夏丸、天南星丸。心肺有熱,與龍腦芎犀丸。痰盛項強,急與金沸草散。痰多膈熱者,可與川芎丸。心胸不利,口苦舌乾,可與透冰丹、羌活丸、防風丸。痰甚心忪浮者,可與牛黃清心丸。痰盛渴嘔者,可與天南星丸。
論諸風瘙癢癮疹,皆因血氣不順,面如蟲行瞤動。血氣凝滯者,可與排風湯、胡麻散、消風散、四生丸。甚者,多服皂莢煎丸、何首烏丸。
論諸風頭痛目暈,皆因風虛氣上攻頭目,可與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川芎丸。太陽穴痛,與急風散塗痛處。眼昏頭痛者,可與消風散、追風散。痰熱頭痛者,可與防風丸。年高虛弱人風寒入腦,頭痛發眩者,與朮附湯、羌活丸、三五七散。偏正頭風兩太陽穴及眉稜骨痛,牽引兩眼昏暗者,可與遇仙散。
論諸風熱上攻面生熱瘡者,可與驅風丸、龍虎丹、排風湯、胡麻散、何首烏散、羌活丸、川芎丸、白龍丸、芎犀丸。或如蟲行,可與追風散。
論諸風恍惚驚悸,皆因體虛受風邪,心氣不足,入於心經者,與定志丸、降心丹、平補鎮心丹、辰砂妙香散。熱者,牛黃清心丸。
論諸風挫枕轉筋,皆因氣虛,項筋轉側不得,筋絡不順疼痛,與通關散、消風散、大三五七散或追風散。痰涎盛,與白丸子。
論諸風痰逆嘔吐,諸風初發時,痰逆嘔吐者,可與溫中化痰丸、橘皮半夏湯、藿香湯、半夏散。嘔吐者立止,可常服。
論諸風腳膝緩弱,皆因夙虛,氣血衰弱,行止無力,可與黃耆丸、木瓜丸、俞山人降氣湯。不赤不腫而痛者,可與洗風湯淋沃洗之。
論破傷風證,皆因打撲傷破,風入發腫者,可與上員散,生薑自然汁調藥貼患處。內損者,與太岳活血丹。血不止者,與花蕊石散。
論纏喉風證,皆因積熱痰涎上攻咽喉,口開不得,水漿不下,與碧雪,竹管子吹入喉中。甚者,與雄黃解毒丸、玉屑無憂散。
論傷寒證候
傷寒總論,《活人書》云:「傷寒正名有一十六條:傷寒、傷風、傷寒見風、傷風見寒、風濕、中濕、風溫、濕溫、溫毒、中暍、熱病、溫病、痓病、溫瘧、晚發、疫癘,外證一十六條。外有六證相似:中暑、傷痰、食積、虛勞、瘴瘧、腳氣,與傷寒相似,而實非傷寒,此證人不曉,皆言即傷寒也。」若不仔細分辨證候虛實用藥,則誤人性命在反掌之間,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論中風證候
各種因風引起的排尿困難,都是因為小腸積熱、膀胱阻塞不通暢所致,可用導赤散、雞蘇丸、三黃丸、三和散治療。便秘嚴重者,用神功丸、五苓散。
風濕腳氣,都是因為風濕毒邪侵入腳膝所致,症狀可能包括紅腫、冷痛、麻木、腳軟無力、畏寒發熱口渴、筋脈拘緊等,可用俞山人降氣湯、排風湯、小續命湯、小降氣湯治療。疼痛者,用石南丸、追風應痛丸、乳香趁痛散。腳軟不能行走者,用黃耆丸、木瓜丸。小便不通者,用導赤丸、五淋散、三和散。
大便秘者,用麻仁丸;便秘嚴重者,用神功丸;胸悶心慌者,用三和散;腰部劇痛者,用大烏沉湯。不論輕重,都可用五香散外敷。若腳腫且潰瘍者,用透冰丹。
各種因風引起的頭暈目眩,都是因為痰濁阻塞上逆所致,可用青州白丸子治療。頭暈目眩伴隨痰多的,可用辰砂化痰丸;痰盛昏眩的,可用半夏丸、天南星丸;心肺有熱的,用龍腦芎犀丸;痰盛項強的,急用金沸草散;痰多胃熱的,用川芎丸;心胸鬱悶、口苦舌乾的,用透冰丹、羌活丸、防風丸;痰多心悸不安的,用牛黃清心丸;痰盛口渴嘔吐的,用天南星丸。
各種因風引起的皮膚瘙癢、癮疹,都是因為氣血不暢,面部如同蟲子爬行般跳動所致。氣血凝滯者,可用排風湯、胡麻散、消風散、四生丸治療;嚴重者,多服用皂莢煎丸、何首烏丸。
各種因風引起的頭痛目暈,都是因為風邪虛弱、氣血上逆侵犯頭目所致,可用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川芎丸治療。太陽穴疼痛者,用急風散塗抹患處;眼花頭痛者,用消風散、追風散;痰熱頭痛者,用防風丸;老年體虛者因風寒入腦導致頭痛眩暈的,用朮附湯、羌活丸、三五七散;偏頭痛或頭痛伴隨太陽穴、眉稜骨疼痛,並牽連兩眼昏暗者,用遇仙散。
各種因風熱上攻引起的臉上長熱瘡,可用驅風丸、龍虎丹、排風湯、胡麻散、何首烏散、羌活丸、川芎丸、白龍丸、芎犀丸治療;若症狀如同蟲子爬行般,用追風散。
各種因風引起的恍惚驚悸,都是因為體虛受風邪,心氣不足,風邪侵入心經所致,可用定志丸、降心丹、平補鎮心丹、辰砂妙香散治療;伴隨發熱的,用牛黃清心丸。
各種因風引起的頸部僵硬、肌肉抽搐,都是因為氣虛,頸部肌肉轉動困難、筋絡不通疼痛所致,可用通關散、消風散、大三五七散或追風散治療;痰涎盛的,用白丸子。
各種因風引起的痰逆嘔吐,風邪初發時出現痰逆嘔吐的,可用溫中化痰丸、橘皮半夏湯、藿香湯、半夏散治療;嘔吐立即停止,可長期服用。
各種因風引起的腳膝無力,都是因為先天不足,氣血衰弱,行走無力所致,可用黃耆丸、木瓜丸、俞山人降氣湯治療。不紅不腫而疼痛的,可用洗風湯清洗。
破傷風,都是因為外傷導致風邪入侵發腫所致,可用上員散,用生薑汁調藥敷貼患處;內傷的,用太岳活血丹;出血不止的,用花蕊石散。
纏喉風,都是因為積熱痰涎上逆侵犯咽喉,張口困難,無法吞咽飲食所致,可用碧雪,用竹管吹入喉嚨;嚴重者,用雄黃解毒丸、玉屑無憂散。
傷寒證候
傷寒總論,《活人書》記載:「傷寒正名有一十六條:傷寒、傷風、傷寒見風、傷風見寒、風濕、中濕、風溫、濕溫、溫毒、中暍、熱病、溫病、痓病、溫瘧、晚發、疫癘,外證一十六條。外有六證相似:中暑、傷痰、食積、虛勞、瘴瘧、腳氣,與傷寒相似,而實非傷寒,此證人不曉,皆言即傷寒也。」如果不仔細辨別證候虛實而用藥,則性命危殆,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