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23)
退思集類方歌注 (23)
1. 〔附〕涼膈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及小兒急驚,痘瘡黑陷。
連翹(四兩),大黃(酒浸),芒硝,甘草(各二兩),黑山梔,黃芩(酒炒),薄荷(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加竹葉、白蜜煎。(加青黛、藍根,名活命丹。)
白話文: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提到的這方子主要用來治療心火過旺,中焦乾燥,產生煩躁、口渴、眼睛紅腫、頭暈、口腔潰瘍、嘴脣乾裂、吐血、鼻血、大小便不通、各種風癲癥狀、胃熱導致的皮膚出現紅斑或狂躁等症狀。對於急性的驚嚇、小孩的高燒、以及痘疹深陷的情況也有療效。
藥物組成如下:
- 連翹:四兩
- 大黃:酒浸泡後使用,二兩
- 芒硝:二兩
- 甘草:二兩
- 黑山梔:適量
- 黃芩:酒炒後使用,二兩
- 薄荷:一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為三錢,可以加入竹葉、白蜜煎煮。若加上青黛、藍根,則名為「活命丹」。
2. 〔附〕轉舌膏
(李梃《醫學入門》),治中風舌強不語。
即涼膈散加菖蒲、遠志各一兩。
涼膈(散)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此上中二焦瀉火藥也。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升散於上,而以大黃、芒硝推蕩其中,使邪熱上散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白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也。
白話文:
根據李梃的《醫學入門》,對於中風導致的舌頭僵硬、無法說話的狀況,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藥方名稱為「涼膈散」,並在此基礎上加上菖蒲和遠志各一兩。
「涼膈散」主要由硝石、黃連、梔子、黃芩、甘草、薄荷等組成,再加入竹葉,竹葉需與蜂蜜一起煎煮,用來治療膈上中焦的燥熱實症。
這是一種上中二焦的清熱藥方。當身體內部有熱毒時,我們通常會用鹹寒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苦甘的藥物來調節。因此,使用連翹、黃芩、竹葉、薄荷等藥物來升散上焦的熱氣;而使用大黃、芒硝等藥物來推動中焦的熱毒,讓邪熱既能向上散發,也能向下排出,這樣就能使膈上的熱氣得到清除。使用甘草和白蜜的原因是因為病源在膈上,使用甘草和白蜜可以緩和病情。
)溫邪吐衄斑狂要,幼稚驚風痘陷邀。(皆上中二焦之火為患)減去硝黃加桔梗,上焦風熱總堪調。(李東垣曰:「易老減硝、黃,加桔梗上浮之藥,以治胸膈與六經之熱。」)中風不語加菖遠,此又名為轉舌膏。(喻嘉言曰:「中風證大勢風木合君相二火主病,古方用涼膈散居多。
蓋風火上炎,胸膈正燎原之地,所以轉舌膏、活命丹皆從而加味,不可以宣通腸胃輕訾之也。」汪訒庵《醫方集解》曰:「轉舌膏散心經之蘊熱也,活命丹散肝經之鬱火也。」)
白話文:
溫邪導致的症狀如吐血、鼻出血、皮膚出現紅疹、精神狂亂,以及兒童因受驚引起的風熱症狀和皮膚出現凹陷的疹子,這些都是由於上中兩焦的火氣所引起的問題。對於上焦風熱引起的問題,可以減少使用大黃和芒硝,並加入桔梗來調節,這樣可以有效治療。這點由李東垣先生指出,易老在治療胸膈和六經熱症時,會減少使用大黃和芒硝,並加入上浮的藥物來調理。
對於中風導致的不說話症狀,可以加入菖蒲和遠志,這種方法又稱為「轉舌膏」。喻嘉言認為中風的病態主要是風木與君相二火的合併所致,古代的治療多用涼膈散。風火上昇,胸膈處就像草原燃燒一樣,因此「轉舌膏」、「活命丹」等藥物會根據情況添加成分,不能僅僅用於通腸導瀉。
