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10)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10)

1. 栝蔞桂枝湯

治太陽病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痙也,宜此主之。

桂枝原方加栝蔞根二兩。(喻嘉言謂「栝蔞為君,分兩當重,桂枝為臣,分兩當減」,其意頗通。)栝蔞桂枝湯治痙,桂枝湯內栝蔞進。太陽證備項背強,脈反沉遲痙將振。太陽之脈本浮,今脈沉遲,故曰「反」。沉遲非內寒,乃營衛之行不利,津液少而經脈滯,(故知將欲作痙也。

)痙為風病亦津傷,(古稱「痙」為「風強病」,然風行必燥,津液必傷。)風自宜驅津必潤。(桂枝湯和營衛以驅風,栝蔞根濡津液而治痙。按:傷寒項背強𠘧𠘧,汗出惡風者,用桂枝加葛根湯,其脈必浮數,為邪風盛於外也;此身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為風淫於外,而津傷於內,故用桂枝則同,而一加葛根以散表,一加栝蔞根以滋內,則不同也。)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時,若出現身體僵硬、脈搏反而沈緩的情況,這就是痙病了,應該使用特定的藥方來治療。

桂枝原方中加入栝蔞根兩兩份量。喻嘉言認為「栝蔞作為主藥,份量應較重,桂枝作為輔助藥,份量應減少」,這樣的觀點很合理。使用栝蔞桂枝湯來治療痙病,是在桂枝湯中加入栝蔞根。太陽病的症狀包括背部及脖子僵硬,脈搏卻反而沈緩,這表示有痙病的跡象。

太陽脈原本應該是浮現的,現在卻是沈緩,所以說是「反」。「反」的意思是不正常,這裡指的是脈搏的異常。沈緩的脈搏並非因為內寒,而是因為營養物質與血液在循環中不順暢,體內水分不足,經絡阻塞(所以知道會出現痙病的跡象)。

痙病是由風邪引起,也可能因為體液不足。風邪需要被驅逐,體液需要被滋潤。桂枝湯能夠調理營養物質與血液,驅除風邪;栝蔞根則能滋潤體液,治療痙病。傷寒導致的背部及脖子僵硬,伴有出汗、畏風的情況,可以使用桂枝加葛根湯,其脈搏通常會是浮現且快速,表明風邪在體表旺盛;這種情況下,身體僵硬但脈搏反而沈緩,表示風邪在外,體液在內受到損傷,因此使用桂枝湯是相同的,但是會添加栝蔞根來散開體表的風邪,滋潤體內的體液,這兩種治療方式有所不同。

2. 桂枝甘草湯

治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桂枝甘草(湯)補心陽,止汗除煩功獨良。(此方採取桂枝之半,便另有精義。桂枝復甘草,是辛從甘化,為陽中有陰,故治胸中陽氣欲失;且桂枝輕揚走表,佐以甘草,留戀中宮,載還陽氣,仍寓一表一里,故得外止汗而內除煩。)發汗過多心下悸,悸而欲按是陽亡。(發汗不誤,誤在過多。

汗為心之液,多則心氣虛,故悸而欲按,此乃陽虛之輕者;甚而振振欲擗地,則當用真武湯矣。)

白話文:

治療因發汗過度導致的症狀,患者會雙手交叉覆蓋胸口,感到心跳不穩,想要被按壓。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加水三升,煎煮至剩一升,一次服下。

桂枝甘草湯能補益心陽,止汗除煩,療效顯著。(此方選用桂枝的一半,另含深意。桂枝配甘草,由辛轉甘,呈現陽中藏陰的特性,適合胸中陽氣瀕臨失衡的情況;桂枝輕盈上行,輔以甘草固守中焦,引回陽氣,兼顧表裡兩面,因此既能外止汗又能內除煩。)

