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1. 附:指南總論
2. 卷上
敕授太醫助教前差充四川總領所檢察惠民局許洪編
白話文:
奉旨敕封擔任太醫院助教,先前曾被派遣到四川總領所,負責檢察惠民局的許洪所編寫。
3. 論處方法
夫處方療疾,當先診知病源,察其盈虛而行補瀉。辨土地寒暑,觀男女盛衰,深明草石甘辛細委,君臣、冷熱,或正經自病,或外邪所傷,或在陰、在陽,或在表、在裡。當須審其形候各異,虛實不同,尋彼邪由,知疾所起。表實則瀉表,裡實則瀉里,在陽則治陽,在陰則治陰。
以五臟所納之藥,於四時所用之宜,加減得中,利、汗無誤,則病無不瘥矣。若不洞明損益,率自胸襟,畏忌不分,反惡同用,或病在表而卻瀉里,病在裡而卻宣表,在陰則瀉陽,在陽則瀉陰,不能曉了,自昧端由,病既不瘳,遂傷患者,深可戒也。故為醫者,必須澄心用意,窮幽造微,審疾狀之深淺,明藥性之緊緩,制方有據,與病相扶,要妙之端,其在於此。
凡療諸病,當先以湯蕩除五臟六腑,開通諸脈,理順陰陽,令中破邪,潤澤枯朽,悅人皮膚,益人氣力,水能淨萬物,故用湯也。若四肢病久,風冷發動,次當用散,散能逐邪,風氣濕痹,表裡移走,居無常處,散當平之。次當用丸,丸藥者,能逐風冷,破積聚,消諸堅症,進美飲食,調和榮衛。
能參和而行之者,可謂上工。故曰:「醫者,意也。」大抵養命之藥則多君,養性之藥則多臣,療病之藥則多使,審而用之,則百不失一矣。
夫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疰蠱毒,以蠱毒藥;癰腫瘡瘤,以瘡瘤藥;風濕,以風濕藥。各隨其宜。雷公云:「藥有三品,病有三階。藥有甘苦、輕重不同,病有新久,寒溫亦異。夫重、熱、膩、酸、咸藥石並飲食等,於風病為治,余病非對。輕、冷、甘、苦、澀藥草石、飲食等,於熱病為治,余病非對。
輕、熱、辛、苦、淡藥、飲食等,於冷病為治,余病非對。其大綱略顯其源流,其餘睹其病狀可知,臨事制宜,當識斯要矣。」
白話文:
醫生開藥治病,首先要診斷出病因,了解身體的虛實狀況,再來決定要用補還是瀉的藥。要分辨不同地區的寒冷或炎熱,觀察男女的體質強弱,深入了解藥草和礦物的甘、辛等細微特性,以及君臣藥的搭配、藥性的寒熱。要區分疾病是自身經絡的問題,還是外來邪氣的侵擾,是在陰還是陽,在表還是裡。一定要仔細觀察身體各方面的表現,虛症和實症各有不同,找出邪氣的來源,了解疾病的起因。表症屬實的就用瀉表的藥,裡症屬實的就用瀉裡的藥;病在陽就治陽,病在陰就治陰。
根據五臟所適合的藥物,以及四時節令的不同,恰當的增減藥量,讓發汗和利尿的藥物使用無誤,這樣疾病沒有治不好的。如果不能徹底明白藥物的增減道理,只是憑自己的想法,分不清該用或不該用,反而把不適合的藥物放在一起用,或是病在表卻去瀉裡,病在裡卻去宣散表,在陰卻瀉陽,在陽卻瀉陰,不能明白這些道理,自己糊裡糊塗,病治不好,反而傷害病人,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所以當醫生的,一定要靜下心來,用心研究,深入探究細微之處,仔細辨別疾病的深淺,了解藥性的快慢,開藥要有根據,讓藥物能幫助身體抵抗疾病,這就是用藥的要訣。
凡是治療各種疾病,應該先用湯藥來清除五臟六腑的邪氣,疏通經脈,調理陰陽,使藥力能深入病灶,滋潤枯竭的身體,使皮膚有光澤,增強人的氣力。水能淨化萬物,所以用湯藥。如果四肢的病久了,風邪和寒氣發作,接下來要用散劑,散劑能驅逐邪氣。風氣、濕氣、痹症,在身體表裡遊走不定,沒有固定的位置,散劑能使它們平息。接下來要用丸劑,丸劑能驅逐風寒,破除積聚,消除各種硬塊,增進食慾,調和營衛。
