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十 (3)
卷之十 (3)
1. 五福化毒丹
治小兒蘊積毒熱,驚惕狂躁,頰赤咽乾,口舌生瘡,夜臥不寧,譫語煩渴,頭面身體多生瘡癤。
桔梗(微炒),玄參(洗,焙,各六兩),青黛(研),牙硝(枯),人參(去蘆,各二兩),茯苓(去皮,五兩),甘草(炒,一兩半),銀箔(八片,為衣),麝香(研,半錢),金箔(八片,為衣)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二丸。每一歲兒,一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及瘡疹後,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用雞翎掃在口內。熱疳肌肉黃瘦,雀目夜不見物,陳粟米泔水化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此藥方可用於治療孩童體內積熱導致的毒邪,引起的驚嚇、躁動不安、臉頰發紅、咽喉乾燥、口舌生瘡、夜間睡眠不安穩、胡言亂語、煩躁口渴,以及頭部、臉部、身體多處長瘡癤等症狀。
藥材包含:桔梗(稍微炒過)、玄參(洗淨後烘乾,各六兩),青黛(研磨成粉)、牙硝(燒過)、人參(去除蘆頭,各二兩),茯苓(去除外皮,五兩),甘草(炒過,一兩半),銀箔(八片,用來包覆藥丸),麝香(研磨成粉,半錢),金箔(八片,用來包覆藥丸)。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與研磨好的麝香混合均勻,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每兩藥材做成十二顆藥丸。一歲的孩童,每次服用一丸藥丸的四分之一,用薄荷水化開後服用。如果是出疹子後,殘留的毒素向上侵襲口腔牙齒,導致流口水、出血且口臭,則用生地黃的自然汁液化開一丸藥丸,用雞毛輕掃在口腔內。如果因熱毒導致的疳疾,肌肉黃瘦,或是有夜盲症,晚上看不見東西,則用陳年小米的米湯化開藥丸服用。飯後或是睡前服用。
2. 靈砂歸命丹
治小兒蘊積邪熱,潮熱不除,頰赤口乾,心膈煩躁,痰涎不利,睡臥不安,或發驚癇,涎潮搐搦。又療積滯不消,下利多日,腹中㽲痛,煩渴嘔噦,服藥調和不能愈者,並可服之。
巴豆(去心、膜、皮,炒熟,研如面油,三百一十五粒),牛黃(研),龍腦(研),麝香(研),膩粉(研,各三兩),辰砂(研飛,九兩),金箔(研,九十片)
上合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沙蜜三分,同煉令勻,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金銀薄荷湯下,更量歲數加減。如驚癇搐搦,用龍腦、膩粉、蜜湯下。服藥先以冷水浸少時,服之見效尤速。
白話文:
此藥方主治小兒體內積聚邪熱,導致持續發熱不退,臉頰發紅,口乾舌燥,心胸煩悶焦躁,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睡眠不安穩,甚至可能引發驚厥抽搐,口吐涎沫。此外,也適用於因食積導致消化不良,腹瀉多日,腹部隱隱作痛,煩躁口渴,噁心嘔吐,且服用其他藥物無法改善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含:炒熟去心、膜、皮並研磨成粉狀的巴豆三百一十五粒,牛黃、龍腦、麝香、膩粉各三兩,辰砂九兩,以及金箔九十片,皆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加入煉製過的黃蠟六兩,以及三分的白沙蜜,一同煉製均勻,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丸,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並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劑量。若出現驚厥抽搐,則改用龍腦、膩粉和蜂蜜水送服。服藥前先用冷水浸泡藥丸片刻,服用後效果會更快顯現。
3. 大天南星丸
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發搐,目睛上視,口眼相引,牙關緊急,背脊強直,精神昏塞,連日不省。
龍腦(研),牛黃(研),乳香(研,各一錢),天南星(牛膽制者,半兩),人參,天麻(去蘆),防風(去蘆,各一分),硃砂(研,三錢),乾蠍(十四個,湯浸潤,去土,微炒,為末),麝香(研,一錢半)
上件研杵令勻,煉蜜和丸,如大雞頭大。每服一丸,荊芥薄荷湯化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治療小兒急性或慢性驚風,出現口水多、抽搐、眼睛向上翻、嘴角和眼睛互相牽引、牙關緊閉、背部僵硬、精神昏迷、連續幾天不醒人事等症狀。
