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附:指南總論 (5)
附:指南總論 (5)
1. 論瘴瘧證候
論寒熱瘴瘧證,凡瘴瘧病,雖是時行之疾,然老少虛實,受病有淺深,大率不同。有發熱不寒,渾身似火,頭痛煩渴譫語者;有發寒不熱,嘿嘿昏倦,四肢厥冷,臍腹疼痛;有外寒內熱;有外熱內寒;有寒熱相半;有啞不能言者;有吐、有瀉、有吐瀉俱作,當隨證用藥。若只言瘴病,一概治之,萬一不能取效也。
若發時熱多寒少,或內熱外寒,但熱不寒,渾身如火,頭痛煩渴,心胸躁悶,譫語亂言,大小便秘澀,發作無時者,可與小柴胡湯、敗毒散、升麻葛根湯、來蘇散、蔥白散、神朮散。煩渴者,與五苓散、竹葉湯。譫語心悶者,與五苓散,入辰砂細研和勻,冷熱水調服,兼與大至寶丹,及小兒金箔丸兩、三丸作一服。頭痛者,與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之類。
或熱少寒多,或內寒外熱,或寒熱相半,或骨節痠痛,臍腹作痛者,可與不換金正氣散、人參輕骨散、正氣散、聖散子、五積散、香蘇散、建中散、草果飲、嘉禾散或來蘇散之類。或不熱,只是寒,或吐、或瀉、或吐瀉俱作,四肢厥冷,汗出如雨,嘿嘿昏倦者,可與朮附湯、四柱散、嘉禾散或鹿茸丸、二姜丸、十華散。
若服前藥吐瀉不止,四肢厥冷,自汗如雨,小便頻數者,與參苓白朮散吞來復丹三十丸至五十丸,甚者姜附湯合和五苓散同煎服。渴者,與參苓白朮散。此一證,二廣及漳州界上多有之,余處無。此證發藥,須用仔細詢問的實,不可輕用,誤人性命。切記不可輕發熱藥。若發作有時,或連日,或隔日,或三、五日一發,發則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者,於未發前,先與小柴胡湯、敗毒散之類。至發日,卻服露天飲或聖飲子、勝金丸。
嘔逆有痰涎者,常山飲、消暑丸之類,有效如神。若熱少寒多,或只寒不熱,或寒熱相半者,於未發前,可多與不換金正氣散、建中湯、正氣散、平胃散、和脾散、嘉禾散之類。至發日五更初,卻服常山飲、草果飲。發久者,克效餅、靈瘧丹。老者及怯弱者,不可服,自宜斟酌。
孕婦患瘧疾,難為用藥,但只可與草果飲,兼用平胃散,入鹽少許,用溫酒調服。瘴瘧瘥後,吃粥或爛飲。更常調和脾胃,可與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嘉禾散、參苓白朮散、曹脾散、撾脾散、健脾湯、平胃散、和氣散、思食丸、大、小養脾丸。切忌生冷、酒、果、房色,洗浴半月。
白話文:
關於瘴瘧這種病症的討論:
瘴瘧雖然是流行病,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受病的程度也有深淺,大致上情況並不一樣。有的會發燒卻不感到寒冷,全身像火燒一樣,頭痛、口渴、胡言亂語;有的會感到寒冷卻不發燒,精神萎靡、昏沉想睡,四肢冰冷,肚臍和腹部疼痛;有的會有外冷內熱的情況;有的會有外熱內冷的情況;有的則是寒冷和發熱交替出現;有的會啞口無言;有的會嘔吐、腹瀉,或是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應該根據不同的症狀來用藥。如果只說得了瘴病,就用同樣的方法治療,萬一沒有效果就糟了。
