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十 (7)
卷之十 (7)
1. 清涼飲子
治小兒血脈壅實,腑臟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寧,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並宜服之。
當歸(去蘆,酒浸),甘草(炙),大黃(蒸,焙),赤芍藥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小兒因血脈壅塞、內臟生熱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像是臉頰發紅、口渴、手心腳心煩熱、睡不安穩、四肢抽搐等。也適用於因餵奶不定時、冷熱不注意,導致小孩氣血不順、腸胃失調,或體內溫熱之氣持續累積,快要變成潛伏的熱症,或是高燒不退、快要引發驚厥的情況。此外,這個方子也可用來治療風熱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頭面部瘡癤、眼睛發紅、咽喉疼痛、麻疹後的餘毒,以及各種體內鬱積不通的症狀。
藥材組成包含:當歸(去除根部,用酒浸泡過)、甘草(烤過)、大黃(蒸過再烘乾)、赤芍藥。
將上述藥材等份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5克),用一中碗水煎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根據小孩年齡大小和體質虛實來調整用量。以稍微腹瀉為度。在飯後和睡前服用。
2. 天竺飲子
治大人、小兒腑臟積熱,煩躁多渴,舌頰生瘡,咽喉腫痛,面熱口乾,目赤鼻衄,丹瘤結核,癰瘡腫痛。又治伏暑燥熱,瘡疹餘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澀。
川鬱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乾),甘草(炙,各二十兩),大梔子仁(微炒),連翹(各二十兩),雄黃(飛研,五兩),栝蔞根(十斤)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食後,臨臥,用新水調服,小兒半錢,臨時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大人、小孩因為內臟積熱引起的疾病,像是煩躁不安、口渴多飲、舌頭和臉頰長瘡、咽喉腫痛、臉部發熱口乾、眼睛紅腫、流鼻血、皮膚上的丹毒、腫塊結節、癰瘡腫痛等。另外也治療潛伏的暑熱引起的燥熱,以及瘡疹痊癒後的餘毒,還有大便出血、小便赤黃不順暢等症狀。
藥材成分有:
- 川鬱金(用皂角水煮過,切片烘乾),二十兩
- 炙甘草,二十兩
- 大梔子仁(稍微炒過),二十兩
- 連翹,二十兩
- 雄黃(研磨成粉末),五兩
- 栝蔞根,十斤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成人每次服用一錢,飯後或睡前用新開水調服。小孩服用半錢,並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3. 硃砂丸
鎮心神,化痰涎,利咽膈,止煩渴。
硼砂(研,一分),硃砂(研飛,五十兩),麝香(研),梅花腦(研,各半兩),腦子(研),牙硝(枯,各一兩),甘草(浸汁熬膏,五斤),寒水石(燒通紅,研,四兩)
上研勻,用甘草膏和,每兩作一百丸。每服一丸,含化。小兒夜多驚啼,薄荷水化下。
白話文:
[硃砂丸]
可以安定心神、化解痰涎、疏通咽喉食道,止息煩躁口渴。
將硼砂(磨成粉,一份)、硃砂(研磨成細粉,五十兩)、麝香(磨成粉)、冰片(磨成粉,各半兩)、樟腦(磨成粉)、牙硝(煅燒至乾枯,各一兩)、甘草(取汁熬成膏狀,五斤)、寒水石(燒至通紅後磨成粉,四兩)
以上藥材全部研磨均勻,用甘草膏混合製成藥丸,每兩藥材製作成一百顆藥丸。每次服用一顆,含在口中使其慢慢融化。孩童夜晚容易驚嚇啼哭,可用薄荷水化開藥丸服用。
4. 蘆薈丸
治疳氣羸瘦,面色萎黃,腹脅脹滿,頭髮作穗,揉鼻咬甲,好吃泥土,利色無定,寒熱往來,目澀口臭,齒齦爛黑。常服長肌退黃,殺疳蟲,進乳食。
大皂角,干蝦蟆(用各等分,同燒存性,為末,一兩,入下項藥),青黛(研,一分),蘆薈(研),硃砂(研飛),麝香(研,各一錢)
上合研勻,用湯浸蒸餅和為丸,如麻子大。每三歲兒,服二十丸,不計時候,溫米飲下,更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小孩因營養不良引起的身體消瘦、面色蠟黃、腹部和兩側脹滿、頭髮像穗子一樣散開、揉鼻子咬指甲、喜歡吃泥土、大便顏色不定、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眼睛乾澀、口臭、牙齦腐爛發黑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促進肌肉生長,退去黃疸,殺死疳蟲,增進食慾。
使用大皂角和乾燥的蛤蟆(各取相同份量,一起燒到變成灰,磨成粉,取一兩,加入下列藥材),再加入青黛(磨成粉,一分),蘆薈(磨成粉),硃砂(磨成細粉),麝香(磨成粉,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熱水泡過的蒸餅揉成麵團,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給三歲的小孩服用二十顆,不限時間,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可以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5. 和中散