發汗過度導致心下悸動,想要按壓,這是心陽不足的表現。(發汗本無錯,錯在過量。汗是心的津液,過量會導致心氣虛弱,因而心跳不穩,想要被按壓,這是一種輕微的心陽不足;若進一步發展到震顫欲倒地,則應使用真武湯了。)

3. 半夏散及湯

治少陰咽痛。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各研另秤,則分量准。)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咽痛能咽者用散,不能咽者用湯。)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半夏散(及)湯(此一方二法:咽痛能咽者用散,不能咽者用湯。)桂甘草,少陰咽痛服之好。(此即桂枝甘草湯加半夏一味,但分兩不同,便治證迥別,後人何得以古方輕於加減也。)身不發熱脈細微,惡寒欲吐方堪搗。

白話文:

治療少陰咽痛的方法如下:

使用半夏(淨洗)、桂枝(去皮)、甘草(炙烤),每種藥物等份。分別研磨篩選後混合使用。每種藥物需單獨研磨並稱重,以確保劑量準確。服用時與白飲調和,每次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

對於無法吞服散狀藥物的情況(如果患者可以吞嚥,使用散狀;如果不能吞嚥,則使用湯藥),可以將一升水煮沸七次,加入兩方寸匕的散狀藥物,再煮沸三次,熄火後稍微放涼,分次吞嚥。

使用半夏散或湯(這是一個配方,根據情況選擇使用散狀或湯狀的藥物)。對於少陰咽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桂枝、甘草、半夏進行治療。這是桂枝甘草湯添加了半夏的一味藥物,但是劑量不同,適用症狀也大相徑庭。後人不可輕易更改古方中的藥物和劑量。

如果患者沒有發熱,脈搏細微,且有畏寒、想嘔吐的症狀,方可進行研磨處理。

(按「少陰病」三字,所該者廣,必從少陰諸現證細細詳審,然後咽痛知為少陰之咽痛,否則何以知其非君相火炎與風溫燥火之咽痛耶?此方所主咽痛,脈必緊細,身不發熱,必惡寒欲吐,咽雖痛而不紅腫。

蓋陰寒之氣上逆,濁痰痹阻咽喉,故用半夏之辛溫,豁其痹阻之痰濁,桂枝之辛熱,散其上逆之陰寒,緩以甘草之甘平,和以白飲之穀味,使少陰之邪由經脈而出肌表,悉從太陽開發,則桂枝、半夏治咽痛,庶無劫液之虞。)

白話文:

(根據「少陰病」三個字,所指的是範圍很廣,必須從少陰病的各種症狀細細詳審,才能確定咽痛是屬於少陰病的咽痛。否則,怎麼能知道它不是君相火炎或風溫燥火引起的咽痛呢?這個方子所治療的咽痛,脈象一定緊細,身體不會發熱,一定伴隨惡寒想吐,咽喉雖然疼痛,但不會紅腫。

因為陰寒之氣上逆,濁痰阻塞咽喉,所以用半夏的辛溫之性,豁開阻塞的痰濁,用桂枝的辛熱之性,散去上逆的陰寒,緩以甘草的甘平之性,和以白飲的穀味,讓少陰病的邪氣從經脈透出肌膚表面,全部從太陽經脈宣洩出去,這樣用桂枝、半夏治療咽痛,就不會擔心傷及津液。)

4. 芍藥甘草湯

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者;並治腹中不和而痛。

芍藥(四兩),甘草(四兩炙),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症狀,脈搏浮現,自行出汗,頻繁小便,心中煩躁,微有畏寒感,腳部抽搐緊繃的情況;同時也適用於腹部不適並伴有疼痛。