如果發病時發熱多於寒冷,或是內熱外冷,又或者只有發熱沒有寒冷,全身像火燒一樣,頭痛、口渴、心胸煩躁,胡言亂語,大小便不順暢,發作時間不固定,可以服用小柴胡湯、敗毒散、升麻葛根湯、來蘇散、蔥白散、神朮散。如果口渴,可以服用五苓散、竹葉湯。如果胡言亂語、心胸悶悶不樂,可以服用五苓散,加入磨細的辰砂,用冷熱水調勻服用,同時服用大至寶丹,或是給小孩服用金箔丸兩三顆。如果頭痛,可以服用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之類的藥。
如果發熱少於寒冷,或是內冷外熱,或是寒冷和發熱交替出現,又或是關節痠痛、肚臍和腹部疼痛,可以服用不換金正氣散、人參輕骨散、正氣散、聖散子、五積散、香蘇散、建中散、草果飲、嘉禾散或是來蘇散之類的藥。如果沒有發熱,只有寒冷,或是嘔吐、腹瀉,或是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四肢冰冷,汗如雨下,精神萎靡、昏沉想睡,可以服用朮附湯、四柱散、嘉禾散或是鹿茸丸、二姜丸、十華散。
如果服用上述藥物後,嘔吐腹瀉仍然不止,四肢冰冷,自汗如雨,小便次數頻繁,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同時吞服來復丹三十到五十顆,嚴重的話,可以將姜附湯和五苓散一起煎煮服用。如果口渴,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這種病症在廣東和漳州一帶比較常見,其他地方比較少見。治療這種病症要仔細詢問患者的實際情況,不能隨便用藥,以免誤人性命。切記不要輕易使用發熱的藥物。如果發病時間固定,可能連續幾天、隔天、或是三五天發作一次,發作時發熱多於寒冷,或是只有發熱沒有寒冷,在發病前,可以先服用小柴胡湯、敗毒散之類的藥物。到發病當天,再服用露天飲或是聖飲子、勝金丸。
如果嘔吐且有痰液,可以服用常山飲、消暑丸之類的藥,效果非常好。如果發熱少於寒冷,或是只有寒冷沒有發熱,又或是寒冷和發熱交替出現,在發病前,可以多服用不換金正氣散、建中湯、正氣散、平胃散、和脾散、嘉禾散之類的藥。到發病當天凌晨,再服用常山飲、草果飲。如果病程較長,可以服用克效餅、靈瘧丹。年紀大或體弱的人不適合服用,要自己斟酌。
孕婦罹患瘧疾,用藥比較困難,只能服用草果飲,同時服用平胃散,加入少許鹽,用溫酒調服。瘴瘧痊癒後,要吃粥或容易消化的食物。並且要經常調養脾胃,可以服用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嘉禾散、參苓白朮散、曹脾散、撾脾散、健脾湯、平胃散、和氣散、思食丸、大小養脾丸。切記要禁食生冷食物、酒、水果、房事,並且半個月內不要洗澡。
2. 傷寒十勸
一,傷寒頭疼又身熱,便是陽證,不可服熱藥。
傷寒傳三陰、三陽共六經。內太陰病頭不疼身不熱,少陰病有反發熱而無頭疼,厥陰病有頭疼而無發熱,即是陽證,若醫者妄投熱藥,決致死亡。
一,傷寒當直攻毒氣,不可補益。
邪氣在經絡中,若隨證攻之,三、四日痊安。醫者必謂生須正氣,卻行補益,使毒氣流熾,必多致殺人。
一,傷寒不思飲食,不可服溫脾胃藥。
傷寒不思飲食,自是常事,終無餓死之理。如理中丸之類,不可輕服。若陽病服之,致熱氣增重,或至不救。
一,傷寒腹痛亦有熱證,不可輕服溫暖藥。
