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滑肌散
治風邪客於肌中,渾身瘙癢,致生瘡疥,及脾肺風毒攻衝,遍身瘡疥皴裂,乾溼髮瘡,日久不瘥,並皆治之。
剪草(七兩,不見火),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瘡濕,用藥乾摻;瘡干,用麻油調藥敷之。
白話文:
滑肌散
治療風邪入侵肌膚,全身瘙癢,導致瘡疥;以及脾肺風毒侵犯,全身瘡疥皴裂,濕疹、乾癬等久治不癒的皮膚病。
將剪草七錢(不經火炒),輕粉一錢研磨成細粉。若瘡瘍潮濕,用藥粉直接撒在患處;若瘡瘍乾燥,則用麻油調和藥粉敷在患處。
2. 神效托裡散
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焮作疼痛,憎寒壯熱,類若傷寒,不問老、幼、虛人,並皆治之。
忍冬草(去梗),黃耆(去蘆,各五兩),當歸(一兩二錢),甘草(炙,八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一盞半,煎至一盞。若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須再進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
白話文:
神效托裡散
此方治療癰疽、發背、腸癰、乳腺炎及其他不明原因的腫毒,皆能奏效。症狀包括紅腫疼痛、畏寒發熱,類似傷寒,不分老幼虛實,均可服用。
藥材包括忍冬藤(去除莖梗)、黃耆(去除鬚根,以上兩種各五兩)、當歸(一兩二錢)、炙甘草(八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半酒煎成一杯,服用。如果病灶在上半身,飯後服用;如果病灶在下半身,飯前服用。稍後再服用第二劑,藥渣則外敷患處。尚未化膿者,藥物能使其內消;已化膿者,則能使其迅速潰爛。
3. [淳祐新添方]
4. 紅玉散
斂瘡口,生肌肉,止疼痛,去惡水,不問日近年深,並治之。
寒水石(炭火燒通赤,候冷細研,二兩),黃丹(半兩)
上同研細,乾摻瘡口內,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再上尤妙。
白話文:
紅玉散
此藥能收斂傷口,促進肌肉生長,止痛,排出膿水,無論傷口是新傷還是陳傷,都能治療。
藥方:寒水石(用炭火燒至通紅,待涼後研磨成細粉,二兩),黃丹(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直接撒在傷口上,然後再用萬金膏敷貼,每日換藥一次,一天換藥多次效果更佳。
5. 萬金膏
治癰疽發背,諸般瘡癤,從高墜墮,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年臁瘡,五般痔漏,一切惡瘡,並皆治之。
龍骨,鱉甲,苦參,烏賊魚骨,黃柏,草烏頭,黃連,豬牙皂角,黃芩,白蘞,白芨木鱉子仁,當歸(洗,焙),厚朴(去粗皮),川芎,香白芷,沒藥(別研),槐枝,柳枝(並同銼,研,各一分),乳香(別研,一錢),黃丹(一兩半),清麻油(四兩,冬月用半斤)
上除黃丹外,銀、石器中將諸藥並油內用慢火煎紫赤色,去藥不用,卻入黃丹一半放油內,不住手攪,令微黑,更入余黃丹,不住手攪,須是慢火熬令紫黑,滴在水上不散,及不黏手,然後更別入黃丹少許,再熬數沸,如硬時卻更入油些少,以不黏手為度。用時量瘡大小攤紙上貼之。
白話文:
萬金膏
此膏藥能治療癰疽、發背、各種瘡癤、跌打損傷、腳膝潰瘍、久年臁瘡、各種痔漏及一切惡瘡。
藥材包括:龍骨、鱉甲、苦參、烏賊骨、黃柏、草烏頭、黃連、豬牙皂角、黃芩、白蘞、白芨、木鱉子仁、當歸(洗淨烘乾)、厚朴(去粗皮)、川芎、白芷、沒藥(另研磨)、槐枝、柳枝(均切碎研磨,各一份)、乳香(另研磨,一錢)、黃丹(一兩半)、清麻油(四兩,冬天用半斤)。
製作方法:除了黃丹以外,將所有藥材和麻油一起用銀器或石器,小火慢熬至紫紅色,然後將藥渣濾除不用。再加入一半的黃丹到油中,持續不斷攪拌至顏色略微發黑,再加入其餘的黃丹,持續不斷攪拌,小火慢熬至紫黑色,滴入水中不散開,且不黏手即可。最後再加入少量黃丹,熬煮幾沸,如果膏藥太硬就再加入少量麻油,以不黏手為標準。使用時,根據瘡瘍的大小,將藥膏攤在紙上貼敷。
6.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7. 接骨散
治從高墮下,馬逐傷折,筋斷骨碎,痛不可忍。接骨續筋,止痛活血。
定粉,當歸(各一錢),硼砂(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蘇木湯調下,服訖後時時吃蘇木湯。
白話文:
接骨散
治療從高處墜落、被馬撞傷導致骨折,筋斷骨碎,疼痛難忍的症狀。能接骨續筋,止痛活血。
配方:定粉、當歸各一錢,硼砂一錢半。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蘇木湯送服,服藥後要經常喝蘇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