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 (5)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 (5)

1. 〔胎毒方〕

2. 小兒洗胎毒方

荊芥(五錢),蒲公英(五錢),甘草(五錢),槐條(二十寸),蔥須(一撮),花椒(三錢),艾葉(一撮),水一砂鍋煎洗

白話文:

【小兒清胎毒洗浴方】

所需材料如下:荊芥五錢,蒲公英五錢,甘草五錢,槐樹枝條二十寸,蔥鬚一小撮,花椒三錢,艾葉一小撮。將以上所有材料放入一砂鍋中,加水煎煮後,用來為小兒洗浴。

3. 胎毒肥瘡方

花椒(三錢),白芷(三錢),黃柏(三錢),鉛粉(三錢),枯礬(三錢),共為細末,麻油調敷,甚效。

白話文:

【胎毒肥瘡方的現代解譯】

所需材料:花椒三錢、白芷三錢、黃柏三錢、鉛粉三錢、枯礬三錢。

做法: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末,再用麻油調和成糊狀,然後敷在患處,據說效果非常好。

請注意,這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描述,現代使用時應諮詢專業醫師。

4. 〔口瘡方〕

5. 小兒紅白口瘡外治方

蕊仁(五分,去油),硃砂(五分),冰片(一分),共為末,熟棗(三枚,去核),和一處,攤烏青布上,貼腳心對時。去藥〔時〕若干者,用無根水排藥。此方效,愈兒多矣。

白話文:

【小兒紅白口瘡外治方法】

內容如下:取蕊仁五分(去除油脂)、硃砂五分、冰片一分,將這些藥材共同研磨成粉末。另取三枚熟透的棗子(去核),與藥粉混合均勻。然後,將這混合物攤在烏青色的布上,貼於小兒的腳心,持續到指定時間後再移除。

若在移除藥物時,有殘餘的藥物黏著,可使用無根水來清洗掉殘留的藥物。這個療法非常有效,已成功治癒許多小兒口瘡的情況。

6. 又方

五倍子(一錢),冰片(少許),共研細末,吹之,速效。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 使用五倍子一錢和少量的冰片,一起磨成細粉,然後將這粉末吹到患部,能快速見效。

人中白(煅),研細末,吹之,神效。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 將尿堿(需經煅燒處理)研磨成細粉,然後用這種粉末吹入患處,效果非常神奇。

在這裡,"人中白"指的是尿堿,即尿壺或尿桶底部因尿液長時間沉澱而產生的白色結晶物,在中醫裡是一種藥材;"煅"是中藥炮製的一種方法,即把藥材放在封閉的環境中加熱到高溫;"研細末"就是將煅燒後的尿堿研磨成細小的粉末;"吹之"表示將這種粉末吹入需要治療的部位;"神效"則說明這種方法的效果非常好。

7. 〔夜啼方〕

8. 小兒夜啼不止,狀如鬼祟方

蟬蛻(後半,四個為末),硃砂(二分,水飛),薄荷(四分),〔水〕煎,酒數滴調服,立止。

白話文:

【小孩晚上哭鬧不停,像被鬼怪纏身的處方】

取蟬蛻的後半部分,大約四個份量,研磨成細末;硃砂二分,用水飛法處理;薄荷四分。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最後加入少許酒調勻給孩子服用,孩子哭鬧的情況會立即停止。

9. 又方

五倍子焙研,唾津和立餅,填臍內,立止,甚效。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將五倍子烘培後研磨成粉,用口水調和成糊狀,然後敷在肚臍裡,馬上就能止痛,效果非常好。

10. 〔尿血方〕

11. 周歲小兒尿血方

大甘草(一兩二錢),水(六升煎二碗),服完即愈。

白話文:

使用一大兩二錢的甘草,加入六升的水煎煮至剩下兩碗的量,讓孩童服用完畢後,尿血的情況就會康復。

12. 〔寒積食積方〕

13. 治腹痛寒積食積方

生薑(一兩),柿蒂(七個),砂仁(五粒),山楂(五錢),干蘿蔔(一撮),紅糖(一兩),大棗(二枚),〔水〕煎服,分兩次服。

白話文:

【治療腹痛因寒冷或食物積滯的處方】 使用材料如下:生薑一兩,柿子的蒂部七個,砂仁五粒,山楂五錢,乾燥蘿蔔一小撮,紅糖一兩,大棗兩顆。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分兩次飲用。

14. 附錄

15. 《石室秘錄》卷五岐天師兒科治法

天師曰:兒科得其要,無難治。今傳一法門,使萬世小兒,盡登仁壽,法在先看氣色,後看脈。小兒有痰,其顏色必鮮豔,以鼻之上、眼之中間、中正精明穴上辨之:色紅者,心熱也;紅筋橫、直現於山根〔者〕,皆(亦)心熱也。色紫者,心熱之甚,而肺亦熱也。色青者,肝有風也;青筋〔橫現〕、直現者,乃(皆)肝熱也;直者風上行,橫者風下行也。色黑者,風甚而腎中有寒。

色白者,肺中有痰。色黃者,脾胃虛而作瀉。黃筋現於山根,不論橫直,總皆脾胃之症,止有此數色,無他顏色,故一覽而知小兒之病矣

大人看脈於寸、關、尺,小兒何獨不然,但小兒不必看至數,止看其數與不數耳,數甚則熱,不數則寒也。數之中浮者,風也;沉者,寒也;緩者,濕也;澀者,邪也;滑者,痰也;〔有止歇者,痛也〕,如此而已,(《方論》下為「余不必談」),七表八里,俱不必去看,自知吾訣,則《脈經》亦不必讀也。有止歇者,乃痛也,余亦不必再談。

