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6)

1. 縮脾飲

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亂之後服熱藥大多致煩躁者,並宜服之。

砂仁烏梅肉(淨),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兩),乾葛(銼),白扁豆(去皮,炒,各二兩)

白話文:

縮砂仁、烏梅肉(清洗乾淨)、草果(煨過,去皮)、甘草(烤過,各 4 兩)、乾葛(切碎)、白扁豆(去皮,炒過,各 2 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滓,以水沉冷服以解煩,或欲熱欲溫,並任意服。代熟水飲之極妙。

2. 解暑三白散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陰陽氣逆,霍亂嘔吐,小便不利,臟腑不調,噁心頭暈,並皆治之。

澤瀉白朮,白茯苓(各等分)

白話文:

澤瀉、白朮、白茯苓,用量相同。

上㕮咀。每服一貼,水一盞,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去滓服,不拘時。每貼重半兩。

3. 保真湯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才覺疾作,急服此藥立效。

藁本(去蘆),川芎(各四兩),甘草(炒,二兩),蒼朮(洗,銼,麩炒,十六兩)

白話文:

車前子(去殼)、川芎(各 240 克)、甘草(炒過,120 克)、蒼朮(洗淨、切碎、麩皮炒過,960 克)

上㕮咀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同煎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神效不可具述。

白話文:

用上層的粗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熬成七分之一的量,濾去雜質,趁熱服用,不限時段,療效驚人,難以一一描述。

4. 人參順氣散

治丈夫、婦人風虛氣弱,榮衛不和,肢節疼痛,身體沉重,頭目旋暈,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痰涎不利,言語謇澀;或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痞滿,倦怠少力,霍亂轉筋,吐瀉不止,胎前產後,並宜服之。

白話文:

適用於治療男女虛弱體質、氣血不調、肢體疼痛、身體沉重、頭暈目眩、肩背僵硬、手腳冰冷麻痺、半身不遂、嘴眼歪斜、痰液難以排除、說話困難。或脾胃不協調、心腹疼痛、胸部和橫膈膜感到腫脹、疲勞無力、抽筋、嘔吐腹瀉不止、懷孕生產前後,都適合服用此藥方。

乾薑人參(各一兩),川芎甘草(炙),苦梗(去蘆),厚朴(去粗皮,薑汁製),白朮陳皮(洗,去白),白芷麻黃(去節,各四兩),乾葛(去粗皮,三兩半)

白話文:

  • 乾薑:1兩
  • 人參:1兩
  • 川芎:4兩
  • 甘草(炙):4兩
  • 苦梗(去蘆):4兩
  • 厚朴(去粗皮,薑汁製):4兩
  • 白朮:4兩
  • 陳皮(洗淨,去白):4兩
  • 白芷:4兩
  • 麻黃(去節):4兩
  • 乾葛(去粗皮):3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薄荷五、七葉,同煎八分,不拘時。如傷風感冷,頭疼腰重,咳嗽鼻塞,加蔥白煎

白話文:

藥材:細末

每次服用:二錢

水量:一盞

添加劑:

  • 生薑三片
  • 紅棗一顆
  • 薄荷葉五至七片

煎煮方式:

以上所有材料一同煎煮,煮至剩下八分之一的水量。

食用時間:不限時

特殊情況:

  • 若為傷風感冒,頭疼腰痠,咳嗽鼻塞,可再添加蔥白一起煎煮。

5. 消風百解散

治四時傷寒,頭疼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四肢倦怠,行步喘乏,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涕唾稠黏,痰涎壅盛,氣急滿悶,並宜服之。

白話文:

適用於四季傷寒,症狀包括頭痛、頸部僵硬、發高燒、怕冷、身體痠痛、四肢無力、走路喘不過氣、以及因寒氣壅塞導致的咳嗽、鼻塞、聲音沙啞、濃痰多、呼吸急促、胸悶。

荊芥白芷陳皮(洗,去白),蒼朮麻黃(去節,各四兩),甘草(炙,二兩)

