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卷之八

2. 治雜病

3. 耆婆萬病丸

治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注忤,七種飛屍,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種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十二種𤸷痹,並風入頭,眼暗漠漠,及上氣咳嗽,喉中如水雞聲,不得臥,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連及胸背,鼓脹氣堅結,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氣滿,時定時發,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種下痢,疳蟲、蛔蟲、寸白蟲、諸蟲。

上下冷熱,久積痰飲,令人多眠睡,消瘦無力,蔭入骨髓,便成滯疾,身體氣腫,飲食嘔逆,腰腳痠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婦人因產,冷入子臟,臟中不淨,或閉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時疼痛為患,或因此斷產,並小兒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聾、鼻塞等病。服此藥,以三丸為一劑,服不過三劑,萬病悉除,說無窮盡,故以萬病丸名之。

瘧病,未發前服一丸,未瘥,如前更服。

芍藥,肉桂(去粗皮),芎藭(不見火),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乾薑(炮),防風(去蘆),巴豆(去心、膜,炒),當歸(去蘆),生屑角(鎊),桔梗,芫花(醋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炒),人參(去蘆),黃芩,黃連(去須),禹餘糧(醋淬,研飛),蒲黃(微炒),前胡(去蘆),大戟(銼,炒),葶藶(炒),麝香(研),細辛(去苗),雄黃(研飛),硃砂(研飛),紫菀(去蘆),甘遂,牛黃(研,各一兩),蜈蚣(十二節,去頭、足,炙),芫青(二十八枚,入糯米同炒,候米色黃黑,去頭、足、翅用),石蜥蜴(去頭、尾、足,炙,四寸)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大,亦以吐利為度。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積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丸,取吐利即瘥;卒中惡,口噤,服二丸,漿一合下,利即瘥;五注鬼刺客忤,服二丸。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丸,日三、夜一,間食服之。

蠱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丸,不瘥,更服。瘧病,未發前服一丸,未瘥,更服。諸有痰飲者,服三丸。冷癖,服三丸,日三服,皆間食,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丸,取利。瘕症積聚,服二丸,日三服。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三丸。上氣嘔逆,胸滿不得臥,服二丸,不瘥,更服。

大痢,服二丸,日三服。疳濕,服二丸,以一丸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水病,服三丸,日再服,間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頭痛惡寒,服二丸,復取汗。傷寒天行,服二丸,日三服,間食服之。小便不通,服二丸,不瘥,明日再服。大便不通,服三丸,又內一丸下部中即通。

白話文:

耆婆萬病丸

此藥可治各種疑難雜症,包括七種癖塊、五種癲癇、十種中風、七種不明原因的疾病(飛屍,指疑似中邪或瘟疫)、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疸、十二種瘧疾、十種水腫、八種大風(麻風病等皮膚病)、十二種關節疼痛,以及風邪入頭、視力模糊、上氣咳嗽(咳聲如雞鳴)、無法平躺、飲食不消化、五臟氣滯、積聚不消、腸胃阻塞、心腹脹滿疼痛,甚至擴散至胸背,腹部堅硬腫脹,蔓延至四肢,或心窩處氣脹,時發時止,病程長達數十年而不癒。此外,還可治療五種痢疾,以及蛔蟲、蟯蟲、寸白蟲等各種寄生蟲感染。

藥物亦能治療寒熱交替、長期痰飲積聚導致嗜睡、消瘦乏力、病入骨髓的慢性疾病,以及身體浮腫、飲食嘔吐、腰腿酸痛、四肢沉重、行動不便等症狀。婦女產後因寒邪入侵子宮,導致子宮內瘀血停滯,經血排出不暢,伴隨疼痛,甚至導致不孕,以及小兒赤白痢疾、狐臭、耳聾、鼻塞等病症。

