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43)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43)

1. 〔附〕益元湯

(陶節庵《傷寒六書》),治面赤身熱,不煩而躁,飲水不入口,名戴陽證。

附子(炮),乾薑,艾葉,黃連,知母,人參,麥冬,五味子,甘草,加入薑、棗、蔥白煎,入童便三匙,冷服。

益元(湯)艾附與乾薑,麥味知連參草將,薑棗蔥煎入童便,(薑、附、艾葉回陽,協人參、甘草補氣,黃連以折泛上之火,知母以滋在下之陰,以靜其躁,蓋陽無陰則孤陽無所附麗,故扶陽亦兼和陰。麥冬、五味補肺清心,合人參以生脈。加童便冷服者,熱因寒用也。)赤面肢寒名戴陽。(此虛火上越之候,譬如燈將滅而復焰也。)

白話文:

陶節庵的《傷寒六書》中提到的治療方法適用於以下症狀:臉紅且身體發熱,但並無煩躁的情緒,只是情緒焦慮,且不願喝水,這種情況被稱為戴陽證。

治療方劑包含炮製的附子、乾薑、艾葉、黃連、知母、人參、麥冬、五味子、以及甘草,再加入薑、棗、蔥白一起煮沸,最後加入三匙童便,讓患者冷服。

這個藥方的組成是:益元湯中使用附子、艾葉與乾薑,麥冬、五味子、知母、黃連、人參和甘草。薑、棗、蔥白一起煎煮,加入童便,冷服。薑、附子、艾葉能夠回復陽氣,與人參、甘草一起補充氣血。黃連可以抑制過旺的火氣,知母則能滋潤陰液,以平撫焦躁的情緒。因為陽氣需要陰液的支持,所以補陽時也要兼顧陰液。麥冬、五味子補充肺部和心臟的機能,配合人參來養生脈。加入童便冷服,是利用「熱因寒用」的原則。

戴陽證的特徵是臉紅但四肢冰冷,這是一種虛火上昇的表現,就像燈光將熄卻又突然燃起火焰一樣。

2. 〔附〕回陽救急湯

(陶節庵《傷寒六書》),治三陰中寒,初病身不熱,頭不痛,惡寒戰慄,四肢厥冷,引衣自蓋,蜷臥沉重,腹痛吐瀉,口中不渴,或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無脈,或沉遲無力。

附子(炮),乾薑,肉桂,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五味子,水二鍾,姜三片,煎之,臨臥入麝香三釐調服。中病以手足溫和即止。(無脈者,加豬膽汁一匙。)

白話文:

陶節庵所著《傷寒六書》中提到的方子,主要用於治療三陰經的寒症。初發病時,患者可能並不會有發熱和頭痛的症狀,只會感到畏寒、顫抖,四肢冰冷,需要自行覆蓋衣物保暖,蜷縮著身體,感覺沈重不適。腹痛且伴有嘔吐和腹瀉的現象,同時,患者可能沒有口渴感,或是出現指甲和嘴脣發青的情況,偶爾還會吐出涎沫。如果脈搏摸不到,或者脈象沈遲而無力,都是此方適用的症狀。

方中使用的藥物包括:炮製的附子、乾薑、肉桂、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五味子等。用水煎煮,加入薑片,於睡前服用。當病情有所改善,患者的手腳開始感到溫暖舒適時,即可停止服藥。

對於脈搏摸不到的患者,可以增加一匙豬膽汁進行調和。

回陽救急(湯)用六君,(參、苓、朮、草、半夏、陳皮,名六君子湯。)桂附乾薑五味群,加麝三釐或膽汁,三陰寒厥見奇勳。(寒中三陰,陰盛陽微,故以附子、薑、桂辛熱之藥,祛其陰寒。而以六君子溫補之藥,助其陽氣;五味子合人參,以生其脈。加麝香者,以通其竅;加膽汁者,熱因寒用也。)

白話文:

回陽救急(湯)配方如下:六君子湯(參、苓、朮、草、半夏、陳皮),加上肉桂、附子、乾薑等辛熱藥物,以及五味子和麝香或者膽汁。此方適用於三陰寒厥的情況,即在陰氣過盛、陽氣不足的情況下使用。肉桂、附子和薑能祛除陰寒,六君子湯則能溫補陽氣,五味子和人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麝香可以打通閉塞的管道,而加入膽汁則是利用熱藥對抗冷病的原理。

3. 〔附〕四維散

(張介賓《新方八陣》),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人參(一兩),製附子(二錢),乾薑(炒黃二錢),甘草(炙一二錢),烏梅肉(五分或一錢酌其味之微甚隨病人之意而用之或不用此即四味回陽飲也),為末和勻,以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四維散治痢無休,脾腎虛寒滑脫瘳,參附烏梅姜炙草,二陰脫血並堪投。(參、附、薑、甘,溫補脾腎。加烏梅酸收,以固滑脫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張介賓所著的《新方八陣》中的一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脾腎虛寒導致的滑脫嚴重症狀,如腹瀉不停,或是氣虛導致的下陷,以及二陰部位出血不能自止的情況。

配方如下:

  • 人參(一兩):具有補益脾腎的功效。
  • 制附子(二錢):具有溫熱補腎的作用。
  • 幹薑(炒黃二錢):具有溫胃散寒的效果。
  • 甘草(炙一二錢):具有調和藥性、補脾益氣的作用。
  • 無花果肉(五分或一錢,根據味道的輕重來選擇用量):具有固腸止瀉的功效。

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後,與水拌合濕潤,蒸煮約一個飯時長,取出後烘乾,再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一二錢,用溫熱的湯調和後服用。

四維散主要用於治療長期不愈的腹瀉,針對脾腎虛寒導致的滑脫問題有很好的療效。人參、制附子、幹薑、甘草共同作用,溫暖補益脾腎。無花果肉則加入以固守腸胃,防止滑脫。

4. 烏頭湯類

烏頭湯,治歷節,不可屈伸,疼痛。

烏頭(五枚切以蜜二升煮一升即出烏頭),麻黃,芍藥,黃耆,甘草(炙各三兩),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納蜜煎中更煎之,溫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白話文:

【烏頭湯】治療關節病,症狀包括活動不便、疼痛。

【烏頭】(五枚,切成塊,用二升蜂蜜煮沸至一升後取出烏頭),【麻黃】,【芍藥】,【黃耆】,【甘草】(各三兩,炙烤),用水三升,煮以上四味,收獲一升,去除渣滓,加入已熬煮的蜂蜜再煮,溫和地服用七合。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全量服用。

5. 大烏頭煎

治寒疝繞臍痛,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

烏頭大者五枚),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服盡。

烏頭湯方用蜜煎,麻黃耆芍甘草聯,寒留關節難伸屈,非此溫經不易痊。(按:方中餘四味用水煮,烏頭用蜜煎,蜜煎則烏頭之性出,而烏頭之氣不散,正取其氣味俱全,而雄入之勢更壯,非徒以蜜能解烏頭之毒之謂也,故以烏頭名方。細剖其義,耆、芍、甘草牽制麻黃之表散,白蜜牽制烏頭以溫經,無非欲使寒濕之邪,從關節徐徐而解耳。)大烏頭煎治寒疝,麻耆芍草盡除捐。

白話文:

治療腹股溝疼痛,發作時會出汗,雙手和腳變得冰冷,脈搏沈且緊繃的病症。

使用大塊烏頭五個,加三升水煮沸後,取出汁液,加入二升蜂蜜,煮到水分完全蒸發,剩下二升,強壯的人服用七份,弱小的人服用五份。如果不見好轉,可以第二天再服用。但不可以一天內全部服用完畢。

烏頭湯配方使用蜂蜜煎煮,配合黃耆、芍藥、甘草。這種方法可以讓寒氣留在關節,導致關節難以伸展彎曲,如果不使用這種方法來溫暖經絡,病狀不容易痊癒。 (注:配方中的其他四種藥物使用水煮,烏頭則用蜂蜜煎煮,蜂蜜煎煮可以讓烏頭的特性更加顯著,並使其氣味不散失,這不僅是因為蜂蜜可以解烏頭的毒性,而是為了讓烏頭的氣味與功效得到充分發揮。)大烏頭煎用於治療腹股溝疼痛,麻黃、黃耆、芍藥、甘草都可去除此病。

(寒疝發則汗出手足厥冷,陰寒極矣。故以烏頭一味,單行不加監製,乃足破其陰霾之氣,而寒疝可除矣。)

白話文:

當寒疝發作時,會出現手腳出汗和冰冷的情況,這表示體內的寒氣已經非常嚴重。因此,只使用烏頭這一味藥,單獨使用而不添加其他調和藥物,正好能打破體內的陰寒之氣,使寒疝得到消除。

6. 烏頭赤石脂丸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炮一分),蜀椒,乾薑(各一兩),附子(炮五錢),赤石脂(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之。

烏頭石脂丸《金匱》,蜀椒附子乾薑配。寒邪從背注於心,背痛徹心心徹背。(經曰:「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也。」)散寒填孔安心神,胸背相引痛斯退。(烏頭、附子、椒、姜振陽氣、逐寒邪,赤石脂安心氣,填塞厥氣橫衝之孔道,俾胸背之氣各不相犯,其患乃除。)

白話文:

治療心痛到背部,背部痛到心臟的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方子:

  • 為了治療這種病症,我們需要以下藥材:炮製後的烏頭一份,蜀椒和乾薑各一兩,炮製後的附子五錢,赤石脂一兩。
  •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煉製的蜂蜜來製成如梧子般大小的藥丸。
  • 在吃飯前服用一個藥丸,一天服用三次。
  • 如果覺得效果不夠,可以適量增加藥丸的數量。

這個方子名為「烏頭石脂丸」,《金匱》中有記載,蜀椒、附子、乾薑配合使用。這是因為寒冷之邪氣從背部進入心臟,導致背部疼痛到心臟,心臟的疼痛又會反射到背部,形成連貫的疼痛感。這段經文提到:「寒冷之氣侵入背部的經絡,經絡與心臟相連,所以會引起相應的疼痛。」

  • 使用這個方子可以散去寒邪,填補心神,讓胸部和背部的疼痛得到緩解。烏頭、附子、椒、薑可以振發陽氣、驅除寒邪,赤石脂則能安定心氣,堵住邪氣橫衝直撞的通道,讓胸部和背部的氣流通暢,不再相互幹擾,這樣病痛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