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31)
退思集類方歌注 (31)
1. 〔附〕左金丸
(朱震亨《丹溪心法》),治肝經火鬱,吞吐酸水,左脅作痛,少腹筋急為疝。
黃連(六兩薑汁炒),吳萸(一兩鹽水炒),水泛丸,或蒸餅糊丸。
白話文:
根據朱震亨所著《丹溪心法》,這段文獻描述了治療肝經火氣鬱結、吞吐酸水、左側肋骨疼痛、以及小腹肌肉緊繃似疝氣的情況。對於這種病症,可以使用以下的藥方:
- 黃連(6兩,用薑汁炒)
- 吳萸(1兩,用鹽水炒)
2. 〔附〕左金加陳米湯
(汪氏方),治噤口痢湯藥入口即吐。
黃連(薑汁炒三錢),吳萸(鹽水泡五分),陳倉米(一撮),水煎濃服,但得三匙下咽,即不復吐矣。
白話文:
汪氏的方子,治療啞口痢的湯藥,一旦入口就會嘔吐。
黃連(三錢,用薑汁炒),吳萸(五分,用鹽水浸泡),陳倉米(一撮),加水煎煮,濃厚服用,只要能喝下三匙,就不再會嘔吐了。
3. 〔附〕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熱瀉熱痢。
黃連,吳萸,白芍(各五兩),為細末,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下,空心,日三服。
白話文: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此方專治熱瀉與熱痢。
- 黃連(用量:五兩),
- 吳萸(用量:五兩),
- 白芍(用量:五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用麵糊調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取二十粒,以濃煎的米飲送服,應於清晨空腹時及每日中午、傍晚各服一次。
4. 〔附〕連附六一湯
(虞摶《醫學正傳》),治胃脘痛。
黃連(六錢),附子(一錢),水煎。
左金(丸)茱連六一湯,肝經火鬱吐吞酸,(吐酸者,嘔吐酸水也。吞酸者,喉間沃沃然,酸味刺心也。吐酸屬熱,吞酸屬寒。吞吐俱酸,熱與寒格也。)少腹筋急左脅痛,(厥陰肝脈布脅肋,抵少腹,絡陰器,肝邪鬱結,故筋急而痛。)開其鬱結直清肝。(此瀉肝火之正劑。
肝之子心也。實則瀉子,故用黃連為君,直折其上炎之勢;吳萸從類相求,引熱下行,並以辛溫開其鬱結,懲其捍格,故以為佐,然必木實而土不虛者始宜。左金者,木從左而制從金也。)此乃瀉心之變法,(此瀉心之變法。川連與乾薑同用,瀉胃家之痞結,令熱從中散;與吳萸同用,則瀉肝家之痞結,令熱從下達。)逍遙(散)越鞠(丸)好相參。
白話文:
【虞摶《醫學正傳》】,治療胃部疼痛的方法是:
使用黃連(六錢)和附子(一錢),加水煮沸。
使用左金丸和茱萸連六一湯,對於肝經有火氣導致的吐酸或吞酸問題,吐酸指的是嘔吐出酸水,吞酸則是喉間有一種酸味刺心的感覺。吐酸通常是熱症,吞酸則是寒症。如果同時出現吐酸和吞酸的情況,那麼這可能是熱和寒互相衝突所致。
對於少腹筋緊和左脅疼痛的情況,這是因為厥陰肝脈在脅肋和少腹的位置,肝氣鬱結會導致筋緊和疼痛。
這個療法的目標是打開肝氣的鬱結,直接清肝。這是針對肝火過旺的正確方法。肝與心相生,當肝氣過盛時,可以透過瀉子(即心)來調整,這裡使用黃連作為主藥,直接抑制肝火上炎的勢力;吳萸則根據類似的藥性,引導熱氣向下流動,並且以辛溫的特性打開肝氣的鬱結,防止其抗拒治療。然而,這個療法只適用於肝木過旺而脾胃功能正常的情況。
這是一種治療心火過旺的變化方法。川連與乾薑一起使用,可以治療胃部的痞結,讓熱氣從中散去;與吳萸一起使用,則可以治療肝部的痞結,讓熱氣從下部達散。
