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9)
退思集類方歌注 (9)
1. 黃耆桂枝五物湯
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桂枝去甘草,加黃耆三兩,生薑加三兩。
耆桂五物(湯)治血痹,黃耆芍藥桂薑棗。脈微細緊是陽虛,臥出風吹病之旨。(《素問·五藏生成篇》曰:「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狀若風痹身不仁,(風痹則走注疼痛,血痹則不痛,而但不仁為異,所謂「營氣虛則不仁」也。)因其脈細宜煎此。祛風固表和營衛,陽氣宣通痹自已。
(旭高按:此方以桂枝湯加重生薑,佐桂枝領黃耆行陽通痹,既以祛風,且以固表,庶幾血中之風出,而血中之陽氣不與之俱去。不用甘草者,欲諸藥周衛於身,不欲留頓於中也。然《金匱·血痹虛勞篇》又別出一條云:「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白話文:
治血痹陰陽俱微之方
症狀: 患者血痹,陰陽俱虛。寸口關上脈象微細,尺脈緊小。外證表現為身體麻木不仁,狀似風痹。
處方: 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耆三兩,生薑三兩。
方名: 耆桂五物湯
藥物: 黃耆、芍藥、桂枝、生薑、大棗
病機: 脈象微細緊小,屬於陽虛,患者容易在睡覺時受風吹而致病。
解說:
《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
此症狀類似風痹,但風痹會疼痛,而血痹則不痛,僅有麻木不仁。這是因為「營氣虛則不仁」。
由於患者脈象細小,因此用此方治療。
功效: 此方以桂枝湯加生薑,輔助桂枝引導黃耆行陽通痹,既能祛風,又能固表,使血中之風出,而血中之陽氣不隨風氣消散。
不用甘草的原因,是为了讓藥物周圍護衛身體,而不留在體內停滯。
附註:
《金匱·血痹虛勞篇》中另有記載:可用針灸引導陽氣,使脈象和緩緊實,然後病癒。
」蓋血中之邪,始以陽氣傷而得入,終必得陽氣通而後出;而痹之為證,血既以風入而痹於外,陽亦以血痹而止於中,故必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乃愈,以是知血分受痹,必以宣通陽氣為首務矣。此五物湯和營之滯,助衛之行,亦針引陽氣之意。以脈陰陽俱微,故不可針而可藥,經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白話文:
「因為血中的邪氣,最初是因陽氣受損而進入,最終必須藉由陽氣通暢才能排出;而痺症的表現,是血氣因風寒入侵而痺阻於外,陽氣也因血氣痺阻而停留在內,所以必須用針灸引導陽氣,使脈絡通暢緊密才能痊癒。由此可知,血分受痺,必須以宣通陽氣為首要任務。這個[五物湯]可以和解營血的鬱滯,幫助衛氣運行,也符合針灸引導陽氣的原理。由於脈絡陰陽都虛弱,所以不可針灸,只能用藥物治療,經書中說『陰陽形氣皆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就是這個道理。」
2.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治太陽病下之後,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桂枝原方加厚朴二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桂枝(加)樸杏(湯)治寒喘,(麻黃湯治表寒之喘,此湯治裡寒之喘。)下氣消痰溫散攢,寒氣留中邪在表,(此因下後寒氣留中,肺氣失降,猶幸表邪未解,故只微喘,仍用桂枝湯解表,但加厚朴溫胃散寒,杏仁定喘下氣。)鼻鳴不渴始相安。
(按:此方治喘,必外有頭痛鼻鳴、形寒畏冷、口無燥渴等因,始可服之。)
白話文:
治太陽病下之後,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治療太陽病發熱後退,但仍然輕微喘氣的人,是表證(風邪)尚未解除的緣故。
桂枝原方加厚朴二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桂枝(加)樸杏(湯)治寒喘,(麻黃湯治表寒之喘,此湯治裡寒之喘。)下氣消痰溫散攢,寒氣留中邪在表,(此因下後寒氣留中,肺氣失降,猶幸表邪未解,故只微喘,仍用桂枝湯解表,但加厚朴溫胃散寒,杏仁定喘下氣。)鼻鳴不渴始相安。
(原方桂枝湯加厚朴、杏仁的湯劑,可以治療寒性喘息。麻黃湯用於治療表寒引起的喘息,而此方則針對裡寒引起的喘息。它可以下氣消痰,溫散寒氣,因為下後寒氣停留在體內,肺氣無法下降,幸好表邪尚未完全解除,所以只是輕微喘氣,仍然要用桂枝湯來解除表證,並加入厚朴來溫胃散寒,杏仁來定喘下氣。)鼻塞鳴響,沒有口渴,才算痊癒。
(按:此方治療喘息,必須有外在症狀如頭痛鼻鳴、形寒畏冷、口不燥渴等,才可服用。)
3. 桂枝去桂加苓朮湯
治太陽病服桂枝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痛,小便不利。
桂枝湯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此方宜入《五苓散類》。)
桂枝去桂加苓朮(湯),約陰利水行陽綴。(苓、芍約陰利水,甘、棗培土製水,薑、術行陽化水,為利中焦水氣之法。)汗下亡津水飲停,胸滿溺澀病之訣。以其無汗去桂枝,(頭痛發熱,桂枝證仍在也,而去桂枝者何也?以解肌或下,邪未能去,而津液已傷,故反無汗,則不宜更用桂枝辛溫燥液以發其汗矣。心下滿則加白朮,小便不利則加茯苓,此乃亡津液而有停飲者也。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服用桂枝湯或下瀉藥後,仍舊頭頸部疼痛,發熱但不發汗,心中感到飽滿疼痛,小便排泄不順利。
此時,應該服用桂枝湯去桂枝,添加茯苓、白朮各三兩。(這個方子應該歸類於五苓散類。)
桂枝湯去桂枝添加茯苓、白朮(湯),約陰利水,行陽綴。(茯苓、芍藥約陰利水,甘草、大棗培土製水,生薑、白朮行陽化水,是利中焦水氣的方法。)汗出而損失津液,水飲停滯,胸部飽滿,小便澀滯,這是病情的關鍵。因為病人沒有出汗而去掉桂枝,(頭痛發熱,桂枝的病症仍然存在,為什麼要去掉桂枝呢?因為解肌或下瀉藥後,邪氣尚未去除,而津液已經損傷,所以反而沒有出汗,因此不宜再使用桂枝辛溫燥液來發汗了。心中飽滿則添加白朮,小便不順利則添加茯苓,這是因為損失了津液而有水飲停滯的緣故。)
)小便通時汗斯徹。(凡表未解者,必當先解其表。此因小便不利,故專利其小便,俾小便利則邪亦從而解矣。所謂發汗利小便為治太陽兩大法門,以此夫!)