汪訒庵在《醫方集解》中提到,「轉舌膏」是為了散除心經積聚的熱氣,而「活命丹」則是為了散除肝經的鬱火。
3. 〔附〕防風通聖散
(劉完素《宣明論方》),治風熱壅盛,氣血怫鬱,表裡三焦皆實者;並治瘡瘍腫毒。
防風,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大黃,芒硝(各五錢),白朮,荊芥,黑山梔(各一分),黃芩,石膏,桔梗(各一兩),甘草(二兩),滑石(三兩),為末,每服二錢,加生薑煎。(汪訒庵《醫方集解》去大黃、芒硝,名雙解散。)
白話文:
劉完素在《宣明論方》中提出的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因風熱積聚,導致氣血堵塞,影響表裡三焦的機能,以及治療腫瘍和化膿性病變。
- 防風:具有散風、止痛的功效。
- 連翹: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薄荷:疏風解表,清利頭目。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當歸:補血養心,調經止痛。
- 白芍:緩急止痛,涼血安神。
- 大黃:攻下通便,清熱解毒。
- 芒硝:潤燥軟堅,清熱解毒。
-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 荊芥:發散風寒,止血。
- 黑山梔:清熱除煩,利濕退黃。
- 黃芩: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 石膏:清熱生津,潤燥止渴。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 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 滑石: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以上藥物均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可以加入生薑湯中煎煮。汪訒庵在《醫方集解》中去掉大黃和芒硝,改名為「雙解散」。
防風通聖(散)即涼膈(散),去竹蜜兮更加闢。(此即涼膈散變法,去竹葉、白蜜,而加發表和氣血藥。)麻桔荊防滑石膏,芎歸術芍生薑益。(荊、防、麻黃、薄荷發汗而散熱搜風,梔子、滑石、硝、黃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瀉胃,川芎、歸、芍養血補肝,連翹散氣聚血凝,甘、術能補中燥濕,生薑通徹表裡,汗不傷表,下不傷里。名曰「通聖」,極言其用之效耳。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是從涼膈(散)變化的方子,去掉了竹蜜,增加了發散和調理氣血的藥物。麻、桔、荊、防、滑石石膏、芎、歸、芍,加上生薑。
荊、防、麻黃、薄荷能發汗散熱,搜風;梔子、滑石、硝、黃能利尿通便,降火導水;黃芩、桔梗、石膏則清肺降胃;川芎、歸、芍則能養血補肝。
連翹散則能理氣活血,甘、術能補中土,調節體內濕氣,生薑則能通達表裏,使汗不出傷表,下不出傷裏。
整個方子被稱為「通聖」,強調其功效之強大。
)風熱壅盛此方通,表裡交攻為效碩。(此為表裡,氣血、三焦通治之劑。)瘡瘍癰毒總能消,(瘡瘍腫毒,亦由風熱壅盛,氣血怫鬱而成。)除卻硝黃雙解亦。(去硝、黃亦能雙解表裡,大便不硬者宜此。)
白話文:
這方藥物專治風熱壅盛的病症,它能同時作用於體表和體內,效果顯著。這是針對表裡、氣血、三焦的全面調理之方。
對於各種膿包、毒癰都能達到消解的效果,因為這些膿包和毒癰都是由於風熱壅塞,導致氣血鬱滯所造成的。
硝石和黃連這兩種藥物可以同時清除表裡之邪,如果大便不硬,那麼這種情況下使用此方藥物是比較適合的。
4. 十棗湯
