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6)

1. 金屑辰砂膏

治小兒經邪熱,頰赤多渴,睡臥不寧,譫語狂妄,痰涎不利,精神恍惚,及大人痰熱蘊積,心膈煩躁,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牙硝(枯研),鐵粉(研,各半兩),甘草(炙,二兩),龍腦(研,二錢),辰砂(研飛,三兩),蛤粉(研飛,八兩),人參(一兩),金箔(三十片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半作二十丸,捏扁,用金箔為衣。每服半皂子大,大人一丸分作兩服,並用薄荷湯化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這個藥膏主要治療小兒因為邪熱引起的疾病,像是臉頰發紅、口渴、睡不安穩、說胡話、精神恍惚、痰液難以排出,以及大人因為痰熱積聚引起的胸口煩悶、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藥方組成: 牙硝(研磨成粉末,要用乾枯的)、鐵粉(研磨成粉末,各用半兩),炙甘草(兩兩),龍腦(研磨成粉末,二錢),辰砂(研磨成極細粉末,三兩),蛤粉(研磨成極細粉末,八兩),人參(一兩),金箔(三十片,用來包裹藥丸)。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均勻,每用一兩半的藥粉製作成二十顆藥丸,捏成扁圓形,再用金箔包裹藥丸。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半顆皂莢大小的藥丸,大人服用一丸可分兩次服用,用薄荷湯化開後服用,飯後或睡前服用。

2. 潤肺散

治小兒寒壅相交,肺氣不利,咳嗽喘急,語聲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煩滿,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貝母(去心,麩炒黃),杏仁(湯去皮、尖及雙仁者,焙乾,麵炒,各二兩半),麻黃(去根、節),人參(各二兩),阿膠(炒令黃燥),桔梗(各半兩),陳皮(去白,一分),甘草(炙,一兩)

上同杵,羅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六分,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治療小孩因為寒氣阻滯,導致肺氣不順暢,引起的咳嗽、喘氣急促、說不出話、痰多阻塞、胸悶煩躁、鼻塞流清涕、咽喉乾燥疼痛等症狀。

藥材包含:貝母(去除內心,用麩皮炒至黃色)和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端及去除雙仁,烘乾後用麵粉炒),各二兩半;麻黃(去除根部和節),人參,各二兩;阿膠(炒至黃色乾燥)和桔梗,各半兩;陳皮(去除白色內膜),一分;甘草(用火烤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一起搗碎,用篩子過濾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在飯後服用。

3. 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瓜栝根,人參,細辛(去葉),茯苓(去皮),白朮,甘草(炙),桔梗(各一兩半)

上件同杵,羅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同煎至四分,溫服。如要和氣,即入生薑煎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治療小孩因風熱引起的瘡疹,以及流行性感冒、傷寒等引起的頭痛發燒、眼睛乾澀想睡、咳嗽氣喘、鼻塞流鼻水等症狀。

使用瓜蔞根、人參、細辛(去除葉子)、茯苓(去除外皮)、白朮、炙甘草、桔梗,各取一兩半的份量。

將以上藥材一同搗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三片薄荷葉,一起煎煮至剩四成時,溫熱服用。如果想要調和脾胃之氣,可以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不限服用時間。

4. 人參羌活散

治小兒寒邪溫病,時疫瘡疹,頭痛體疼,壯熱多睡,及治潮熱煩渴,痰實咳嗽。

柴胡(去苗),獨活(去蘆),羌活(去苗,各二兩),人參(去蘆),芎藭,枳殼(去瓤,麩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兩),桔梗,前胡,天麻(酒浸,炙),地骨皮(去土,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水七分盞,入薄荷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人參羌活散

這個方子是治療小兒感染寒邪引起的溫病,像是流行性的傳染病、瘡疹,還有頭痛、身體痠痛、發高燒、嗜睡,也可以用來治療潮熱、口渴煩躁、痰多咳嗽。

藥方組成:

柴胡(去掉莖苗),獨活(去掉蘆頭),羌活(去掉莖苗,各二兩),人參(去掉蘆頭),芎藭,枳殼(去掉果肉,用麩皮炒過),茯苓(去掉外皮),甘草(用蜜炙過,各一兩),桔梗,前胡,天麻(用酒浸泡後炙過),地骨皮(去掉泥土,各半兩)

