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東洞

《方機》~ 正文 (4)

回本書目錄

正文 (4)

1. 豬苓湯

豬苓、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六分。)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以水一合二勺。煮取六勺。內膠令消。)

脈浮。發熱。渴欲飲水者。此其正症也。

下利。咳嘔。渴而心煩不得眠者。

小便淋瀝。或便膿血(便者小便也)者。(滑石礬甘散或應鐘。)

白話文:

【豬苓湯】

內容:豬苓、茯苓、阿膠、滑石、澤瀉,每種藥材都使用一兩(約等於六分)。

以上五種藥材,用四升的水先煮四種藥材,煮至剩下二升後,過濾掉藥渣,再加入阿膠,讓阿膠溶解。溫熱後服用七合,一天需服用三次。(即以一合二勺的水,煮至剩下六勺,再加入阿膠使其溶解。)

若脈搏浮動,且有發燒的情況,口渴想喝水,這是此方的主要症狀。

若出現下痢、咳嗽嘔吐,口渴且心煩無法入眠的情況。

小便頻繁,或者尿中有膿血(此處的「便」指的是小便)。(此時,可考慮使用滑石礬甘散或應鐘。)

2. 牡蠣澤瀉散

牡蠣、澤瀉、栝蔞根、蜀漆、葶藶、商陸根、海藻(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日三服。

胸腹有動而渴。腰以下水腫者。(蕤賓)

白話文:

【牡蠣澤瀉散】

藥材包含:牡蠣、澤瀉、栝蔞根、蜀漆、葶藶、商陸根、海藻(以上藥材份量相同)。

將上述七種藥材分別研磨,再通過篩子製成粉末,最後放入杵臼中進一步加工。服用時,以溫開水調和,每次服用量約為方寸匕大小。當小便順暢後,可繼續服用,一天三次。

此藥適用於胸腹有不適感且口渴,以及腰部以下出現水腫的症狀。

3. 八味丸

乾地黃八兩。山茱萸、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附子各二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腳氣疼痛。少腹不仁。(蕤賓)足冷或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應鐘)

消渴而小便反多者。

煩熱不得臥。倚息小便不利。飲食如故者。

夜尿或遺尿者。(應鐘。及臍下氣海之邊。日灸七壯。)

白話文:

【八味丸】

使用材料為:乾地黃八兩,山茱萸與薯蕷各四兩,澤瀉、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枝和附子各二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粒,需用酒送服,每日服用兩次。

此藥適用於以下症狀:

  1. 腳部有氣血不通的疼痛,或是腹部下方感覺麻木無知覺。
  2. 腳冷或有疼痛感,腹部下方肌肉緊繃,小便不順暢。
  3. 有口渴但小便頻繁的情況。
  4. 感到煩躁且熱,無法平躺休息,呼吸困難,小便不順,但飲食正常。
  5. 夜間頻繁起牀上廁所,或是有遺尿的情況。

對於最後一種情況,除了服用藥物外,還可於臍下氣海穴旁邊進行灸療,每日灸七壯。

4. 麻黃湯

麻黃三兩。杏仁七十個(各九分。)桂枝二兩(六分。)甘草一兩(三分。)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以水二合。煮取六勺。)

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是其正證也。

喘而胸滿者。服發汗劑而不汗卻衄者。

濕家身煩疼者。麻黃加朮湯。(兼用七寶)主之。於本方內加朮四兩。(麻黃杏仁各七分半。桂枝五分。甘草二分半。術一錢。上五味。煮法如本方。)

小瘡內攻。喘鳴息迫。小便不利。一身滿腫者。麻黃加朮附湯主之。(兼用桃花散或紫丸。)

白話文:

【麻黃湯】

內容如下:

使用麻黃三兩、杏仁七十粒(每粒約九分)、桂枝二兩(每兩約六分)、甘草一兩(每兩約三分)。

將以上四種藥材混合,加入九升水,先煮麻黃,待水分減少了兩升後,去掉上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的藥物,繼續煮至剩下二升半,過濾掉藥渣,溫熱時服用八合。服藥後,蓋被子讓自己微微出汗,不需要喝粥。其餘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可參考桂枝湯的做法。(若用水二合,煮取六勺)

出現頭痛、發燒、身體疼痛、腰痛、骨節疼痛、怕風、無汗且喘氣等症狀,這就是麻黃湯的適應症。

如果喘氣且胸口悶,服用發汗藥但不出汗反而鼻血流不止的人。

濕氣重,身體感到煩躁且疼痛的人,可用麻黃加朮湯治療。(同時使用七寶)在原方中再加入朮四兩。(麻黃和杏仁各七分半,桂枝五分,甘草二分半,朮一錢。以上五種藥材,煮法同原方。)

有小傷口內部發炎,呼吸困難,小便不暢,全身浮腫的人,可用麻黃加朮附湯治療。(同時使用桃花散或紫丸。)

5.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甘草各二兩(一錢。)附子一枚(七分五釐。)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以水一合四勺。煮取六勺。)

