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機》~ 正文 (1)
正文 (1)
1. 正文
2. 桂枝湯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今用各七分五釐),甘草二兩。(今用五分)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今以水一合四勺。煮取六勺。服。)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症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
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正證也。頭痛一證亦當投此方矣。若因咳嗽嘔逆而頭痛者。則非此湯之所治也。
惡寒、鼻鳴、乾嘔者。外邪之候也。此方主之。脈浮弱。或浮數而惡寒者。雖不具證。亦用此方。浮數浮弱。蓋桂枝湯之脈狀也。
汗吐下後更湊一證。又發熱汗出而身疼痛者。此方猶為可用。若脈浮緊而疼痛者。則非此湯之所治也。
發汗後疼痛甚。脈沉遲。或痹或四肢拘攣。心下痞塞者。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主之。於本方內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今用桂枝大棗人參各六分。芍藥生薑各八分。甘草四分。以上六味。煮如桂枝湯。兼用太簇或應鐘)上衝甚者桂枝加桂湯主之。於桂枝湯方內加桂二兩。
(桂枝一錢。芍藥大棗生薑各六分。甘草四分。上五味。煮如桂枝湯。兼用應鐘)若有拘急硬滿之證者。則桂枝湯不宜與焉。凡上衝者非上逆之謂。氣從少腹上衝於胸是也。
煩脈浮數無硬滿狀者。
腹滿寒下脈浮。或惡寒。或腹時痛者。桂枝加芍藥湯主之。於本方內加芍藥三兩。(桂枝大棗生薑各六分。芍藥一錢二分。甘草四分。上五味。煮如本方。)
寒下已止。而大實痛者。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主之。於前方內加大黃一兩。(今於前方內加大黃二分。兼用應鐘散)
項背強。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於本方內加葛根四兩(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六分。甘草四分。葛根八分。上六味。煎如本方。)
身體強脈沉遲者。發熱汗出四肢拘急者。或桂枝湯證而渴者。栝蔞桂枝湯主之。於本方內加栝蔞根二兩。(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六分。栝蔞根甘草各四分。上六味。煮如本方。)
黃汗四肢弛痛或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者。(煩躁小便不利者立方證也。身體疼重為主證也。)或盜汗出者。發熱惡風而發黃色者。桂枝加黃蓍湯主之。於本方內加黃蓍二兩。(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六分。甘草黃蓍各四分。上六味。煮如本方。)
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發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於本方內加附子一枚。(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六分。甘草四分。附子三分。上六味。煮如本方。)
白話文:
桂枝湯
使用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現在用量各約7.5分),甘草二兩(現在用量約5分)。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水七升,用小火煮到剩下三升,去除藥渣,調整溫度後服用一升(現在用約1合4勺的水煮到剩6勺服用)。服藥後稍等片刻,喝熱稀粥一升以上,以幫助藥力發揮。蓋被保暖約一小時,讓身體微微出汗是最好的,但不可大汗淋漓,如果汗出如水,病一定不會好。如果服一劑藥就出汗病癒,就可以停止服用,不必將藥全部喝完。如果沒有出汗,可以再依照先前的方法服用。
如果沒有出汗,可以稍微縮短服藥間隔,大約半天內將三劑藥服完。如果病情嚴重,可以一天一夜內都服用,觀察情況。如果服用一劑後病情仍然存在,可以再製作服用。如果還是不出汗,可以服用至二到三劑。
出現頭痛、發熱、出汗、怕風的症狀,是桂枝湯的正確適應症。單純頭痛也應當考慮使用此方。但如果是因為咳嗽或嘔吐引起的頭痛,就不適合用此湯治療。
出現怕冷、鼻塞、乾嘔等症狀,是體表受到外邪侵襲的表現,可以用此方治療。脈象呈現浮弱或浮數且怕冷,即使沒有完全符合上述症狀,也可以使用此方。浮數和浮弱是桂枝湯證的脈象特徵。
在發汗、催吐、瀉下等治療後,又出現一個新的症狀,如發熱、出汗且身體疼痛,仍可考慮使用此方。但如果脈象呈現浮緊且疼痛,就不適合用此方治療。
發汗後疼痛加劇,脈象呈現沉遲,或者出現麻木、四肢拘攣、心下痞塞等情況,應該使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來治療。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現在用量為桂枝、大棗、人參各6分,芍藥、生薑各8分,甘草4分,以上六味藥材的煮法與桂枝湯相同,並配合太簇或應鐘穴)。如果出現氣向上衝的現象很嚴重,應該使用桂枝加桂湯來治療。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桂枝二兩(桂枝一錢,芍藥、大棗、生薑各6分,甘草4分,以上五味藥材的煮法與桂枝湯相同,並配合應鐘穴)。如果出現拘急或硬滿等症狀,就不適合使用桂枝湯。所謂“上衝”,不是指氣上逆,而是指氣從下腹部向上衝到胸部。
如果煩躁不安,脈象呈現浮數,但沒有硬滿的狀況。
如果腹部脹滿、怕冷,脈象浮,或者怕冷,或者腹部時常疼痛,應該使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芍藥三兩(現在用量為桂枝、大棗、生薑各6分,芍藥1錢2分,甘草4分,以上五味藥材的煮法與桂枝湯相同)。
如果腹部脹滿、怕冷的狀況已經停止,但是腹部仍有劇烈疼痛,應該使用桂枝加芍藥大黃湯治療。此方是在桂枝加芍藥湯的基礎上,加入大黃一兩(現在用量是在桂枝加芍藥湯的基礎上,加入大黃2分,並配合應鐘穴)。
如果出現頸背僵硬、出汗、怕風等症狀,應該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葛根四兩(現在用量為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6分,甘草4分,葛根8分,以上六味藥材的煮法與桂枝湯相同)。
如果身體僵硬,脈象呈現沉遲,出現發熱、出汗、四肢拘急等症狀,或者屬於桂枝湯證但口渴的,應該使用栝蔞桂枝湯治療。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栝蔞根二兩(現在用量為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6分,栝蔞根、甘草各4分,以上六味藥材的煮法與桂枝湯相同)。
如果出現黃汗、四肢鬆弛疼痛或身體疼痛沉重、煩躁不安、小便不暢(煩躁小便不暢是此方的適應症,身體疼痛沉重是主要症狀),或者出現盜汗、發熱、怕風且皮膚發黃等症狀,應該使用桂枝加黃耆湯治療。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二兩(現在用量為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6分,甘草、黃耆各4分,以上六味藥材的煮法與桂枝湯相同)。
如果發汗後,汗液不斷流出,且怕風、小便困難、四肢發急、難以彎曲伸展,應該使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此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一枚(現在用量為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6分,甘草4分,附子3分,以上六味藥材的煮法與桂枝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