用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七分盞水,加入少許薄荷一起煎煮至五分,去藥渣,溫熱服用,不限制服用時間。

5. 辰砂金箔散

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忪悸,夜臥不安,譫語狂妄,齒齦生瘡,及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辰砂(研飛,七十兩),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牙硝(枯,各三十兩),桔梗(五十兩)蛤粉(研飛,八十兩),甘草(炒,二十五兩),金箔(二百片,入藥),生腦子(研,二兩)

大人、小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每用少許,摻在患處,咽津,立效。大人膈熱,每服一錢,新水調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辰砂金箔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孩因為心臟和橫膈膜有邪熱而引起的不適,像是精神不穩定、容易受到驚嚇、煩躁口渴、精神恍惚、心悸、晚上睡不好、說胡話、胡言亂語、牙齦長瘡,以及痰多咳嗽、喉嚨不舒服等症狀。

藥方組成: 辰砂(磨成粉末,七十兩)、人參(去除蘆頭)、茯苓(去除外皮)、牙硝(燒乾,各三十兩)、桔梗(五十兩)、蛤粉(磨成粉末,八十兩)、甘草(炒過,二十五兩)、金箔(二百片,加入藥中)、冰片(磨成粉末,二兩)。

大人或小孩如果喉嚨腫痛、嘴巴或舌頭長瘡,可以每次取少量藥粉塗在患處,然後吞口水,效果很快。大人如果胸膈有熱,每次服用一錢,用開水調和後服用,在飯後和睡前服用。

6. 消毒散

治小兒瘡疹已出,未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治大人、小兒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牛蒡子(爁,六兩),荊芥穗(一兩),甘草(炙,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盞,用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後,小兒量力,少少與之。如治瘡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消毒散」,是用來治療小兒出疹子,但疹子沒有均勻透發出來,或是因為毒氣鬱積,導致疹子雖然出來了卻不順暢,同時出現高燒、煩躁不安、咽喉胸口阻塞不適、睡不好、大便乾硬等症狀。這個藥方也能治療大人、小孩上胸口鬱熱、咽喉腫痛、胸口不舒服的情況。

藥方內容包含:牛蒡子(炒過,六兩)、荊芥穗(一兩)、甘草(烤過,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取一碗藥粉,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後溫服,在飯後服用。小孩用藥要斟酌體力,少量多次給予。如果是要治療疹子,但如果病人大便已經通暢,就不適合服用這個藥方。

7. 人參散

治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

乾葛(二兩),人參,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藿香葉(各一分)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

白話文:

人參散

這個藥方可以調理中焦的氣機,停止嘔吐、噁心,消除煩躁口渴。也適用於治療昏沉嗜睡、食慾不振,以及外感風寒或時疫,導致胃氣不順,即使嘔吐腹瀉停止後,仍然感到煩躁口渴的情況。

藥方組成:葛根(二兩),人參、去皮的白茯苓(各一兩),木香、炙甘草、藿香葉(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濾去藥渣,放溫後服用,不限時間。

8. 生犀散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並宜服之。

大黃(蒸,切,焙),鱉甲(湯煮,去裙襴,醋塗,炙黃),麥門冬(去心),黃耆,秦艽(去苗並土),羚羊角(鎊),桑白皮(銼),人參,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藥,柴胡(去苗),枳殼(去瓤,麩炒)

上各等分,搗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青蒿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兒小即分為二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生犀散」,是用來治療小兒骨蒸導致的身體消瘦,臉頰發紅、口乾舌燥,傍晚會出現潮熱,晚上睡覺會盜汗,手心、腳心、胸口感覺煩躁,四肢感到疲倦無力,雖然吃很多東西,但身體卻長不出肌肉。也適用於大病痊癒後,體內餘毒未清,或是傷寒病後因為吃了羊肉,導致身體發熱不退的情況。

藥方成分有:大黃(蒸過、切片、烘乾),鱉甲(用湯煮過,去除邊緣的軟骨,用醋塗抹後,烤黃),麥門冬(去除內心),黃耆,秦艽(去除莖部和泥土),羚羊角(磨成粉),桑白皮(切碎),人參,茯苓(去除外皮),地骨皮(去除泥土),赤芍藥,柴胡(去除莖部),枳殼(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

以上藥材都取等份,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入少許青蒿,煎到剩六分,去渣,溫服。飯後服用,如果小孩年紀小,可分成兩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