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六 (12)
卷之六 (12)
1. 脾約麻仁丸
治腸胃燥澀,津液耗少,大便堅硬,或秘不通,臍腹脹滿,腰背拘急,及有風人大便結燥。又治小便利數,大便因硬而不渴者,謂之脾約,此藥主之。
厚朴(去粗皮,薑汁炒),芍藥,枳實(麩炒,各半斤),大黃(蒸,焙,一斤),杏仁(去皮、尖,炒研),麻仁(別研,各五兩)
上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溫水下,以大便通利為度,未利再服。
白話文:
脾約麻仁丸治療腸胃乾燥、津液不足、大便乾燥硬結、便秘、腹部脹滿、腰背緊繃,以及因風寒導致的大便乾燥結實。也治療小便次數增多,但大便乾燥硬結而不口渴的情況(稱為脾約),此藥方主治此症。
藥方組成: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炒)、芍藥、枳實(麩炒,各半斤)、大黃(蒸後焙乾,一斤)、杏仁(去皮尖,炒後研磨)、麻仁(研磨,各五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睡前用溫水送服,以大便通暢為度,若大便未通則可再服用。
2. 七聖丸
治風氣壅盛,痰熱結搏,頭目昏重,涕唾稠黏,心煩面赤,咽乾口燥,精神不爽,夜臥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悶,腹脅脹滿,腰滿重疼,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川芎,肉桂(去粗皮),木香(生),羌活(去蘆),檳榔(生,各半兩),郁李仁(去皮),大黃(蒸,焙,一分生用,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熟水下,食後,臨臥服。嵐瘴之地最宜服,更量臟腑虛實加減。
白話文:
七聖丸
此方主治因風氣鬱結、痰熱阻塞所導致的諸多症狀,例如:頭昏腦脹、眼花、鼻涕唾液黏稠、心煩意亂、臉紅、咽喉乾燥口渴、精神不振、夜睡不安穩、肩膀背部僵硬疼痛、胸膈部阻塞悶脹、腹部兩側脹滿、腰部沉重疼痛、便秘、小便短赤澀痛。
藥物組成:川芎、肉桂(去粗皮)、生木香、羌活(去蘆)、生檳榔(以上各半兩)、去皮郁李仁、蒸焙大黃(一分生用,以上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溫熱開水送服,飯後服用,睡前服用最佳。尤其在潮濕瘴氣盛行的地方,此方特別適用。 需根據個人臟腑虛實情況調整藥量。
3. 七宣丸
療風氣結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腳疼痛,冷如冰石,腳氣衝心,煩憒悶亂,頭旋暗倒,肩背重痛,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毒腫氣,連及頭面,大便或秘,小便時澀,脾胃氣痞,不能飲食,腳氣轉筋,掣痛攣急,心神恍惚,眠臥不安等疾。
柴胡(去苗,洗),枳實(爁),木香,訶黎勒皮(各五兩),桃仁(去皮、尖,爁),甘草(爁,各六兩),大黃(麵裹,煨,十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後臨臥服,稍增至四、五十丸,取宣利為度。覺病勢退,服五補丸。不問男女老少,並可服餌,量虛實加減。
白話文:
七宣丸
此方能治療風氣凝結,宿食積滯不消,腹中砂石、毛髮等異物,以及多年腰腿疼痛、冰冷如石,腳氣上衝心臟,煩躁悶亂,頭暈目眩甚至昏倒,肩背疼痛沉重,心腹脹滿,胸膈阻塞,風毒腫脹蔓延至頭面,大便秘結或小便澀痛,脾胃氣滯,食慾不振,腳氣導致抽筋、疼痛、攣急,心神恍惚,睡眠不安等疾病。
藥物組成:柴胡(去除莖葉,洗淨),枳實(炮製),木香,訶黎勒皮(各五兩),桃仁(去除皮尖,炮製),甘草(炮製,各六兩),大黃(麵粉包裹,煨制,十五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可根據病情逐漸增加至四十至五十丸,以藥物宣通利導為度。感覺病情好轉後,服用五補丸(此方未列出)。不論男女老少皆可服用,可根據個人體質虛實調整用量。
4. 七棗湯
治脾胃虛弱,內受寒氣,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脅脹滿,臍腹㽲痛,心下氣逆,腹中虛鳴,嘔吐噁心,胸膈痞悶,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茴香(去土,炒),川烏(炮,去皮、臍),縮砂(取仁,各八兩),厚朴(去粗皮,薑製,一斤),益智(去皮,半斤),乾薑(炮,四兩),甘草(六兩)
上件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大棗七個,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空心服。
白話文:
七棗湯
治療脾胃虛弱,體內受寒氣侵襲,導致腹瀉、便稀、水穀不分、腹部兩側脹滿、肚臍周圍疼痛、胃部氣逆、肚子空虛作響、嘔吐噁心、胸膈堵塞、全身乏力、倦怠、不想吃東西等症狀。
藥方組成:茴香(去除泥土,炒制),川烏(炮製,去除皮和臍),縮砂仁(取仁),各八兩;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炮製),一斤;益智仁(去除皮),半斤;乾薑(炮製),四兩;甘草,六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水,加入七個擘開的大棗一起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過濾藥渣,溫服,飯前空腹服用。
5.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㽲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並宜服之。
白朮,芎藭,人參(去蘆),白芍藥,當歸(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餘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小兒量力減之。
白話文:
胃風湯
治療大人小孩因風寒乘虛而入侵腸胃,導致飲食消化不良,腹瀉不止,腹部兩側脹滿,腸鳴腹痛,以及腸胃濕熱,大便如豆汁狀,或排出瘀血,日夜腹瀉不止的症狀,都適用此方。
藥材:白朮、川芎、人參(去除鬚根)、白芍藥、當歸(去除莖葉)、肉桂(去除粗皮)、茯苓(去除外皮),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一大碗水,加入一百多粒米一起煎煮,煎至藥汁剩下七分,過濾藥渣,稍溫服下,空腹服用,小孩則應根據其體力酌量減少用量。
6. 半硫丸
除積冷,暖元臟,溫脾胃,進飲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或泄瀉等,並皆治之。
半夏(湯浸七次,焙乾,為細末),硫黃(明淨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
上等分,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或生薑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婦人醋湯下。
白話文:
半硫丸能去除積聚的寒邪,溫暖五臟六腑,溫暖脾胃,促進食慾。治療心腹一切腫塊、癖症、寒氣,以及老年人因風寒引起的便秘、冷便秘或腹瀉等,都能有效治療。
藥方:半夏(用湯浸泡七次,曬乾,研磨成細粉)、硫磺(選擇乾淨優質的,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柳木槌搗碎)。
兩種藥材等量,用生薑汁一起熬煮,加入曬乾的蒸餅粉末攪拌均勻,放在臼裡搗杵數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溫酒或生薑湯送服十五到二十丸,婦女用醋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