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東洞

《方機》~ 正文 (3)

回本書目錄

正文 (3)

1. 苓桂朮甘湯

茯苓四兩。(一錢二分。)桂枝三兩。(九分。)朮、甘草各二兩。(各六分。)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以水一合二勺。煮取六勺。)

心下逆滿、起則頭眩。(應鐘或紫丸)者。

眼痛生赤脈、不能開者。(應鐘或紫丸。)

耳聾沖逆甚頭眩者。(應鐘及七寶。)

白話文:

苓桂朮甘湯的配方如下:茯苓使用四兩(等同於現在的大約一錢二分),桂枝則用三兩(等同於現在的大約九分),白朮和甘草各使用二兩(等同於現在的各六分)。

將以上四種藥材放入六升水中煎煮,最後保留三升的藥液,去除藥材渣滓,分三次溫熱服用(換算成現在的量,即在一合二勺的水中煮至剩下六勺)。

此藥方適用於以下症狀:

  1. 胸腹有脹滿感,站立時會感到頭暈。
  2. 眼睛疼痛並伴有紅色血絲,嚴重到無法睜開眼睛。
  3. 耳鳴且伴有嚴重頭暈的症狀。

後面的"應鐘或紫丸"以及"應鐘及七寶"可能是指其他的藥方或者治療方法,具體需進一步查證。

2. 苓薑朮甘湯

甘草、術各二兩。(五分。)乾薑、茯苓各四兩。(一錢。)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以水一合二勺。煮取六勺。)

身體重、腰冷、小便自利者。(應鐘)

白話文:

[苓薑朮甘湯]

藥方包含:甘草和白朮各二兩(約五分),乾薑及茯苓則各需四兩(約一錢)。

將以上四種藥材,用五升的水來煎煮,直到剩下三升的藥汁。然後將藥汁分成三次溫服。

此藥方適用於感到身體沉重,腰部感覺寒冷,但小便仍能自然排出的情況下服用。(應鐘)

3. 苓桂五味甘草湯

茯苓桂枝各四兩。(八分。)甘草三兩。(六分。)五味子半升。(一錢二分。)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以水一合六勺。煮取六勺。)

咳後沖逆劇、手足厥冷、或心下悸、或頭眩、或肉瞤筋惕者。(以上諸症皆兼用南呂丸)若沖逆已愈。但咳滿者。芩甘五味姜辛湯主之。於前方內去桂加茯苓四兩(六分。)乾薑細辛各三兩(四分五釐。)

白話文:

【苓桂五味甘草湯】

茯苓和桂枝各取等量,大約是八分。甘草取三兩,約六分。五味子取半升,換算下來是一錢二分。

以上四種藥材,用八升的水來煮,煮到只剩下三升,然後把藥渣濾掉,分三次溫熱服用。(也可以用一合六勺的水來煮,煮到剩下六勺時服用。)

如果出現咳嗽後衝逆嚴重、手腳冰冷、或心臟下方有悸動感、或頭暈、或肌肉抽搐和筋肉跳動的情況。(以上這些症狀可以同時使用南呂丸)

假如衝逆的症狀已經好轉,但是還有咳嗽和胸悶,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芩甘五味姜辛湯。在原先的方子中去掉桂枝,加入四兩(約六分)的茯苓,再加入三兩(約四分五釐)的乾薑和細辛。

4. 苓甘姜味辛夏湯

茯苓四兩。(九分。)甘草、細辛、乾薑各三兩。(各三分。)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各九分。)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以水一合六勺煮取六勺。)

前方證而嘔者。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苓甘姜味辛夏湯」,使用的材料與劑量如下:茯苓使用四兩(換算約為九分),甘草、細辛和乾薑各使用三兩(各約為三分),五味子和半夏則各用半升(也各為九分)。

製作方式是將上述六種藥材,加入八升的水進行熬煮,最後取得三升的藥汁,然後濾去藥材渣滓。服用時,將藥汁溫熱後,每次喝半升,一天需服三次。(另一種說法是,以一合六勺的水來煮,煮完後可得六勺的藥汁。)

此藥方適用於前一個處方的症狀中出現嘔吐的情況。

5. 芩甘姜味辛夏仁湯

於前方內加杏仁半升(九分。)

前方證而微浮腫(南呂)者。

白話文:

在原本的處方中添加了半升的杏仁(約為九分)。

如果患者有輕微的水腫現象,在原本適用的處方方面,可以加入這種配方(南呂)。請注意,這裏的"南呂"可能是指一種特定的音樂調式名稱,用來形容某種特定的狀態或類型的患者。在這裡,它可能指的是有輕微水腫的患者。

6. 苓甘姜味辛夏仁黃湯

於前方內加大黃三兩。(三分。)

前方證而大便不通者。

白話文:

在原先的處方中添加大黃三兩。(按比例為三分。)

如果先前的症狀包含有大便不暢通的情況。

7. 苓桂甘棗湯

茯苓半斤(一錢二分。)甘草三兩(四分五釐。)大棗十五枚(五分五釐。)桂枝四兩(六分。)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以水二合。煮取六勺。)