芍藥(四兩),甘草(四兩炙),用水三升,煮沸後得一升五合,分兩次溫和服用。

5. 芍藥甘草附子湯

治傷寒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

芍藥,甘草(各三兩炙),附子(一枚炮),水五升,煮一升五合,分溫三服。

芍藥甘草湯平劑,(此亦桂枝之變,偏於營分,純一不雜之方也。)和營止(腹)痛功無比。(氣血不和,肝木乘脾則腹痛。白芍酸收苦泄,能行營氣而瀉肝木,甘草甘緩,能和逆氣而補脾土,甘酸相合,甲己化土,故治腹痛。)芍藥功專止汗煩,(芍藥和營益陰,功專止煩,煩止汗亦止,故《傷寒論》反煩、更煩、心悸而煩者,皆用之。)心煩腳攣陰虛致。

白話文:

治療傷寒發汗後病症沒有好轉,反而出現惡寒的,是身體虛弱的緣故。

使用芍藥和甘草各三兩,炙過,附子一枚炮製,水五升,煮成一升五合,分溫三次服用。

芍藥甘草湯屬於平調藥性,(這也是桂枝湯的變化,偏向於營氣,是一種純粹不雜的方劑。)協調營氣,止住腹痛的效果無與倫比。(氣血不和,肝氣過盛而影響脾胃就會導致腹痛。白芍性酸收苦泄,能運行營氣,瀉去肝氣;甘草甘味緩和,能調和逆氣,滋補脾土;甘酸相合,如同甲己相合化成土,所以能治療腹痛。)芍藥的功效主要是止汗煩,(芍藥和調營氣,滋養陰血,專門止煩,煩躁止住,汗也自然止住,所以《傷寒論》中出現反覆發熱、加重發熱、心悸煩躁等症狀,都會使用它。)心煩腳抽筋是陰虛導致的。

腳筋攣急屬陽明,(兩足脈陽明居其六行,故腳攣急屬陽明。)不從標本從中治。(芍藥止煩汗,甘草緩攣急,斯合乎陽明不從表本,從乎中治之法。)又有芍甘附子湯,汗後而反惡寒使。(腳攣急與芍藥甘草湯,是治陰虛;此汗後反惡寒,是陰陽俱虛,故加附子。)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治傷寒脈浮,誤以火迫劫之,亡陽驚狂者。

白話文:

腳筋抽筋屬於陽明經絡的病症,因為兩條腿的陽明經絡位於六條經絡之中,所以腳筋抽筋屬於陽明經絡的病症。治療這種病症不能只針對表面或根本,而要從中間入手。芍藥可以止煩躁和出汗,甘草可以緩解抽筋,這符合陽明經絡不從表面或根本,從中間入手的治療方法。另外,還有芍藥甘草附子湯,適用於出汗後反而感到寒冷的情況。腳筋抽筋和芍藥甘草湯用於治療陰虛,而出汗後反而感到寒冷則是陰陽俱虛,所以要加入附子。

桂枝湯去掉了芍藥,加入蜀漆、龍骨、牡蠣,組成救逆湯,用來治療傷寒,脈象浮弱,誤以為是熱邪逼迫,導致陽氣耗散,驚恐狂躁的病人。

桂枝湯原方去芍藥,加蜀漆三兩(洗去腥),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白話文:

將桂枝湯原始配方中的芍藥去除,加入三兩洗淨的蜀漆,以及五兩經熬煮的牡蠣和四兩的龍骨,研磨成粉末。使用一斗二升的水,先煮沸蜀漆後減少二升水量,接著加入所有藥材,再煮至剩下三升,最後過濾掉渣,溫熱飲用一升。

6.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治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

桂枝,甘草(各一兩),龍骨,牡蠣(各二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取八合,日三服。

桂枝龍骨牡蠣湯,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桂枝原方加龍骨、牡蠣各三兩,水七升,煮三升,分三服。

桂枝去芍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火迫(古人治傷寒有火熨、水攻之法。)心經陽欲越,肢寒汗出必驚狂,(按亡陽驚狂,必有肢寒汗出見證。)神明散亂行將脫,固脫安神此劑彰。

白話文:

治療因針灸後產生焦慮或煩躁的火逆下症狀,可使用以下藥方:

材料:桂枝和甘草(每種各一兩克),龍骨和牡蠣(每種各二兩克),加水五升,煮至剩餘二升半,再過濾掉渣,取出溫熱的藥液八合(約320毫升),每日分三次服用。

此方為桂枝龍骨牡蠣湯,適用於失精症患者,主要症狀包括小腹緊繃、陰部寒冷、頭暈眼花及頭髮掉落。若脈象表現為極度虛弱、脈搏跳動緩慢且間歇(即芤脈),可能表示消化不良或血液流失、失精等問題。如果脈搏表現為諸種芤脈、動脈、微脈及緊脈,則男性可能出現失精,女性則可能夢到性行為。

桂枝原方中加入龍骨、牡蠣各三兩克,加水七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桂枝去芍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用於治療因火熱逼迫心經,導致心陽欲要逸出,四肢發冷、出汗而引發的驚狂狀態。這種情況下,神智會變得混亂,身體瀕臨虛脫。使用此方能固守脫失之氣,安定神智,達到治療效果。

(火迫心經之陽,非酸收可安,故去芍藥,而用龍、牡鎮攝,借桂枝、蜀漆疾趨陽位,以救猝然散亂之神明,故先煮蜀漆,使其飛騰,劫去陽分之痰,並賴其急性,引領龍、牡,從陽鎮驚固脫。方寸無主,難緩須臾,故曰「救逆」。徐靈胎《傷寒論類方》曰:此與少陰汗出之亡陽迥別:蓋少陰之亡陽,乃亡陰中之陽,故用四逆輩,回其陽於腎中;今乃火逼汗,亡其陽中之陽,故用安神之品,鎮其陽於心中。各有至理,不可易也。

」)桂甘龍牡湯同意,火逆燒針煩躁良。(鎮其陰氣,散其火邪,上下同治。前方驚狂,治重在心,故用蜀漆;此無驚狂,故蜀漆不用。其證大段相同。)《金匱》桂龍牡蠣湯,失精亡血夢交嘗,脈微遲芤陰陽弱,鎮攝精神使斂藏。(此心腎不交,精傷氣竭,神不斂藏之證。

白話文:

火氣逼迫心經的陽氣,不是酸收的藥物可以安定的,所以去掉了芍藥,而用龍骨、牡蛎來鎮攝,借用桂枝、蜀漆迅速地趨向陽位,以拯救突然散亂的神明。因此先煮蜀漆,使其飛騰,劫去陽分中的痰,並且依靠它的急性,引領龍骨、牡蛎,從陽位鎮驚固脫。方寸無主,難以緩待片刻,所以稱為「救逆」。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中說:這與少陰汗出之亡陽迥然不同:因為少陰的亡陽,是亡陰中之陽,所以用四逆之類的藥物,回陽於腎中;現在是火氣逼迫導致汗出,亡了陽中之陽,所以用安神之藥,鎮住陽氣於心中。各有其道理,不可互相混淆。

桂甘龍牡湯也同意這個道理,火氣逆上燒灼導致針刺般的煩躁不安。(鎮住陰氣,散去火邪,上下同治。之前的方劑是驚狂,治療重點在心,所以用蜀漆;這個證狀沒有驚狂,所以不用蜀漆。其證狀大部分相同。)《金匱要略》的桂龍牡蠣湯,針對失精、亡血、夢交頻繁,脈象微弱遲緩、芤象,陰陽虛弱的症狀,用來鎮攝精神,使之收斂藏於內。(這是心腎不交,精氣受傷,精神無法收斂藏於內部的證狀。)

桂枝湯外感用之能祛邪和營衛,內傷用之能補虛調陰陽,加龍骨、牡蠣,收斂其浮越之神,固攝其散亡之精。)

白話文:

桂枝湯在治療外感症狀時,能夠祛除邪氣,同時調和身體的營養與衛生系統。對於內傷問題,則能補充體力,調節陰陽平衡。加上龍骨和牡蠣,可以收斂神經的過度興奮,並固定住容易流失的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