《難經》云:「痛為實。」故仲景論腹滿時痛之證,有曰痛甚者加大黃。夫痛甚而反加大黃,意可見也。唯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是陰證,須消息。每見醫者,多緣腹痛便投熱藥而殺人。
一,傷寒自利,當看陰、陽證,不可例服補藥及止瀉藥。
自利,惟身不熱手足溫者屬太陰,身冷四逆者屬少陰、厥陰外,其餘身熱下利,皆是陽證,當隨證依仲景法治之。每見醫者,多緣下利便投暖藥及止瀉藥而殺人。
一,傷寒胸脅痛及腹痛,不可妄用艾灸。
常見村落間有此證,無藥便用艾灸,多致毒氣隨火而盛,膨脹發喘而死。不知胸脅痛自屬少陽,腹脹滿自屬太陰,此外惟陰證可灸。
一,傷寒手足厥冷,當看陰陽,不可一例作陰證。
治有陽厥,有陰厥,醫者少能分辨。陽厥而投熱藥,殺人速於用刃。蓋陽病不至於極熱,不能發厥,仲景所謂:「熱深則厥深」是也。熱深而更與熱藥,寧有復活之理?但看初得病而身熱,至三、四日後,熱氣已深,大便秘,小便赤,或譫語昏憒,及別有熱證,而反發厥者,必是陽厥也,宜急用承氣湯下之。
若初得病,身不熱,大便不秘,自引衣蓋身,或下利,或小便數,不見熱證而厥逆者,即是陰厥也,方可用四逆湯之類。二厥所以使人疑者,緣其脈皆沉,然陽厥脈沉而弱,又陽厥脈時復,指爪卻溫,陰厥常冷,此為可別。
一,傷寒病已在裡,即不可用藥發汗。
傷寒病須看表里,如發熱惡寒,則是在表,正宜發汗。如不惡寒反惡熱,即是里證,若醫者一例發汗,則所出之汗,不是邪氣,皆是真氣。邪氣未除而真氣先涸,死者多矣。又有半在表、半在裡之證,及無表裡之證,不惟皆不可下,仍不可汗,當隨證治而消息之。
一,傷寒飲水為欲愈,不可令病人姿飲過度。
病人大渴,當為之水,以消熱氣,故仲景以飲水為欲愈。人見如此說,遂令病者縱飲,因而為嘔、為喘、為咳逆、為下利、為腫、為悸、為水結、為小便不利者,多矣。且如病人慾飲一碗,只可與半碗飲之,常令不足為喜矣。
一,傷寒病初瘥,不可過飽及勞動,或食羊肉,行房事,與食諸骨汁及飲酒。
病方愈,脾胃尚弱,食而過飽,不能消化,病即再來,謂之食復。病方愈,血氣尚虛,勞動太早,病即再來,謂之勞復。又,傷寒食羊肉、行房事者,並死。食諸骨汁、飲酒者,再病。
白話文:
一,傷寒如果出現頭痛又發熱的症狀,屬於陽證,絕對不能服用溫熱藥物。
傷寒會侵犯三陰經和三陽經,共有六條經脈。太陰病是頭不痛而且身體不發熱;少陰病雖然會發熱,但不會頭痛;厥陰病是頭痛但不發熱。以上都屬於陽證。如果醫生誤用溫熱藥物,必定會導致病人死亡。
二,治療傷寒應該直接攻擊體內的毒邪之氣,而不是補養身體。
邪氣如果停留在經絡中,只要根據病情加以攻邪,三、四天就能痊癒。如果醫生認為病人需要補益正氣,反而使用補益藥物,會使毒邪之氣更加猖獗,往往會導致病人死亡。
三,傷寒患者如果沒有食慾,不能服用溫補脾胃的藥物。
傷寒沒有食慾是很常見的現象,並不會因此餓死。像理中丸之類的藥物,不能隨便服用。如果是陽證的傷寒,服用後會使熱邪更加嚴重,甚至會導致無法救治。
四,傷寒引起的腹痛也可能是熱證,不能隨便服用溫熱藥物。
《難經》說:「疼痛是實證的表現。」所以張仲景在討論腹脹且疼痛的病症時,會說疼痛劇烈者要使用大黃。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即使疼痛劇烈也要使用攻下的藥物。只有身體發冷、手腳冰涼且腹痛的情況,才屬於陰證,需要仔細辨別。但經常看到醫生一遇到腹痛就使用溫熱藥物,反而導致病人死亡。