臍下悸者。

奔豚迫於心胸、短氣息迫(紫丸)者。

白話文:

【苓桂甘棗湯】

這帖藥方包含茯苓,用量是約一錢二分;甘草,用量為四分五釐;大棗,用量是五分五釐;以及桂枝,用量為六分。

製作時,先用十公升的水來煮茯苓,等到水分減少了兩公升後,再加入其他的藥材一起煮,最後煮到只剩下三公升的藥汁。去掉殘渣後,將藥汁分成三次,在溫熱的狀態下服用,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水量調整為二合,那麼煮完後應剩下六勺的藥汁。)

此藥方適用於有臍下悸動症狀的人,或是那些感到心胸部位有如被小豬衝撞,且呼吸急促的人。

8. 茯苓澤瀉湯

茯苓半斤(一錢二分。)澤瀉、生薑各四兩(各六分。)甘草、桂枝各二兩(各三分。)術三兩(四分五釐。)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更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以水二合五勺。先煮五味。取八勺。內澤瀉。更煮取六勺。)

吐而渴欲飲水者。此正症也。(紫丸)渴(有水而渴也)而小便不利、心下悸、或腹脹滿(水滿也)者。(蕤賓紫丸仲呂之類選用。)

白話文:

【茯苓澤瀉湯】

這帖藥方的成分及份量如下:茯苓約18.75公克、澤瀉與生薑各約9公克、甘草和桂枝各約4.5公克、以及白朮約6.75公克。

製作方法是首先將以上六種藥材加入十公升的水中熬煮,待水煮至剩三公升時,再加入澤瀉一起煮,直至水剩二公升半。然後每次服用約240毫升,一天需服用三次。或者,可以將水減量至500毫升,先煮其他五種藥材,待煮至剩約240毫升時,再加入澤瀉煮,最後煮至剩約180毫升即可。

若出現嘔吐且口渴想喝水的症狀,這正是此藥方適用的病徵。另外,如果患者口渴但小便不暢、心臟下方有悸動感,或腹部有脹滿感,這些都可能是因為體內水分過多所致,這時候可選擇使用紫丸或其他相似藥物。

9. 澤瀉湯

澤瀉五兩(二錢五分。)術二兩(一錢。)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以水一合二勺。煮取六勺。)

心下有水氣、苦胃眩、小便不利者。

白話文:

[澤瀉湯]

澤瀉需用五兩(等於現在的二錢五分),白朮則需二兩(等同於現在的一錢)。

將上述兩種藥材,加入兩升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升的藥汁,然後分兩次溫熱服用。(亦可以一合兩勺的水量,煎煮至剩下六勺的藥汁。)

此湯適合用於心臟下方有水氣積聚、胃部感到眩暈以及小便不順的人羣。

10. 五苓散

澤瀉一兩六銖半(八分。)豬苓、茯苓、術各十八銖(各六分。)桂枝半兩(四分。)

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或以水一合五勺。煮取六勺。服。亦可也。)

大汗出而煩躁。小便不利。身熱消渴者。正症也。發汗而脈浮數煩渴者。亦可用焉。

發熱而煩渴欲飲水。水入口則吐者。(紫丸)發熱小便數(與發汗同意)者。或渴欲飲水者。

頭痛。發熱。汗出。惡寒。身疼痛而欲飲水者。

發熱。嘔吐。下利。渴而欲飲水者。(紫丸)

心下悸。吐涎沫。頭眩者。(紫丸)

心下痞。煩渴。口燥。小便不利(黃鐘丸)者。若發黃色者。茵陳五苓散主之。(兼用承氣丸)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上二物。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五苓散】

藥材用量如下:澤瀉1兩6銖半(換算約為8分)、豬苓、茯苓、白朮各18銖(每種約為6分)、桂枝半兩(約4分)。

將上述五種藥材磨成粉末。服用時,用溫開水調和成糊狀,每次服用量如方寸匕大小,一天服用三次。此外,還需多喝溫水,等到身體出汗即表示病情好轉。(另有一種服用方式,是將藥粉加入五勺水中煮沸,煮至剩下六勺,服用此湯汁亦可。)

若出現大量出汗後感到煩躁不安,且小便不順暢、身體發熱有口渴現象,這是典型的病徵。若是出汗後脈搏加快且感覺煩躁口渴,也可使用此方。

若發燒並伴隨煩躁及口渴想喝水,但喝水後又會吐出,或是發燒且頻尿(這與發汗的效果相同),或是口渴想喝水。

若頭痛、發燒、出汗、怕冷、全身疼痛且想喝水。

若發燒、嘔吐、腹瀉,口渴想喝水。(紫丸)

若心悸、吐出唾液泡沫、頭暈。(紫丸)

若有胸口悶脹、煩躁口渴、口乾、小便不順暢(黃鐘丸)的症狀,若皮膚出現黃疸,可用茵陳五苓散治療。(同時使用承氣丸)茵陳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將兩種藥材混合均勻,飯前服用方寸匕大小的藥量,一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