藥材成分包含:龍腦(磨成粉)、牛黃(磨成粉)、乳香(磨成粉,各一錢)、用牛膽汁處理過的天南星(半兩)、人參、去除蘆的天麻、去除蘆的防風(各一分)、硃砂(磨成粉,三錢)、用湯浸泡潤濕後去除泥土並稍微炒過的乾蠍(十四個,磨成粉)、麝香(磨成粉,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大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薄荷湯化開後服用。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酌量增減服用劑量,不限服用時間。
4. 五疳保童丸
治小兒五疳。蓋其骨肉輕軟,腸胃微細,若乳哺有節,則臟腑相調;或乳母寒溫失理,飲食無常,醉飽喜怒,及小兒百晬以後,五歲以前,乳食漸多,不擇生冷,好餐肥膩、甘、酸之物,即成五疳。
一曰肝疳,其候搖頭揉目,白膜遮睛,流汗遍身,合面而臥,目中澀癢,肉色青黃,發立頭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下痢頻多,久而不痊,轉甚羸瘦;二曰心疳,其候渾身壯熱,吐痢無常,頰赤面黃,胸膈煩滿,鼻乾心躁,口舌生瘡,痢久不痊,多下膿血,有時盜汗,或乃虛驚;三曰脾疳,其候腹多筋脈,喘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咳逆,面色萎黃,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悶,水穀不消,口鼻常干,好吃泥土,情意不悅,愛暗憎明,腸胃不和,痢多酸臭;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氣逆,皮毛乾焦,饒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壯熱憎寒,口鼻生瘡,唇邊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大腸不調,頻頻泄痢,糞中米出,皮上粟生;五曰腎疳,其候肌肉消瘦,齒齦生瘡,寒熱時作,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減少,瀉痢頻並,下部開張,肛門不收,疳瘡癢痛。以上疾狀,並皆治療。
黃連(去須),白鱔頭(炙令焦黃,無,即炒白蕪荑充代),草龍膽(去蘆),雄黃(研飛),青橘皮(去瓤),五倍子,夜明砂(微炒,各一兩),蟾頭(一枚,炙令黃色),苦楝根,天漿子(微炒),胡黃連,麝香,青黛(研),熊膽(研),蘆薈〔研,各一兩(一本有蝦蟆灰、蝸牛微炒)〕
上為細末,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歲兒一丸,不計時候,溫米飲下,日進三服尤妙。一方有蝸牛微炒,一分。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五疳保童丸」,是用來治療小兒五疳的。
小孩子的骨肉還很柔嫩,腸胃也比較細弱,如果餵奶或飲食很有規律,那身體各個器官就能夠相互協調。但如果餵奶的母親沒有好好注意飲食的寒熱、有沒有定時定量,或是經常喝醉、暴飲暴食、情緒起伏大,還有小孩子滿一百天之後到五歲之間,吃的東西越來越多,卻不挑選生冷食物,又特別愛吃肥膩、甜、酸的食物,就容易產生五疳。
第一種叫做「肝疳」,症狀是會搖頭、揉眼睛,眼睛被一層白膜遮住,全身流汗,喜歡趴著睡覺,眼睛覺得澀澀癢癢的,皮膚顏色呈現青黃色,頭髮豎起來又乾燥,青筋暴露、頭部發熱,肚子裡面有硬塊,常常拉肚子,而且拉很久都好不了,最後會越來越瘦弱。
第二種叫做「心疳」,症狀是全身發熱,又吐又拉,臉頰發紅、臉色發黃,胸口覺得悶悶的,鼻子乾燥、心煩氣躁,嘴巴和舌頭會長瘡,拉肚子很久都不好,而且拉出來的東西很多膿血,有時候會盜汗,或是突然受到驚嚇。
第三種叫做「脾疳」,症狀是肚子上有很多青筋,呼吸急促,吃不下東西,肚子脹脹的,常常哭鬧和咳嗽,臉色萎黃,瘦得皮包骨,頭髮又乾又焦,身體虛弱無力,胸口覺得悶悶的,消化不良,嘴巴和鼻子常常乾燥,喜歡吃泥土,心情不好,討厭光亮喜歡陰暗的地方,腸胃功能不好,拉肚子拉出來的東西酸酸臭臭的。
第四種叫做「肺疳」,症狀是咳嗽、呼吸不順暢,皮膚乾燥,常常流鼻涕又愛哭,喉嚨不舒服,會揉鼻子咬指甲,發熱又怕冷,嘴巴和鼻子會長瘡,嘴唇旁邊紅腫發癢,肚子裡面脹氣,吃不下東西,大腸功能失調,常常拉肚子,大便裡面有米粒狀的東西,皮膚上長出像小米一樣的疹子。
第五種叫做「腎疳」,症狀是肌肉消瘦,牙齦長瘡,一下發冷一下發熱,嘴巴和鼻子乾燥,頭部發熱像火一樣,腳卻冷得像冰一樣,嘔吐越來越嚴重,吃不下東西,常常拉肚子,下體鬆弛、肛門無法收縮,還有疳瘡發癢疼痛。以上這些症狀,都可以用這個藥來治療。
藥材包含:黃連(去除鬚根)、白鱔魚頭(烤到焦黃,沒有的話用炒過的白蕪荑代替)、草龍膽(去除蘆頭)、雄黃(研磨成粉)、青橘皮(去除白色內膜)、五倍子、夜明砂(稍微炒過,各一兩)、蟾蜍頭(烤到黃色,一枚)、苦楝樹根、天漿子(稍微炒過)、胡黃連、麝香、青黛(研磨成粉)、熊膽(研磨成粉)、蘆薈(研磨成粉,各一兩,另有一版本說可以加入蝦蟆灰和稍微炒過的蝸牛)。
將以上的藥材全部研磨成細粉,然後混合均勻,用糯米飯將藥粉搓成丸子,像麻子一樣的大小。每次服用,一歲的小孩吃一丸,什麼時間吃都可以,用溫熱的米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效果更好。有一個藥方,可以加入稍微炒過的蝸牛,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