五,傷寒引起的腹瀉,要辨別陰證和陽證,不能隨便服用補藥或止瀉藥。
腹瀉時,只有身體不發熱、手腳溫暖才屬於太陰病;身體發冷、四肢冰涼則屬於少陰病或厥陰病;其他發熱且腹瀉的,都屬於陽證,應該根據病情,按照張仲景的治療方法來處理。但經常看到醫生一看到腹瀉就使用溫熱藥物或止瀉藥物,反而導致病人死亡。
六,傷寒引起的胸脅痛或腹痛,不能隨便使用艾灸。
常見鄉村地區有人患這種病,沒有藥物就使用艾灸,反而會使毒邪之氣隨著火勢而加重,導致胸腹膨脹、呼吸困難而死亡。要知道,胸脅痛多屬於少陽病,腹脹滿多屬於太陰病,只有陰證才適合艾灸。
七,傷寒引起的手腳冰冷,要分辨陰證和陽證,不能一概認為是陰證。
治療手腳冰冷有陽厥和陰厥之分,醫生很少能夠分辨清楚。如果是陽厥而誤用溫熱藥物,會比用刀殺人的速度還快。陽證的熱邪積聚到極點才會導致手腳冰冷,就像張仲景所說的「熱邪深入則手腳冰涼」。熱邪已經很深,再給予溫熱藥物,哪有活命的道理?如果剛生病時是發熱的,到了三、四天後熱邪加深,出現大便秘結、小便赤黃、胡言亂語、神志不清,以及其他熱證,反而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就一定是陽厥,應該立即使用承氣湯來攻下。
如果剛生病時身體不發熱,大便不秘結,自己想用被子蓋著身體,或者腹瀉,或者小便頻繁,沒有其他熱證而出現手腳冰冷,就是陰厥,這時才可以使用四逆湯之類的藥物。兩種厥證之所以讓人難以分辨,是因為它們的脈象都是沉的。但是,陽厥的脈象是沉而無力,而且時有跳動,指甲也可能是溫暖的,而陰厥的脈象總是冰冷的。這是區分兩種厥證的關鍵。
八,傷寒的病邪已經進入體內,就不能使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治療傷寒要辨別病邪在體表還是在體內。如果出現發熱怕冷的症狀,就表示病邪在體表,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不怕冷反而怕熱,就表示病邪在體內。如果醫生不加區別都用發汗的方法,排出的汗就不是邪氣,而是人體的正氣。邪氣沒有清除,反而先損耗了正氣,會導致很多人死亡。還有一種情況是病邪一半在體表、一半在體內,以及沒有表里之分的病證,不但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也不能使用發汗的方法,應該根據病情來調整治療方法。
九,傷寒病人口渴想喝水,表示病情正在好轉,但不能讓病人無節制地飲水。
病人口渴是因為體內有熱邪,給予水分可以幫助消解熱邪,所以張仲景說口渴是病情好轉的徵兆。但是有些人看到這種說法,就讓病人無節制地喝水,結果導致嘔吐、喘氣、咳嗽、腹瀉、水腫、心悸、水液停滯、小便不利等症狀,非常多見。例如病人想喝一碗水,只能給他喝半碗,經常讓他感覺沒喝夠,這樣對病情才有利。
十,傷寒剛剛痊癒,不能吃得過飽或過於勞累,也不能吃羊肉、行房事、喝骨頭湯或飲酒。
病剛痊癒,脾胃功能還很虛弱,如果吃得過飽,會難以消化,導致疾病復發,稱為「食復」。病剛痊癒,氣血還很虛弱,如果過早勞動,會導致疾病復發,稱為「勞復」。此外,傷寒病人如果吃羊肉或行房事,會導致死亡。喝骨頭湯或飲酒,會導致疾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