白話文:
當尿液順暢排出時,汗水會隨之流走。對於表症尚未解除的情況,必須先解決表症。這是因為當尿液不通暢時,所以專注於促進尿液排出,讓尿液流通就能夠使病邪隨之解除。這就是所謂的「發汗」和「利小便」是治療太陽經病的兩個主要方法。
4.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治傷寒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
桂枝原方芍藥、生薑各增一兩,加人參三兩。
桂枝新加人參湯,(曰「新加」者,申明表邪未解,無補中法,今因脈沉遲而始加,故曰「新加」。更妙在薑、芍各加一兩,不使人參有實邪之患,仍是和營衛法。仲景方一絲不亂如此。)補中益氣以和陽。(人參補中益氣,桂枝和陽解肌。)身疼(表邪未盡)脈息沉遲者,(氣虛已甚)體虛過汗始堪嘗。
(邪未盡宜表,而氣虛不能勝散藥,故用人參。凡素體虛而過汗者方可用。)
白話文:
治傷寒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的治療方法
病症: 患傷寒,發汗後出現身體疼痛,脈象沉而遲緩。
處方: 使用桂枝湯,原方芍藥、生薑各增加一兩,再加入人參三兩。
方名: 桂枝新加人參湯。
方義:
- “新加” 的意義:說明表邪尚未完全解除,不應該使用補中益氣的方法。由於脈象沉遲,才加入人參,故名“新加”。
- 薑、芍各加一兩:避免人參過於滋補而產生實邪,依然遵循和解營衛的原則。
- 仲景方一絲不亂如此:說明張仲景的方劑精妙,絲毫不亂。
- 補中益氣以和陽:人參補中益氣,桂枝和解陽氣,舒展肌膚。
- 身疼(表邪未盡)脈息沉遲者(氣虛已甚):說明表邪未盡,但氣虛過度,汗出過多,身體虛弱。
適宜人群: 表邪未盡,但氣虛不能承受散寒藥,且身體虛弱、汗出過多者。
註解:
- 因為表邪未盡,應該繼續用表解藥物,但氣虛過度無法承受散寒藥,所以加入人參補氣。
- 平常體質虛弱、容易出汗的人可以使用此方。
5. 桂枝加葛根湯
治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汗出惡風者。
桂枝原方加葛根四兩(先煮)。
桂枝湯中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湯)太陽邪乍及陽明。(喻嘉言曰:「太陽而略兼陽明,則以方來之陽明為重,故加葛根。」)𠘧𠘧(音殊,引頸難伸之象。)汗出惡風者,斷入陽明是定評。(張元素曰:「桂枝湯加葛根,所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若太陽初病便服葛根,是反引邪氣入陽明也。慎之。」余義詳葛根湯。)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患者颈项僵硬,出汗怕风,用桂枝汤加葛根四两,先煮葛根。桂枝汤加入葛根,称为桂枝加葛根汤,适用于太阳邪气刚开始侵犯阳明经脉的情况。患者颈项僵硬,出汗怕风,说明太阳病已经演变为阳明病,这是确定的判断。
6. 桂枝去芍藥湯
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
桂枝湯原方去芍藥。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後出現下利的情況,如果脈搏急促且胸部感到滿脹時,可以使用桂枝湯的原始方劑去掉芍藥。
7.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而微惡寒者。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
桂枝去芍湯和陽,誤下中焦陽氣傷。(芍藥專益陰氣,桂枝湯去芍藥者,誤下陽虛,濁陰必僭於中焦,故去芍藥之酸寒,存一片陽和甘緩之性,得以載還中焦陽氣,成清化之功。)胸滿脈促邪猶在,(中虛而表邪仍在,故仍用桂枝。)微惡寒加附子良(名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微惡寒則陽亦虛矣,故加附子,以杜亡陽之機。)
白話文:
治療太陽病發燒退後,脈搏急促,胸口悶脹,還有輕微發冷的病人,要將桂枝湯中的芍藥去除,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味。因為桂枝湯去掉了芍藥,就失去了溫陽的作用,誤傷了中焦的陽氣。芍藥偏於滋陰,桂枝湯去芍藥,是因為病人誤服瀉藥,導致陽虛,寒邪入侵中焦,所以要去掉芍藥的酸寒之性,保留桂枝溫和甘緩的特性,才能將陽氣運回中焦,達到清化邪氣的效果。病人胸口悶脹,脈搏急促,說明邪氣仍在,所以仍然要使用桂枝。輕微發冷說明陽氣也虛弱了,所以要加入附子,防止陽氣繼續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