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頭痛,心下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為表解里未和也。並治飲後水流脅下,咳唾引胸中痛,謂之懸飲,脈沉而弦,不猝死,至百日或一歲者。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等分),大棗(十枚),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取八合,去滓,納余藥末。強人服一錢,虛人服五分。得快利後,糜粥自養。
白話文:
治療太陽中風型疾病,如果患者出現下痢、嘔吐、逆氣的情況,當外症解除後,即可進行內治。具體表現為持續流汗、頭痛、心下部硬實且有脹滿感,牽引著脹痛至腹部下方,乾嘔與呼吸困難,若流汗不再畏寒,則表示外症已解,但內部尚未調和。
此方亦能用於治療飲食後,腹中水分流入脹脹的兩側,咳嗽時引發胸部疼痛,被稱為「懸飲」。脈象沈且帶有韌性,不會突然死亡,但可能在百天到一年後發生。
所用草藥包括:炒黑的芫花、甘遂、大戟(三種草藥等量),以及十枚大棗。將大棗單獨搗碎,並用水煮沸,收汁約8杯後,去除渣質,再加入其他草藥粉末。強壯的人每次服用約一錢,虛弱的人則減為五分。服藥後若出現通便效果,則應以稀粥調養身體。
5. 〔附〕三花神祐丸
(劉完素《宣明論方》),治實熱積痰,翻胃噎膈,濕熱腫滿。十棗湯原方加大黃一兩,黑牽牛二兩,輕粉一錢,滴水為丸。
十棗湯用芫遂戟,峻攻水氣威靈赫。下利胸脅痞硬痛,汗出短氣乾嘔逆。(諸證皆水氣為患。仲景利水之方,種種不同,此其最峻者也。芫花、甘遂、大戟為決水之猛藥,故用大棗甘以緩之,欲其緩循經絡,不欲其徑走腸胃也。緩攻則從心及脅之水飲,皆從二便出矣。)咳唾引(胸脅)痛為懸飲,飲踞久必成囊癖。
白話文:
劉完素在《宣明論方》中提出的十棗湯,主要用來治療實熱積痰、翻胃噎膈以及濕熱腫滿等症狀。原方中加入大黃一兩、黑牽牛二兩和輕粉一錢,然後以水為基質製成丸狀藥物。
十棗湯的配方包括芫花、甘遂和大戟,這三種藥物具有強大的排水功效。為了緩和這種強力的作用,劉完素在方中加入大棗,利用其甘甜的性質來緩和藥力,使其能沿著經絡循行,而不直接進入腸胃。這樣可以確保藥力能夠逐步地、緩慢地排出體外,避免過於強烈的刺激。因此,這種方法對於治療胸脅痞硬痛、汗出、短氣、乾嘔逆等症狀非常有效,這些症狀往往是由於水氣引起的。
如果出現咳嗽、吐痰時伴有胸脅疼痛的情況,這可能是一種稱為懸飲的病症,表示體內的水分已經滯留時間較長,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囊癖。
搗囊破癖飲斯蠲,(懸飲者,如懸物也。水飲痰涎,久踞經絡,結成窠囊,懸於脅下,惟此三味,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非他藥所能及。本論云「懸飲不猝死,至百日或一歲者,宜十棗湯」,可知其證之來有漸矣。)羸弱虛人勿輕擲。河間三花神祐丸,大黃輕粉牽牛益。
善通壅塞劫痰涎,(牽牛、大黃大瀉血氣之壅塞,輕粉劫痰,無竅不入。)積痰噎膈能開闢。(劉完素云:「積痰翻胃噎膈,服此藥三丸後,轉加痛悶者,此痰涎壅塞,頓攻不開,再服自利也。」)
白話文:
"搗囊破癖飲斯蠲",這句話是指用藥物治療懸飲病,懸飲就像懸掛的物體一樣,是長期在經絡中停留,形成結塊,懸掛在肋骨下方的病症。只有這三種藥物能夠直接達到懸飲結塊的隱蔽處,其他藥物都無法做到。論中提到「懸飲病不會突然致命,可能持續數月或一年,適合使用十棗湯」,這說明懸飲病的症狀是逐漸形成的。
對於體弱多病的人,請不要輕易使用這種方法。河間的「三花神祐丸」,主要成分有大黃、輕粉和牽牛子,可以有效清除堵塞和劫奪痰涎。對於積聚的痰液導致的噎食和膈食,都能夠開闢道路。劉完素曾說:「對於積聚的痰液引起的翻胃、噎食和膈食,服用這藥物三粒後,如果轉而感到更加疼痛難受,這說明痰液堵塞嚴重,未能迅速打開,再次服用藥物後會自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