能夠將湯、散、丸三種藥劑靈活配合使用的,可以稱得上是高明的醫生。所以說:「醫者,意也。」大致上,養生保健的藥物多用君藥,調養性情的藥物多用臣藥,治療疾病的藥物多用使藥,仔細辨別並使用它們,就能夠百無一失。
治療寒症要用熱性藥物,治療熱症要用寒性藥物。飲食消化不良,要用催吐或瀉下的藥物。鬼疰、蠱毒要用針對蠱毒的藥物。癰腫、瘡瘤要用治療瘡瘤的藥物。風濕要用治療風濕的藥物。各種疾病要根據情況使用合適的藥物。雷公說:「藥物有三種品級,疾病有三個階段。藥物有甘、苦、輕、重等不同的特性,疾病有新、久、寒、溫等不同的表現。重、熱、油膩、酸、鹹的藥物和飲食,適合治療風病,但不適合其他疾病。輕、冷、甘、苦、澀的藥物和飲食,適合治療熱病,但不適合其他疾病。輕、熱、辛、苦、淡的藥物和飲食,適合治療冷病,但不適合其他疾病。這些是藥物和疾病的大致原則,其餘的可以根據病情的具體表現來判斷,在實際應用時要靈活變通,掌握這些要領。」
4. 論合和法
凡合和湯藥,務在精專,甄別新陳,辨明州土,修制合度,分兩無差,用得其宜,病無不愈。若真假非類,冷熱相乖,草石昧其甘辛,炮炙失其體性,篩羅粗惡,分劑差殊,雖有療病之名,永無必愈之效。是以醫者必須殷勤注意,再四留心,不得委以他人,令其修合。非但多少不等,兼以失本方意,搗和之後,妍醜難明,眾口嘗之,眾鼻嗅之,精氣一切都盡,而將療病,固難得效。此蓋是合和之盈虛,不得咎醫方之淺拙,宜加審察。
又,古方藥味,多以銖、兩,及用水皆言升數,年代綿歷浸遠,傳寫轉見乖訛,或分兩少而水數多,或水數多而分兩少,輕重不等,器量全殊,若不別其精粗,何以明其取捨?今則加減合度,分兩得中,削舊方之參差,合今時之行用。其方中凡言分者,即二錢半為一分也。凡言兩者,即四分為一兩也。
凡言斤者,即十六兩為一斤也。凡言等分者,非分兩之分,即諸藥斤兩多少,皆同為等分也。凡煮湯,云用水大盞者,約一升也;一中盞者,約五合也;一小鐘者,約三合也。務從簡易,庶免參差,俾修合煎調,臨病濟急,不更冗繁,易為曉了也。凡草有根、莖、枝、葉、皮、骨、花、實,諸蟲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之屬,有須燒、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其法,順方者福,逆方者殃。
或須肉去皮,或須皮去肉,或鬚根、莖,或須花、實,依方揀煉,事褫理削,極令淨潔,然後稱定分兩,勿得參差。藥有相生相殺,氣力有強有弱,君臣相使,若不廣通諸經,則不知有好有惡。或醫自以意加減,不依方分兩,使諸藥石強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相攻擊,草石相反,使人迷亂,力甚刀劍。若調和得意,雖未能去病,猶得安和五臟,於病無所增劇也。
凡煮湯,當以井花水,極令淨潔。其水數多少,不得參差。常令文火小沸,令藥味出,煮之調和,必須用意。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用新布絞之。服湯寧小熱,即易消下,若冷,即令人嘔逆。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勢力相及,並視人之強弱,病之輕重,為進退增減之,不必悉依方說也。
凡搗、羅丸藥,用重密絹令細,於蜜中和則易熟。若羅草藥為散,以輕細絹,於酒中調服則不泥。其石藥,亦用細絹羅,然後研理數百過,視色理和同為佳也。