白話文:

荊芥,白芷,陳皮(清洗,去除白色部分),蒼朮,麻黃(去除節點,各 4 兩),甘草(炙烤,2 兩)

上細末,每二大錢,水一大盞,姜三片,烏梅一個,同煎七分,不拘時,溫服,或茶酒調下。欲發散邪風,入連須蔥白三寸同煎。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兩錢,加入一大杯水,薑三片,烏梅一個,一起煎煮至剩七分之一。不限制時間,溫熱服用,也可以加入茶或酒中服用。如果想要驅散風寒,可以再加入三寸切段的蔥白一起煎煮。

6. 人參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不問風寒二證及內外之殊,均可治療。先用厚被蓋睡,連進此藥數服,以薄粥湯之類佐之,令四肢微汗湒湒然。俟汗乾,則徐徐去被,謹避外風,自然解散。若原自有汗,亦須溫潤以和解之;或有餘熱,則以參蘇飲款款調之;或尚頭疼,則以濃煎生薑蔥白湯如聖餅子。三證既除,則不必服藥,但節其飲食,適其寒溫,自然平治。

白話文:

無論是感冒受寒,還是吃了生冷食物,導致怕冷、發燒、頭痛、肢體僵硬,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

首先用厚被子蓋住身體,然後連續服用這個藥方,並搭配粥湯等流質食物。讓身體微微出汗,汗液保持溫和。等到汗水乾了,再慢慢掀開被子,注意避免外來風寒,自然就會痊癒。

如果本來就有出汗的情況,也需要用溫熱的藥物調理;如果有餘熱,可以用參蘇飲慢慢調養;如果還有頭痛,可以將生薑和蔥白煮濃,像吃聖餅一樣服用。

三種症狀消除後,就不需要再服藥,只要注意飲食清淡,適應寒暖變化,身體自然就會恢復健康。

大抵感冒,古人不敢輕發汗者,止由麻黃能開腠理,用或不能得其宜,則導泄真氣,因而致虛,變生他證。此藥乃平和之劑,只能溫中解表而已,不致妄擾也。兼能闢山嵐瘴氣。四時瘟疫,常服尤佳。

白話文:

一般來說,感冒的時候,古人不輕易發汗,只因為麻黃湯能開通毛孔,使用如果無法恰當,就會消耗真氣,導致身體虛弱,產生其他症狀。這個藥方是平和的藥物,只能溫暖身體、疏通毛孔,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加上它還能預防山野瘴氣。四季流行的瘟疫,經常服用效果更好。

半夏(湯洗七次),厚朴(去粗皮,薑汁製),蒼朮(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兩),藿香葉(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參(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橘紅(七錢半)

白話文:

  • 半夏(用湯水洗七次)
  • 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醃製)
  • 蒼朮(用米湯浸泡一晚,洗淨,切片,炒熟,各一兩)
  • 藿香葉(洗淨去土)
  • 草果(去除外皮和膜)
  • 茯苓(去除黑色外皮)
  • 人參(各半兩)
  • 甘草(炙製,二錢半)
  • 橘紅(七錢半)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烏梅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用布包好放進藥壺。每次取四錢藥材,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七片薑和一個烏梅。煎煮到只剩下六分之一的藥液時,將藥渣濾出,趁熱服用。

兼治飲食傷脾,發為痎瘧;或脾胃中脘虛寒,嘔逆噁心,皆可化之。或發寒瘧、寒疫及惡寒者,並加附子,是為十味不換金散

白話文:

除了治療飲食損傷脾臟導致的癲癇瘧疾外,本方還適用於脾胃中脘虛寒、嘔吐反胃的人羣。或者對於患有寒性瘧疾、寒性疾病和畏寒症狀的人,方中可加入附子,這就是「十味不換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