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19)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19)

1. 小承氣湯

治傷寒陽明腑證,譫言,便硬,潮熱,上中二焦痞滿不通。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姜炒),枳實(三枚麩炒),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溫服。小承氣湯樸實黃,胸腹痞硬上中強。(大承氣湯通治三焦,小承氣湯不犯下焦,調胃承氣湯不犯上焦。)犯治胃實故曰「小」,(大承氣湯破中焦竟犯下焦,故稱曰「大」;小承氣湯獨治胃實,故曰「小」。)去硝恐令下焦傷。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治療傷寒病中陽明腑證的情況,症狀包括語無倫次、便祕、發燒和中上部消化道阻塞不通。

治療方式為使用以下藥物:

  • 大黃(四兩):具有清熱解毒、通便的作用。
  • 厚朴(二兩,姜炒):可以消食化積、行氣止痛。
  • 枳實(三枚,麩炒):能消食導滯、破氣化痰。

使用以上藥物四升水煎煮,得到一升二合的藥液,分成兩次服用。此方為「小承氣湯」,主要針對胃實症狀,如胸腹痞滿和硬結,特別是中上部的阻塞。與「大承氣湯」相比,「小承氣湯」專注於胃實而不侵犯上焦或下焦,避免造成傷害。

大承氣湯適用於通治三焦,而小承氣湯則專門用於治療胃實症狀,避免影響下焦。之所以稱之為「小」,是因為它只針對胃實,而不像大承氣湯會深入中焦甚至影響下焦。此外,文中提到使用大黃時需小心,以免傷及下焦。

(不用芒硝者,恐傷下焦真陰也。)潮熱譫言(為胃家實)不欲食,(為有宿食)雖利仍為胃實殃。(下利而仍譫語不欲食,乃燥屎宿食不因下利而去,仍為胃實。醫見下利,遂不復敢議下,豈未讀仲景書乎?)又有初硬後溏者,(若腹不滿,不轉矢氣,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宜否之間好審量。

(一則下利譫語,仍宜攻下;一則便硬腹不滿,戒不可攻。仲景立法,詳審如此。)益以羌活名三化,(《機要》加羌活,名三化湯。)中風閉實可消詳。(用承氣通二便,加羌活散風邪,中風體實者可偶用,虛者不可輕投。)

白話文:

不用芒硝的原因是擔心會傷害下焦的真正陰液。發燒且胡言亂語,可能是胃部積滯導致的症狀,即使大便排出,也可能會帶來胃部積滯的問題。如果仍然有大便稀瀉卻仍發燒不想吃東西,這表明乾燥的糞便或剩餘的食物並沒有因為大便稀瀉而排出,反而可能讓胃部積滯。醫生看到大便稀瀉,就不再考慮使用下藥的方法,這可能是他們沒有讀過張仲景的書籍。還有一種情況是起初大便堅硬後來變得軟爛,如果腹部沒有飽脹感,不會放屁,只是起初大便堅硬,後來必然軟爛,這種情況不應該被攻擊,否則會導致腹部脹滿,無法進食。在決定是否使用藥物時,最好仔細衡量。

對於有大便稀瀉和發燒的狀況,仍然可以使用下藥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對於大便堅硬且腹部沒有飽脹感的情況,則要避免使用下藥的方法。張仲景的法則如此詳細和謹慎。使用羌活命名為「三化湯」,(《機要》中加入羌活,命名為「三化湯」。)這種方法可以消除中風引起的閉塞和實質問題。使用承氣湯通暢二便,加上羌活散來消滅風邪,對於中風體質實質的患者可以適當地使用,虛弱的患者則不可以輕易地使用。

2. 調胃承氣湯

治熱邪結胃,胸痛心煩,口渴便秘,譫語。

大黃(四兩酒浸),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水三升,煮一升,納芒硝化服。

〔附〕當歸承氣湯(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治裡熱火鬱,或皮膚乾燥,或咽燥鼻乾,或便溺秘結,或瘀血發狂。

當歸,大黃(各一兩),甘草(半兩),芒硝(九錢),薑、棗煎。

白話文:

治療胃中有熱邪聚集,導致胸痛、心煩、口渴、大便幹結,以及神志迷亂的情況。

使用以下藥物:大黃(四兩,用酒浸泡)、甘草(二兩,炙烤)、芒硝(半升)。將三味藥物用水三升,煮沸後剩下一升,加入芒硝使其溶解後飲用。

另外,當歸承氣湯(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提到,用於治療內有熱邪,或引起皮膚乾燥、咽喉乾燥、排便困難,或瘀血導致精神狂亂的病症)的配方如下:

使用當歸(一兩)、大黃(一兩)、甘草(半兩)、芒硝(九錢)。加上薑、棗一起煎煮。

3. 大黃甘草湯

治食已即吐。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調胃承氣(湯)硝黃草,甘緩微和將胃保。(用甘草緩硝、黃留中泄熱,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故曰「調胃」,非惡硝、黃傷胃而用甘草也。)胸痛(熱邪已結)不滿(痛而不滿,邪結在血分而不在氣分。)心中煩,熱結在胃陰津燥。(故心煩也)不用樸實傷上焦,(不用厚朴、枳實,恐傷上焦氤氳之氣,且恐辛燥重劫胃津也。)中焦燥實服之好。