小兒症大約吐瀉厥逆,風寒暑熱而已,其餘痘疹喑,余無他病。或心腹痛,或有痞塊,或有瘡疔,可一覽而知也。然而小兒之病,虛者十之九,實者十之一,故藥宜補為先,今立三方通治小兒諸症。第一方:

人參(三分),白朮(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一分),陳皮(二分),神麯(三分),半夏(一分)

此六君子加減也,通治小兒脾胃弱病,神效。如傷肉食者,加山楂五粒;傷米食者,加麥芽五分;傷麵食者,加萊菔子三分;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去甘草加生薑三片;瀉者加乾薑三分、豬苓五分

第二方治外感也,或傷風傷寒,或咳嗽,或發熱,或不發熱,或頭痛,或鼻塞,或痰多,或驚悸,或角弓反張,皆以此方通治之,無不神效,方用:

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黃芩(三分),白芍(二錢),白朮(二錢),當歸(五分),茯苓(五分),水煎服

頭痛〔者〕,加蔓荊子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實火也,加梔子一錢;按之不痛者,乃虛火也,加甘草八分、貫眾五分、廣木香三分、乳香一分。脅痛者,加白芍三錢。腹痛者,以手按之而疼甚者,乃食也,加大黃一錢;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乾薑三分。汗出不止者,加桑葉一片。

眼痛而紅腫者,乃火也,加黃連三分、白蒺藜一分。喉痛者,加山豆根二分。

第三方治虛寒之症,夜熱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遲語遲,龜背狗肚,將成癆瘵等症,方用:

熟地(三錢),山萸(二錢),麥冬(二錢),化五味(五分),元參(二錢),白朮(二錢),茯苓(一錢),薏仁(三錢),丹皮(一錢),沙參(二錢),地骨皮(二錢)

白話文:

天師說:「掌握了兒科的關鍵,治療就沒有困難。現在傳授一個方法,讓萬世的小孩都能健康長壽。首先看孩子的氣色,然後看脈象。如果小孩有痰,他的臉色一定會很鮮艷,這可以通過觀察鼻子上方,眼睛中間,以及中正精明穴的位置來辨別:臉色紅,表示心臟有熱;紅色的血絲橫向或垂直出現在山根位置,也同樣表示心臟有熱。臉色紫,表示心臟極度過熱,同時肺部也有熱。臉色青,表示肝臟有風。青色的血絲橫向或垂直出現,表示肝臟有熱;垂直的血絲表示風邪向上行,橫向的表示風邪向下行。臉色黑,表示風邪極度,且腎臟中有寒。臉色白,表示肺部有痰。臉色黃,表示脾胃虛弱,容易拉肚子。黃色的血絲出現在山根,無論是橫向還是垂直,都是脾胃問題的徵兆。只有這些顏色,沒有其他的顏色,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小孩的病情。

大人看脈象是在寸、關、尺三個部位,小孩當然也是如此,只是小孩不需要看太多的脈搏,只需看脈搏是否正常。脈搏過快表示熱,脈搏慢表示寒。脈搏浮在表面表示風,脈搏深沉表示寒,脈搏緩慢表示濕,脈搏澀表示邪氣,脈搏滑表示痰,脈搏有停頓表示疼痛,除此之外,就這些了。七表八里的脈象都不必看,瞭解了我的訣竅,《脈經》也不必讀了。脈搏有停頓,表示疼痛,其他不必再多談。

小孩的病症大約就是嘔吐、拉肚子、厥逆、風寒暑熱這些,其餘的是痘疹、失聲,其他沒有什麼病。或者心腹痛,或者有硬塊,或者有瘡癰,一看就知道。然而,小孩的病,虛弱佔了九成,實證只有一成,因此治療時應該以補為主。現在提供三個方子,通治小孩各種疾病。

第一個方子:人參(三分)、白朮(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一分)、陳皮(二分)、神麯(三分)、半夏(一分)。這是六君子湯的加減方,通治小孩脾胃虛弱的病,非常有效。如果吃肉太多,加山楂五粒;如果吃米太多,加麥芽五分;如果吃麵食太多,加萊菔子三分;如果嘔吐,加白豆蔻一粒,去掉甘草,加生薑三片;如果拉肚子,加乾薑三分、豬苓五分。

第二個方子是治療外感的,比如感冒、咳嗽、發燒、不發燒、頭痛、鼻塞、痰多、驚悸、角弓反張等,都用這個方子,效果非常好。方子如下: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黃芩(三分)、白芍(二錢)、白朮(二錢)、當歸(五分)、茯苓(五分)。如果頭痛,加蔓荊子三分。如果心痛不能按壓,那是實火,加梔子一錢;如果按壓不痛,那是虛火,加甘草八分、貫眾五分、廣木香三分、乳香一分。如果肋骨痛,加白芍三錢。如果腹痛,按壓會更痛,那是食物引起的,加大黃一錢;如果不痛,那是寒,不是食物引起的,加肉桂三分、乾薑三分。如果汗流不止,加桑葉一片。如果眼睛紅腫,那是火,加黃連三分、白蒺藜一分。如果喉嚨痛,加山豆根二分。

第三個方子是治療虛寒的,晚上發熱出汗,夜晚哭鬧失眠,心跳加速,長期咳嗽,行動遲緩,說話遲緩,龜背狗肚,即將成為癆病等,方子如下:熟地(三錢)、山萸(二錢)、麥冬(二錢)、化五味(五分)、元參(二錢)、白朮(二錢)、茯苓(一錢)、薏仁(三錢)、丹皮(一錢)、沙參(二錢)、地骨皮(二錢)。如果同時有外感,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錢、白芥子一錢,其他就不需要增減了。