凡湯、酒中用諸石藥,皆細搗,羅之如粟米,亦可以葛篩令調,並新綿裹,湯、酒中同煎。凡合丸、散藥,先細切、曝燥乃搗之。有各搗者,有合搗者,並隨方所言。其潤澤藥,如天門冬、乾地黃之類,並細切、曝,獨搗令遍碎,更出細擘曝乾,若逢陰雨,亦可以微火烘之,既燥,小停,冷乃搗之。
凡濕藥,燥皆大耗,當先增分兩,須得屑乃稱之為正,其湯,酒中不須如此也。
凡漬藥酒,皆須細銼,用生絹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必待服至酒盡也。滓可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為散服。
凡合膏藥,初以酒或醋漬令淹浹,不用多汁,密復勿泄,從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微火煎之,令三上三下,以泄其熱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使沸靜良久乃止,寧欲小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黃為度。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色也。豬肪,皆勿令經水,臘月者彌佳。
絞膏,以新布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渣亦可酒煮飲之。可摩之膏,膏渣則宜以敷病上,此蓋欲兼盡其藥力故也。膏中用雄黃、硃砂、麝香、乳香、鉛丹之輩,皆別研如粉,候膏畢乃可投中,以物疾攪,至於凝強,勿使沉聚在下不調。有水銀、胡粉者,於膏中研令極細。
凡修煉神仙延年丸、散,皆須先淨其室,燒香掃灑,勿令浪語,當使童子搗之,務令細熟,杵數可至千萬過,以多為佳。勿令婦女、小兒、喪孝、產婦及痼疾、六根不具之人及六畜見之,皆不效也。其逐急諸小湯藥,則不在此例。
白話文:
凡是調配藥湯,務必要精準專注,仔細分辨藥材的新舊,了解藥材產地的特性,按照規範炮製藥材,分量要準確無誤,這樣使用才能發揮藥效,使疾病痊癒。如果藥材真假混雜、寒熱屬性不對、對草石藥材的甘辛味道不熟悉,炮製方法又失去了藥材的本性,篩選的藥材又粗糙,分量又不準確,即使有治療疾病的名義,也永遠無法達到治癒的效果。因此,醫生必須勤奮細心,再三留意,不能委託他人進行藥材的調配。因為這樣不僅可能導致分量不對,還會失去原方劑的意旨,混合搗碎後,藥材的好壞難以分辨,眾人試嘗、嗅聞,藥材的精華都會耗盡,想要用來治病,自然難以見效。這都是調配藥物造成的偏差,不能歸咎於醫方的淺薄,應該仔細審查。
另外,古時候的方劑,藥材分量多用銖、兩,用水量則用升來計算。由於年代久遠,傳抄過程中出現許多錯誤,有的方劑分量少而用水量多,有的方劑用水量多而分量少,輕重不一,度量衡器具也完全不同,如果不辨別藥材的精粗,如何確定取捨?現在的藥方,要加減到適當的程度,使分量適中,去除舊方劑的參差不齊,符合現在的使用習慣。藥方中凡是提到「分」的,就是二錢半為一分。凡是提到「兩」的,就是四分為一兩。
凡是提到「斤」的,就是十六兩為一斤。凡是提到「等分」的,並非指分量的「分」,而是指各藥材的斤兩多少相同,都是等分。凡是煮湯藥,說用水大盞的,約等於一升;用中盞的,約等於五合;用小盅的,約等於三合。務求簡便易行,避免誤差,使調配煎煮時,能快速應急,不會過於繁瑣,容易理解。草藥有根、莖、枝、葉、皮、骨、花、實,蟲類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等部分,有的需要燒、炮、炙,生熟的用法都有規定,要依照藥方的方法進行,順從藥方的能帶來福氣,違背的會帶來災禍。