治小兒脾胃不和,嘔逆噁心,冷熱不調,減食泄瀉,腹痛腸鳴,少力嗜臥。
厚朴(去皮,姜炙,六兩),白朮(三兩),乾薑(炮),甘草(炙,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盞,生薑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熱服,乳食前服。
白話文:
治療小孩脾胃不協調,引起的嘔吐、噁心,忽冷忽熱,食慾減退、腹瀉,腹痛、腸鳴,身體虛弱、喜歡睡覺等症狀。
藥方組成:厚朴(去除外皮,用生薑炮製,六兩)、白朮(三兩)、乾薑(炮製過,二兩)、甘草(烤過,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盞,加兩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稍微溫熱後服用,在喝奶或吃飯前服用。
6. 人參半夏丸
治肺胃受冷,咳嗽氣急,胸膈痞滿,喉中呀呷,嘔吐涎沫,乳食不下。
半夏(湯洗七次,切,焙),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丁香(各四兩),陳皮(去瓤),人參(去蘆),細辛(去苗,各二兩)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打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治療肺和胃受到寒邪侵襲,引起的咳嗽氣喘、胸口悶脹、喉嚨有痰鳴、嘔吐痰涎、無法進食或消化乳食。
藥材組成:半夏(用湯洗七次,切片,烘乾)、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烤)、丁香(各四兩),陳皮(去除內層白膜)、人參(去除蘆頭)、細辛(去除苗,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調和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麻子。三歲孩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在飯後服用,劑量可以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做適當增減。
7. 辰砂半夏丸
治小兒肺壅痰實,咳嗽喘急,胸膈痞滿,心忪煩悶,痰涎不利,呀呷有聲。
五靈脂(微炒,用酒研飛,去砂土),硃砂(研飛,各一兩),葶藶(水淘淨,日乾,別杵成膏),杏仁(湯浸,去皮、尖及雙仁,麩炒,別杵成膏),半夏(湯浸七次,去滑,焙乾,各半兩)
上為末,入研藥勻,以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小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生薑湯下,食後。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小兒因肺部壅塞、痰液積聚而引起的咳嗽、氣喘急促、胸悶脹滿、心悸煩躁、痰液難以咳出、呼吸時發出咻咻聲的。
藥材包含:五靈脂(稍微炒過,用酒研磨成細粉,去除沙土),硃砂(研磨成細粉,各一兩);葶藶子(用水淘洗乾淨,曬乾,另外搗成膏狀),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及雙仁,用麩皮炒過,另外搗成膏狀),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去除黏滑物質,烘乾,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與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再用生薑汁煮成的麵糊調和成丸,大小如小麻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淡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8. 丁香散
治胃虛氣逆,嘔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亂不安。
人參(半兩),丁香,藿香葉(各一分)
上件同杵,羅為散。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許,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胃虛導致的氣逆、嘔吐不定、精神萎靡、身體虛弱、以及霍亂引起的腸胃不適。
藥材成分有:人參(半兩),丁香,藿香葉(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一起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的藥粉,用半盞水煎煮至沸騰五到七次,加入少許乳汁,過濾掉藥渣,稍微溫熱時服用,服用的時間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