逍遙散和越鞠丸這兩種中藥可以互相搭配使用。
(此方與逍遙散、越鞠丸可出入加減用之。)大凡雜證多肝病,(雜證之中,肝病十居六七。)圖治還宜隨證觀。(肝之治有數種:水衰而木無以生,地黃丸乙癸同源是也;土衰而木無以植,參苓白朮散緩肝培土是也。本經血虛有火,用逍遙散清火;血虛無火,用歸脾湯養營。
至於補火之法,亦下同乎腎;而瀉火之治,則上類乎心。總而言之,肝之體陰而用陽,是故養肝之體,必借酸甘,泄肝之用,苦辛為要。)或加陳米和胃氣,(名左金加陳米湯)噤口痢疾服之安。(噤口痢由濕熱積滯於腸胃,清濁混淆,陰陽格拒所致。黃連清熱燥濕厚腸,為治痢之聖藥,吳萸衝開格拒而止嘔,加陳米和中養胃,此噤口痢之良治。)戊己丸中加芍藥,但逢熱痢盡宜餐。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與「逍遙散」、「越鞠丸」相互調配使用。一般來說,各種複雜的病症大多與肝有關,其中肝病佔了大約三分之二的比例。治療這些疾病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觀察和調整。
在治療肝病時,有幾種方法可以選擇。如果肝的水分不足,可以使用「地黃丸」來滋養肝腎,因為它能滋潤肝腎,補充精血。如果土元(脾)的機能不足,則可以使用「參苓白朮散」來緩和肝氣,並培養脾的機能。如果血液虛弱且有火氣,可以使用「逍遙散」來清熱解火;如果血液虛弱但沒有火氣,則可以使用「歸脾湯」來滋養身體。
對於補充火力的方法,通常會考慮與腎相連。而對於消退火氣的治療,則可能與心有關。總的來說,肝的體質屬陰,而其功能則屬陽。因此,養護肝的體質,必須藉助酸甘的物質;而消退肝的功能,則需要依靠苦辛的物質。
為了調和胃氣,可以添加陳米。這種方法稱為「左金加陳米湯」,對於治療因濕熱積滯導致的腸胃問題,以及陰陽失調引起的噤口痢疾有著良好的效果。噤口痢是由腸胃中積滯的濕熱所引起,造成清濁不分,陰陽相拒。使用黃連來清熱、燥濕、增強腸道功能,是治療痢疾的佳品;吳萸則能衝破陰陽相拒的障礙,止住嘔吐。加上陳米來調和中藥,可以更好地養胃,這是治療噤口痢的理想方法。
在「戊己丸」中加入芍藥,對於熱痢來說,這種方子基本上是適用的。
(糞色黃臭為熱痢。戊為胃土,己為脾土,加芍藥瀉木,使不剋土。)連附六一(湯)治胃痛,寒因熱用理一般。(瀉心用黃連、乾薑,左金用黃連、吳萸,此用黃連、附子,皆寒因熱用,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妙。)
白話文:
糞便顏色黃而有臭味是熱性痢疾。在中醫理論中,戊代表胃部的土性,己則代表脾部的土性。若要治療這種情況,可以加上芍藥來降木性,防止它過度剋制土性。
「連附六一湯」適用於胃部疼痛的情況,這是一種使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性疾病的手法,通常被認為是比較普遍的治療方式。
治療心部疾病時,可以使用黃連和乾薑;左金則使用黃連和吳茱萸;而在這裡,使用黃連和附子,同樣也是運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性疾病的手法,這樣可以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並顯示出制定方劑的精妙所在。
5. 〔附〕香連丸
(李絳《兵部手集方》),治下痢白赤,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二十兩與吳茱萸十兩同炒去吳茱萸用),木香(四兩八錢忌見火),醋糊丸,米飲下。