脈微細但欲寐惡寒(黃連解毒散)者。水腫脈沉微鬱滯者。(桃花散或蕤賓。時時以紫丸攻之而可也。)

白話文:

【麻黃附子甘草湯】

成分:麻黃和甘草各取約一錢(大約等於二兩)。附子則使用半個多一點(約等於七分五釐)。

製作方法:首先,將三種材料放入含有七升水的鍋中,先單獨煮沸麻黃,待其沸騰一陣後,去掉表面的泡沫。然後加入其他的藥材,繼續煮到只剩三升的水量。接著,將藥渣過濾掉,剩下的藥汁分三次服用,每次溫熱服用約一升,一天服完。

適用症狀:如果你的脈象微弱細小,總是感到疲倦想睡,且畏寒怕冷,可能適合用黃連解毒散來治療。另外,對於水腫的人,如果脈象呈現沉微且有鬱滯的情況,可以考慮使用桃花散或者蕤賓來治療,必要時可用紫丸進行攻治。

6.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細辛各二兩(一錢。)附子一枚(七分五釐。)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以水一合四勺。煎取六勺。)

手足冷發熱脈沉者。或脈微細而惡寒甚者。

白話文: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和細辛各用二兩(換算約為一錢)。附子使用一枚(換算約為七分五釐)。

將以上三種藥材混合。先以十升的水來煮麻黃,待水分減少了二升後,去除上面的泡沫。然後再加入其餘的藥材一起煮,直到水剩下三升時,將藥渣濾掉。每次溫熱服用一升,一天需服用三次。(或者可以用一合四勺的水量來煎煮,最後取得六勺的藥汁。)

若出現手腳冰冷但身體發熱,脈搏沉弱的情況,或者是脈象微細且非常畏寒的症狀,適合使用此方。

7.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四兩(八分。)杏仁五十個。甘草二兩(各四分。)石膏半斤(一錢六分。)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以水一合四勺。煮取六勺。)

汗出而喘。熱伏者。

喘息而渴者。(兼用南呂或姑洗。)

白話文: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這帖藥方所需的材料與份量如下:麻黃四兩(等於現在的八分),杏仁五十粒,甘草二兩(每樣藥材各四分),以及石膏半斤(換算為一錢六分)。

製作時,先將上述的四種藥材準備好,然後用七升的水來煮麻黃,等到水分蒸發了二升後,去掉浮在上面的泡沫。接著再把剩下的藥材一起加入鍋中,持續煮到只剩下二升的藥汁。然後過濾掉藥渣,剩下可服用的藥汁應該加溫後每次服用一升。(換算成現代單位,即是用一合四勺的水煮,最後煮至剩下六勺的藥汁。)

此藥適用於有汗出且呼吸急促,或是體內有熱氣的情況。

對於呼吸困難並且口渴的人,除了這帖藥外,還可以配合使用南呂或姑洗的音樂療法。

8.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從外臺古今錄驗。)

麻黃四兩(八分。)甘草二兩。杏仁五十個(各四分。)薏苡仁半斤(一錢六分。)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以水一合五勺。煮取六勺。)

一身悉痛(應鐘)發熱劇或浮腫(桃花)者。

發熱皮膚枯燥喘滿(桃花)者。

白話文: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成分:麻黃16克(約為古代的四兩),甘草8克(約為古代的二兩),杏仁50顆(每顆約為古代的四分),薏苡仁約48克(約為古代的半斤)。

製法與用法:以上四種藥材,用水約2公升(古代的五升)煎煮至剩約1公升(古代的二升)。分次溫服,可再服用一次。(亦可將水份量減為約240毫升(古代的一合五勺),煮至剩約180毫升(古代的六勺))

適用症狀:全身疼痛(如應鐘般)且發高燒,或身體出現浮腫(如桃花般)的人。

亦適用於發燒、皮膚乾燥、呼吸困難且胸悶(如桃花般)的人。

9. 牡蠣湯

牡蠣、麻黃各四兩(一錢。)甘草二兩(五分。)蜀漆三兩(七分五釐。)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以水二合四勺。先煮麻黃蜀漆。得一合八勺。內一味。煮取六勺。)瘧疾惡寒甚胸腹動劇(紫丸)者。

白話文:

【牡蠣湯】

成分為牡蠣和麻黃各16克,甘草8克,蜀漆12克。

將以上四種材料準備好,用1600毫升的水,先熬煮蜀漆和麻黃,過程中要去除浮在上面的泡沫,等到水量剩下1200毫升時,再加入其它所有藥材一起煮,最後煮至剩400毫升。每次溫熱服用200毫升,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情況,就不要再繼續服用。

若用水量換算,即是以480毫升的水,先煮麻黃和蜀漆,等到水量剩下270毫升,再加入剩餘的藥材,最後煮至剩120毫升。

此方適用於瘧疾導致的極度畏寒,以及胸腹部劇烈抖動的症狀。對於這類型的病患,可考慮使用紫丸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