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六 (4)
卷之六 (4)
1. 牛黃涼膈丸
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臥不安,口乾多渴,唇焦咽痛,頷頰赤腫,口舌生瘡。
牛黃(研,一兩一分),南星(牛膽制,七兩半),甘草(爁,十兩),柴石英(研飛),麝香(研),龍腦(研,各五兩),牙硝(枯過,研細),寒水石粉(煅),石膏(細研,各二十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三十丸。每服一丸,溫薄荷人參湯嚼下,食後服。小兒常服半丸,治急驚一丸,並用薄荷水化下。
白話文:
牛黃涼膈丸主治因風邪壅塞、痰濕積聚不散所致的諸症,症狀包括頭痛、面紅、心煩意亂、痰多、咽喉不利、神志恍惚、睡眠不安、口乾舌燥、嘴唇幹裂、咽喉疼痛、頷下及面頰紅腫、口舌生瘡等。
藥方組成:研磨好的牛黃一兩一分,用牛膽汁炮製的南星七兩半,炙甘草十兩,研磨成細粉並飛煉的柴石英,研磨好的麝香,研磨好的龍腦各五兩,枯燥後研磨成細粉的芒硝二十兩,煅燒後的寒水石粉二十兩,細研的生石膏二十兩。
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丸劑,每兩藥粉製成三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熱的薄荷人參湯送服,飯後服用。兒童每次服用半丸,治療急驚風則服用一丸,並用薄荷水送服。
2. 抱龍丸
治風壅痰實,頭目昏眩,胸膈煩悶,心神不寧,恍惚驚悸,痰涎壅塞,及治中暑煩渴,陽毒狂躁。
雄黃(研飛,四兩),白石英(研飛),生犀角,麝香(研),硃砂(研飛,各一兩),藿香葉(二兩),天南星(牛膽制,十六兩),牛黃(研,半兩),阿膠(碎炒如珠,三兩),金箔(研),銀箔(研,各五十片)
上件為細末,入研者藥令勻,用溫湯搜和為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用新汲水化破,入鹽少許服,食後。
白話文:
抱龍丸治療因風邪、痰濕壅盛導致的頭暈目眩、胸悶煩躁、心神不安、恍惚驚悸、痰液阻塞等症狀,以及中暑引起的煩渴、陽毒引起的狂躁。
藥方組成:雄黃(研磨成粉末,四兩)、白石英(研磨成粉末)、生犀角、麝香(研磨)、硃砂(研磨成粉末,各一兩)、藿香葉(二兩)、天南星(用牛膽汁炮製,十六兩)、牛黃(研磨,半兩)、阿膠(炒至如珠子大小,三兩)、金箔(研磨)、銀箔(研磨,各五十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將研磨過的藥材混合均勻,用溫水和成丸藥,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用新汲取的清水溶解,加入少許鹽後服用,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