便秘膚燥瘀血(發)狂,素問宜討。(加當歸入血潤燥,與桃仁承氣同意。)《金匱》大黃甘草湯,食已即吐義當考。(《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此食已即吐,是有火也。升而不降,則當逆而折之,引令下行,故用此法。若朝食暮吐,仍然完穀,是無火也,忌服。

白話文:

治療飯後立即嘔吐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用水三升煮沸後提取一升,分成兩次溫服。

這個藥方名為「調胃承氣湯」,由硝、黃、草、甘草組成。其中甘草用來緩和硝、黃的刺激性,防止過度排便,因此稱為「調胃」,這並不是因為硝、黃會傷害胃部,而是為了保持胃部的平穩。如果感到胸部疼痛(熱邪已經形成結塊),並且感到痛苦但不滿意(這是邪氣在血液中積聚,而非氣體中),心中煩躁,這是因為熱邪結於胃部,使陰津乾燥(因此會感到煩躁)。在使用時應避免使用厚朴和枳實,因為它們可能傷害上焦的氣體,而且也可能導致胃津流失。然而,如果中焦有燥熱實症,這個藥方是可以使用的。

對於便祕、皮膚乾燥和瘀血引起的狂亂,可以加入當歸來滋潤血液和清熱,這與使用桃仁承氣湯的效果相似。《金匱》中的「大黃甘草湯」,適用於飯後立即嘔吐的情況,應該進一步研究其原理。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的說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這表示飯後立即嘔吐通常是因為火氣旺盛。如果飯後嘔吐後仍然排出完整的食物,表示沒有火氣,這種情況應避免服用此方。

4. 桃仁承氣湯

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少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忽忽如狂,至夜發熱;及瘀血胃痛,血結胸中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畜血急痛;並能治敗血留經,通月事。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桂枝(二兩去皮),大黃(四兩),芒硝,甘草(各二兩),水七升,煮二升半,去滓,納硝,更上火微沸,分溫三服,當微利。

桃仁承氣(湯),五般奇,甘草硝黃並桂枝。(硝、黃、甘草,本皆入血之品,即調胃承氣湯也。熱甚搏血,故加桃仁潤燥緩肝,直達血所而攻之。加桂枝者,以表未解故耳。)熱結膀胱(太陽之邪,由經入腑,結於膀胱之部。)小腹滿,(小腹中央為膀胱之部,左右為肝之部。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未愈,熱氣凝結在膀胱,導致少腹部脹滿,大便呈黑色,小便正常,感到口乾舌燥,時常神志恍惚,夜晚發熱;對於瘀血引致的胃痛,以及胸部有血塊的疼痛,瘧疾伴隨實熱,在夜晚發作,痢疾因血液積聚而引發的急劇疼痛;此方也能治療血液在經脈中積聚,調節月經。

  • 桃仁(五十枚,去皮和尖端)
  • 桂枝(兩兩,去皮)
  • 大黃(四兩)
  • 芒硝
  • 甘草(各兩兩)

使用七升水煮沸後得到的二升半濃縮液,去掉渣滓,再加入芒硝,再次加熱到微微沸騰,分成三次服用,應當微微排便。此方稱為桃仁承氣湯,由五種成分組成,分別是甘草、芒硝、大黃和桂枝。甘草、芒硝和大黃都具有活血作用,即類似於調胃承氣湯。由於熱度強烈,使血液凝結,因此加入桃仁以滋潤調節燥熱,緩和肝氣,直接針對血液部位進行攻擊。加入桂枝的原因是因為皮膚還未完全解開。膀胱熱結(太陽病的邪氣從經絡進入臟腑,凝結在膀胱的部位。)小腹脹滿(小腹的中央是膀胱的位置,左右則是肝的位置。)

凡胸腹脹滿,按之不痛者為氣結,痛者為血結。)如狂畜血最相宜。(心主血,熱與血結,則心神不寧,故昏亂而如狂。)畜血之證大便黑,(熱極則黑,血凝之色亦黑。)小便自利(小便利而少腹仍滿,故知為畜血。蓋血病而氣化無病也。)脈沉遲,(血結則脈不流利,故沉微而遲。

)但欲漱水不欲咽,(津不上承,故唇口乾燥,畜血在中,故不能容水,與濕熱為病,雖渴而不欲飲同。但濕熱則舌有胎,畜血則舌無胎為別。)此皆血證諦宜知。(以上皆畜血現證)死血瘀凝胃脘痛,(脈必澀,飲下作呃。)善飢(胃火)經閉(血積)並能醫。小便不利(膀胱有濕熱,非畜血也。

)肢寒者,(少腹滿,手足寒,此為冷結在膀胱關元也。當用溫藥。)非關畜血莫輕施。

白話文:

所有胸部和腹部脹滿的情況,如果按壓時沒有疼痛感,被認為是氣的堵塞;如果按壓時有疼痛感,則被認為是血的堵塞。狂野且蓄積著血液的情況最適合這種治療。心臟主管血液,當熱力與血液結合時,會使心神不安定,因此導致行為混亂,表現出狂野的狀態。患有蓄積血液症狀的人,其大便顏色會變為黑色,這是因為熱力極度造成的,血液凝固的顏色也是黑色的。小便通常順暢(小便正常但腹部仍然感到脹滿,這表明是血液積聚的情況。因為血液疾病時,體內的氣化功能通常是正常的)。脈搏沈遲(血液堵塞導致脈搏流通不暢,所以脈搏會顯得沈而微弱)。只想含著水卻不想吞嚥(津液無法上行滋潤,導致口脣乾燥,血液在體內積聚,所以無法容納水分,這與濕熱病類似,雖然有口渴感,但不想喝水。但是,濕熱病會有舌苔,而血液積聚的情況則不會)。這些都是血液相關疾病的特徵(以上都是血液積聚的症狀)。死亡的血液瘀滯在胃部引起疼痛,這種情況脈搏必定會出現澀感,飲用水後會產生打呃的現象。患者往往有強烈的食慾,經絡阻塞(血液積聚),並且可以通過治療得到改善。小便不順暢(膀胱有濕熱,不是血液積聚的症狀)。

四肢發冷(少腹脹滿,手腳發冷,這表明冷結在膀胱和關元處。應使用溫暖的藥物)。不要輕易使用針對血液積聚的療法,除非確診為該病症。

5. 抵當湯及丸

治傷寒畜血;並治癥瘕,追蟲攻毒甚佳。

水蛭(熬),虻蟲(去翅足熬各三十枚),桃仁(二十枚),大黃(三兩酒浸),水五升,煮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再服。抵當丸方即以四味搗,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不下,更服。

抵當(湯)直抵當攻處,破血攻堅仗銳師,虻蛭桃仁大黃制,(畜血久積,真氣運行不入,故草木不能獨治其邪,必以靈動嗜血之蟲,為之嚮導,飛者走陽絡,潛者走陰絡,引領桃仁攻血,大黃下熱,破無情之血結,誠有奇功,毋懼乎藥之險也。)峻攻畜血效稱奇。(桃仁承氣治畜血之初結者,此方治畜血之久瘀者。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傷寒和血液積聚,對於癥瘕和驅除寄生蟲、排毒也有很好的效果。主要的藥物有:水蛭(熬製)、虻蟲(去除翅膀和腳後再熬製,各30枚)、桃仁(20枚)、大黃(3兩,用酒浸泡)。用水5升,煮沸後得到3升,過濾掉殘渣,溫熱後服用1升。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抵當丸的配方是將這四種藥物研磨成粉,分成四份,每一份做成一丸。用一升水煮一丸,取出約7合,一次服用。如果沒有排出血液,可以再次服用。

抵當湯可以直接攻擊問題所在,依靠強力的破血和破除堅硬的東西。虻、蛭、桃仁和大黃這些藥物的組合,可以幫助處理血液積聚的問題。這就像在長期積聚的血液中使用了靈動嗜血的蟲子作為引導,飛行的蟲子可以進入陽經,潛藏的蟲子則可以進入陰經,帶領桃仁攻擊血液,大黃則可以排出熱毒,破除無情的血塊,確實有著奇特的功效,不必擔心藥物的風險。對於積聚的血液,這個方法有著顯著的效果。桃仁承載著氣息,可以治療血液積聚的初期,而這個方子則專門針對血液積聚的長期瘀滯。

病有淺深,故攻有緩急。)婦人石瘕咸堪治,對證投劑莫遲疑。(按:石瘕之證,因寒氣客於子門,氣不得通,惡血留止,其始生也,少腹有塊,大如雞卵,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可導而下,經有明文。世醫治此證,終不敢議導下,但用養血和營,以為穩當;不知瘀血不去,新血終不得生,若徒養血,適以添瘀,是猶養虎為害也。余嘗遇此證,令服此丸,下汙泥血塊升許,其腹脹痛稍松。

白話文:

疾病有輕重之分,所以治療方式也有緩急之別。對於婦人的石瘕症,皆可使用,只要對應症狀正確投藥,就不要有所猶豫。

(注:石瘕症,由於寒氣侵入子宮門,導致氣流通不暢,積聚的瘀血無法排出,最初在小腹處形成塊狀物,逐漸增大,狀似懷孕,月經不按時來,可以通過導引使其排出,這在經典中有明確記載。現代醫者治療此症時,最終都不敢議論導引使其排出,只是使用養血調理體質,認為這樣比較穩妥;卻不知道瘀血不去,新的血液終究不能生成,如果僅僅養血,反而會增加瘀血,好比餵養猛獸,最終傷害自身。我曾經遇到這種情況,讓她服用這個丸劑,排出污血塊達數升之多,腹部脹痛稍微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