有的藥材需要去除肉,有的需要去除皮,有的需要根莖,有的需要花實,要依照藥方揀選煉製,去除雜質,務必使其乾淨,然後稱量確定分量,不要有誤差。藥材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藥力有強有弱,君臣佐使,如果沒有廣泛了解各經脈的相關知識,就不知道藥材之間的好壞。有的醫生自己隨意加減藥量,不依照藥方的分量,導致藥材之間強弱互相欺凌,進入人體後無法治病,反而互相攻擊,草石藥性相反,使人迷惑混亂,其藥力甚至比刀劍還厲害。如果調和得當,即使不能去除疾病,也能使五臟安和,不會使病情加重。
凡是煮湯藥,應該使用潔淨的井水。用水的多少,不能有誤差。常以小火慢煮,使藥味慢慢釋放出來,煮藥時必須專心。那麼,治療虛弱的藥湯,要少用水多取藥汁;滋補的藥湯,要多用水少取藥汁,用新布過濾。服藥時寧可稍微熱一點,容易消化,如果冷了,會令人噁心嘔吐。說分二次或三次服用的,是要使藥效能夠接續,並且要根據人的體質強弱、病情的輕重,來調整用藥量,不必完全依照藥方所說的。
凡是搗製、篩羅藥丸,要用細密的絹布,與蜂蜜調和更容易熟化。如果將草藥篩磨成散劑,要用輕薄的絹布,以酒調服,則不會黏膩。石藥也要用細絹篩過,然後研磨數百次,直到藥色均勻一致為佳。
凡是湯藥、藥酒中使用的石藥,都要搗碎,篩得像小米一樣細,也可以用葛布篩過,用新棉布包裹,與湯藥、藥酒一同煎煮。凡是調配藥丸、散劑,先將藥材切細,曬乾後再搗碎。有的藥材要單獨搗,有的藥材要一起搗,都要依照藥方的指示。對於潤澤的藥材,如天門冬、乾地黃等,要切細、曬乾,單獨搗碎,再取出剝開曬乾,如果遇到陰雨天,可以用小火烘乾,乾燥後稍停片刻,冷卻後再搗碎。
凡是濕藥,乾燥後會大量損耗,應先增加分量,等變成粉末後再稱量才是正確的,湯藥、藥酒中使用的藥材則不需要這樣做。
凡是浸泡藥酒,都要將藥材切細,用生絹袋裝好,放入酒中密封,根據天氣寒暑和浸泡天數,觀察藥酒的濃烈程度,就可以取出藥酒,不必等到酒喝完。藥渣可以曬乾,稍微搗碎,再浸泡飲用,也可以製成散劑服用。
凡是調配膏藥,先用酒或醋浸泡藥材,浸透即可,不要用太多汁液,密封蓋好,從早晨到第二天早晨,有的藥方則只需要浸泡一夜。用小火煎煮,讓藥液反覆沸騰三上三下,以散去熱氣,使藥味釋放出來。煮沸時,讓藥液向上湧動,等藥液沸騰停止後再停止加熱,寧可稍微留一點生氣。如果藥材中有薤白,以兩頭稍微焦黃為度。有白芷、附子等藥材,也要讓它們呈現淡黃色。豬油不要碰到水,臘月的豬油品質最好。
絞取膏藥時,要用新布過濾。如果是可以服用的膏藥,藥渣也可以用酒煮後飲用。如果是外用的膏藥,藥渣則應該敷在患處,這是為了盡量利用藥效。膏藥中如果使用雄黃、硃砂、麝香、乳香、鉛丹等藥材,都要另外研磨成粉,等膏藥煮好後再加入,用器具快速攪拌,直到凝固,避免沉積在底部導致不均勻。如果使用水銀、胡粉,要在膏藥中研磨到極細。
凡是修煉神仙延年丸、散,都必須先淨化房間,燒香打掃,不能隨意說話,要讓童子搗藥,務必搗得細熟,搗藥次數可達千萬次,以多為佳。不能讓婦女、小孩、服喪、產婦、患有痼疾、六根不全的人以及家畜看到,否則都無法發揮藥效。至於治療急症的小湯藥,則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