服用此藥,每次三丸為一劑,一般不超過三劑,便可治癒各種疾病。藥效廣泛,故名為「萬病丸」。

瘧疾未發作前服用一丸,若未痊癒,可繼續服用。

藥方成分:芍藥、肉桂(去粗皮)、川芎(未經火烤)、川椒(去蒂頭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乾薑(炮製)、防風(去蘆根)、巴豆(去心、膜,炒製)、當歸(去蘆根)、生石膏(磨粉)、桔梗、芫花(醋炒至赤色)、茯苓(去皮)、桑白皮(炒製)、人參(去蘆根)、黃芩、黃連(去鬚)、禹餘糧(醋淬研磨成粉)、蒲黃(微炒)、前胡(去蘆根)、大戟(切碎,炒製)、葶藶(炒製)、麝香(研磨)、細辛(去莖葉)、雄黃(研磨成粉)、硃砂(研磨成粉)、紫菀(去蘆根)、甘遂、牛黃(研磨,各一兩)、蜈蚣(十二節,去頭、足,炙烤)、斑蝥(二十八枚,與糯米同炒至米色黃黑,去頭、足、翅)、石龍子(去頭、尾、足,炙烤,四寸長)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煉蜜製成丸藥,大小如小豆。一歲以下嬰幼兒服用,可讓乳母服用兩粒小豆大小的藥丸,以瀉吐為度。病情緊急或突發疾病,可多服;久病則少服;常服以輕微腹瀉為度。

突發危急疾病,服用一至二丸,瀉吐後即癒;中風昏迷,口噤,服用二丸,用一合水送服,瀉後即癒;五種中風,服用二丸。男女因邪氣入侵而哭鬧不止,腹部腫脹如妊娠,服用二丸,每日三次,夜間一次,飯間服用。

蠱毒導致吐血、腹痛如刺,服用二丸,若未痊癒,可繼續服用。瘧疾未發作前服用一丸,未痊癒,可繼續服用。痰飲者,服用三丸。寒癖,服用三丸,每日三次,飯間服用,保持輕微腹瀉。宿食不消,服用二丸,使其通便。瘕症積聚,服用二丸,每日三次。腹部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用三丸。上氣嘔吐,胸悶難以平躺,服用二丸,若未痊癒,可繼續服用。

大痢,服用二丸,每日三次。疳積,服用二丸,或取一丸(杏仁大小),和醋二合,灌入肛門。水腫,服用三丸,每日二次,飯間服用,痊癒後體弱者,可隔日服用。頭痛惡寒,服用二丸,再服用發汗藥。傷寒,服用二丸,每日三次,飯間服用。小便不通,服用二丸,若未痊癒,隔日再服。大便不通,服用三丸,再將一丸塞入肛門即可通便。

耳聾、耳鳴,用棉花包裹藥丸如棗核大小,塞入耳中。鼻出血,服用二丸。癰腫、疔瘡、破潰性腫瘍,取藥丸如麻子大小,每日敷貼一次,膿根自然排出。疔瘡出血,用豬油調和藥物塗抹,如有孔洞,將藥物塞入孔中。癩瘡,用醋洗淨後,將藥物與豬油調和敷貼;漏瘡如有孔洞,將藥丸塞入孔中,再與豬油調和敷貼。痔瘡,將藥物塗抹在棉花上,塞入肛門,每日更換,痊癒即可停止。

瘰癧,用醋調和藥物塗抹。癬瘡,用布擦拭患處至出汗,再用醋調和藥物塗抹,每日更換一次,痊癒即可停止。胸、背、腰、脅腫痛,用醋調和藥物敷貼患處,每日更換一次,並服用二丸藥物。各種久治不癒的凍瘡,用醋調和藥物塗抹。惡性腫瘤,將藥丸塞入瘡孔中。蝮蛇咬傷,將少量藥物敷於傷口;若毒素入腹,心煩欲絕,服用三丸。蜂螫,將少量藥物敷於傷口即可。

婦女各種疾病,如胎盤不下,服用二丸。小兒驚癇,服用米粒大小的藥丸,塗抹於乳頭,讓嬰兒含服,劑量根據嬰兒大小調整。小兒客忤,服用米粒大小的藥丸,與乳汁調和塗抹於乳頭,讓嬰兒含服。劑量需根據情況調整。蠍子蜇傷,將少量藥物敷於傷口即可。小兒乳汁消化不良,心腹脹滿,服用米粒大小的藥丸,塗抹於乳頭,讓嬰兒含服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