白話文:
出自李絳的《兵部手集方》,此方專治下痢時,大便中混有白色或紅色,並伴有膿液和血液,同時會感到腹部緊迫且肛門有重壓感。
主要藥物包括:黃連二十兩與吳茱萸十兩一同炒製,之後去除吳茱萸使用;木香四兩八錢,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前要避免接觸火焰。將這些藥物調製成醋糊丸狀,然後用米湯來服用。
6. 〔附〕治痢四神丸
治一切痢疾初作,腹痛裡急後重,推陳致新,大有奇效。
香連丸加酒蒸大黃一斤,檳榔八兩,醋丸,米飲下三十丸。未效,再服。
白話文:
治療所有初次出現的痢疾,包括腹部疼痛、內急後重等症狀,通過調節體內環境,常能獲得奇特的療效。
【香連丸】加上酒煮的大黃一斤,檳榔八兩,製成醋丸,用米湯服用三十丸。若效果不顯,可再次服用。
7. 〔附〕治噤口痢方
(吳昆《醫方考》)
香連丸加石蓮子肉八兩,水煎服。
白話文:
【香連丸】加入【石蓮子肉】各八兩,用水煎煮後飲用。
8. 〔附〕斷下丸
治久痢。
香連丸加訶子、龍骨、烏梅。
香連丸治赤白痢,茱炒黃連又木香。治痢必用苦辛寒,李絳此方得其義。(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謂:「泄痢皆由濕熱甚於腸胃,氣液不得宣通,必用苦辛寒之藥,微加辛熱,開發腸胃之鬱結,使氣液宣通,如此方之類是已。」)黃連苦燥澀大腸,初痢宜通勿輕試。(初痢宜通,久痢宜澀,黃連味苦而燥,能厚胃澀腸,若痢方初起,忌用。
白話文:
治療長期腹瀉的方法可以使用加了訶子、龍骨和烏梅的香連丸。香連丸主要用來治療紅白痢疾,其中包含了炒黃連和木香。治療腹瀉通常需要使用苦味和寒性的藥物,這正是這份配方的意旨所在。根據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的說法,腹瀉都是因為腸胃濕熱過重,導致氣和液體不能順暢流通,因此必須使用苦味和寒性的藥物來促進腸胃的流通。黃連具有苦味和燥性,能夠滋潤大腸,對於剛開始的腹瀉,應該先考慮通便,不宜輕易使用黃連。
晉注:此注尚宜更改。上八字系王君原舊自注,甚然,甚然。黃連厚腸胃之說,《本經》有誤,不可從。初痢胃口濕熱盛可用,痢久而中虛忌用矣。)益以檳榔與大黃,(名治痢四神丸)推陳逐垢斯無忌。(黃連與大黃同用則不澀,故初痢亦可用。)噤口痢方加石蓮,清心開胃其功異。
(噤口痢由熱邪壅塞胃口,心火亢而上逆,故湯藥入口即嘔。石蓮子清心火、開胃口。)久痢滑脫澀之宜,斷下(丸)烏龍訶子使。(烏梅、龍骨、訶子,澀大腸以固其滑脫。)
白話文:
晉代注釋:這條注釋應該要進行更動。前面八個字是王君原先自己所做的註解,非常正確,非常值得肯定。關於黃連可以厚腸胃的說法,出自《本經》,這是錯誤的,不能遵循。對於剛開始出現腹瀉時,如果胃口內有濕熱的情況可以用,但如果腹瀉時間長了且中焦虛弱,則不應使用。」因此,建議在黃連和大黃中加入檳榔和大黃,形成「治痢四神丸」,這樣可以推陳出新,去除污垢,無需顧慮副作用。黃連和大黃一同使用不會導致腹瀉加重,因此對於剛開始出現腹瀉時的情況也適用。對於腹瀉後胃口虛弱,腸道滑脫的情況,可以使用烏龍訶子丸來止瀉。烏梅、龍骨、訶子可以收斂大腸,防止滑脫。
(對於腹瀉後胃口閉塞,可能因為熱邪阻塞胃口,心火旺盛上衝,所以藥物一入嘴就嘔吐。石蓮子能清心火,開胃口。)
對於長期腹瀉後導致的滑脫和虛弱情況,需要使用烏龍訶子丸來治療,這可以有效收斂大腸,防止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